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新余市分宜县人民医院
【摘 要】目的:根据儿科肺炎的病理学理论,探讨小儿肺炎的临床护理方法,并总结良好的护理经验。方法:对医院儿科病房60例小儿肺炎患者临床资料进行描述性分析,寻找促进疾病痊愈的护理措施。结果:60例患儿通过系统治疗与护理,住院平均时间为7天,对于小儿肺炎,合理的护理措施是缩短病程、提高治愈率的有效方法,合理高效的护理方法可提高小儿重症肺炎治愈率。
【关键词】小儿肺炎护理体会
1引言
小儿肺炎好发于冬春季节,是由不同病原或其他因素所致的肺部炎性反应,如合并呼吸衰竭、心力衰竭、微循环障碍、休克、中毒性脑病、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等既为重症肺炎。重症肺炎是儿童死亡的首要原因,尤其是5岁以下儿童,病死率可高达21%。因此,合理高效的专业护理对提高重症肺炎患儿的治愈率意义重大。本文就2016年3月~2017年3月收治的重症肺炎患儿60例进行仔细观察病情变化、制定合理治疗方案、人性化护理、心理疏导及对家属的健康宣教等所得护理体会整理如下,以期对提高小儿重症肺炎治愈率,降低死亡率,提供参考为此,
2临床资料与观察
2.1一般资料
样本选取新余市分宜县人民医院肺炎患儿60例,对2016年3月至2017年3月期间所在医院收治的60例小儿肺炎患儿的临床数据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总结如下。年龄在1个月至6岁之间。体温大于38.5℃,全身中毒症状重,或有超高热;呼吸极度困难,发绀明显,肺部啰音密集或有肺实变体征,胸部x线示片状阴影;有心力衰竭、呼吸衰竭、中毒性脑病、微循环障碍、休克任一项者;并脓胸、脓气胸和(或)败血症、中毒性肠麻痹者;多器官功能障碍者。
2.2病情观察
注意观察患儿的面色、体温、精神、呼吸及哮喘等体征的变化;密切观察患儿神志情况,瞳孔的变化和肌张力等。观察有无腹胀、肠鸣音减弱或消失,以便及时发现中毒性肠麻痹。如果发现患儿突然出现烦躁不安、呼吸困难加重或咳喘加重的话,则常是呼吸道痰液梗阻的表现,要马上采取吸痰、供氧等措施。若患儿出现气急、心率加快、肝在短时间内明显增大等表现,则应立即报告医生,同时减慢输液速度,备好强心利尿药物,以供随时使用。另外,出现嗜睡,惊厥等中毒性脑病的表现时,也应马上通知医师共同做好抢救工作。
3儿科肺炎护理
3.1基础护理
保持病房空气新鲜温度适宜,室温21℃-5℃,相对湿度50%-60%为宜,每日2次用消毒液拖地消毒,每周用紫外线照射病室1次,以预防交叉感染。体位:肺炎的患儿,尤其是神志不清患者,宜采取半卧位,这样有利于痰液的咯出、呼吸困难的缓解,减轻心脏的负担。患儿头部要注意不能向前屈曲,以防止发生窒息。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休息:重病肺炎患儿应绝对卧床休息,避免对流风,避免探视,保持室内外安静,这样可以减少机体内能量消耗,减轻缺氧症状;病房内禁止吸烟,避免各种突发性噪音,病情缓解后恢复期可适当运动。口腔护理和褥疮护理:保持口腔清洁,喂奶进食后多饮水,清洁口腔,预防口腔炎,鹅口疮,促进食欲;另外,患儿容易发生褥疮,协助或嘱其家属帮助患者翻身,擦冼,局部用30%的红花酒精按摩,保持床位干净、干燥、平整。
3.2用药护理
注意观察患儿有无食欲不振、恶心、呕吐等药物副作用发生,主要是洋地黄类药物等的毒副作用的发生。注意药物剂量要准确,在使用洋地黄、氨茶碱等药物时要用1ml注射器抽吸,以确保用药剂量准确;注意准确记录每次用药时间,特别是需补充钙剂的小儿应与洋地黄类药物间隔6小时以上。尽量为患儿使用静脉留置针,以便于有些药物一天多次给药的需要,能在一定程度减轻痛苦,减少对患儿的刺激。在静脉注射药物时速度应缓慢,均匀。
3.3发烧护理
