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办法”如何为发展中国家治理提供经验?
文/杨雪冬
社会多重变革是治理中国的最大挑战
近代以来,还没有像中国这样大体量的国家在如此短时间内取得如此卓越的现代化成就的。尽管中国与许多后发现代化国家有着诸多相似之处,但就其面临的困难和挑战来说更有“中国特色”。要治理好中国,不能简单照搬先行现代化国家的成功经验,更不能僵化地因循某种观念,必须按照中国的国情,勇于探索能为中国现代化提供持久动力的发展道路。
平面阻尼型欠驱动夹持器各结构参数的含义及初始值如表1所示。其中,为了使杆5在两点夹持状态时于任意时刻均保持垂直状态,需满足:l0=l3,l4=lr,γ=90°+β。因四边形ACDE是平行四边形,根据几何关系,l2可由其余结构参数确定,如式(4)所示:
式中:f(x)为回归函数向量多项式,表示原始黑箱函数的近似趋势;η为系数项;Ζ(x)表示均值为0的随机过程,Ζ(x)和Ζ(w)之间的变异函数为
在中国短短七十年现代化进程中,出现过多种困难,但有三个结构性困难更为突出,也在很多时候引发了其他具体问题。
高校的教研和科研工作进行都依赖于学校的行政管理机构所提供的服务。它在学校的管理系统中有着连接内外交流的重要作用,同时也是协调管理系统中的重要桥梁。近年来随着高校的办学规模和层次的不断提高,内部管理机制改革得到了不断深化。行政管理机构在高校管理中的地位更加重要,而且工作量也日益增大。因此,对高校行政管理工作提出更严格的要求和更高的标准,行政管理的质量和效率直接关系着高校对外的形象,以及影响着学校各项管理工作的质量和效率。所以,高校行政机构必须做好行政管理的改革工作,提高工作效率,从而推动高校的有利发展。
参与的挑战。 国家无法有效回应参与扩大的挑战,出现政治冲突和动荡是许多国家现代化受挫的重要原因。庞大的人口、多样的区域和快速的社会分化,使得中国治理面临参与挑战更加严峻。面对扩大的参与诉求,既不能不顾制度建设水平随意回应,更不能简单使用国家强制机器,必须在参与诉求与制度建设之间寻找到平衡点。中国的经验在于通过加快制度建设,引导规范有序参与,开辟多层次多领域的协商渠道,具体问题具体解决。
中国共产党是治理中国的主导力量,在解决中国各种问题的过程中,中国共产党实际上有效回应了后发现代化国家普遍遭遇的五个挑战:
以稳定持续的增长作为绩效标准来衡量当下中国的治理,中国无疑是成功的。成功得来不易,不是单一因素或力量能完全解释的。因此,在总结中国治理经验的时候,不能只停留在对“中国特色”的困难和挑战的分析概括上,更应该从解决这些困难和挑战的治理理念思路、体制机制和具体实践中,发现治理后发现代化国家的普遍性规律,这是中国在解决好自己问题的基础上对人类发展做出的更大贡献。
中国正经历着多重变革。 市场化、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全球化等历史性变革同步在神州大地上展开,相互交织,相互促进,从个体到家庭、社会、国家都在压缩的时间内经历着先行现代化国家数百年的变革历程。变革就容易造成社会分化,累积各种矛盾、不断滋生风险、诱发政局动荡,造成社会长期冲突乃至解体。这条现代化的基本规律在中国有被高度放大的可能,也成为治理中国的最大挑战。
惩治+激励,激发治理者的能动性
中国必须面对由先行现代化国家主导的不利于自己的国际环境。 毛泽东曾说,近代以来,中国像个小学生一样向西方的先生们学习,结果却总是挨打,因此要走自己的道路。从新中国成立初期的西方国家封锁,到上世纪50年代苏联撤出援助,再到改革开放以来以美国为首的发达国家通过多种方式施加干扰打压,可以说,在每个重要的历史发展节点,中国都遇到外部干扰和阻力。意识形态对抗、“文明冲突论”“捍卫民主自由”等说法成为不同时期先行国家掩盖内心对中国崛起忌惮、忧虑乃至不容等复杂情绪的堂皇理由,不断塑造对中国的偏见。
Analysis on the Lightning Performance and Anti-accident Measures of ±800 kV Bipolar Blocking of Polar Wires and Electrode Wires on the Same Tower LI Qian,WANG Xuejun,WANG Jingyi,PAN Chunping,LIU Junxiang(86)
发展的挑战。 现代化的本质就是实现发展。但对许多后发国家来说,社会长期处于停滞,并受制于不平等的国际政治经济环境的严重约束,很难实现自主发展,更难以在不断加速的发展过程中把握住科技变革带来的赶超机遇。中国的治理经验表明,不仅要始终把发展作为最大的政治,实现自主发展,更需要把握住发展的机遇,这样才能使自身的资源禀赋转为有利发展的条件,从而打破国际条件的约束。
“一穷二白”的薄弱基础是中国开始现代化征程时的基本前提和客观困难。 有研究显示,印度和中国是相继独立的两个发展中国家,独立之初,印度的发展基础比中国好。抛开各种统计指标对比,更应该看到新中国是在长期战争的废墟上建立的,刚成立不久又投入到抗美援朝战争中。此后,对于战争威胁的忧虑以及对于其他发展中国家兄弟的援助一直牵扯着中国全力投入经济发展的精力、资源乃至思路。
社会团结的挑战。 许多发展中国家都曾遇到宗教矛盾、民族冲突以及地方分裂问题,甚至直接导致整个国家走下坡路。中国的经验在于努力塑造国家认同、中华民族认同,发挥好国家调配资源、建设社会安全网的作用,通过抑制社会差距拉大,保护受冲击的群体,以实现民族团结、社会团结。
国家信任的挑战。 中国的经验表明,市场化是改变国家调节经济方式的过程,但不是摧毁国家信任、放弃国家作用的过程。如果没有政府的有效介入,对资本力量的平衡,对市场功能的补充,市场失效带来的后果会更严重。而保持国家信任,也是协调国家与社会、市场关系的重要条件。
治理者的挑战。 高质量的官员队伍是实现良好治理的必要条件,但是官员队伍也可能在经济快速增长的过程中蜕化为既得利益群体,利用职权,干扰经济正常运行,进而破坏社会公正。因此,腐败成为后发现代化国家的治理之痛。中国的经验表明,一刻也不能放弃对治理者的严格管理,反腐败是一项需要长期坚持的系统工程。治理者必须要有刀刃向内自我革新的决心、勇气和智慧。同时也要不断改进对治理者的激励机制,这样才能有效激发治理者的能动性。
中国取得今天的治理成就绝非偶然,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经过几代人的勤劳奋斗、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实现的。随着中国社会更加富足,为实现美好生活的治理将更富有挑战性,也更需要政治创造力和政治勇气。
(作者为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研究员)
标签:中国特色论文; 国家治理论文; 现代化国家论文; 经验论文; 近代以来论文; 作者为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研究员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