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水利水电工程作为一项为了给居民提供方便而建立的在综合性工程,其施工质量一直是施工需要关注的重点,基础施工技术在很大程度上能确保水利水电工程质量符合国家标准,由此充分体现了基础施工技术的重要性。在水利水电工程施工中,对基础处理技术予以重视,可有效保证基础工程质量,减少或降低安全事故的发生,进而为实现整个水利水电工程效益最大化奠定可靠的技术基础。本文对水利水电工程基础处理施工技术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水利水电工程;基础处理;施工技术
水利水电工程是一项涉及范围比较广的施工项目,而且对于人们的生活生产意义重大,因此,水利水电工程务必在施工过程中注重基础处理施工技术的应用,提高施工质量,保证施工进度的正常进行。在进行基础处理施工中,务必将影响因素进行全面的统计和分析,逐次进行处理。要根据具体的施工状况进行施工技术的选择,从而促进水利水电工程更好的发展。
1 水利水电工程基础建设的重要意义
一般情况下,所建设的水利水电工程的规模都比较大,而且具有公益性的特点,不会以私人的名义来对其进行施工。在国家社会的发展过程中,水利水电工程所发挥的作用是不可替代的,不仅能够提高对资源的利用率,还能够为农业的发展提供必要的灌溉用水,对于预防水旱灾害等发挥了很大的作用。所以要最大程度上保证水利水电工程的施工质量,应当重视基础工程的建设,使得水利水电工程的建设质量可以达到规定的标准,这也为后续的施工工作奠定一个良好的基础。在基础工程的施工过程中,需要从项目的实际建设情况出发,对施工方案进行科学合理的选择,避免出现单纯的追求技术的先进性而忽略了技术的实用性。而且只有保证选择方案的合理性,才能够将施工落实到位,保证施工的建设质量。
2 水利水电工程基础处理施工技术
2.1堤坝施工技术
首先,是对材料进行合理的选择。在选择材料的过程中,土料应当选择具有防渗性能的材料,心墙部分应当采用碎石材料;其次,做好基础的防渗工作。如果在进行筑坝的过程中,采用的砂砾石层比较深厚的话,就需要将防渗工作进一步的加强,然后建造相应的翻身强。当前,在造墙技术中,比较常用的是反循环钻机与冲击孔技术,如果要将接头套管拔起的话可以使用液压拔管机,并且使用孔内聚能爆破大孤石钻进方法来进行,运用这些方式能够有效的对墙的施工质量加以保证。最后,是混凝土坝的施工工作。在水利水电工程项目中,混凝土坝是比较常见的施工内容,对于体积比较大的混凝土施工而言,在混凝土的表面温度会降低的非常快,然而在混凝土的内部却会出现水化作用,并伴有大量的热能出现,如果这些热能没有及时的向外散发出来,使得混凝土的内部温度过高。出现这种内外温差较大的情况,就容易使得混凝土出现裂缝,因此对混凝土的温度进行控制也是非常重要的内容。
2.2预应力管桩技术
对于水利水电施工项目而言,施工质量与预应力管桩技术之间也有着很重要的关系。而要保证预应力管桩技术能够有效的运行,达到预期的效果,应当对后张法预应力管桩以及先张法预应力管桩的不同功效进行分析。比较常用的分析方法有射水法、振动法以及静压法等。通过这些方法,可以将施工效率与质量大大提高,从而与施工中的各方面的要求相符合。
2.3施工导流及围堰技术
对于施工导流技术而言,在运用该技术的过程中,应当先对导流方案进行设计。方案的设计与施工过程的质量、建设造价以及施工安全等有着重要的关系。首先,需要对工程项目的河床水流进行部署,并加以严格的控制,为了使得施工能够在干的环境下进行施工,应当使用围堰维护基坑方式,利用这种方式,从而将河水引到泄洪道,并向外排出,这也是导流施工的关键之处。在使用该项技术的过程中,还需要对该区域的湿度、温度以及空气质量等一些自然因素进行综合的考虑。最好可以将工程放在枯水期来进行,因为枯水期可以将施工流程简化,降低工程项目的造价,也能使工程的原料节约,加快施工进度。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4混凝土面板技术
