禹瑞 吕东霞
(郑州澍青医学高等专科学校 河南 郑州 450064)
【摘要】 目的:分析和探究在急性心肌梗死病人临床治疗中为其提供临床护理路径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择了2014年6月~2015年6月我院收治的140例急性心肌梗死病人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投硬币的方式将其随机划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而实验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又给予了临床护理路径干预,然后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和并发症情况进行记录和对比。结果:实验组患者的住院费用、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等均低于对照组,而实验组患者的满意度和对健康知识的掌握情况均高于对照组,他们之间的数据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急性心肌梗死病人临床治疗过程中,为其提供系统性的临床护理路径干预,不仅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指标,而且还能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病人;临床护理路径;护理效果
【中图分类号】R47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6)19-0229-02
1.一般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文选择了2014年6月~2015年6月我院收治的140例急性心肌梗死病人进行分析,将其随机划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中男性患者37例,女性患者33例,患者年龄在52~80岁,平均年龄为(68.0±1.4)岁;实验组中男性患者36例,女性患者34例,患者年龄在53~82岁,平均年龄为(68.6±1.8)岁。两组患者在性别、性别等方面的数据差异不明显,无统计学意义(P>0.005),但是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患者入院接受治疗的过程中,均为其提供了常规临床护理干预,主要包括吸氧、心电监测、绝对卧床休息、静脉溶栓、止痛镇静,并对患者病情变化进行观察。而实验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又给予了系统性的临床护理路径干预,主要护理措施如下。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1.2.1拟定临床护理路径 以我国制定的疾病护理规范和标准作为依据,并坚持以患者为中心的原则,由医生、护士、检验师等组成委员会,然后制定出一套适合急性心肌梗死病人的临床护理路径。在制定的过程中,表格内容以时间框架为横轴,以医疗护理流程为纵轴,主要内容包括了检查、评估、护理等内容,同时还要做好患者的饮食、宣教、活动等护理。每一项目都要严格制定护理计划和护理标准。还要做好患者的出院指导工作,主要内容有治疗、用药、饮食、活动、门诊复诊等。
1.2.2教育与培训 主要的教育与培训对象是与临床护理路径相关的医护人员及相关部门。而教育与培训的方式主要是对临床护理路径的相关内容进行现场讲解,并为其提供相关资料,掌握合理的工作模式,分工职责要明确,只有这样才能保证临床护理路径的顺利完成。
1.2.3临床护理路径的实施 首先,要求护理人员根据临床护理路径的规范、标准和相关内容对患者进行入院评估,并根据评估结果为患者开展健康教育,制定针对性的护理计划,同时对患者的病情变化进行密切观察和记录。其次,如果患者的病情按照预期的方向发展,需要在临床路径表上画上勾,反之则打叉,并对相关原因进行分析。
1.3 评价指标
(1)对两组患者的住院费用、住院时间、满意度等进行记录和对比;(2)对两组患者健康知识的掌握情况进行记录和对比;(3)对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记录和对比。
2.结果
2.1 两组患者临床指标对比
统计发现,实验组患者的住院费用和住院时间均低于对照组,而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他们之间的数据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患者对健康知识的掌握情况
统计发现,经过系统性的临床护理路径干预之后,实验组患者对疾病知识、饮食及运动、药物指导以及自我监测等健康知识的掌握情况要高于对照组,数据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
2.3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对比
统计发现,实验组患者中有3例出现并发症,其发生率为4.29%,其中有1例心律失常、1例心源性休克、1例胸痛;而实验组患者中有11例出现并发症,其发生率为15.71%,其中有6例心律失常、3例心源性休克、2例胸痛。两组患者经过相关处理之后,并发症得到明显好转。
3.讨论
3.1 临床护理路径可以提高护理质量
在病人住院期间临床护理路径是一项比较常用的护理模式,其主要是针对急性心肌梗死病人而制定的一套检查、治疗、护理等服务。而传统的护理服务缺乏明确的目标,主要是根据医嘱进行护理,从而使患者无法得到系统的治疗。临床护理路径要求护理人员定期对患者进行宣传与教育,使患者对自己的病情和治疗过程有个全面的了解和认识,从而达到预期的治疗效果,并提高护理服务的质量和效果。
3.2 临床护理路径可以提高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
临床护理路径的使用要求护理人员严格按照相关规范和标准为患者提供标准化、程序化的护理服务,这样不仅避免了工作的随意性和盲目性,而且还提高了工作效率。同时临床护理路径涉及的学科内容比较多,因此需要不断的丰富专业知识,掌握伦理学、心理学和沟通技巧,有预见性、有计划、有针对性的对患者进行护理服务,从而提高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
3.3 临床护理路径可以提高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
在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实施临床护理路径的过程中,要求护理人员按照要求制定临床护理的计划和时间表,使护理人员知道什么时候该做什么。护理人员还要定期到病房去查床,并对患者及家属进行健康教育,使他们对自己的病情和治疗过程有所了解。同时,临床护理路径还要求护理人员对患者的病情变化进行反复评估,并根据评估结果对护理计划进行改变,这样可以有效改善护患关系,提高了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
综上所诉,在急性心肌梗死病人入院之后,我院就为其提供了系统性的临床护理路径干预,其改变了传统的护理理念和方法,并坚持以病人为中心,根据病人的病情特点为其提供系统、规范、有计划的护理服务,这样一来不仅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而且还能降低患者的治疗费用,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和满意度。
【参考文献】
[1]张小菊.临床护理路径在急性心肌梗死病人中的应用效果评价[J].安徽医药,2013,8(12):29-30.
[2]苏严琳.临床护理路径在1例急性心肌梗死并发电风暴病人中的应用[J].全科护理,2014,13(17):64-65.
论文作者:禹瑞,吕东霞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6年7月第1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7/26
标签:患者论文; 路径论文; 实验组论文; 心肌梗死论文; 两组论文; 并发症论文; 病人论文; 《医药前沿》2016年7月第19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