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互联网+时代;乡村振兴;发展
1互联网+时代乡村振兴面临的困境
1.1乡村基础设施落后,信息化程度不高
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国家加强了新农村基础建设,收到了一定的成效,很多乡村地区呈现了新的发展面貌。但是在一些比较贫瘠的乡村受惠并不多,缺乏公共资源建设,基础设施建设仅仅停留在满足基本生活需求阶段,信息网络没有全面覆盖,整体的信息化水平仍然不高。
1.2农民素质水平有待提高,缺乏振兴乡村的思想觉悟
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乡村的经济水平得到了提高,但是一些乡村地区农民的素质仍然没有得到提高,缺乏振兴乡村的觉悟,他们认为“自给自足,丰衣足食”,对网络使用仅限于满足自身的闲暇娱乐,农民的素质不高与现代化农业发展需求不匹配。
1.3缺乏先进的生产经营模式,产业结构有待调整
在乡村经营中,仍然采用落后农耕方式,缺少创新经营主体,利用互联网发展经济的能力有限,加上产业结构不合理,特别是一些绿色、休闲的产业匮乏,虽然国家加大了对乡村产业结构的调整,大力发展特色农产业、旅游休闲的扶持力度,但是缺乏管理,导致农产品滞销,休闲旅游基地闲置。
2互联网+时代乡村振兴的发展策略
2.1完善乡村服务体系,加快农业信息化进程
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要想振兴乡村发展,首先要构建完善的服务体系,坚持党的振兴乡村战略路线,加快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加快信息化进程,提高乡村网络普及率,降低网络资费,促进农民多元化网络需求;其次,为了解决信息不对称的问题,利用互联网+的优势,加大对农业现代化的宣传,使农民都能够利用互联网,科学地对农产品进行种植、施肥、虫害预防等等,不断提高农产品的经营管理水平,实实在在提高农产品的产量;最后,利用互联网,集生产经营管理于一体,加快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信息化进程,创新农业互联网管理模式,加快农村示范合作项目,推动农产品现代化流通,构建农产品安全追溯路径,提高农产品的安全性能。
2.2加强振兴人才建设,提高农民互联网思维
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过程中,人才是最重要的因素。加强振兴人才建设,第一,应该正确认识到农民村经济发展提供咨询、技术指导,为农产品滞销提供出路,加强农在互联网应用中的不足,加大互联网优势宣传,提高农民互联网思维,举办相关的互联网+农产业的知识讲座,帮助农民更好地了解互联网媒体的信息和国家农村建设的相关政策,促进农民更深层次地应用互联网,增加农民使用互联网的信心,提高互联网的使用价值,更好地服务于农业和农产品;第二,培养一批具有乡村战略思维的职业新农民,让他们通过相应的渠道加强新农村、新农民知识的继续教育和培训学习,鼓励他们与其他乡村振兴人才进行交流,学习他乡成功的经验,增加农村发展战略规划,促进农业经济产业化发展;第三,构建完善的互联网乡村管理平台,为农民与商业的联系,建立工农、城乡互促互补的双赢局面,为乡村振兴建设提供完善的一体化服务,打造有特色的乡村文化。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3调整产业结构,促进产业之间的融合
为了更好地促进乡村发展,势必会改革产业结构。依靠互联网技术,促进农业经济中整个产业链的升级,培育新形态产业经济,不断提高农业现代化管理的科学决策水平。调整产业结构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一是积极开发“互联网+农业”,促进与传统农业经济的深度融合,利用互联网的优势,更好地为农业经济服务;二是根据乡村地区的实际情况,结合地区优势,大力发展特色农业经济,例如特色农产品产业化、开发特色休闲旅游基地等等。
2.4进一步创新互联网供应链金融服务模式
通常,互联网供应链金融服务模式创新包含三个层面的内容:一是以应收账款为标的供应链金融模式。农户或者农业企业在将其生产加工的农业产品或者服务销售给采购商时,以签订合同的金额为标准形成应收账款。农户或者农业企业可以将应收账款收益权转让给保理公司,保理公司在对应收账款交易内容、时间、风险进行评估后,为农业企业或者农户提供融资服务。然后,保理公司可将应收账款的收益权转让给互联网金融平台公司,从平台公司获得资金,到期后再支付本息给互联网金融平台企业。这种模式是一种常见的供应链金融服务模式,未来在这种模式的基础上,可以把核心标的资产范围扩大,如农户、农业企业的优质有形或者无形有特色的资源都可以视为标的资产,在经过评估后获得保理公司或者互联网金融平台的资金支持。二是以农村资质比较好的企业为核心拓展供应链金融。农村地区有些农业企业资质相对较好,信用度高,财务配套齐全,可以利用这些企业优势作为供应链金融的核心,连接上下游企业,构建供应链金融体系。基于大数据技术构建“农户-农业企业-互联网金融平台(或者电商平台,例如阿里巴巴、京东等)-消费者(投资者)”模式。这种模式的优势在于电商平台掌握着大量的用户交易信息,可通过建模分析了解农户、经销商等借款人的消费习惯、资金流水及信用评级,根据分析结果提供相应的融资服务,最大限度降低风险。这种模式对互联网金融平台利用大数据技术进行数据挖掘、分析的能力要求较高,同时交易规模和客户数量要大,只有具有一定的覆盖范围,才能利用大样本,进而开展有效的大数据分析,并保证分析结果的实用性。三是传统产业介入互联网供应链金融。可构建“农户-农业企业(经销商)-大型集团B2B供应链金融平台-投资者(商业银行)”模式。大型集团B2B平台扮演着资金融通的角色,利用大型集团B2B供应链金融平台功能和定位构建一个特色的供应链金融体系。农业企业可以作为大型集团与农户的连接者,实现农产品、服务与资金的流通。这种模式的特点在于缩短了供应链金融的链条,农业企业由于直接与农户联系可有效控制供应链金融的风险。此外,以物流企业为核心的供应链金融也在不断发展,例如顺丰、申通、德邦等,这些企业以50系统、物流网以及全球商品采购能力构建一个新的流通生态圈。2017年,顺丰推出了顺丰仓储融资、保理融资等服务,这些服务可以同农村地区有效对接,扩充农村供应链金融的内容。
3结语
随着互联网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互联网+”成为时代发展的国家战略,互联网+产业的融合力度也在不断加强。近年来,随着农村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大批的农村的青年开始流入城镇,农村地区的发展开始走下坡路,在这样的背景下,党的十九大提出乡村振兴战略,旨在振兴农村经济,吸引更多的农村青年参与农村建设。本文在分析互联网+时代背景下,针对乡村振兴面临的困境,提出相关的优化策略,以促进乡村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王俊,乡村振兴战略视阈下新时代乡村建设路径与机制研究[J].当代经济管理,2019.
[2]邵妍,基于"互联网+"的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路径研究[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
[3]章军杰,互联网时代乡村振兴战略的路径选择——基于梅家坞村的调查研究[J].浙江工商大学学报,2018.
论文作者:冯飞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实践》2019年第38卷1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2/19
标签:互联网论文; 乡村论文; 供应链论文; 农村论文; 农业论文; 金融论文; 农产品论文; 《建筑实践》2019年第38卷18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