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结核应用中西医结合疗法的临床研究论文_梅宗贤(通讯作者),王睿,周飞

骨结核应用中西医结合疗法的临床研究论文_梅宗贤(通讯作者),王睿,周飞

梅宗贤(通讯作者) 王睿 周飞

(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南京市中西医结合医院骨科 江苏 南京 210014)

【摘要】 目的:研究骨结核应用中西医结合疗法的临床疗效。方法:对照组应用西医抗结核治疗及手术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应用自拟汤剂骨痨汤进行治疗。对比两组临床疗效。结果:研究组的总有效率为88.24%,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73.53%,由此可知,研究组的疗效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骨结核应用中西医结合疗法行之有效,应在常规临床西医治疗基础上加以推广。

【关键词】 中西医结合;骨结核;骨痨汤

【中图分类号】R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5)17-0154-02

在临床上,结核性疾病其发病率有逐年上升趋势。除了肺结核外,最常见的就是骨关节结核,而脊柱结核占据骨关节结核患者群的半数以上[1],且发病位置几乎都在椎体,患者结构以青壮年为主。脊柱结核一般都会侵犯至少2个节段,虽然可以实施病灶清除,然而势必会对脊柱造成损害,术后发生脊柱稳定性差、甚至脊柱后凸畸形的风险较大,极少数患者甚至诱发脊髓迟发性截瘫或脏器功能紊乱。因此,在常规西医治疗基础上,应用中医药治疗是势在必行的临床尝试。我院近年来开展了骨结核的中西医结合治疗专项研究,收效确切,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选取患者均为我院2011年2月~2013年3月确诊并收治的骨结核患者,合计68人。其中男35人、女33人。患者的年龄在21~60岁之间,平均年龄(34.6±5.2)岁。患者的病程在0.5~2年之间,平均病程(0.8±0.4)年。其中47人有既往肺结核史。所有患者均经由影像学检查确诊为脊柱结核。实施8例,均经病史、X线片及CT做出明确诊断。按照结合灶侵犯部位划分,31人胸椎被侵犯、24人胸椎和腰椎均被侵犯、15人腰椎被侵犯。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为34人。两组性别、年龄、病程、既往结核史、结核侵犯部位等比照无显著差异(P>0.05),故具有可比性。

1.2 研究方法

1.2.1临床治疗

本次研究全部病例均首先实施抗结核化疗,化疗方案为2HRZV/9HRE,待结核得到显著控制后实施手术。手术术式根据不同情况进行遴选。本次17人实施单纯病灶清除术,32人实施病灶清除合并植骨融合辅以前路内固定术,19人实施前路病灶清除合并植骨融辅以后路内固定术12 例。

1.2.2中医治疗

对照组仅实施临床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使用自拟中药方剂骨痨汤实施治疗。其方剂组成是:熟地黄30g,烊化鹿角胶15g,麻黄、白芥子及炮姜各10g,肉桂6g,甘草3g。痰湿寒饮显著加赤芍、当归各12g。寒痰化热显著加穿山甲及皂角刺6g。气血双虚显著加当归15g、党参12g、白术5g;阴虚火旺显著加知母12g、黄柏及地骨皮各10g、鳖甲6g。此外,所有实施了植骨融合的患者在主方中加续断、自然铜及土鳖虫各15g。将上述药物以水煎煮后去渣取汁300mL,此为1付,早晚分服,合计饮药12周。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1.3 疗效判定[2]

①显效:低热、疲倦、消瘦、盗汗、食欲不振、脊柱疼痛等症状彻底消失,手术创口完全愈合,能正常生活及轻体力劳动,脊柱X线检查其骨破坏及骨融合基本修复;②有效:低热、疲倦、消瘦、盗汗、食欲不振、脊柱疼痛等症状显著改善,结核灶处肿胀轻微、手术创口愈合不完善,可在他人护理的前提下进行活动,X线显示其椎体破坏程度稳定并好转;无效:症状未改善甚至加重,X 线摄片示病灶继续发展。以显效和有效计算总有效率。

1.4 统计学处理

将本次研究获取数据采用SPSS 18.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以P<0.05判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总有效率对比