患儿入院的前三天体温可达到40℃,表现为超高热,大量服用解热镇痛药,会导致患者因出汗过多体温骤降而虚脱,这是非常危险的,不宜长期服用。因此,到低热时,常采用冰袋物理降温的方法。在使用冰袋降温时应用无菌治疗巾包裹冰袋后再放置于患者头顶或腋下,降温的同时注意患儿的保暖,做到每小时都监测记录好患儿的体温变化并观察冰袋处皮肤的情况。当体温降到正常时及时取下冰袋,防止患儿因皮肤受损造成的感觉异常而冻伤皮肤。高热时,因体内水分随热散发,特别是服退热药后患儿会大量汗出,也会使体内水分大量损失。所以,应让患儿多饮温开水,必要时遵医嘱进行补液;在降温过程中,应及时擦干汗液,及时为患儿更换衣物或被单,使患儿皮肤保持干爽舒适。
3.4呼吸道护理
呼吸道的护理在小儿肺炎中尤其重要。医护人员可抱起患儿或置患儿于半卧位,并时常给予翻身和更换体位,从而减轻肺瘀血,防止肺不张。在患者床头备好吸痰装置,以便痰液多无法咳出时予以吸痰。痰液粘稠者则要采用超声雾化吸入。雾化药物要严格根据病情、医嘱而定。雾化时要注意:患儿须取坐位、半卧位或侧卧位,不能取仰卧位,同时暂停氧气吸入。原因是仰卧位时胸廓活动度小,肺活量较低,容易发生呼吸困难,烦躁等。患儿的雾量应是成人1/3-1/2,每天二至四次,每次约15分钟。雾化后立即给予叩背排痰或者吸痰。另外,在雾化过程要密切观察患儿,若出现频繁气促、咳嗽甚至呕吐等症状时要马上停止吸入及时给予氧气吸入,若患儿哭闹可考虑患儿入睡后雾化或采用间断吸入。但是由于夜间呼吸道分泌物的堆积,晨起吸痰会更有助于改善通气[6]。另外,在护理过程中当患儿突然出现呼吸困难、紫绀时,可疑为痰液堵塞,也应立即给予吸痰。
4结果与讨论
小儿肺炎是婴幼儿时期的常见病,是我国儿童保健重点防治的“四病”之一。随着现在人们生活条件和医疗条件的改善,城市中肺炎病例已明显减少,但在相对偏远落后地区,仍存在一些肺炎患儿由于各种原因延误治疗,入院时已经病情危重,给治疗和护理带来一定困难。所以,有效地护理和治疗对于降低死亡率有重大意义,而医护人员提供全面有效地护理措施可以在及时掌握病情变化和发展,并降低各种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治愈率。医护人员要加强心理疏导,热情对待患儿,在短时间内与患儿建立起友好,相互信任的关系;每天探视患儿至少5至6次,最好在三餐前到床边鼓励患儿好好吃饭就可以早点回家了。我们还可以在心理护理中利用他们熟知的卡通形象等进行积极的引导,同时想一些有趣的方法,转移患儿的注意力,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得到患儿更多的配合和接受,更好地护理。另外,加强患儿恢复期及预后指导,可有效预防患儿肺炎的反复发作,是临床护理的必不可少的重点之一。医护人员要告知家长平时应对患儿加强营养的补充,可采用进食高蛋白、高维生素饮食和开展户外活动,进行体质锻炼的方式增强患儿体质,尤其加强小儿呼吸运动的锻炼,改善其呼吸功能。[3]另外,应预防感染,教育患儿咳嗽打喷嚏时用手帕或纸捂嘴,勿使痰和飞沫向四处喷射。不随地吐痰,避免病菌污染空气而传染他人。同时,做好宣传科普知识工作,让每一位家长了解防治呼吸道感染的知识,预防本病再发生,一旦小儿患病能在早期得到及时处理,避免病情的加重。
参考文献:
[1]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临床护理分析[J].霍丽春,王红梅,曹香雪,韩丽萍,杨敏.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6(01)
[2]临床护理在慢性阻塞性肺气肿中的应用[J].陈凤娇. 中外女性健康研究.2016(02)
论文作者:袁茶香,李优连,傅少华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医学人文》(学术版)2017年3月第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6/14
标签:患儿论文; 肺炎论文; 小儿论文; 呼吸论文; 冰袋论文; 病情论文; 药物论文; 《中国医学人文》(学术版)2017年3月第5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