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水泥场地界定
水泥场地就是以水泥、沙、水混合搅拌成沾稠状用建筑工具做成预先设计的运动场,待干后就可使用的体育场地,它可以是篮球场、羽毛球场地、乒乓球台以及足球场和跑道等等。当然,随着体育场地的不断更新,有的学校在水泥场地上有铺上塑胶,人们训练不与水泥地面接触,那就不是水泥场地,叫塑胶运动场。水泥运动场多盛行于七八十年代,因为水泥、沙等建材广泛,便于采取,价格便宜,而水泥有很多优点,不怕日晒雨淋,不容易损坏,就算损坏了,维修也容易。随着体育设施的不断改善,由水泥场地不断改进为塑胶场地,但是体育设施是逐步改进的,部分学校还在使用水泥场地,所以研究水泥场地对学生健康的影响有着很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水泥场地使用情况
我国各地区发展不平衡,有的地方经济比较发达,有的地方经济发展缓慢,经济制约着教育的发展。教学设施的改进也存在很大的差距, 有的学校全部改成了塑胶体育场,有的学校塑胶体育场和水泥场地并用,有的学校全部使用的水泥场地,一般是城里学校体育场地与时俱进用上了塑胶场地,乡村用的还是水泥产地,况且还存在一定数量,面宽量多。更多体育教师把注意力投入到如何训练的项目上,没有把水泥场地的利弊作为理论研究课题,忽视了水泥场地对学生健康的影响。
三、水泥场地对学生健康的影响
水泥场地对学生健康的影响可以从几个方面来分析:
1.初中学生正处于身体发展的黄金时期。
这个阶段体育锻炼有助于学生心、肝、脾、肺、肾功能的成熟与健全,有助于学生加强膝关节、踝关节的柔韧性、耐磨性,减少骨质的磨损和损坏。水泥场地阻碍了这一过程的进程。
2.显形影响,训练摔伤机率大。
因为水泥地面有的很光滑,学生训练很容易摔倒,比如跑步,训练篮球、足球经常摔倒,摔倒后水泥地面没有缓冲力,反冲力量很大,学生受伤程度严重,轻者肌肉受伤,受伤面积大,重者摔成骨折,愈合起来周期很长,严重制约了健康的发展。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水泥场地对学生健康的隐形影响。
这种影响在短时间内很难发现,它是一个漫长的、隐形的、潜在影响,水泥地面很难做到真正的水平,地面有着微型起伏变化。正因为如此,学生在训练的时候,对学生的膝关节、踝关节磨损较大,骨质疏松,滑液减少,长此以往就会使关节产生空隙,机能下降。关节是人肢体的连接纽带,靠它连接人的肢体,显得十分重要。特别是膝关节,这个地方最容易被损坏,也是人体比较脆弱的地方,一旦被磨损很不容易恢复正常的机能。腿是人们从事体育活动的关键肢体,人们常说腿是体育的生命。
4.水泥地面很难做到水平。
学生在场上跑步、锻炼,两脚很难做到受力平衡,长期如此就会形成肢体倾斜,脚骨变形,存在不同程度的异样弯曲,特别对于举重、武术、篮球、羽毛球等剧烈运动项目影响更大。
四、如何预防水泥场地对学生健康的影响
水泥场地的体育训练对学生健康的影响是客观存在的,在目前我们不能改进体育设施的情况下,我们只能来研究如何预防水泥场地对学生健康的影响。通过长期的摸索,我是从以下方面入手解决这一问题的。
1.运动前做好充分的准备。
在运动前充分活动身体的各个关节,如肩关节、肘关节、膝关节、踝关节,使血液充分循环,克服肌肉机能的惰性,使肌肉进入灵敏的反应状态,全身进入运动状态,增强肌肉的伸缩能力,提高关节抗击打的能力,减少伤害。
2.有意识锻炼易受伤害的关节。
运动易受伤害的关节我们有意识地加强训练,可以提高关节抗压能力。人体中最易受伤害的关节是膝关节和踝关节,我在教学中,在准备活动通过手腕操、膝关节和踝关节操,按照操的节拍顺时针、反时针旋转,增强了关节柔韧性、弹性及其力量,可以缓解水泥地面给整个身体的反冲力量,同时也可以通过负重下蹲、高抬腿跑步、压腿来提高关节的柔韧性和力量。
3.教给正确的运动方法。
在体育教学中,为了提高学生的竞技技能,预防学生受伤,我首先教给学生正确的体育运动方法。以篮球为例,急停时不管是双脚还是单脚落地,不能起跳太高,太高了水泥地面对人的反冲力量大,震动会波及心脏和大脑。要脚后跟先着地制动后,膝盖微曲,这样可以缓解身体对水泥面的冲力,从而减轻水泥地面的反冲力。抢板落地,脚尖先着地,然后全脚掌着地,踝关节可以缓解身体的冲力,双膝微曲可以缓解身体对地面的冲击力。在体育运动有时免不了要倒地,我指导学生顺势到底要屈体、团身,目的就是减少身体与地面接触的面积,从而减轻伤势。
总之,水泥场地给学生健康带来的负面影响是不能消除的,但是我们可以根据运动学、解剖学、中学生身体发育规律来预防减少伤害的发生,当然,随着办学条件的逐步改善,水泥场地也会逐步淘汰的,但是目前我们面临水泥场地对学生健康的影响也是体育教学的挑战课题,只要我们科学施教,学生健康会取得突破性进展的。
论文作者:岳 军
论文发表刊物:《素质教育》2015年10月总第186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9/18
标签:水泥论文; 场地论文; 学生论文; 关节论文; 健康论文; 地面论文; 膝关节论文; 《素质教育》2015年10月总第186期供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