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昌平区中医医院手术室 北京 102200)
摘要:目的 探讨自控镇痛泵在普外科患者术后运用的临床效果和护理方法。方法 选择于我院手术室手术治疗的普外科患者22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110例)与对照组(110例),观察组术后运用自控镇痛泵,对照组患者根据病情需要注射哌替啶,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在术后48h内的镇痛效果及不良反应,并总结对应的护理方法。结果 观察组镇痛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恶心、呕吐、呼吸困难、尿潴留、嗜睡以及皮肤瘙痒等不良反应发生率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腹胀方面两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运用自控镇痛泵可显著缓解术后疼痛,但存在一些不良反应,合理的护理方法可保证自控镇痛泵功能的正常发挥。
关键词:普外科;镇痛泵;护理
疼痛是手术患者术后必须面对的问题,如不及时解决,会造成患者极大的心理和生理负担,从而影响患者的术后康复[1]。近年来随着自控镇痛泵(PCA)技术的发展,其临床使用越来越广泛。本人对我院普外科术后运用PCA的患者进行观察并采用相应的护理方法,取得较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6年1月~2018年12月在我院手术室行手术治疗的普外科患者200例,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110例:男、女性患者各为58、52例,年龄为27-79岁,年龄平均值(45.8±11.25)岁,其中33例阑尾炎,18例急性腹膜炎,18例直肠癌,13例胃癌,胆囊炎及胆囊结石28例。对照组:男、女性患者各为54、56 例;年龄为21-78岁,年龄平均值(46.1±12.13)岁,其中包括36例阑尾炎,17例急性腹膜炎,18例直肠癌,14例胃癌,胆囊炎及胆囊结石25例。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比、病种构成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镇痛方法
观察组患者于术后留置硬膜外导管,连接PCA,泵内装有镇痛药物:枸橼酸芬太尼注射液0.3mg+氟哌啶5mg+0.9%生理盐水100ml[2],以2ml/h的速度给药,时间设置为48h。配药由麻醉师指导下护理组完成,PCA装置的安置、硬膜外导管置入以及泵的拔除均由麻醉师完成。对照组患者根据术后疼痛情况,给予盐酸哌替啶注射液50mg肌肉注射,连续两次给药的间隔时间>6h。
1.3 护理方法
(1)术前积极与患者沟通,了解患者心理状态,有针对性的耐心解释,让患者了解疼痛的相关知识及缓解办法,使患者认识术后疼痛的性质。(2)向患者及家属详细介绍PCA的使用方法,保证患者可独立进行操作,告知镇痛药不会影响创口愈合,以减少患者焦虑心理,使患者树立信心,更好的配合治疗。(3)术后患者活动时可能会引起留置管的扭曲、脱落,影响药物泵入,进而导致术后镇痛失败。因此,在镇痛护理中,避免导管脱落移位最为关键。(4)术后密切观察患者呼吸,每小时记录1次,如患者呼吸频率降低(<10次/分),应立即报告医生,关闭PCA,必要时应用纳洛酮。(5)轻微的恶心、呕吐可不做处理,较重者应予以对症治疗,患者发生恶心呕吐,护理人员可将患者头偏向一侧,避免呕吐物造成窒息,及时清理污秽物,病情较重者可根据医嘱给予甲氧氯普胺10mg肌肉注射。(6)观察置管处皮肤变化,如出现异常,及时报告并采取处理措施。
1.4 观察指标
1.4.1 镇痛效果
参照《实用临床麻醉学》[3]制定评分标准:对两组患者术后4h、8h、12h、24h、48h疼痛程度进行评分,疼痛评估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0-3分:无痛或有轻微疼痛,可以忍受不影响休息;4-6分:疼痛影响休息;7-10分:疼痛难以忍受,影响食欲,影响睡眠。
1.4.2 不良反应
观察手术后两组患者有无恶心、呕吐、呼吸困难、嗜睡、腹胀、皮肤瘙痒等不良反应。
1.5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20.0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比较用χ2检验,P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镇痛效果
观察组与对照组术后疼痛评分基本呈逐渐下降趋势,但相同时间点观察组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果见表1。
表1 两组VAS评分不同时点比较(x±s,分)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疼痛是影响患者术后恢复的重要因素,给患者带来的心理恐惧会引起不同程度的并发症,甚至会影响手术本身效果[4]。传统镇痛药临床效果欠佳,且容易引起药物依赖。相对于传统肌注止痛药,PCA具有镇痛效果好、操作简便、药物成分简单、用药量小、病人可自由活动等优点[5]。相关研究表明[6],人的大脑能够产生吗啡物质,如脑啡肽、强啡肽等能够控制疼痛的传导,抑制疼痛,心理护理的原理就是激发体内产生释放内源性吗啡类物质,良好的心理状态可提高机体对麻醉及疼痛的耐受能力。但是应当注意的是,PCA仅是一个给药系统,临床使用时,应当确保正确使用、护理到位,及时处理意外情况,最大限度的降低风险,预防不良反应及并发症的发生,保证病人术后顺利康复。
本次研究表明,观察组患者使用PCA的镇痛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但是由于PCA使用了强效阿片受体激动剂,患者出现恶心、呕吐、呼吸困难、尿潴留、嗜睡以及皮肤瘙痒等不良反应发生率相对于对照组明显增加。
综上,我们认为,PCA具镇痛效果好,使用方便、有用药量少等优点,患者可根据自身疼痛情况自行控制给药,但是同时也会造成一系列的不良反应,因此,临床上应当加强术后护理,以确保PCA的安全性及有效性。
参考文献
[1]张雪峰.剖宫产术后应用硬膜外自控镇痛泵镇痛效果及恢复情况探讨[J].中国医学创新,2012,9(25):124-125.
[2]朱晓红,昊瑛,陈挺辉,等.老年患者开胸术后自控镇痛泵开启时间对镇痛效果的影响[J].中华护理杂志,2009,44(12):1068-1070.
[3]孙大全,杭燕南.实用临床麻醉学[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1:1254-1255.
[4]Ding Z,Wang K,Wang B,et al.Efficacy and tolerability of oxycodone versus fentanyl for intravenous patient-controlled analgesia after gastrointestinal laparotomy:A prospective,randomized,double-blind study[J].Medicine,2016,95(39):e4943.
[5]Fayed NA,Abo El-Wafa HB,Gab-Alla NM,et al.Comparison between intravenous patient controlled analgesia and patient controlled epidural analgesia in cirrhotic patients after hepatic resection[J].Middle East J Anaesthesiol.2014,22(5):467-476.
[6]刘昌丹,李玉肖..护理干预对普通外科术后留置自控镇痛泵的影响[J.实用医学杂志,2006,22(1):32-33.
论文作者:黄巍
论文发表刊物:《航空军医》2018年1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8/16
标签:患者论文; 术后论文; 疼痛论文; 对照组论文; 自控论文; 效果论文; 统计学论文; 《航空军医》2018年10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