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教育从产业化走向知识经济,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知识经济论文,试论论文,走向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教育是一个巨大的市场,围绕这个市场可以激活许多的产业。而教育本身能不能控制和占有自己的市场,充分利用得天独厚的教育资源,从而形成教育产业化?!这是我很久以来,一直在研究和思索的一个课题。就在我百思不得其解的时候,我接触到一门新兴的学科——知识经济,于是久久萦绕于怀的问题迎刃而解,我确信自己找到了一个答案,这就是教育从产业化走向知识经济。
一、教育是计划经济的最后一个堡垒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是落后的生产力和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的矛盾,从这个观点和立场出发,我们所做的一切经济建设工作,都是为了解决这一矛盾。当我们的经济体制由计划经济转向市场经济时,在市场经济体制的催化作用下,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社会事业,如教育、卫生、科研、文化、体育、新闻出版等行业,除教育外无不走向了市场,走上了产业化的道路,通过增加自身造血机制,进入新一轮发展的良性循环。当我们环顾四周时会发现教育好似市场经济海洋中的孤独的小岛。于是,教育经济学家不得不惊呼:“教育是计划经济的最后一个堡垒!”
二、坚冰已经打破,人才已进入了市场
在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的过程中,我们的社会曾引入过商品经济的概念。于是经典的政治经济学中关于商品、货币、等价交换、资本营运等概念再一次被人们重新认识和宣讲,这是我国进入市场经济的序曲!尽管如此,“劳动力是否作为商品进入市场”,这在当时仍是一道谁也不敢触及的“高压线”,因为有人坚持认为:“劳动力进入市场,劳动者就成了商品,不就象资本原始积累期的奴隶买卖吗?!这是社会主义绝不允许的!”教育的对象是人,教育的目的是培养有社会主义觉悟、有文化的劳动者。既然劳动者不是商品、不能进入市场,那么教育不能进入市场,不能实施产业化,这似乎是顺理成章的事。
时过境迁,现在关于劳动力能不能进入市场的争论已成为历史笑谈,在当今中国的各大城市,各种劳动力市场和人才市场,万头攒动,场面热烈火爆,经久不衰。实践证明,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劳动者作为生产力的重要因素是可以进入市场的,劳动力和智力是一种特殊的商品!在一个人力资源丰富的国家,劳动力进入市场也是一种历史的必然趋势。坚冰已经打破,人才部门所有的禁锢体制和学校毕业生统包统配的人才分配体制随之崩溃瓦解,教育的最终产品——人才,可以自由的、直接的进入市场,为教育的产业化突破了理论上的障碍,从而实现了教育与市场经济的第一步成功的对接!
三、第三产业异军突起的革命性
传统的政治经济学把农业和工业分别作为第一、二产业统称其为经济基础,而把教育、卫生、文化、科研等社会事业和国家权力、意识形态统称为上层建筑。经济基础的功能是为国家创造和积累财富,而上层建筑则是消费国家公共积累。所以是经济基础支撑着上层建筑,而上层建筑又反作用于经济基础。这种理论在我国一直沿袭到20世纪70年代,一直占据着统治地位。随着改革开放的进程,我们引入了第三产业的概念,所谓第三产业是除第一、二产业以外的产业,包括教育、卫生、体育、科研、新闻出版、通讯传媒、旅游等等!国外俗称其为无烟工业。第三产业理论的革命性在于它认为社会事业绝不仅仅是消费社会公共积累,而是创造和积累社会财富的重要产业,它所创造和积累的社会财富将远远大于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是一、二、三产业共同构成了国家的产业形态,他们互为基础,互为支撑,相互渗透,相互依存。如:“农工商贸产学研”一体化的现代企业集团,你就很难把它划归哪一个产业体系。很显然关于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理论也是陈旧、过时的理论。实践证明,在一个国家中,如果第一产业在国民经济总产值结构比例中所占的比例越大,则表明其发达程度越低!如果第二产业在国民经济总产值结构比例中所占的比例越大,则表明其是一个中等发达程度的国家;如果第三产业在国民经济总产值结构比例中所占的比例越大,这个国家的发达程度就越高。换言之,第三产业的发展水平是一个国家发达与否的重要标志!
