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循证护理在糖尿病的应用分析论文_阎静

长沙市第四医院中医科 410006

【摘 要】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循证护理在糖尿病的临床护理效果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7年10月—2018年3月治疗的60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观察组在血糖水平以及护理效果方面与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均<0.05),2组住院时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结论:通过对糖尿病患者实施有针对性的循证护理干预后,可以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有利于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关键词】中西医;循证护理;糖尿病;应用分析

糖尿病是临床最常见的慢性疾病之一,发病隐匿,病程长,伴随终身。有研究显示[1]我国部分城市20岁以上人群中2型糖尿病的患病率达11%左右。目前在我国大约有糖尿病患者4000万左右,发病率为2.7%,而其中95%以上均为2型糖尿病,且一般会合并肾脏、心脑血管、视网膜等病变,对于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质量及预后产生巨大的影响,加重家庭、社会的负担。一旦确诊为糖尿病,应尽早对糖尿病患者实行各种护理干预措施。近年来临床护理参照国外经验提出循证护理(evidencebasednursing,EBN)思想,该新型护理模式主要是要求临床护理人员充分尊重、考虑患者意愿与价值,准确、慎重及明确运用科学的临床研究知识,综合临床实践技能及经验,将上述三点的基础制定出一个具体针对性的护理方案[2]。我科室在多年的循证护理研究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现随机选取60例糖尿病患者进行临床对照研究,旨在总结分析临床循证护理在改善患者血糖水平、改善预后等方面的临床优势,现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1.一般资料

研究中选取我院2017年10月—2018年3月收治糖尿病患者60例,男33例,女27例,男女性别比为1.2∶1;年龄41~72岁,平均(56.1±10.6)岁;病程3~10年,平均病程(4.6±1.0)年。将60例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2组在年龄、性别、职业、学历、空腹血糖、体质量指数、病情等方面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均>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人院后接受常规药物治疗,口服降糖药物或者应用胰岛素进行治疗,护理人员介绍每床治疗方法、药物服用剂量及方式,采用定期检测患者血糖值变化情况等常规护理措施,对患者存在的原发疾病积极给与治疗;而观察组患者则采用循证护理方式,检查患者的糖尿病以及并发症等知识的了解,饮食和运动方面的具体情况,针对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相应的护理措施,具体护理措施如下。

1.2.1 心理护理

糖尿病属于一种慢性的终身疾病,患者患病时间较长,并发症多,且病症反复发作,患者在长时间的病程中压力巨大,在社会、经济压力影响下容易产生紧张、焦虑、抑郁等不良心理,对临床治疗产生抵触厌恶情绪,出现治疗不依从现象,因此在临床治疗期间根据患者的文化水平、认知能力以及病情等因素给予针对性,并且具有个性化心理指导,注重沟通技巧,获得患者的信任,增加医患亲切感。了解患者的困惑,并向患者详细解答疑惑,引导患者努力克服心理障碍,从而树立起接受治疗、战胜疾病的信心。

1.2.2 中西医结合药物护理

对患者服药进行合理的控制,叮嘱患者严格执行医嘱的用药原则,耐心的向患者及家属解释用药的时间、方式和注意事项,对患者讲明可能存在的不良反应,针对不良反应,尤其是低血糖,提醒患者外出时时刻带上糖片及卡片,卡片上书写病患的姓名、年龄、疾病和服用药物以及家庭地址和联系方式。切忌随意增减药量药物,叮嘱患者可采取闹铃方式及时服药。合理控制药物服用剂量、服用时间是控制血糖水平的重要基础。在西药的治疗下结合中医的辩证论治,该病多因饮食不节,情志失调等引起。临床症状以“三多”为特征,其病理变化主要是阴虚燥热。临床予以白虎汤加人参汤加减治疗,即白虎汤清胃热与人参益气健脾生津相伍,恰合仲景“趺阳脉数,胃中有热,即消谷引食,大便必坚,小便即数”之中焦胃热气盛之病机,治以清热止渴,益气生津。结合辩证施治,若患者有出现阴虚便秘则加用增液汤;咽干渴甚者家用玉竹、花粉;脾虚湿盛加苍术;肺燥津亏甚者加麦冬,五倍子等对症支持治疗[3-4]。在服用降糖药物期间,必须严格按照医嘱使用药物,同时注意药物的配伍、用法。服用期间密切观察患者的血糖水平、尿糖、FA、GHB等指标变化情况。在注射胰岛素时,必须严格执行胰岛素的用法、用量;注意更换注射部位,每次注射都与上次注射部位保持2毫米的距离,避开皮肤感染处及皮下硬结。

