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调动学生思想品德课的学习积极性论文_姚丽珠

如何调动学生思想品德课的学习积极性论文_姚丽珠

摘要:思想品德课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提高道德品质,培养能力和素质的重要渠道。但长期以来,由于教学方法传统,教材内容抽象乏味等因素的影响,多数学生有厌学情绪。新课程改革的大环境下,如何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活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成为了构建高效思想品德课堂的关键。

关键词:教学方法;主体参与;人本观念;良好习惯

一、教学导入的情境化

教学中,新课导入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是教师谱写一首优美教学乐章的前奏,是师生间情感共鸣的第一个音符,也是师生心灵沟通的第一座桥梁。精炼、贴切、感人的情境或其他形式的导入,可以使学生分散的注意力集中起来,激发其思维和求知欲,还可以借此交给学生一把打开新课大门的钥匙,使教学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它在整个教学中起着诱发学生学习新知识的兴趣乃至激情的作用。为此,我们教师要注意教学导入的情境化,重视教学前奏。

在新课进行前,教师可以编拟符合学生认知水平,富有启发性的情境,引导学生回忆、联想或渗透本课学习目标、研究的主题。当然,导入设计要符合教学目标、教学内容,符合学生实际和课型的需要,力求做到短小精悍,形式多种多样。

1.引用故事导入法。中学生都爱听故事,教师可根据思想品德教材内容的特点和需要,选讲他们熟悉的或与其生活联系紧密的故事片断给学生听,也能提升其兴致,进而导入新课。

2.列举学生身边事例导入法。贴近学生生活的例子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共鸣,有利于调动学生对身边人、事、物的关注。为此,导入时可设计引用身边事例。如讲身边某同学因学校及师生资助终于返校读书一例,引入《维护受教育权》教学内容。

3.多媒体演示导入法。在讲授七年级思想品德教材中《珍惜生命》这一课时,就初中生非常强烈的自尊心下无法承受一些小的压力和挫折,极易导致对生命的轻贱,毫无珍惜和责任意识的问题,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强对生命的感性认识,教师可以用多媒体向学生播放殷雪梅教师为救几名学生而献出自己宝贵生命的事迹的视频材料,学生可从视频材料中受到强烈的情感震撼和情绪感染,诱发对“珍惜生命”知识的认识,提升自己的道德品质。这样的视频导入就能切入主题,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当然,多媒体导入应根据教学内容的设计,可以引用诗歌诵、歌曲等形式,达到引人入胜、调动学生积极性的效果。

4.穿插社会热点导入法。以社会热点导入,能引起学生注意,为新知识学习做好心理准备,如把近段时间从电视、报刊、网络上看到社会热点内容导入课堂教学,能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关注世界,关注自然,关注人类的发展。

二、采用现代化的教学方法

随着计算机的日益普及,信息技术也在不断的发展,教学方式也在改革求变,现在初中各学校都建有微机室或电教室,互联网络高效、敏锐的信息获取;方便、快捷的操作方式,都为多媒体教学提供了有力的保障。因多媒体教学能把声音、图像等生动地展示给学生,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能提高课堂的学习效率。为此,我们的思想品德课教师要能够紧跟时代步伐,创新教学方式,加强学习,特别是学习现代教育技术,掌握计算机运用的基础知识和课件的制作方法,着力推进教学手段的现代化。

三、重视学生主体,突出“主体参与”,践行“人本观念”