四、教育市场的范畴和潜力
教育属于社会事业的范畴,它消费社会公共积累方面的功能,决定了它具有消费市场的属性。现在教育的投入占国民生产总值的2.3 %—2.4%左右, 如果按《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和《教育法》的要求,教育的投入将至少应达到国民生产总值的4%, 消费扩大就业潜在的市场,不容置疑,教育是一个大市场。如果要描述教育市场的轮廓,当首推人才市场,各种各类,从初级到高级的专业技术人员,都是从这个出口走向社会的。其次有教育资金融通市场、教仪市场、教科书市场、教育建筑市场,文化、体育用品市场、电子音像教材市场、青少年营养食品市场,校服市场、校办产业市场……不胜枚举。总之,教育涉及社会生活的各行各业,从学生的衣食住行到学习、工作用品,毫无例外的都是一个巨大的消费市场。教育市场除了国家财政投入是消费因素外,社会和家长及学生个人的投入,也是重要的消费因素。仅以教科书和教辅资料为例,全国每年的消费不低于80亿人民币。教育市场的巨大潜力正越来越为敏锐的商家看好!他们认为教育量大面广、稳定可靠,孕育着商机无限。目前,针对学生和家长钱袋而来的各种教学辅助参考资料、各种营养保健食品、各种鱼目混珠的电子音像制品、电子软件、硬件、各种文具和玩具的嫁接物,各种校服体育用品,铺天盖地的涌向学校就是最好的例证。然而,教育作为一个巨大的市场,它没有使教育本身从中受益,教育一方面资金不足,四处捉襟见肘,窘态百出;一方面又眼睁睁的看着属于自己的白银流淌进别人的钱袋而束手无策,可以说,中国目前的教育是捧着金饭碗行乞的状态。
教育市场作为一块未开垦的处女地,一方面是资源的流失,未受到应有的保护和充分的利用;另一方面又受到捷足先登者贪婪和掠夺性的开采。
五、教育大市场呼唤教育大产业
围绕着教育大市场,已经兴起了许多的产业。而教育自身除了校办产业在别人的垄断中,在夹缝中求生存以外,还没有足以与市场抗衡和竞争的大产业。为了充分占领自己的市场,充分开发和利用教育资源,教育急切的呼唤着教育大产业的形成和诞生。但是在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的过程中,计划经济的习惯势力和思维定式还相当顽固,市场经济的发育还不够完善,所以教育一方面受到计划经济的桎梏和束缚,一方面又受到市场经济的吸引,计划经济要巩固自己这个最后、最大的一个堡垒,市场经济要冲击和席卷这个最大的市场。这两种经济体制的碰撞,导致教育打湿了衣衫却没能下到海里去,但教育始终向往和倾心于市场经济。更希望自身能以教育产业的形象屹立于社会市场经济的浪潮中。为此,教育经济学家总在思考这样一个课题:卫生、科研、文化、体育、新闻出版等行业走向产业化的路我们为什么不能走呢?!倘若能走,我们已经晚了半拍,还将晚到什么时候?!
高等教育和中等专业教育过去是彻头彻尾的计划经济产物,完全由国家包起来,实践证明国家包下来有困难,现在推向市场了,由包吃包住包分配到交费上学,不包分配,学校推荐、学生自主择业;社会、学校、家长和学生都心平气和的接受了这一变革的现实。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也走向了市场,中小学虽是义务教育,但终究回避不了投入和产出的问题,应当允许中小学进入市场竞争,正如消费将刺激经济增长一样,市场竞争机制将刺激学校和事业发展。在市场经济的体制下办学,将激活学校的活力。各级各类学校为适应市场经济,必将走上教育产业化的进程,教育大市场必将孕育教育大产业!可以预言,这是教育发展的必由之路和21世纪教育的大趋势。
六、教育产业化尚需经历的路程
教育从受市场经济的吸引到走向产业化,有一个发展完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首先是思想观念的进一步解放,要从理论到实践上真正确立教育不再是社会福利事业,教育是第三产业中的支柱产业的思想,教育产业创造和积累的财富是人才、是科技、是知识、是信息。而人才、科技、知识信息是现代生产过程中比资本和土地更重要、更积极、更活跃、更有潜力的因素!如果说工业经济是由劳动力、土地、资本三个因素所决定的,那么教育产业是代表21世纪的未来经济模式,它在工业经济的因素上还得加上知识和信息的因素。