混凝土面板技术对于保证水利水电工程的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其主要施工要点包括:要按照从中心到两侧的顺序进行跳仓浇筑;要利用人工摆动溜槽方式保证混凝土的均匀分布;卸料时要合理控制卸料口与滑模上端间距以布料厚度;在振捣时注意选择合适的振捣方式和振捣方法;在混凝土施工完成后要注意保持模板的匀速滑升,并合理控制滑升速度;在脱模后应当进行混凝土平面的养护,从而保证混凝土面板质量。
2.5高边坡加固技术
第一,混凝土抗滑结构。(1)抗滑桩:对于治理滑坡来说抗滑桩是最为经济有效的方式,特别是对于滑动面倾角比较缓的情况来说具有更好的效果。(2)沉井:在滑坡工程中沉井除了可以起到抗滑桩的作用之外,还具有挡土墙的作用。(3)挡墙:混凝土挡墙可以很好的从局部位置来平衡滑坡体,从而在一定程度上阻止滑坡体变形的延展。
第二,锚固技术。由于具有施工灵活、保护岩体结构、干扰程度较小、具有可靠的受力以及主动承载等相关优点,预应力锚索在边坡治理中得到了较大量的应用。较大吨位的岩体预应力锚固吨位可以达到6000KN 以上,张拉设备的出力可以达到6000KN,锚索长度可以达到61.6m。通过此种技术可以对坝体、坝基、地下洞室围岩以及岩体边坡进行相应的加固。
2.6防渗处理技术
(1)防渗墙:所谓的防渗墙就是指在透水地基中建立起地下连续墙,此墙可以用在河堤大坝的防渗加固。按照此墙建筑所用材料以及施工工艺的不同,可以将防渗墙分成水泥土防渗墙以及有塑性混凝土防渗墙。
(2)高压喷射注浆:所谓的高压喷射注浆就是指通过钻机将具有特殊喷嘴的注浆管钻进土层的预定位置,之后采用高压泵将事先搅拌好的水泥浆液高速喷射出去(主要通过钻杆下部的喷射装置进行),通过高速冲击土层使得喷射范围内的土体遭到破坏。与此同时,钻杆要以相应的速度(大约在20cm/min)进行旋转,并以相应的速度(15-30cm/min)进行提升,保证水泥浆和土体得到充分的拌合,在胶结硬化之后就可以在地基上形成一定强度的固结体,这样就会很好的加强地基强度。
2.7 不良地基处理技术
(1)可液化土层的处理技术。在静力以及相关振动力的作用之下,有些粘性较差的土层水压不断上升,从而抗剪强度大大降低,这就会造成地基下沉凹陷、滑动,从而失去相应的稳定性,对于建筑物造成严重的伤害。对于此种问题的处理方式为: 首先将可能液化的土层清除掉,并且采用具有良好防渗性能以及具有较高强度的材料置入其中,之后通过分层振动的方式将其夯实;其次采用混凝土将周边的围墙进行封闭,避免向周边流动;最后,穿过可液化土层设置砂井以及砂桩等。
(2)软土地基的处理。第一,换土法。若是淤土层地基厚度不符合建筑设计要求,就可以通过更换砂土、灰土、水泥土或者采用沉井基础等方式来巩固地基;第二,灌浆法。主要是利用建筑材料混合浆液的固化特点,将混合浆液灌入到建筑物的地基介质中,这样就对地基进行了加固。
总而言之,水利水电工程基础是确保整体工程的前提条件,只有确保此方面技术的良好发挥才能保证工程建设质量达到高标准。因此要进一步加强基础处理施工技术的研究力度,以便促使基础处理施工技术能够发挥更大、更有效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熊策. 浅析水利水电基础工程与地基处理技术的现状和展望[J]. 四川水泥. 2016(09)
[2] 谢韬. 水利水电工程建设中不良地基基础处理方法[J]. 科技与创新. 2016(12)
[3] 何未杰. 简析水利水电工程基础处理的相关技术[J]. 河南水利与南水北调. 2016(04)
[4] 彭声辉. 水利水电工程基础处理施工技术的分析[J]. 河南水利与南水北调. 2015(24)
论文作者:王龙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8年第1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5/29
标签:混凝土论文; 基础论文; 技术论文; 水利水电工程论文; 地基论文; 施工技术论文; 土层论文; 《基层建设》2018年第10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