传统的思想品德课教学模式过分强调教师的教,忽视学生积极主动地学,学生的实践活动往往只限定在做练习、做作业这一环节上,而在其他教学环节,学生几乎是“无事可做”。因此,如何在实践中突出学生的“主体参与”、树立“人本观念”,是我们必须关注和解决的大问题。思想品德课的实践教学强调学生的主体意识,突出“主体参与”,要有“人本观念”。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人本观念”应用在教学中,就是各项教学活动都应把学生放在首位,运用各种科学的方法和途径,使每一位学生都成为课堂组织管理的参与者,都能以主人翁的姿态从事学习,全身心地为实现课堂学习目标而努力。由此可见,“人本观念”的要求就是要在一切教学管理中解决好人的问题,即解决好人的思想、认识、情感以及知识等问题。所以,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应当大胆尝试实践教学,改变以往“教师为主导”的模式,努力唤醒、激励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与教师共同参与教学活动。我们每一个教师都应树立“以学生为本”“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的教学意识和教学观念。

所谓“主体参与”,是指不仅把学生作为学的主体,而且要看作教学过程的主体,在教师的指导下参与教学的全过程,发挥其主动性、能动性,达到锻炼学生能力、提高教学效果的目的。传统教学模式中大多把教学目标定位在引导学生掌握知识,实行灌输式教学,教师满堂灌,学生被动地记和听。而素质教育则是把教学目标定位在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和提高上,即把学生视为具有多方面发展需要和发展可能的人,具有主观能动性、能主动参与教学活动的人。思想品德课的实践教学,就是从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方式出发,鼓励学生大胆思考,积极参与,更好地发挥其主体作用。比如,在课堂上,笔者鼓励学生谈自己的亲身经历,谈生活、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当众提出来,然后发动同学们一起“会诊”,从课本中寻找“良方”,运用心理品质的有关知识解决学生实际生活中的许多烦恼,诸如人际关系、考试焦虑、心理障碍等。学到的法律知识也能帮同学们解决日常生活中发生的一些纠纷和问题,诸如消费纠纷、维权方式等。让学生放弃对思想品德课枯燥无味的偏见,认为学习这门课很实际、很有用,能解决许多生活中的问题,能为人生指明正确的航向,也就调动起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了。

四、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实现思想品德课素质教育的最终目的

教学中,我们应努力探索师生互动,以创新能力培养为主。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应启发、引导学生善于把不同知识重新组合解决问题;善于从不同角度来观察、分析问题,开拓思维,大胆提出自己的独立见解。教室在教学中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1.转换角色,教师由教学过程的操作者、主宰者变为引导者,让学生由被动的接受变为学习的主人。教师的引导可以通过创设情境、选取典型材料、设计学生活动以及有针对性的问题等形式来发挥作用,让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遵循问题解决的思路,从而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

2.充分相信学生,让学生自主学习。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培养阅读习惯、独立思考精神和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总结概括的能力。

3.丰富教学形式,可采用自主式、讨论式、辩论式,记者采访、小品表演等形式,强调学生之间的合作,共同解决问题,这样学生增强了参与意识和成就感,兴趣盎然,乐在其中。

笔者在教学中始终坚持把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作为思想品德课教学的最终目的,力求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力提高所产生的最实际的效应就是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学习政治的主动性,保质保量的完成课堂任务,提高课堂效率。

总之,“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在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教学实施中,教师应不断探索和尝试新的教学方法,本着激活课堂教学动力的原则,开展教学实践,通过组织学生参与课堂实践,将课堂还给学生等措施,全面激活学生参与思想品德课程学习的动力,让他们感受到思想品德课程学习中的乐趣,如此一来,才能让课堂真正活起来、动起来!

参考文献:

[1]覃建国.怎样上好思想品德课[J].基础教育研究.2009(08).

[2]王红霞.提高初中思想品德课堂的有效互动[J].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0(2).

[3]候瑞.提高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效率探究[J].新课程学习(下),2012(4).

[4]巨海霞.怎样提高中学思想品德课实效[J].科技信息.2009(9).

(作者单位:福建省泉州市安溪第八中学362400)

论文作者:姚丽珠

论文发表刊物:《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7年10月上

论文发表时间:2018/1/31

标签:;  ;  ;  ;  ;  ;  ;  ;  

如何调动学生思想品德课的学习积极性论文_姚丽珠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