1.2.3 预防知识宣传

在临床治疗期间,医护人员需要从患者及其家属中选择有关糖尿病预防,治疗和辅助治疗的健康知识,主要通过口头报告,座谈会或分发健康宣传材料,以使患者及其家属对糖尿病有一个全面的了解,特别是糖尿病的常见临床症状、并发症和预后。另外,要向患者讲述血糖监测方法,注意事项,低血糖治疗(如:立即食用含糖食物或静脉注射50%葡萄糖250ml)并采取预防措施,指导患者掌握合理的饮食疗法,运动疗法。

1.2.4 饮食运动护理

饮食疗法指导:饮食疗法属于糖尿病治疗中一个重要的辅助疗法。要对每天的热量进行控制,增加新鲜蔬菜、粗粮、和豆类的食用,减少动物肝脏(减少饱和脂肪酸摄入)、高脂肪、葡萄糖和高盐分的饮食,避免暴饮暴食,坚持少吃多餐的原则。临床治疗期间,医护人员根据患者的营养状况、体重、病情等合理计算患者每日需摄入的总热量,常规情况下,脂肪摄入占30%,蛋白质摄人占15%,碳水化合物摄人占55%,让患者能够认真执行低糖、低脂、低盐及高碳水化合物的饮食结构,食物的摄入每日总热量建议三餐均衡分配。运动疗法指导:在糖尿病治疗期间给予运动疗法指导,要求患者在身体允许情况下适当参与运动,这样可以有效改善患者脂肪代谢紊乱、调节心血管功能,但必须坚持科学适度运动,禁止盲目大量运动。建议可以选择如步行、慢跑、八卦拳、太极拳等中医养生治疗方案,进行有氧运动,每次锻炼时间不应超过半小时;若在锻炼过程中出现呼吸困难、低血糖反应等不良反应,应立即停止运动并进行简单自救,若症状严重则应及时就医。

1.3 统计方法

采用SPSS20.0进行数据统计分析,采用t对计量资料进行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空腹血糖水平及健康知识掌握改善情况两组患者经过临床治疗及护理干预后,空腹血糖水平都有了明显下降,但观察组改善水平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空腹血糖水平情况比较(X±s,n)

注:与对照组比较,P<0.O5。

3.讨论

循证护理属于循证医学的重要内容,是具有创新性的临床护理理念,与传统护理之间的差别在于循证护理是一切从解决临床实际问题角度出发。通过循证医学的理论与方法应用于临床护理实践中,将临床科学研究依据与患者的自身愿望和需求同现有的临床治疗资源进行有机融合,采用正确的临床护理措施,解决患者的实际性问题,是临床治疗过程中相对较为有效的护理实践方法[5]。循证护理工作要求护士要用“以人为本”的眼光对护理工作中的做法和理论进行评价,将临床护理服务建立在现有的循证医学基础上,这要求护士要积极学习理论知识并和实践相结合,寻找和问题有关的文献作为参考依据,制定出有效、可行的临床护理工作计划。本研究表明通过积极治疗后血糖水平及治疗效果均有所改善,与护理前比较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改善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经统计学分析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积极有效的护理干预,给予患者正确的糖尿病健康教育指导,指导患者合理服用药物,鼓励患者治疗疾病的积极性。可以帮助患者血糖控制更为理想。

综上所述,根据患者个体差异,正确评估。采取积极有效的护理措施,进行健康教育、饮食运动干预,结合心理护理,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对患者实施循证护理能够有效降低患者血糖,改善患者的不良心理状态,提高临床疗效和护理满意度,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

参考文献:

[1]钟少静.中西医结合护理在老年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J].辽宁中医杂志,2015,42(08):1523-1524.

[2]胡芳英,沈文娟,周军娟,朱丽敏.循证护理对老年糖尿病患者自我效能和血糖的影响[J].浙江医学教育,2014,13(02):42-44+30.

[3]陈亚芬.中西医结合护理在糖尿病患者治疗中的应用[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3,19(10):301-303.

[4]吕淑琴,王怀颖,赵丹.糖尿病人的中西医结合循证护理实践[J].护士进修杂志,2009,24(09):792-793.

[5]唐小波.循证护理在糖尿病足患者中的应用及效果[J].安徽医药,2013,17(11):2006-2007.

论文作者:阎静

论文发表刊物:《兰大学报(医学版)》2018年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9/17

标签:;  ;  ;  ;  ;  ;  ;  ;  

中西医结合循证护理在糖尿病的应用分析论文_阎静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