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探讨对脑卒中患者行心理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6年2月-2017年2月我院收治的84例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所采取的护理方法的不同分为心理组和常规组,各42例。常规组行常规护理干预,心理组行心理护理干预,观察并比较两组抑郁情绪以及认知功能的改善情况。结果:两组干预前的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并无显著差异(P>0.05),干预后心理组的HAMD评分(15.19±6.68)分显著低于常规组(20.68±3.74)分,心理组的认知功能总体改善率36例(85.71%)显著高于常规组26例(61.90%),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脑卒中患者行心理护理干预,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患者的认知程度,同时,还能够缓解患者的抑郁心理情绪。
【关键词】心理干预;脑卒中患者;抑郁情绪;认知功能;改善情况
【中图分类号】R473.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7)31-0350-02
脑卒中又称之为脑血管、中风,是由于脑梗死或者脑出血所导致预后恢复差的一种疾病脑血管疾病,脑卒中后遗症主要表现为:语言障碍、躯体功能障碍、吞咽功能障碍、认知功能障碍等,虽然采取药物治疗能够改善患者的躯体功能障碍,但是,对于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的护理效果差强人意、认知功能障碍临床上认定为精神障碍疾病范畴,主要是由于患者严重缺少的心理指导和健康教育指导,将会严重影响患者的心理调节能力,导致其难以融入正常的社会生活和工作,预后效果和生活质量难以保证[1]。临床上通过对脑卒中患者行心理护理干预,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抑郁情绪和认知功能,护理效果十分显著。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研究均在患者知情同意下开展,将2016年2月-2017年2月我院收治的84例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所采取的护理方法的不同分为心理组和常规组,各42例,自愿参与配合本次研究。其中,常规组男性22例,女性20例,年龄为56~78岁,平均年龄(62.68±4.43)岁;心理组男性24例,女性18例,年龄为58~80岁,平均年龄(62.74±4.62)岁。经统计学检验,两组患者的基本资料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护理方法
常规组行常规护理干预。
心理组行心理护理干预。对于存在不同程度的焦虑和抑郁等心理情绪的患者而言,则需要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及时给予针对性的心理护理,积极鼓励患者参加康复训练,使得患者能够重视心理情绪对于病情恢复的重要性,有效改善患者的抑郁心理情绪就。同时,护理人员还需要介绍有关该类疾病的成功案例,帮助患者形成正确对抗疾病的心理,进而提高患者的配合度和依从性。
1.3 临床观察指标
观察并比较两组抑郁情绪以及认知功能的改善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本次实验中所涉及的数据均需要利用SPSS 11.0软件包予以分析和核验,选择[n(%)]表示计数资料,并接受χ2值核算,利用(x-±s)来表示计量数据,并用t值验算。若实验对象之间的数据在计算后P<0.05,则为存在明显意义。
2.结果
2.1 比较两组干预前、后的抑郁情绪
两组干预前的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并无显著差异(P>0.05),干预后心理组的HAMD评分(15.19±6.68)分显著低于常规组(20.68±3.74)分,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2.2 比较两组认知功能总体改善率
心理组的认知功能总体改善率36例(85.71%)显著高于常规组26例(61.90%),卡方值=6.158,P值=0.013,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由于人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作压力逐渐增大,导致脑卒中的发生几率呈现逐渐上升的趋势,具有极高的致残率和死亡率[2]。脑卒中主要指的是由于脑部血管突然阻塞或者破裂导致血液难以供应大脑的正常血流,所引起的一种脑组织损伤疾病,该类疾病的预后效果并不理想,容易引发不同程度的脑血管疾病,情况严重的患者还将会出现死亡[3]。临床上通常采取药物治疗的方法改善患者脑部血管的血液循环情况,对于患者生理方面和心理方面的治疗效果十分显著,但是,长时间用药后患者容易出现不同程度的认知功能障碍、吞咽障碍、焦虑情绪以及语言障碍等症状,若未进行及时治疗和护理,将会严重阻碍患者回归到正常的工作和日常的生活中[4]。因此,在临床治疗和护理过程中,需要加强针对性的心理疏导,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给予对应的心理疏导,增加患者的心理调节能力,进而提高患者的预后恢复和生活质量[5]。
大量的研究结果显示,干预后心理组的HAMD评分(15.19±6.68)分显著低于常规组(20.68±3.74)分,心理组的认知功能总体改善率36例(85.71%)显著高于常规组26例(61.90%),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由此可见,通过给予针对性的心理指导,不仅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焦虑的心理状态,同时,还能够提高患者的认知程度,护理效果十分显著。
4.结语
总而言之,通过对脑卒中患者行心理护理干预,不仅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患者的认知程度,同时,还能够改善患者的抑郁心理情绪,护理效果十分显著。
【参考文献】
[1]周秀鸾.护理干预对急性重症脑卒中患者抑郁情绪及神经康复的影响[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1,27(29):3-5.
[2]邢军,王艳君.早期作业治疗对脑卒中患者抑郁情绪和日常生活能力的作用[J].中华行为医学与脑科学杂志,2015,24(12):1094-1096.
[3]许磊, 袁淑娟, 褚华清,等. 照料者心理干预对脑卒中患者生存质量及生活自理能力的影响[J]. 临床医药文献杂志:电子版, 2016, 3(50):9956-9957.
[4]魏爱环,王雪梅,李六一等.百忧解联合心理干预及电针治疗对脑卒中患者抑郁情绪及认知功能的影响[J].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2011,33(4):287-289.
[5]刘春霞,张建平,李越美等.认知行为干预对老年脑卒中患者抑郁情绪及依从性的影响[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2,28(24):23-24.
论文作者:高珊珊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7年3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2/13
标签:患者论文; 心理论文; 认知论文; 抑郁论文; 脑卒中论文; 情绪论文; 常规论文; 《心理医生》2017年31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