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娜娜
贵州省毕节市第一人民医院血液内科,贵州 毕节 551700
摘要:目的:探讨硼替佐米联合地塞米松治疗多发性骨髓瘤效果。方法:本次实验以我院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所收治的10例多发性脑髓瘤患者为实验对象,所有患者均接受硼替佐米联合地塞米松治疗,回顾分析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经过临床治疗,10例患者中,完全缓解3例,部分缓解6例,轻微缓解1例。患者均发生一定程度的不良反应,但对症处理后全部接触。讨论:本次实验结果表明,硼替佐米联合地塞米松治疗多发性骨髓瘤,具有较为理想的临床疗效,因而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关键词:硼替佐米;地塞米松;多发性骨髓瘤
多发性骨髓瘤(MM)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一种恶性浆细胞克隆增生性疾病。随着社会老龄化趋势的不断深入,该疾病的发生率也呈现出了明显的上升趋势,约占血液系统肿瘤病例总数的10%左右。传统的临床治疗方法不仅治疗效果不理想,而且患者的复发率较高,病情进展较快。硼替佐米是一种新型的靶向治疗药物,体内外试验结果均显示该药物治疗多发性肿瘤具有较为满意的效果。本次临床实验对硼替佐米联合地塞米松治疗多发性骨髓瘤的临床疗效进行了分析,现将本次临床实验的结果进行如下报道。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本次实验以我院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所收治的10例多发性脑髓瘤患者为实验对象,男性8例,女性2例,患者年龄范围在45岁至85岁之间,平均年龄为(65±10.4)岁。患者的Durie-Salmon肿瘤分级结果为:ⅡA、ⅡB期分别为1例,ⅢA期3例,ⅢB期4例,髓外浸润合并骨髓移植后复发1例;IgA型3例,IgG型5例,轻链型1例,不分泌型1例。所有患者均接受过两次或两次以上的化疗,沙利度胺、VAD、M2和MP等方案均效果不佳,甚至无效。
1.2方法
9例患者连续14d应用100至200mg/d沙利度胺,在第l、2、4、5、8、9、11、12天,使用20mg/m2地塞米松,同时第1、4、8、11天应用应用1.3mg/m2硼替佐米;另外l例年龄偏大的老年多发性骨髓瘤患者,采用MP联合硼替佐米方案进行治疗,具体治疗方法为:治疗前4d应用60mg/m2泼尼松,治疗前4d应用14mg/m2美法仑,第l、4、8、11天使用1.3mg/m2硼替佐米。
2结果
2.1临床疗效
所有10例患者经过2个疗程的临床治疗后β2微球蛋白、肾功能、免疫球蛋白、骨髓中浆细胞比例和血红蛋白等指标均显著改善,且患者的骨痛症状显著缓解。1例患者治疗 2个疗程后,转为VAD方案进行治疗,其余患者均治疗3至8个疗程。10例患者临床治疗后各项指标改善情况,如表1所示。
2.2不良反应
临床治疗后1例患者发生乏力症状,1例出现胃肠道反应,3例发生带状疱疹,2例血小板减少,4例发生周围神经病变。其中,发生率最高的不良反应症状是周围神经病变,其主要原因在于,多发性骨髓瘤本身就伴有一定程度的周围神经病变,同时,在常规临床治疗方法中,长春新碱和沙利度胺等药物自身就会对患者的神经产生毒性作用,硼替佐米应用于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治疗中,通常属于感觉性的,与手部相比,足部病变更加多见,主要的临床症状表现为疼痛、灼热感、迟钝、麻木和感觉异常等。加重或新发的周围神经病变均可在整个临床治疗过程中发生,该症状的发生与剂量的累积有关。本次临床实验中患者治疗至第3个疗程是发生率较高,在治疗第5至6个疗程后进入平台期。发生血小板减少的患者在治疗前便存在这一症状,带状疱疹主要发生于多次化疗因而抵抗力较低的患者和老年患者。患者的乏力和胃肠道反应症状较轻。上述各项不良反应症状经过对症治疗后均显著改善,未对患者的临床治疗过程造成营养。
3讨论
多发性骨髓瘤一直以来都是血液学临床治疗的难题,该疾病的主要致病原因包括淀粉样变、肾衰竭、贫血、骨髓破坏及感染等。硼替佐米是一种可逆的蛋白酶体抑制剂,该药物能够对泛素蛋白酶体过程中的部分目标蛋白的降解过程起到抑制作用,属于选择性的细胞毒药物。硼替佐米近年来被逐渐应用于多发性骨髓瘤的临床治疗中,临床医学研究结果表明,硼替佐米联合地塞米松治疗多发性骨髓瘤具有较为理想的效果,二者分别使用的有效率分别为43%和18%,硼替佐米的临床疗效优于地塞米松。同时,硼替佐米和地塞米松治疗多发性骨髓瘤的反应率分别为18%和33%,硼替佐米联合地塞米松治疗的总反应率能够达到66%左右。
医学实验资料证实,硼替佐米与地塞米松联合用药与硼替佐米单独用药,不会提高血小板减少和骨髓抑制的发生率,且无法改变其发生程度。硼替佐米与地塞米松联合用药治疗2个疗程后,其不良反应发生率和治疗的有效率与硼替佐米单独使用的发生率相近,对于重度肾功能障碍和中度肾功能障碍患者的整体缓解率分别为30%和25%,且临床治疗的安全性不存在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5)。本次临床实验结果表明,硼替佐米联合地塞米松治疗多发性骨髓瘤,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不受以前的治疗、疾病的阶段、β2微球蛋白水平、血清清蛋白、疾病类型和性别等因素的影响,这一研究结果与国内外相关医学研究和报道的结果较为相似,且临床治疗2个周期后患者的M蛋白水平显著降低。
综上所述,硼替佐米联合地塞米松治疗多发性骨髓瘤,具有较为理想的临床治疗效果,且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更低,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因而是一种较为理想的临床治疗方法,具有较高的临床推广和使用价值。
参考文献:
[1]张云芳.硼替佐米联合地塞米松治疗复发难治多发性骨髓瘤的临床观察[J].实用医学杂志,2009,25(13):2151-2152.
[2]杜国新.硼替佐米联合地塞米松治疗多发性骨髓瘤的回顾性分析[J].内科急危重症杂志,2012,18(1):45-46.
[3]李娟.硼替佐米联合地塞米松治疗初治多发性骨髓瘤[J].中华血液学杂志,2009,30(8):543-544.
[4]金鑫.硼替佐米联合地塞米松治疗多发性骨髓瘤的疗效观察[J].药物与临床,2012,31(9):100-101.
论文作者:钟娜娜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8年6月上第1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9/25
标签:患者论文; 多发性骨髓瘤论文; 发生率论文; 周围神经论文; 疗程论文; 症状论文; 发生论文; 《医师在线》2018年6月上第11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