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市双流区永安小学,四川 成都 610219)
社会的进步给人们带来富足的生活,同时也使得工作节奏加快、精神压力增加,造成了人际关系复杂、家庭离婚率提高、留守儿童增加等现象。这些都导致了越来越多的小学生出现紧张、焦虑、孤独、恐惧、敏感等心理问题。具体表现为:
一、学习方面。学生在学习上的心理压力越来越大,往往造成精神萎靡不振、思维迟缓、记忆效果下降等现象。比较突出的一个问题是厌学,部分学生求知欲下降,这不仅仅只出现在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身上,部分成绩较好的学生也会出现厌学情绪。还有一个就是考试焦虑,特别是遇到较为重要的考试时。
二、人际关系方面。小学生年龄小,思维能力欠缺,还未学会正确的表达方式,可能造成与教师之间关系紧张,相互不理解、不信任;与父母之间不能正常沟通,让学生形成孤僻、专横的性格;与同学之间,也可能缺乏相互关心和团结友爱,寻求不到集体的归属感、理解和信任,容易产生孤独感。
三、忧郁心理。由于家庭或个人成长上的烦恼,忧郁心理会出现在一些学生身上。忧郁的主要特征是:长时间处于一种郁郁寡欢、愁眉不展的心情状态。这样的学生不仅在生活中缺少阳光,同时会影响其建立亲密的人际关系和自我人生观,而且,自卑与自恋往往同忧郁结伴而行。
四、容易出现情绪波动,自我调控能力较弱。这部分学生与他人难以相处,甚至“说不得”“碰不得”,还容易产生嫉妒心理。例如,遇见某方面比较强的同学,会眼红,常有“既生瑜,何生亮”之感慨。由于学生尚未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判断事物时常常缺乏固定标准,他们在嫉妒的心理驱使下,很容易走上拉帮结派、党同伐异的道路。
拥有健康的心理是青少年向现代化、走向世界、走向未来的重要条件,作为素质教育的突破口——音乐教育,应充分利用音乐的学科特点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重视对小学生的心理辅导,通过音乐的艺术形象启迪智慧,陶冶情操,培养活泼乐观的情绪,促进他们智能、情感和意向的和谐发展,这是学生心理发展的需要,是培养二十一世纪人才的需要,更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需要。
音乐是一种情感的艺术,它对人有直接的影响。我们应该从不同的角度、利用不同的形式,有效发挥音乐教学的丰富资源,这对引导小学生心理健康发展有着“润物细无声”的作用。所以,我在教学中往往会注重以下几点:
一、充分利用音乐教学丰富的形式,促进良好性格的形成。
现在的小学生多是独生子女,集万千宠爱于一身,这使得他们容易养成以自我为中心的个性,任性、逆反心理等现象也比较严重,往往拒绝接受教师和家长的正当要求,甚至无视学校的校纪校规。但我们可以通过各种音乐活动,让学生在愉悦的环境中接受熏陶,潜移默化地培养健康心理。
例如:合唱可以增强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因为在合唱过程中,学生通过音乐艺术的实践、训练,要形成统一的节奏、和谐的声音、均衡的声部、一致的速度与力度,每个人都要自觉地遵守合唱在旋律、情绪等方面的统一要求,这样他们会自然而然的接受纪律的约束。最终,达到培养他们遵守纪律、协调统一的目的,形成富有集体主义精神、善于团结合作的良好心理品质。
二、利用丰富的课堂表演,消除学生紧张焦虑心理。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学生通过参与音乐教学的各项艺术表现活动,能够培养“当众、自信、有表情的演唱”的能力。平时在课堂上我就发现:有的学生表现欲强,敢说敢唱,而有的学生则显得拘谨胆小。为了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他们表现自我的能力,每当我完成一首歌曲的教学后,不再采用单一的、全班一起演唱的方式,而是对学生进行鼓励和引导,我经常对他们说:“孩子们,我们班级就是一个小舞台,如果大家能勇敢地站出来锻炼自己,就会获得意想不到的收获。”孩子们听完我的话,都会纷纷举手、积极表现,就连平时一言不发、十分拘谨的学生都被整个课堂氛围所感染,勇敢的站了起来。
通过课堂表演,学生不仅可以大胆、自信的演唱,而且还可以根据歌曲的内容进行即兴创作表演。学生成功表演,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也增强了他们对音乐的兴趣,培养了创新精神,消除了表现时紧张、焦虑的心理,这有利于培养他们的自信和勇气。
三、利用丰富的音乐教学内容,陶冶学生的性情。
音乐往往被人们誉为“心灵的语言”,文学家可以采用语言、文字来寄托他们的思想感情,音乐家则是可以通过音乐语言来展现人们的社会生活及内心世界。人们所从事的音乐活动,也是一种心理活动,表演、聆听音乐可以调节人的心理、净化人的灵魂、陶冶人的情操,改变人的情绪。因此,我通常会在上音乐课前组织学生进行律动,利用电子白板的视频播放功能,播放一段flash动画视频,孩子们听到欢快活泼的音乐,看到可爱的动画,心情变得愉悦舒畅,身体开始不自觉地动作,视觉、听觉以及身体四肢被充分调动起来,整个课堂氛围顿时非常热烈。
四、深入挖掘教材内涵,激发学生的兴趣。
为了能够充分挖掘出教材中利于小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内容,我抛开老的设计思路,进行换位思考,从学生的角度出发,深入分析,他们喜欢什么,愿意学什么,这样设计出来的教学内容,容易让学生接受,并让他们充分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去。
针对不同年级学生的特性,要做到因材施教。例如:低年级学生天真活泼,爱唱、爱跳,喜欢模仿,好奇心较强,凡事都要一问到底,注意力集中时间较短,我们在教学时应增强师生间的互动,注重内容的趣味性,抓住学生的注意力,满足其好奇心;而高年级的学生则对时尚音乐感兴趣,自学能力较强,喜欢挑战性的学习内容。作为教师,我们在课堂上要大胆的放手,给予学生足够的时间、空间,让他们自主性的学习。课程设计做到对症下药,才能保证教学效果。
另外,我精心选材、合理安排音乐课教学内容,利用多种渠道给学生提供喜爱的歌曲、音乐知识、音乐小故事,这样既丰富了音乐教学的内容,也开阔了学生的音乐视野,同时也容易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音乐实践活动的开展既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又是提高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有效途径。通过音乐课外活动的开展,丰富了学生的精神生活,培养了学生活泼乐观的性格,消除了自卑、孤僻、羞愧等不健康的心理。在课外,我们鼓励学生依据个人兴趣参加合唱队、舞蹈队等特色团队,并经常组织演出或参加比赛,以此来提高学生的成就感和荣誉感,进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同时也陶冶情操。
总而言之,小学音乐教学能够与学生进行情感交流,引起情感共鸣,同时潜移默化地引导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只要老师们善于抓住学生的特点,合理设计教学环节,有意识地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相信学生们一定会热爱生活,树立远大理想,形成良好品德,成为国之栋梁。
作者简介:倪彩(1989.2—),女,汉,四川自贡人,当前职务:音乐教师,当前职称:小学一级,学历:本科,研究方向:小学音乐。
论文作者:倪彩
论文发表刊物:《知识-力量》2018年11月下
论文发表时间:2018/10/29
标签:学生论文; 音乐论文; 心理论文; 小学生论文; 他们的论文; 课堂论文; 情绪论文; 《知识-力量》2018年11月下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