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社会科学信息资源的配置_信息发展论文

论社会科学信息资源的配置_信息发展论文

论社科信息资源的配置,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信息资源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开发信息资源,人们只对“信息高速公路”、信息技术设备等基础设施的建设津津乐道,而对信息服务则一筹莫展。世界信息产业发展的趋势表明,竞争焦点已从硬件转向软件,从设备转向服务。我国有识之士提出,发展我国信息产业只要认真总结世界各国发展信息产业的经验,从一开始就重视信息服务的起动与发展,避免走先发展信息技术后发展信息服务的老路,那么,我国就有可能在信息服务这一个大市场上,形成高起点、跨越式的后发优势。①

的确,在发展信息技术产业方面,科技信息占有绝对优势,社科信息难以与之比肩。然而,在发展信息服务业方面,社科信息则拥有巨大的潜在优势。“躲在深闺人未识”的社科信息一旦走出深闺,迈向信息服务这一市场,将发挥不可估量的作用,为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作出巨大贡献。因此,如何优化配置社科信息资源,从而加快我国信息产业的发展,是我国图书情报理论工作者必须思考的问题。

1.信息资源是生产物质产品的重要资源

一般认为,信息资源是生产精神产品的原料,与物质产品的生产没有关系,这是农业社会到工业社会长期形成的固定不变的看法。随着高新技术的发展,尤其是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人们对信息资源的看法发生了改变,生产精神产品需要开发利用信息资源,生产物质产品也需要开发利用信息资源。人们把利用信息资源生产物质产品称为一场革命,信息革命。这场革命于本世纪40年代发生,至今已有60年的历史。

1.1.信息资源概念分析

目前,国内对信息资源的认识大致有如下10种。

(1)信息资源是记录在载体上的信息,即各种形式、各种内容的文献总和;

(2)信息资源就是文献信息资源,具有系统性、累积性、可加性、可开发利用性及保存性;

(3)信息资源是由信息源(Sources)、信息服务(Services)和信息系统(Systems)组成,称3S;②

(4)信息资源就是表现为各种媒体和形式的信息,包括与人类活动有关的所有信息,包括文学、图象、声音等多种信息;

(5)信息资源等于信息活动中各种要素的总称;③

(6)信息资源是人类在自身社会经济活动中创造的一种无形资源,人们的实践活动越频繁,越具有创造性,活动面越广泛,信息资源也越丰富;④

(7)信息资源是将各种信息记录下来,输入到计算机并加以鉴别和处理的对象集合;

(8)信息资源是信息加信息技术,信息是信息产品加工的原料,信息技术是信息产品加工的设备;

(9)信息资源有两种,狭义的信息资源指信息内容本身;广义的信息资源,除了信息内容,还包括与其相联的信息设备、信息人员、信息系统、信息网络等。当然不能无限扩张,凡与信息内容的生产、分配、交换(流通)、消费过程,即与信息周转过程相脱离的信息设备,不属于信息资源;⑤

(10)信息资源是信息在生产、流动、加工、贮存、转换、分配过程中,作用于信宿(用户),即开发利用,为人类社会创造出一定财富的社会资源。⑥

上面虽有10种不同的解释,但综观起来,也不外乎四大类。①②③可归并为第一类,认为只有文献信息才称得上信息资源,才有可能开发与利用。这是从文献信息的角度来解释信息资源,图书情报界普遍持此种看法。

④⑤⑥可归并为第二类,认为人类实践活动所产生的一切信息,文献信息和非文献信息都是信息资源,人类实践活动越频繁,越广泛,越具有创造性,信息资源越丰富。这是新闻界对信息资源持有的看法。他们面向社会实际的工作性质决定了他们对信息资源的看法。

⑦⑧⑨可归并为第三类,强调信息资源必由信息内容和信息技术两部分组成,没有电子计算机等技术设备记载的信息,不能称为信息资源,没有记载信息的内容的电子计算机等技术设备,也不能称为信息资源。这是我国经济信息中心机构从他们现有状况出发,来解释信息资源。

概而言之,第一类可称为文献资源说,着眼于信息的贮存、有序;第二类可称为人类实践资源说,强调信息的来源;第三类可称为内容设备说,突出了设备,尤其是突出了信息技术。这三大类所包括的9种说法,不论从哪个角度,又不论突出哪个重点,都忽视了一个决定资源本质的问题。

与前面9种均不相同的是第10种说法,它强调信息资源在生产、流动、加工、贮存、转换、分配过程中,为人类社会创造出一定财富。提出创造财富,那就开始触及到经济范畴的一个重要问题——生产。生产与资源是两个紧密相关的概念,没有生产,就谈不上资源,没有资源,就无法生产。

按照经济学的观点,自然资源一般指天然存在的自然物,如土地资源、矿藏资源、海洋资源等。自然资源是生产的原料和布局场所,不包括已被人类加工制作过的原材料。这就说明,必须从生产的角度来看待资源,离开了生产,就无资源可言。这是自然资源,既是有形的也是有限的资源。

