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年高考物理第25题的多种解法,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解法论文,多种论文,物理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1998年高考物理试题第25题,是以物块在木板上相对滑动为题型的力学综合试题,此类型题曾在1993、1994年及1996年高考物理试卷中出现(1993年和1994年为最后一道题,1996年为第24题)。本次命题与前三次所不同的是增设了凹槽A与物块B发生碰撞的情境,这也正是该题的新颖、独具匠心之处。由于此题有多解,不同解法反映了学生分析处理问题能力层次,因此,该题不失为一道既考查学生能力又检验学生素质的较好的试题。本文拟就本题的多种解法作一概述。
[题目]一段凹槽A倒扣在水平长木板C上,槽内有一小物块B,它到槽两内侧的距离均为l/2,如图1所示。木板位于光滑水平的桌面上,槽与木板间的摩擦不计,小物块与木板间的摩擦系数为μ。A、B、C三者质量相等,原来都静止。现使槽A以大小为v[,0]的初速向右运动,已知。当A和B发生碰撞时,两者速度互换。求
(1)从A、B发生第一次碰撞到第二次碰撞的时间内,木板C运动的路程。
(2)在A、B刚要发生第四次碰撞时,A、B、C三者速度的大小。
分析:A与B刚发生第一次碰撞后,A停下来不动,B以初速v[,0]向右运动。由于摩擦,B向右作匀减速运动,而C向右作匀加速运动,两者速率逐渐接近直至相等。设A、B、C质量皆为m,B、C达到相同速度v[,1]时B移动的路程为S[,1],C移动的路程为S[,2]。
解法1 用功能关系和动量守恒定律解。
(1)对B、C组成的系统,由动量守恒,得
可见,在B、C达到相同速度v[,1]时,B尚未与A发生第二次碰撞。B与C一起将以速度v[,1]向右匀速运动一段距离(l-S[,1])后才与A发生第二次碰撞。
对C,由功能关系有
(2)由上面讨论可知,在刚要发生第二次碰撞时,A静止,B、C的速度均为v[,1]。刚碰撞后,B静止,A、C的速度均为v[,1]。由于摩擦,B将加速,C将减速,直至达到相同速度v[,2]。由动量守恒定律,得
解法2 用动量定理和平均速度公式解。
(1)对B、C组成的系统,由动量守恒,得
(2)在A、B发生第二次、第三次碰撞后,对A、B、C的运动分析同解法1。设在第二次碰撞后,B的速度从零变到v[,2]所需时间为t[,2]。
解法3 用牛顿第二定律和运动学公式解。
(1)对B、C组成的系统,由动量守恒,得
(2)在A、B发生第二次碰撞后,根据运动学公式,
由v-t图象知:梯形EFPO面积为B、C达到相同速度v[,1]时B移动的路程S[,1],△OQP面积为C在同一时间t[,1]内移动的路程S[,2]。则:
(2)由解1的分析可知,在A、B发生第二次碰撞后,A的速度变为v[,1],B以加速度μg做初速为零的匀加速运动,C以加速度μg做初速为v[,1]的匀减速运动,直至达到相同速度v[,2],因此,B、C的v-t图象分别为图2中的。
因B、C的加速度大小相等,所以的斜率大小相等。因而由v-t图象可
解法5 用动能定理和动量守恒定律解。
(1)对B、C组成的系统,由动量守恒,得
(2)用动量守恒定律求解,同解法1,略。
解法6 用相对运动和动量守恒定律解。
(2)用动量守恒定律解,同解法1,略。
解法7 用能量守恒和动量守恒定律解。
(1)对B、C组成的系统,由动量守恒,得
mv[,0]=2mv[,1] ①
根据能量守恒可知,物块B在木板C上滑动至二者速度相同的过程中,系统减小的机械能转化为系统的内能,所以
(2)可用动量守恒求解,同解法1,略。
在上述各种解法中,解1是本题评分的标准答案,也是大多数学生采用的方法,此法最简单。解2、3虽是最基本方法,但因涉及求a和t两个中间量,求解过程较繁琐。解4的求解过程形象、直观,但学生一般不会用此方法解题,需平时加强训练。解法5与解法1类似,也是最简单解法。解6、7的概念性强,对学生能力要求高。总之,该题突出了对学生能力的考查,既有利于高校选才,又有利于指导中学的物理教学。
标签:动量守恒定律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