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水电施工中对于混凝土施工技术的运用论文_高远

水利水电施工中对于混凝土施工技术的运用论文_高远

中国葛洲坝集团基础工程有限公司

摘要::在水利水电施工中,混凝土施工技术作用重大,这种技术不仅是工程建筑开展的有效保障,还会直接影响到工程整体质量。本文就水利水电施工中混凝土施工技术应用的情况进行探讨,以期提高工程施工效果。

关键词:水利水电;混凝土;施工技术;应用

中图分类号:TV544文献标识码:A

引言

我国水利水电工程发展速度比较快,其专业性强,施工过程复杂,对混凝土的使用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作为基础设施建设过程中的主要内容,水利水电施工直接关系到国家整体发展,因而注重混凝土施工技术的研究和应用,能够助力工程发展,对我国整体社会经济建设也极为有利。

1 混凝土施工技术在水利水电施工中的应用必要性

当前水利水电行业的发展取得良好成果,其不仅推动了我国国民经济的增长,同时对促进我国其他行业的发展起着积极作用,因此,保障水利水电工程施工质量是当前社会十分关注的问题。混凝土施工技术在水利水电施工中发挥重要作用,其作为一项不可缺少的技术,该项技术的施工质量直接影响着水利水电工程的安全与质量。由于水利水电工程建设的面积与范围相对较大,因此,保证水坝的牢固性就显得尤为重要,而混凝土施工技术直接关系到了水坝本身的功能,因此,落实混凝土施工是当前最重要的部分。另外,为了保障混凝土施工质量,防止出现分层次现象的发生,做好有效的预防措施十分有必要。

2 水利水电工程中的混凝土浇灌准则

在浇灌的具体施工过程中,为了降低施工进程对浇灌工作的影响,避免安全隐患的产生,故而,在具体施工过程中一定要严格遵守混凝土浇灌的准则;除此之外,在项目施工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由于某一项建筑自身的体积质量较大,导致地面出现凹陷,从而对周边规模较小的建筑造成结构上的影响,甚至导致其出现一定程度上的破坏。为了将这一类问题避免,保证建筑物与原先的设计图纸不会出现不相符和的情况,在建筑物的浇灌过程中就需要遵循先浇灌规模较大的建筑物的准则;此外,在具体的施工环节中,要对建筑物自身的高度以及周围施工条件局限要素进行一定的考虑,为了减少施工中的具体操作顺序出现问题,就要对较高的建筑物进行预先浇筑;为了确保水利水电工程项目的具体运作,在施工过程中一定要进行建设批次的设定,针对较为重要的设施,一定要给与更多的侧重,可以通过对其使用多种浇筑方式相结合,优先浇筑等方式,确保其在竣工之后的具体工作不会受到影响。

3 水利水电中混凝土施工技术的应用

3.1 分缝分块技术

在水利水电工程诸多项目中,大坝的建设需要历时多个阶段,这其中体现到多种混凝土施工技术,如分缝分块技术,这种技术能够使建设工程的速度加快,进而在极大程度上加快施工的效率。具体而言,这种技术指的是混凝土浇灌中需结合施工时的钢筋结构方向进行,需要保持一致的高度及方向,并且错缝浇灌的优处在于所浇筑的水泥块过小,无需考虑浇注温度,将水量控制在理想状态即可。另外,通仓分块浇筑亦属于一种浇筑方法,在长度长且面积大的水坝建筑中应用广泛,这种浇筑施工使用机械设备的概率极高,且整体施工速度快,受外界影响轻。总体而言,分缝分块浇筑不仅能使施工时间缩短,还能加快工作效率,并且在控制好混凝土比例的前提下,能使施工任务尽快完成。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2 人工湿地处理技术

人工湿地处理技术指的是可以使用湿地当中植物处于好氧、缺氧、无氧等条件下所发生的生物化学反应对和水进行区划。在这个过程当中,能够大量去除水质当中的氮化合物。人工湿地中氮的去除主要取决于微生物的氨化和硝化作用。湿地植物能够对总氮量的百分之八到百分之十六的部分进行吸收,转换变成自身所需要的营养成分,用来对植物蛋白等进行合成,最后对植物收割,完成吸收。人工湿地利用自然生态、化学和生物三要素完成污水的净化处理。这种技术当前已经变成让大型水体的水质得到提高的有效方法之一。人工湿地对几种有机的污染物拥有十分强劲的降解能力,不溶于水的有机物可以通过植物根部分解,湿地中的微生物也可以繁殖生长,并可以从湿地生态系统的生态系统中去除填料的定期更换。