信息资源既是资源,也不例外,同样是一种生产的原料。只不过,这种生产的原料并不是以物的形式表现出来,而是以一种无形的信息内容表现出来。不过,信息资源中的信息,与一般信息并不等同,人类活动所产生的信息,有一部分是可用于生产的,但也有一部分不用于生产,或自生自灭,或转化为其它形式;只有用于生产的那部分信息才称得上信息资源。信息资源也不同于信息源,信息源与信息通道、信息用户只不过是信息流动过程中的一种状态,并未表现它是否直接与人类生产活动发生联系。

1.2信息资源是生产物质产品的资源

信息资源是生产精神产品的原料,没有人反对。要说信息资源是生产物质产品的原料,那就没有多少人承认。信息与物质、能源并列,只是一二十年的事情。西方经济学家经过了很长一段时间才承认信息资源是物质产品生产的一种资源。发达国家每年统计GDP增长,通常计算资本、人力等要素对GDP增长的贡献额,他们发现一种难以解释的现象:资本、人力对GDP的贡献份额逐年减少,而另外一种份额逐年增加,竟达到50%,甚至高达70%。他们起初困惑,不知这种份额究竟从何而来?后来他们才弄清楚,这种贡献份额是信息。信息资源是生产物质产品的资源,在发达国家已获得认同。⑦

但要从理论上认识信息资源是生产物质产品的资源,须从以下几个方面说明。

一是信息技术对生产工具的革命。数控机床、工业机器人、程序式传播设备和监控仪器,彻底改变了过去那种“人的体力延伸”的生产工具,成为全新的“人的脑力延伸”的生产工具。

二是信息服务业的兴起正在改变生产方式。企业的生产方式由过去的“供给推动式”向现在的“需求拉动式”转变。“供给推动式”强调生产规模化、集中化、标准化,而“需求拉动式”则强调生产灵活性、多元性、分散性,而且必须围绕市场信息组织生产。据调查,在西欧制造企业中,生产时间在整个生产过程中的分配是:纯粹加工装备,只占整个生产时间的2%,原材料、零部件和制成品的运输时间占5%,其余93%的时间是生产准备和产品交换。后者所占比例如此之大,说明企业在获取信息方面的投入比例很大。

“需求拉动式”生产,把市场信息放在资金和劳动两大要素前面,当作第一生产要素投入。这是世界经济一体化的潮流决定的。现在,国与国之间的经济联系越来越紧密,各国国民经济超越国界向国际化发展的领域几乎囊括生产、流通、分配和消费的所有环节,使一国范围内的生产要素和资源配置扩展到世界范围内,汇成世界市场。迅速掀起的跨国公司,把世界范围内的资源都纳入自己的视野,寻求生产经营的最佳组合。一个跨国公司,生产的产品往往是A国的原料,B国的资金,C国的技术,D国的劳动力,E国的销售。这种跨国生产经营的首要条件就是需要掌握准确的市场信息,没有各国市场信息的了解与把握,就不可能找到生产经营的最佳组合。

三是信息产业的发展促使物质产品的信息成本增加。

一般来说,创办一家企业,或者生产一种产品,首先投入的不是原材料,而是信息成本,即要作周密的市场调查。调查生产的产品在资本、土地、劳动力、技术等生产要素方面有哪些优势,其次是调查市场对该产品的需求,了解本地、国内甚至国际对该产品的需求量,还要了解生产同类产品厂家的生产数量、生产水平、生产工艺、生产技术等。总之,生产什么,生产多少,为谁生产,怎样生产,都是要在生产产品之前必须调查清楚的。“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也可以说,没有市场调查,就没有生产权。

市场经济发展的实践证明,只有投入信息成本的产品,才有市场前途。西方发达国家的许多企业不仅建立了本企业的信息系统,而且专设首席信息经理,强化信息成本的投入,同时,购买信息企业生产的信息产品。只有提高物质产品中的信息成本比例,才能生产出受消费者欢迎的物质产品。现代经济发展趋势表明,产品的信息含量与产品的信息成本所占比例越是增加,工业经济向信息经济转变的速度越快。⑧

我国由于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时间短,许多企业从过去依赖政府刚刚转变为依赖市场,好不容易从不重视信息转变为重视信息。不过,现在的重视信息,仅仅停留在自己调查信息阶段。由于自己调查信息成本高,一趟差旅费少则几百,多则上千,而调查的范围有限,往往不能作出正确的决策。他们既不习惯到经济信息中心或文献信息机构了解信息,又不习惯委托信息企业作市场调查。总之,投入信息成本很低。因而,生产的产品很大一部分是高耗能源和原材料的粗放型产品、重复产品、无竞争性产品,也就是没有市场前途的产品。当然,这也与我国信息市场发展滞缓有关。

2.开发社科信息资源的重要性

信息资源从种类上分,虽然有多种多样的分法,但从内容上看,不外乎两大类,科技信息资源和社科信息资源。科技信息资源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占有重要位置,已逐渐被人们认识;社科信息资源也同样占有重要位置,尚未被人们认识。