研究组的总有效率为88.24%,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73.53%,由此可知,研究组的疗效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表1 两组疗效判定结果对比一览表

组别 显效 有效 无效 总有效率(%)

研究组(n=34)17(50.00)13(38.24)4(11.76)88.24*

对照组(n=34)10(29.41)15(44.12)9(26.47)73.53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3.讨论

在临床上,随着社会节奏的不断加快,人类社会的生活压力异常膨胀,诸多人群在巨大的生活和工作压力的长期影响下,逐渐陷入亚健康状态,这势必造成其免疫力整体下降,因而,结核病在销声匿迹近百年之后又重新死灰复燃,在疾病谱中重新占据一定的比例和位置。据统计资料指出,在发展中国家和贫困国家,骨结核的发病率逐年上升,而全球骨结核人群主要集中在贫困国家,其次则集中于发展中国家,而脊柱结核为骨结核的主要发病形式[3]。骨结核患者由于结合灶逐渐增生和破坏骨质,一旦不能得到及时的遏制,最终可显著压迫和破坏脊柱骨骼结构及脊髓神经,轻则造成日常活动严重受限,重则引发严重的瘫痪。

当前,骨结核的首要治疗仍然为抗结核治疗,通常应用抗结核化学治疗,对结核病灶进行药理性遏制。在患者基本状态及脊柱解剖状态允许的情况下,果断实施外科手术。外科手术的主要目的是彻底清除肉眼可见的残余结核病灶,同时重建被结核破坏的骨结构。一般来说,骨结核患者在患病初期,其临床症状几乎完全没有显现,而一旦患者症状显著,其病情均已非常严重,结核病灶已对骨组织造成了广泛的侵犯,尤其在脊柱结核上可破坏和浸润2个以上的椎关节。此时即使可以实施手术将病灶清除,然而对骨质的损害也已经非常大,多数情况下必须植骨。而在进行植骨后,为了彻底杀灭其体内结核杆菌,必须继续持续实施抗结核药物的口服治疗。而这类药物在杀灭结核病灶的同时,势必也破坏包括骨组织在内的正常组织,因此不利于患者的恢复。

中医将骨结核归于“骨痨”范畴,与肺痨有一定的病因病机共同点。中医认为,骨结核是由于素体先天不足,肾精亏虚,导致骨髓空虚,使得风寒湿邪内侵,化为痰饮瘀滞,即为中医所述的“阴疽痰核”[4]。本次研究的自拟骨痨汤,熟地黄濡养营气、温补气血,鹿角胶补肾填精、壮骨强筋,炮姜、肉桂温通助阳,麻黄解表而开腠理,白芥子祛内外之痰,生甘草化痰兼调和诸药。综合而言,本方剂能够补肾养血,壮骨填精生髓、温中散寒祛痰,可达到标本兼治之功效。实施植骨手术的患者另加续断、自然铜和土鳖虫,可以起到活血通络、化瘀通脉、续筋接骨的功效,对术后的骨组织生长修复极为有效。此外,全方补气养血的功效显著,也有益于重建患者的机体免疫,遏制抗结核药物的不良反应。

本次研究中,研究组临床疗效显著好于对照组,这提示骨结核应用中西医结合疗法更为行之有效,应在传统西医临床治疗的基础上加以应用,以期获得更好的临床预后。

【参考文献】

[1] 李洪智.中心静脉导管胸腔闭式引流术辅助治疗结核性胸膜炎疗效观察[J].中国实用医药.2011,6(01):107-108.

[2] 张建.中西医结合治疗56 例脊柱结核效果观察[J].中国医学创新,2009,6(19):154-155.

[3] 谭志新,罗欣,王中吉等.中西医结合治疗骨关节结核瘘孔体会[J].长春中医学院学报,2011,14(4):169-170.

[4] 范岚民,樊德明,李金娥等.中西医结合治疗骨关节结核122 例临床观察[J].实用中医药杂志,2010,10(6):175-176.

论文作者:梅宗贤(通讯作者),王睿,周飞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5年第17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8/10

标签:;  ;  ;  ;  ;  ;  ;  ;  

骨结核应用中西医结合疗法的临床研究论文_梅宗贤(通讯作者),王睿,周飞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