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三个代表”对党性实践的“相应指导法”_文化价值观论文

论“三个代表”对党性实践的“相应指导法”_文化价值观论文

谈“三个代表”对党性锻炼的“相应指导律”,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党性论文,代表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为适应新世纪的严峻形势,共产党人需要不断进行党性锻炼,而党性锻炼又需要强有力的思想武器。江泽民同志关于“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正是这样一种集中、凝练、简明,便于掌握的强大思想武器。“三个代表”思想具有极强的整体性、继承性、创造性、时代性和前瞻性,它从社会发展的规律、时代进步的本质上揭示出我党“先锋队”的内涵和实质,使我们从理性的高度明确了其“先进性”的更新更高的要求。“怎样按‘三个代表’的要求提高自身素质、刷新思想观念、指导今后行动?”一段时间以来成了我们反躬自问的新命题。笔者认为,党性锻炼应是一种有规律的“思想体操”、“素质磨炼”,找到“三个代表”思想在其中的“相应指导律”,会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用“三个代表”对应指导整体性优化:素质上增“三力”

在提倡全民素质教育的今天,共产党人无疑要首先提高和优化自身的素质。而素质教育,就是按照真、善、美、健的价值标准将人类科学的、道德的、审美的、生活的文化成果,内化为每一个人的整体性文化素质,积淀于个人的身心组织之中。“三个代表”正是这样的“人文成果”和“素质营养品”。

首先,要代表先进生产力发展要求,就要增强“创新力”。

当今世界各国综合国力的竞争,其核心和关键在于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如果缺乏创新能力,就会落后挨打,甚至被开除球籍。所以我们一定要把创新作为“必修课”。共产党人和一切要求进步的人们,不仅要在思想修养上“吾日三省吾身”,而且要在工作实践中“吾日三问创新”,力争每日都有新的思想,都在不同程度的创新,就像太阳每天都是新的一样。要使创新不光成为一种目标,一种任务,还要成为一种习惯,一种内需,甚至一种本能。

其次,要代表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就要增强“人格力”。

先进文化是人类文明、进步的结晶,又是推动社会前进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它渗透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成分、就业岗位、社会组织形式和社会生活方式的多样化,多种文化互相碰撞、激荡,人们的思想活动也呈现出多样化,具有极大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和差异性。而直接影响人们思想选择的,一是选择者的接受心理,一个是被选择者的吸引力。在如今“以人为本”的时代,“人格”、“人文精神”已成为突出的文化表现形式,成为社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这就需要我们每一个党员、干部都能既以普通人的身份生活在人民群众之中,又以高于普遍人的素质影响人们,做到“公、正、廉、明、勤”,形成共产党人特有的“人格魅力”,使周围群众心悦诚服,见贤思齐。这种“人格魅力”既要体现党员的个体特征,又要体现党员的先进性,从而代表先进文化。否则,“个性特征”有余,“先进特征”不足,“人格力”则减弱。

第三,要代表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就要增强“凝聚力”。

代表人民利益不是空洞的口号,不能只凭主观愿望,而是需要通过正确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和机制,把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集中起来,把人民群众的智慧力量凝聚起来,动员和组织人民群众为自己的根本利益进行有效的斗争。党的组织乃至个人都应成为“磁铁”,形成“磁场”,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完成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为此,在经济发展、生活改善的情况下,必须保持艰苦奋斗、密切联系群众的优良作风;在社会生活方式日趋多样化的情况下,必须自重、自省、自警、自励,堂堂正正做人,认认真真做事,不长私心,不生贪心,不起色心,不染野心;在一部分群众先富起来的情况下,要安得下心,守得住身,讲理想、讲敬业,讲奉献,吃苦在前,享受在后。要大事讲原则,小事讲风格;大处要“争”,小处要“让”。这样,广大人民群众才会向你靠拢,形成推动事业发展的“合力”。

用“三个代表”对应指导世界观改造:思想上树“三观”

世界观的改造是一个动态过程,从根本上说是要让主观世界适应客观世界日新月异的变化,跟上时代的节拍,从而能动地改造世界。“三个代表”则为当代共产党人世界观改造提供一个崭新的境界。

其一,明确先进生产力发展要求,树立坚定的发展观。

“发展才是硬道理”。当代共产党人就是要坚持经济建设中心不动摇,扭住发展不放松,在这方面要树立唯一性、普遍性和一贯性的观点。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明确指出,“十五”期间必须把发展作为主题。加快发展,是解决中国所有问题的关键,是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源头。发展得慢了,就有在新一轮国际竞争中落伍的危险。历史又一次把我们推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关头。“说一千,道一万,不积极发展,不是懒汉就是脓包蛋。”每一个共产党员都要更加牢固地树立起发展观。

