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科技创新,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科技创新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科技创新的意义
科技创新是科研创新和技术创新的统称。科技创新是人类社会具有高尚内涵的基本活动之一。人类文明、科技进步、社会发展、经济繁荣,在一定意义上讲,都植根于科技创新。
一、科技创新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由于科研创新及其推动的技术创新的长足进步,使生产力发生了质的飞跃,整个产业结构、经济结构有了根本性改变,人类的视野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拓展,使本世纪以来科技新发现、新发明远远超过了过去两千年的总和,不但使物质文明的面貌焕然一新,而且推动了人们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的改变,极大地丰富了人类文明宝库,也为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开辟了广阔道路。
二、科技创新是经济发展的加速器和不竭动力。科技创新关系着一个国家的兴衰,可以说,经济发达国家与经济落后国家的差距,实际上是科技创新能力上的差距,要消除二者之间的差距,必须走科技创新之路。1860-1894年,美国通过工业技术革命、创新,使产值上升9倍,跃居世界第一,日本是个资源匮乏的国家,二次大战是战败国,战后经济起步较低,到1955年,其国民生产总值仅为中国的一半,而到1960年就与中国相同,1985年已是中国的5倍,成为一个实力雄厚的经济大国。原因何在?重视科技创新是主要答案。美国和日本经济发展上的成功,有力说明科技创新对经济发展的巨大推动作用。据统计,发达国家40%-90%的经济增长,可归因于技术进步、知识积累和创新。
三、科技创新是实现两个转变的必然选择。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提出,实现“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关键是实现两个具有全局意义的根本性转变:一是经济体制从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二是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实现两个转变是我们面临的伟大而艰巨的任务,只有坚持科技创新,才能从根本上实现这两个转变。首先,科技创新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计划经济缺乏竞争,容易墨守成规,因而造成科技创新动力不足。市场经济则提倡公平竞争、优胜劣汰,如果没有科研创新和技术创新,最终必将在激烈的竞争中败北。其次,科技创新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需要,建国以来。我国经济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但是长时期以来,我国走的却是一条粗放型的增长之路。我国要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最重要的是加快科技创新步伐,通过科技创新,最大限度地节约劳动力、资金、原材料和时间,走低投入、高产出的集约化经营之路,这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必然选择。
我国科技创新水平低的原因分析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科技事业取得了很大进步,尤其是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之后,更为实现我国经济腾飞注入了活力。但与许多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科技创新水平还比较低,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从社会原因看,改革开放以来全党全国的工作逐步转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上来,并取得了巨大成就,使科技创新有了一定的社会基础。但由于传统观念长期影响,传统产业、劳动密集型产业在总体上占相当比重,不少同志缺乏对世界经济发展潮流的足够认识,不少企业缺乏对技术进步的需求意愿。因而,科技与生产相脱节的状况未能得到根本的改变,如大量科研成果被搁置,技术引进缺乏再创造、再开发手段,科技创新意识远未达到普及和自觉的程度等。
2、从科技价值取向看,我国经历了两次较大的转变。新中国成立之后,我国的科技事业有了巨大发展,至改革开放以来,认识到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开始追求既求真又注重实效的科技价值取向,部分科技人员走出单纯的理性探索狭区,进入研究开发应用的广阔天地;企业寻求科技成果的引进与开发,从创新中求发展,探索有利于自主创新的机制。然而,我国传统思想包括科技人员自身不把科技成果当作商品看待的观念较强,缺乏商品化、商业化的认识与理论研究,缺乏衡量科技产品经济价值的计算方法,直接影响到创新活动的实施,也制约了科技创新意识在社会价值观念层次上的提高与自觉发挥。
