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患者人工关节置换术的护理探讨论文_穆云侠

老年患者人工关节置换术的护理探讨论文_穆云侠

夏邑县人民医院 河南商丘 476400

摘要:随着老龄社会的到来,老年骨折的发生率尤其是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病人逐年增高,由于人民生活水平和医疗手术技能的提高,行人工关节置换术的患者也越来越高,人工关节置换术具有操作简便、出血少,术后功能恢复快,生活质量高等优点。但手术的成功离不开精心的护理,它包括充分完善的术前准备及认真细致的术后护理和积极有效的功能康复指导。我科自2007年6月-2010年6月对18例高龄股骨粗隆问骨折病人采用人工关节置换术的治疗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关键词:人工关节置换术;老年患者;护理

1临床资料

本组病人共18例,男7例,女11例,年龄60~87岁,平均74.6,其中跌伤14例,交通事故4例,其中1例合并脑外伤,伴有心血管疾病13例,呼吸系统疾病4例,内分泌系统疾病(糖尿病)8例,神经系统疾病1例,泌尿系统疾病3例,受伤到手术时间为3-12天,平均5.8天,所有患者均使用水流型人工关节,半髋关节置换,术后随访16例,根据Harris髋关节评分优良率为90.8%。

2术前护理

2.1心理护理 人工关节置换术,属于较大的手术,老年患者由于年龄偏高,往往担心自身承受不了病痛的折磨,怕得不到满意的医疗和护理,怕失去家人的关心或对健康恢复的失望,而且他们的生活自理能力下降 还要面临着各种检查、治疗、手术,因此他们会表现出烦燥、焦虑、畏惧、激动等心理压力,将不利于疾病的治疗,我们要积极认真的做好患者的心理护理,患者进入病房后要热情接待,做好病房环境、制度及医师和护理介绍,让患者熟悉环境,打消恐惧心理,根据病人的生活经历、文化素质、家庭状况及生活习惯采取不同的沟通方式,关心尊重病人与之进行交流沟通,让病人及家属对疾病有所认识,了解治疗的方法及预后,使之树立信心,积极配合治疗。

2.2营养护理 由于老年人消化功能,肠道吸收功能差,特别是有些患者因生活不能自理,怕给家人、护理人员增添麻烦,为减大便次数而控制饮食,因此会引起低蛋白、低维生素、贫血等现象,造成患者机体抵抗力低、术后组织修复、愈合能力低下,致切口感染及愈合不良。因此在术前护理过程中,应加强营养护理,向病人及家属讲解营养的重要性,指导患者掌握饮食营养知识,根据病人的身体状况及饮食习惯,为其制订合适的饮食计划,鼓励病人多饮水,进清谈、易消化、高蛋白、高维维食物,保持二便通畅,避免便秘,又因食欲不清,患者可加服助水表 化药物,注重食物的色、香、味,提高老年患者的食欲,以储备能量,达到耐受手术的目的,因此我们要做好生活护理,尽量满足患者的需要。

2.3牵引护理 病人术前会给予患肢皮牵引或骨钉牵引,我们应指导保持牵引与反牵引方向一致,如骨钉牵引应每日二次用75%酒精做好钉道护理,防止针眼感染,正确指导患者进行股四头肌及腓肠肌的等长收缩锻炼,指导家属并协助患者正确翻身,合理使用床上便器,保持牵引效果。

2.4术前康复性训练 指导卧或半卧位,但患者屈卧小于45度,不侧卧,患肢外展30度,并保持中立,训练引体向上运动(手拉床上吊环,健侧下肢屈膝支撑于床面)。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5术前准备,术前全面检查心脏、肺、肝、肾功能,并按医嘱配合医生积极治疗相关疾病,拟定手术方案,确保病人平安手术,术前训练病人适应床上大小便,充分备皮、备血,做好药敏试验,术前嘱患者禁饮禁食,如患者较紧张,可适当应用镇静药物,同时术前一天按医嘱静脉输入抗生素。

3术后护理

3.1密切观察病情变化 由于老年人各系统机能衰退,大多数病人伴发心血管、神经系统等疾病,加之麻醉、手术创伤,病人病情变化快,故术后常规予氧气吸入,24-48小时应严格心电监护,注意血压、呼吸、脉膊、血氧饱和度的变化,观察引流管引出血性液体的量,发现异常应及时汇报解决。

3.2采取合适的体位 术后保持患肢处于外展中立位,防止外旋,以防脱位。可用一个三角厚垫放在两腿之间,或用牵引法保持患肢于外展位,足部穿“丁字鞋”以防患肢外旋。

3.3预防褥疮、呼吸系统并发症 老年病人加之术后需较长时间卧床,容易发生褥疮和肺部感染等并发症,应做好预防,应指导家属协助患者经常变换体位,多按摩骶尾等骨突受压处,保持床单位平整、干燥、无渣屑,保持皮肤清洁、完整,鼓励病人做学会 呼吸,翻身后轻叩背部,同时注意冷暖,防止感冒,减少肺部感染的发生。

3.4营养指导 病人术后更应加强营养指导,应嘱其多饮水,多吃新鲜蔬菜、水果,老人消化能力下降,咀嚼功能减退,应注意将粗纤维食物切细、切碎,适当增加鸡汤、鱼汤、骨头汤等高蛋白食物,促进伤口愈合和体力恢复,同时防止便秘和泌尿系统感染的发生。

3.5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DVT)据报道,国内人工关节置换术后DVT的发生率为47.1%〔1〕由于本组患者属于高龄,易并发多系统,多器官的生理性退变和器质性病变,手术刺激使血液处于高凝状态,术后卧床和下肢活动受限可使下肢深静脉血流缓慢,术中长时间被动体位,下肢过度旋转和牵拉,以及骨水泥聚合产热损伤血管,感染性损伤、静脉输液造成的化学性损伤及静脉输液造成的机械性损伤等〔2〕都易形成DVT,故术后应注意观察末稍循环情况,注意皮肤温度、颜色,必要时测量双下肢相应的不同平面的周径,发现情况及时处理,术后早期鼓励其主动做股四头肌等长收缩运动,指导家属帮助肌肉按摩,临床观察认为早期活动有助于预防DVT,并鼓励病人进食低脂、多纤维食物,保持大便通畅,避免因大便困难造成腹内压增高,影响下肢静脉回流。

3.6指导功能锻炼 指导病人按嘱积极功能锻炼,术后早期其周围的软组织尚未修复,对关节的固定作用相对较差,要及时指导患者做有效的功能锻炼,一般卧床两周左右可开始下地行走,扶拐负重。特别要叮嘱患者不要将两腿在膝部交叉放置,不要坐矮凳、不要蹲,不要爬陡坡,以免髋关节过度内收或前屈。嘱咐患者牢记术后6周“六不要”:即:不要交叉双腿、不卧患侧、不坐沙发矮凳、坐立时不前倾、不弯腰拾东西、不在床上屈膝而坐。〔3〕扶拐行走1~2个月后逐渐去拐,0.5a内忌负重、急速行走、跑步等,以利于患肢早日恢复功能。

参考文献:

[1]吕厚山,徐斌,人工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J]中华骨科杂志,1999年第03期.

[2]刘莉,王美丽,人工关节置换术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护理,[J]河南职工医学院学报,2008.20(1):67.

[3]赵阳立,骨科临床护理学[M],北京:中国科技出版社,1997:224.

论文作者:穆云侠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5年27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6/3/25

标签:;  ;  ;  ;  ;  ;  ;  ;  

老年患者人工关节置换术的护理探讨论文_穆云侠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