其次是教育市场的进一步催熟,使教育资源得到合理的开发和充分利用。教育产业要保护自己的市场,拓展自己的市场,并使教育市场走向成熟,以适应市场经济体制。教育面向学生时要按教育规律办学,在面向社会时要按经济规律办学。既要讲社会效益,也要讲经济效益,做到精神文明与物质文明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绝不能让别人先把自己身上的血吸走,再依靠政府的输血赖以生存。如果教育产业能做到以自身教育市场造血为本,以政府投入作为补充,那么教育的活力就会得到充分的展现。
再就是进一步确立教育产业的投入产出关系,教育作为培养造就人的产业,无论是培养脑力劳动者还是体力劳动者,都应当有一个符合客观实际的投入与产出比。教育的投入按教育法的解释来自财(财政)、税(税收)费(各种教育费附加)、产(校办产业)、社(社会捐资助学)、基(教育基金)等六个方面。这六个方面是国家和社会的投入。另外还应当考虑到占家庭消费一定比例的教育投入和有经费支付能力的受教育者个人的投入。教育产出的计算对大中专学校而言是成才率;对中小学而言是入学率、巩固率、及格率、优生率、升学率;对成人院校是普及率、提高率、脱盲率;对职业学校是就业率;对女童和幼儿则是入学率、入园率等等。此外还有知识的创新率、科研成果生成率及转化率、信息的收集、使用率等等。总之,教育投入和产出的正确比例关系一经确立,教育的产业化进程就步入了法制化的轨道。为促成教育产业化的这三大步,我们还有许多工作要做,我们当尽最大努力促成这三大步尽早尽快实现。
七、知识经济初见端倪,使教育产业化成为可能
知识经济是人类发展史上的又一次伟大变革,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是一种以知识、信息的产生、储存、传播和转化、应用为基本形式的经济。它发源于80年代世界上蓬勃兴起的高新技术革命,形成了以当今美国的微软公司为代表的知识经济产业。因此,可以说从本世纪末到21世纪初期将是世界上有史以来的又一个经济转折期。在我国,知识经济由江泽民同志倡导,正受到各级领导层的高度重视。江泽民同志指出:“知识经济、创新意识,对我们21世纪的发展至关重要。”“当今世界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知识经济已初见端倪,国力加剧。知识经济初见端倪对教育意味着什么?!作为一个有远见的教育工作者应当意识到“知识经济初见端倪,这个端倪就是信息经济,而信息经济的基础则是教育经济。科教兴国是中国迎接知识经济到来的一个重大战略举措!21世纪综合国力的竞争是科技的竞争,是人才的竞争,是教育的竞争。这是一个许多人背得滚瓜烂熟的立论和推论。归根结底,教育要竞争,必须形成教育的产业优势,形成教育经济才能投入竞争,计划经济体制下的教育是不会竞争且缺乏竞争力,缺乏创新精神的,新兴的知识经济产业仍然属于第三产业的范围,(也有的学者把它列于第三产业,提出了第四产业——高新技术产业的理论)知识经济的迅速崛起,要求我们把教育建成知识经济中最基础的一门新兴产业。从这个意义上讲,知识经济应当是教育产业化的最佳催化剂。
八、教育的时代特征与知识经济一脉相承,同出一辙
全世界有识之士都意识到21世纪综合国力的竞争最终将体现为教育的竞争,所以迈向21世纪的教育具有五个鲜明的时代特征:①教育的战略化。为了迎接21世纪的挑战,在许多国家里,教育由一般社会事业提升到了首要、突出的战略地位,列为国家的发展战略,作为战略重点受到加倍的重视和超前的投入;②教育的国际化。教育的交流已经超越了种族、国界的局限,科学技术和自然科学知识是全人类共同的财富;③教育的信息化。随着信息产业的飞跃发展,教育也进入了信息化产业,全球电信网络、广播电视网络、计算机网络上无不传递着大量教育信息,借助这些网络,教育信息的传播速度也进入了电子音像时代,可以预计当上述三个网络深度融合后,教育信息将拥有更多、更快捷的信息源和传播管道;④教育的社会化(或大众化)。随着社会的进步,教育早已不再是统治阶级的专利,教育的普及使广大劳动大众都有了接受教育的权利和机会,教育已经成为人民大众劳动就业和生活、生存的需要。教育还从一次受教育使劳动者受用终身变为劳动者必须终身接受继续教育;⑤教育的产业化。教育不仅培养造就人,不仅产生和创造精神财富,而且还不断创造知识和信息,不断创造和积累物质财富。