3、从思维方式看,我国传统思想善于以体验、领悟进行思考,以直觉把握总体关系,缺乏细致分析,认识常常停留在表象思维阶段,因而对一些重大发明也很少上升到更高的理论层次,对外来文化成果虽有吸收但往往局限于技术应用层次。这种思维方式的延续,造成我国科技成果转化和技术引进再创造的极大障碍,人们往往喜欢描术性语言,缺乏分析性语言,影响了工作中的理论创造和实际工作水平。另外,长期封建统治导致传统思维方式的封闭性和保守性,影响了人们紧跟时代发展的思维能力和超越时代的预测眼光,缺乏探索、冒险、创新精神,这也制约了科技创新意识的强化。因而,需要突破传统思维方式的束缚,吸取西方思维方式中的精华,形成中西方互补,走向思维方式的现代化。
推进我国科技创新的对策措施
科技创新是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要求,为了全面完成党的十五大提出的经济改革和发展目标,实现两个根本性转变,就必须坚持科技创新,这是国家兴旺、经济发展、民族振兴、社会主义事业成败的关键。当前,推进我国科技创新事业的发展,必须采取以下措施:
1、提高全民族的科技创新意识。要使我国科技迅速发展,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首先要解放思想,更新观念,牢固树立“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指导思想,大力宣传、倡导、培养全民族的科技创新意识,进行深入的理论研究,加大宣传的广度、力度和深度,提高对科技创新重要性的认识;充分认识科技成果是一种特殊商品,它不仅同一般商品一样具有使用价值,而且其使用价值具有特殊的扩展性,通过对科技成果的推广和使用,能够使产品和生产方式发生变革,可以从量变到质变,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
2、营造科技创新主体,增强企业科技创新能力。科技创新是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的自主行为,企业要切实增强创新能力,还需要靠自身的不断努力。一是要树立市场观念,以满足用户需要为前提。科技创新的最根本要求是满足人们不断增长的物质和文化生活需要,离开社会需要,科技创新就失去了目标、动力和源泉。因此科技创新要以市场为导向,以提高产品的竞争力为目的。二是要以产品为龙头,实施名牌战略。名牌产品与科技进步永远相辅相成。名牌之所以成为名牌,就是其产品品质在一定范围内独占鳌头,而其优秀品质的基本保证就是科技创新。创名牌是企业的立足之本,也是我国发展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和参与国际竞争的必然选择。三是要建立科技创新体系,从组织上、体制上为不断创新提供保证。计划经济体制下的那种企业组织方式和分配制度造成了企业缺乏主动创新的动力和机制,要通过改革使有条件的大企业能够建立起自己的创新研究机构和创新人员队伍,确立企业在科技创新中的主体地位,同时,应积极推进“产学研”有机联合,逐步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科研院所、高等院校、技术服务机构共同推进的科技创新机制,促进科技与经济的结合。
3、制定推动科技创新的政策,法规和激励保证措施,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一是要加强宏观调控力度,把创新活动纳入国民经济发展的轨道。国家要充分发挥产业政策和技术装备政策的导向推动作用,避免低水平重复,避免新的结构扭曲。二是要运用经济杠杆和手段,推动和扶持科技创新工作的开展。政府要实行科技投入与财政投入直接挂钩的科技投资政策,努力做到科技投入增长高于国民生产总值的增长,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的增长。三是要重视法制建设,保护创新成果。要深入贯彻《科技进步法》,并制定和完善与之配套的法规和政策措施,做好知识产权的保护工作,严厉打击侵犯知识产权的违法行为,依法保护创新产品的产权,增强创新产品在市场上的竞争力。四是加强科技创新组织的协调工作,加速科技成果的转化。五是扩大国际合作与交流,吸收借鉴世界上最新科技成果。我们提倡自主创新,但决不闭门创新,在平等互利、成果共享、尊重国际惯例的前提下,积极主动开展多形式、多渠道的国际合作与交流,努力缩小我国与世界发达国家在科技创新领域的差距。
4.全面贯彻人才先行原则,科技创新靠人才。我们要发展生产力,必须把人才放在第一位。一是培养人才。完善人才培养的机制和环境,鼓励自学成才、学有专长、学有所为。二是引进人才。引进人才是解决人才不足、促进人才流动、优化资源配置的有效途径。不仅要引进国内人才,还要引进国外智力。三是借用人才,就是利用“外脑”,提高自身的创新能力。除应注意建立自己的创新队伍之外,应特别重视攀高亲、找靠山,积极挂靠科研机构和大专院校,发展自己最快速、最廉价的捷径。四是促进人才的合理流动,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搞活人才流动机制,需要解放思想,打破人才的部门所有制,同时,要完善配套政策,解决好流动过程中出现的一些矛盾和问题。五是用好人才。主要应抓好两条:一条是全面落实党的知识分子政策,对科技创新人才政策上信任、工作上支持、生活上关心,为他们创造良好的环境;另一条是形成人才竞争机制,真正让他们比起来、赛起来,多出成果、快出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