其二,明确先进文化前进方向,树立崇高的价值观。

思想文化观念的重要表现形式是价值观。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代表着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本身就是当代共产党人的最主要的、最高尚的、最值得追求的价值观,必须以此为座标,不断调适我们的各种价值观。我国正处于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的“社会转型期”,形形色色价值观相互冲突,很容易迷失于其中。“不是我不明白,是这个世界变化太快”,主要是价值观变化使人难以明辨是非。大量货币化、铜钱味的价值观充斥人们头脑。“大道理一筐,不如大团结一张”,“当官不发财,请他也不来;有权不捞钱,退了没本钱”,往往只看到物质价值、利益价值,无视精神价值、人文价值。有的同志行为上总是受“官本位”、“权本位”、“钱本位”价值观左右。有这种价值观,岂能代表先进文化?坚持马克思主义的价值观导向,在当前需要大力加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和艰苦创业等方面的思想教育,以此引导和教育人们日益选择,树立和坚持符合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要求的价值观念。

其三,明确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人生观,人生观,它是思想的总开关”,是人们前进路上的方向盘,是灵魂和动力。人生观回答的是人为什么活着和怎样活着的问题,千百年来人们都在自己的生活实践中回答着这个问题,共产党人则把自己的人生座标定位的始终坚持代表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上。“活着为什么?在岗干什么?”“入党为什么?入党誓言履行得怎样?今后怎么办?”“我不知道你是谁,我却知道你为了谁。”问的和说的都围绕着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应成为共产党人的警示语。

用“三个代表”对应指导工作实践:行动上铸“三铁”

学习和领会“三个代表”思想,重在实践,身体力行。笔者认为,既然“三个代表”力度大、要求高,我们在执行中就应该“严”,应该“铁”。

一是按代表先进生产力发展要求,铸炼走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铁心”。

走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是我党在走过了中国自己的革命道路的第一次飞跃之后产生的第二次飞跃,是我党在近现代历史条件下把历史必然性与主观能动性相统一的伟大创造。党中央在部署“三讲”教育时把这一政治信念问题作为需要解决四方面问题的第一个要求,严肃地提到我们面前。这是提高干部素质的一个根本要求,又是改革开放关键性阶段的大是大非问题。每一个共产党员都要在坚定走在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这一政治信念的基础上,用政治家的眼光来理解和把握党的十五大以来的中央政策,从而自觉地认真地贯彻执行,不在小单位的得失圈里转圈子,不在事务圈里混日子;按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要求大胆进行改革,使自己所在地区、单位成为整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极富有生机活力的一部分。

二是按代表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在形形色色文化生活中铸炼需要恪守的“铁纪”。

文化,从广义上说,指社会的意识形态。新形势下在意识形态领域坚持政治原则和铁的纪律、“守土有责”显得特别重要。如今社会上各行各业都争戴“文化帽”,冠以文化雅称,“文化乃是一只筐,什么都往里装”,以至“浴文化”、“鬼文化”、“厕所文化”都冒了出来,各种奇里古怪的“文化观念”层出不穷。你说“革命不是请客吃饭”,他说“革命就是请客吃饭”(吃饭谈生意);你说“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他说“榜样的力量是有限的”(典型难推广);甚至把党的“三大作风也颠倒说。共产党人一定要在良莠难分的多元文化中旗帜鲜明地坚持主流文化,代表先进的文化方向和意识形态,用马克思主义占领思想文化阵地,还文化以品位和尊严。要在形形色色的价值观念的“多元取向”中坚持马克思主义的“一元导向”,要思想解放而不要“思想流浪”。改革开放给人们的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带来多元趋势,但思想导向不能多元化,不能允许搞平起平坐的“多元论”,更不允许搞喧宾夺主的“颠倒论”。如果失去统一的思维准则,我们社会的统一、稳定和发展就失去了“方向盘”。这是与轮船上、飞机上必须把好唯一方向盘同样的“铁律”。我们不仅要在大是大非的政治原则问题上旗帜鲜明、理直气壮,也需要从人们关注的切身利益问题和需求变化入手,发挥思想政治工作的教育功能、导向功能、预见功能、动力功能和心理指导功能,在一元导向下发挥多元功能,疏通引导,循循善诱,春风化雨,以达到扶正祛邪、扬善惩恶的目的。

三是按代表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铸炼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铁劲”。

始终代表人民群众的利益是我们党一以贯之的根本宗旨。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江总书记又强调了“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外延和内涵更丰富了。“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前两个“代表”的发出点和落脚点,是贯穿“三个代表”思想的主体和灵魂,体现了党保持自身先进性和联系群众广泛性的有机统一,体现了对党的群众路线和优良传统作风的继承与发展。“为人民服务”从来就不是一句空话、大话、漂亮话,从张思德到孔繁森,从我军战士的口号到各行各业的标语,历来是也应不断成为我们新时期党员的思想准星和行动指南。有的同志工作干劲不足,根本原因是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不强。有必要把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化为铁的意志和劲头。强调“全心全意”而不“半心半意”,强调“专心专意”而不“三心二意”,使“人民性”、“服务性”成为党性的最终体现。

“三个代表”思想对党性锻炼的相应性指导规律当然不止以上数条。“三个代表”内涵十分丰富,党性锻炼范围也十分宽广,悉心把握和利用好它们之间的“联系点”、“对应面”,党性党风教育必将拓展出一个新天地。

标签:;  ;  ;  

论“三个代表”对党性实践的“相应指导法”_文化价值观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