3.3 钢筋安装施工技术

在钢筋安装施工之前还需要做好混凝土柱插筋以及外伸纵筋的矫正和检查工作,所有钢筋都需要绑扎相应箍筋,保证箍筋绑扎数量充足,认真检查箍筋绑扎质量。在箍筋绑扎过程中,还可以与电焊施工技术相结合,提高箍筋绑扎牢固性。通过这种方式,实现对水利水电工程混凝土浇筑施工中纵筋位移情况的科学合理控制。在模板上口位置,通过加焊撑筋或者将混凝土纵筋与模板相固定等方式,同样可以实现对主筋位移的有效控制。及时满足施工中各方面要求,尽量避免应用沉梁法,提前预防纵筋位移。针对偏移量相对较小的混凝土柱位移,可以适当调整斜度,也可在凿开混凝土后对斜度进行适当调整。针对偏移量相对较大的混凝土柱位移,可以选择合适部位利用钻孔等方式展开锚固灌浆施工,之后锚进纵筋,更好地保证工程项目施工质量。

3.4 水闸施工技术

水闸建设在水利水电施工中是重要的工作内容,若其出现质量问题,会对整体工程建设带来直接影响,包括后期投入使用。开敞式与涵洞式是建设水闸的主要方式,前者主要应用在场地空旷宽敞的建设中,后者则常用于较为狭窄的山间,如此不仅能使空间得到节省,还可使工程建筑的作用得到有效发挥。在浇筑水闸底板时,混凝土需铺设在最底层,这样一来,不仅能使整体结构的稳定性得到保持,还可避免建筑下沉;另外,浇筑混凝土时需提高控制力度,尤其是底板面积,若水闸底板面积大,需提高混凝土总体强度,使底基坚固性得到保证。

3.5 混凝土浇筑施工技术

在混凝土搅拌过程中,坚持上下均匀操作,迅速插入和拔出,通过科学合理设计,做好插入区间的确定,结合实际情况,既可以选择并列式插点方式,也可以选择交错式插点方式,将插点距离控制在0.3~0.4m,如果下层混凝土处于初凝状态,可将插入区间控制在0.05~0.1m,按照相应施工顺序振捣,避免有遗漏等情况出现。各个振点的振捣时间控制在30s,直至混凝土表面水分不会快速下沉,同时不产生气泡后完成作业。

大体积混凝土表面施工过程中还需要二次抹压,利用机械式或者木抹子方式,将混凝土表明抹平,混凝土表面初凝前展开1次抹压操作,之后利用塑料薄膜等临时覆盖。特殊工程项目施工中,在混凝土终凝前还需要提前1-2h展开高频率抹平作业,之后铺设塑料薄膜,保证表明平整度满足要求。

大量研究表明,混凝土施工过程中还需要做好物料运输调度的控制,根据具体的浇筑和振捣量,做好泵设备合理使用,保证各项施工的顺利有效开展。为了提高混凝土振捣密实性,在混凝土料出口位置还需要设置三个主振捣棒和一个备用振捣棒,将振捣棒放置在出料口,形成自然流淌状态。之后进行坡脚位置的处理,在混凝土下部开始作业,最后将振捣棒放置在斜面中间等位置,保证振捣质量满足相关技术指标要求。

结束语

在水利水电过程项目具体操作过程中,混凝土施工技术的应用十分关键,因此,我们必须要对其给与足够的重视。在具体工作过程中,工作人员不仅要对相关技术施以充分的管理工作,同时还要对施工质量进行严格把控,从而实现提升其工艺水平的目的。

参考文献

[1]李赛华.浅谈混凝土施工技术在水利水电施工中的运用[J].江西化工,2017(06):222-223.

[2]许志强,李洪波.混凝土施工技术在水利水电工程施工中的应用[J].河南水利与南水北调,2017(02):67+74.

[3]赵宇航.水利水电工程混凝土施工技术研究[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7(14):217.

[4]李欣.混凝土施工技术在水利水电施工中的应用研究[J].江西建材,2017(23):119.

[5]李文虎.关于水利水电工程测量施工方法的浅谈[J].甘肃农业,2017(20):48-49.

论文作者:高远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学研究前沿》2018年第2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3

标签:;  ;  ;  ;  ;  ;  ;  ;  

水利水电施工中对于混凝土施工技术的运用论文_高远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