教育的这五个鲜明的时代特征在知识经济中都同样具备,知识经济同样是具有战略化,国际化、信息化、社会化和产业化的性质,这绝不是一种偶然的巧合,而是因为教育本身就是知识经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九、教育当如何迎接知识经济的到来
教育产业既然属于知识经济的范畴,那么教育应当如何迎接知识经济的到来呢?首先,要对教育自身的认识有一个质的超越,这就是要真正确立教育作为第三产业的支柱产业地位。其次要充分发挥它作为知识经济的基础产业的作用,这些作用可简单概述如下:
①知识经济教育为本,教育要坚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积极发展各级各类各种形式的教育和培训;
②坚持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方针,培养造就出一支宏大的知识分子队伍,因为知识经济不可能在一个文盲、半文盲充斥的社会环境中运行;
③发展和完善国家的创新体系,全方位的激活和启动社会的创新活力。尤其是当前我们推行的素质教育要以“创新意识”为核心。创新是不断发展进步的灵魂,教育应当围绕“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能力”的培养,构建新的教育模式,让学生学会获取知识和信息,让学生学会应用知识和信息,让学生学会创造知识和信息。“高分低能”、“读死书、死读书”的现象应当从教育中彻底根除;
④继续推进教育体制改革,推动教育与其它产业的结合,推进教育与市场经济的深度融合,加快知识更新的速度,加大课程改革的力度,努力促进高等教育,职业教育、成人教育和基础教育都走产学研一体化的教育产业化之路,加速教育实现产业化的步伐;
⑤加快教育高新技术及产业的发展,重点突出信息产业和科教相关产业,不断寻求教育经济发展的新的增长点,积极探索知识经济的另一个前沿——生物工程技术;
⑥为适应知识生产和再生产的需要,要大刀阔斧地调整现行束缚教育进入市场经济轨道的政策,调整不利于教育进入信息产业、不利于教育发展和公平竞争的金融财税制度和规则。
十、知识经济是21世纪的经济霸主
如果说工业经济是人类社会发展史上的一次革命,那么知识经济相对于工业经济来讲,是一次历史的、气势磅薄的革命。在工业经济时代,世界上需要花几十年的时间才能实现积累和造就一个“石油大王”、“汽车大王”、“钢铁大王”之类的工业王国的百万级的大亨。而在知识经济的时代,知识经济得益于信息和知识的无限性,只要几年时间,世界就可以造就一个比尔·盖茨似的亿万富翁!当前知识经济的代表性产业是信息产业,而信息产业的基础产业——微电子行业已经在按这样一个规律在运行,即“每18个月集成率提高一倍,价格减少一半!”如果打个比方,信息源是货物,信息应用技术是车,信息传输网是高速公路,那么他们的集合就是信息经济!当前知识经济的主要表现形式就是信息经济。国际金融界的投机商索罗什之流就是凭借信息经济的优势,投机炒作股市,在亚洲掀起了经济危机的风暴,不费一枪一弹便可以搞垮一些国家的政府和经济,捞走了信息弱国辛辛苦苦积累起来的血汗资本,由此,我们也可窥见一点信息经济的能量和潜力。
当前,我国仍属于发展中国家,我们虽已经看到了知识经济的端倪,但在我们的工业经济发育还不够成熟的时候,我们不得不一方面充实完善我们的工业经济,一方面发展信息经济,以迎接知识经济的到来。我们不可能在工业经济很差的条件下搞知识经济,我们同时也意识到在我们努力摘掉贫穷帽子的同时,又已经戴上了一顶新的贫穷帽子——信息穷国。我们也不可能在工业经济完善后再着手搞信息经济,因为那些信息弱国的前车之鉴已足够我们汲取!
21世纪是一个新的经济发展历史时期,当代的知识经济已经逐渐登上了经济的统治地位,当全世界科技界在高呼:“全世界计算机联合起来”的时候,我们已经看到了知识经济的一个杰出代表——信息经济,登上了经济霸主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