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能力论文_吴波

论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能力论文_吴波

吴波 陕西省商洛市柞水县下梁镇西川完全小学 711400

【摘要】《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本文从正确认识合作学习,彻底转变教育观念,教给学生合作探究方法,提高合作探究能力等方面进行剖析。

【关键词】语文教学;自主合作;探究能力

中图分类号:G661.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19)06-001-01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语文老师的任务就是让学生意识到自己是学习的主角,引导学生合作学习,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的精神和能力。现结合个人教学实际,从正确认识合作学习,彻底转变教育观念,教给学生合作探究方法,提高合作探究能力等方面谈几点自己的看法:

一、正确认识合作学习,彻底转变教育观念

(一)正确认识合作学习

“合作学习”不是把学生的座位调整一下,让他们两人或四人坐在一起就能合作学习了。合作学习是建立在学生自主学习基础上的一种新型学习方式,要求学习者具有较强的独立自主的意识,能够合理地安排自己的学习活动,具有刻苦钻研的精神并且对自己的学习效果有一定的科学性评价能力,能用科学的方法主动探求知识,敢于质疑问难。合作学习强调每一个学生的积极性,强调积极的相互支持配合等,而这些都是需要老师在课堂上进行培养的。

(二)彻底转变教育观念

在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学实践中,教师是直接的参与者,教师一定要改变“一言堂”的教学模式,要放下“架子”走向学生,自觉为学生创设自由、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使学生要学、想学、乐学,积极有效地参与到学习中来。在学生学习过程中,老师也不是旁观者,要善于组织、引导,引导学生学会质疑,学会分工合作,掌握学习方法,增强探究和创新意识,不断提高自主合作探究能力。

二、授之以“渔”,教给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方法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带着知识走向学生”,不过是“授人以 鱼”,“带着学生走向知识”,才是“授人以渔”。教师是学生成长的引导者、学生发展的领路人,而学生本人才是学习的主人、发展的主体。教师要加强引导,鼓励和帮助学生采用多种方式,培养自主合作探究问题的方法。

(一)读思结合,探究问题。托尔斯泰说过:“知识只有靠积极思维得来而不靠记忆得来时,才是真正的知 识。”阅读并不是仅仅把书看一遍,还必须要求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课文,对文章的遣词用句、中心思想、写作方法、人生启迪等有比较细致的了解。因此,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仔细阅读课文,尽可能在读文的基础上,联系上下文勾画圈点重点词句进行思考,并能通过自己查询资料分析解答,从而理解知识、掌握知识。

(二)思议结合,探究问题。经过阅读思考,学生通过探究得到的答案有可能与其他同学答案一致,也可能不一致,如果答案不一致时,就可以引导学生自觉与同学交流探讨,达成共识。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三)合作交流,探究问题。对于富有挑战性、具有难度的问题,学生自主难以解决,就让学生小组探讨。但必须让学生明白小组合作探究的程序:先个体自主学习,独立思考,再小组内相互交流,教师作必要的指导和调控,最后全班交流,小组代表综合汇报学习结果,最后教师针对课堂中出现的问题进行点拨、引导,这样学生不仅能解决课文中的问题,而且有一个明确的探究思路

三、创造探究条件,培养自主合作探究的能力

学生具备了自主合作探究的意识,并不意味着学生具备了这种能力,要将自主合作探究变成一种能力需要一个过程。要将这种做法持之以恒地坚持下去,积年累月地坚持,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能力才会真正得到培养和提高。为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持之以恒地为学生创造自主合作探究的条件,从而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能力。

(一)充分尊重学生的认知风格和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能力。如我在教学《春》这一课时,我设计了这样的教学情境:请同学们阅读课文,找出自己最喜欢的内容,然后把这部分内容用自己的方式独立或合作汇报一下。语言表达能力强的同学,可以说一说,讲一讲;喜欢画画的同学,可以画一画春的美景;喜欢搜集资料的同学,可以交流课前查找到的有关春的图片资料;喜欢朗读的同学,可以尽情地读一读,如果还有什么别的方法也可以。二十分钟后,好几个学生以各自不同的方式展示了自己的收获。有用语言绘声绘色描绘春花、春草的;有用画的方式描绘出五幅图画的;有几名同学还到前面表演了孩子们的嬉戏;有两名同学到前面用实物投影仪展示课前收集的图片和资料等。每个学生的认知风格是不一样的,每个学生都有自己不同的学习方式。这样给了学生学习方法的自由选择,这是尊重认知风格和学习方式的体现,为学生自主探究创造了条件,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探究能力。

(二)善于挖掘教材,启发学生质疑,培养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能力。如我在教学《愚公移山》一文时,教材中对“杂然相许”的注解是:“异口同声地表示赞成。杂然,纷纷。许,赞同。”在引导学生学习时,我认为这种解释不太合理,理解为“纷纷表示赞同”更合乎文意。这时,我没有直接把这种想法告诉学生,而是趁机创设了这样的问题情境:“文中两处‘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语气是否相同?”“愚公的妻子是否一开始就毫无异议?全家人是否异口同声地表示赞同?”此时课堂气氛热烈起来,学生们纷纷发言:愚公之妻与智叟语气不同,一个关切,一个嘲讽。愚公的妻子一开始就提出了疑问,纷纷同意并不等于异口同声地同意,他们也是经过讨论后才纷纷同意的。这样经过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一番激烈的讨论,学生一致对书中的解释产生了质疑,大家都认为“纷纷表示赞同”更合乎文意。这样,学生学会了批判地接受知识,在问题探究中激发了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意识,培养了自主合作探究的能力。

(三)充分利用作者的写作思路,培养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能力。如我在教学郦道元的《三峡》这一课时,我引导同学们思考:课文写三峡风光时,为什么从山写起?写水时,为什么不按春夏秋冬的顺序来写,而是先写夏水?作者是怎么考虑的?在教学《木兰诗》这一课时,我提出这样的问题:为什么诗中对木兰从军的缘由、离别、辞官和还家都写得比较详细,而对出征前的准备和军旅生活写得较简略?这样充分利用作者的写作思路,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不仅有利于对作品的深入了解,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四)充分利用教材中知识的互相渗透,培养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能力。如我在教学《死海不死》一文时,引导学生重点探究“为什么人掉在死海里不死?”学生要了解这个问题,就必须了解死海的地形特点、海水成分、浮力的有关知识及死海浮力大的原因等。学生要完成这个问题,就必须探究多方面的知识。语文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教材内容涉及的知识面非常广泛,我们充分利用教材中知识的互相渗透,引导学生探究,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探究能力。

总之,学生自主合作探究能力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一蹴而就的事,作为语文教师,我们要充分利用好语文课堂这块特殊阵地,让学生真正成为探究活动的主体,从而真正培养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问题的能力。

论文作者:吴波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19年2月0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2/6

标签:;  ;  ;  ;  ;  ;  ;  ;  

论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能力论文_吴波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