2.1社科信息资源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占有重要位置

国家信息中心研究所对国民经济增长的要素分析表明:从1980年至1992年12年间,信息与资本、劳动已成为国民经济发展的三大要素,并且信息要素在对国民经济发展的贡献份额中,呈上升趋势。⑨无疑在信息要素的贡献份额中,包括了社科信息的份额。

我国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某种程度上讲,市场经济是一种信息经济。自然经济是一种实物经济,没有信息的流动,只有实物的直接分配与交换。而在市场经济中,生产和消费不在同一经济单位进行,每个生产者都为别人生产使用价值,而个别劳动需要借助价值形式才能迂回地转化为社会劳动,生产和消费需要通过价值关系才能完成。那么,市场的价格、供求、竞争、利率总是在不断起落变化,并且都是以信息的形式表现出来。只有全面地、系统地掌握市场信息,才能在市场角逐中争得一席之地。邯钢之所以成为国有企业转轨变型的先进,首先不是靠技术改造,也不是靠产品工艺改进,而是靠管理信息的采用。他们运用市场成本管理,调动全厂职工的积极性,经济效益翻几番。荷花洗衣机厂转亏为赢,首先也不靠技术、设备,而是靠管理信息的输入,他们从原材料进厂到产品出厂,全部采用小天鹅洗衣机厂的管理方式,一年时间扭亏为赢。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需要消费大量的信息,如原材料信息,产品价格信息,市场需求信息,以及竞争对手信息等。

总之,社科信息在国民经济发展的贡献份额中占有很大比例,在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也占有举足轻重的位置。

2.2在物质产品的信息含量中,社科信息含量越来越多

我国经济发展已进入新阶段。据有关部门对609种主要生活消费品分析,1996年下半年,市场供不应求的只有38种,占6.2%,且大部分是农副产品;供求基本平衡的516种,占84.7%,而供大于求的55种,占9.1%。在433种工业消费品中,供不应求的只有甲级卷烟一种,其余432种,供求基本平衡。目前,生产能力利用得比较充分的企业占35%,生产能力闲置1/3的占27%,生产能力闲置一半的占18%。⑩我国经济面临着数量增长型向效益增长型的转变,由粗放型向集约型的转变。我国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迫切要求增加信息成本的投入,尤其是社科信息成本的投入。只有增加社科信息成本的投入,才有可能生产出高附加值的受消费者欢迎的产品。

据1989年《经济参考报》报道,我国经济建设由于信息不灵造成的损失至少有1300亿元之多,其中主要是市场信息不灵。1996年《人民日报》报道,江苏一个村于1994年办了一个蚕茧收购站,当年得纯利3.8万元。1996年,见春茧色质好,认为利润一定可观,又集资42万元,烘干茧10吨,谁知干茧卖不出去,赔本23万。[11]资料表明,从1994年开始至1996年,国际国内的丝绸市场都不景气。可以说,象这样忽视社科信息成本的投入,造成巨额亏损的事例举不胜举。

凡是重视信息成本投入的企业,产品的市场占有率高。一家生产一次性筷子的企业,产品出口日本受阻,他们到一家咨询公司咨询后,在筷子上烫上有日期的金字,产品供不应求。实践证明,凡是成功的企业,都重视信息成本的投入。比如中国国际信托投资公司,1979年成立时,只有10多个人,主要靠外报外刊获取国际市场信息。后来随着业务增加,他们先后与路透社、美联社、DLLOG系统联机,获取国际金融、商品信息,接着又与世界贸易中心的数据库联机,利用这个数据库检索欧洲几十个行业和美国400多个行业的趋势信息,为公司的投资立项决策服务。该公司每年支出30万美元的联机检索费,取得可观的经济效益。

一般来说,社科信息成本比科技信息成本低,一项技术专利少则几万,多则几十万,而社科信息成本,无论联机检索行业信息,还是到商情数据库查询产品数据,或是委托咨询公司调查咨询,都不必化很高的费用。只是我国企业尚未形成购买社科信息商品的意识。同时,社科信息商品生产缺少活力,也是一个重要原因。

即便是企业要实行技术改造,投入很高的科技信息成本,买一项专利,假若没有市场调查和态势分析的社科信息成本投入,也是难以产生经济效益的。这说明,科技信息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必须与社科信息结合起来才能实现。

2.3在信息服务市场上,社科信息产品已超过科技信息产品

1989年全世界共有5111个商用数据库,科技和工程数据库仅占19%,其余的都是经济类数据库。90年代,经济类数据库仍有上升的趋势。从1990年西欧联机检索市场收入来看,科技情报收入为0.39亿美元。而财政情报收入为16.078亿美元,是科技情报收入的41倍多[12]。而日本世界经济情报中心的年检索收入也是日本科技情报服务中心的许多倍。经济类数据库的多少是一个国家数据库业是否发达、经济是否繁荣的标志。

1992年,在我国统计的137个数据库中,科技数据库占50%以上,而在1995年调查的1038个数据库中,经济和社会类占56%,科学技术类已降至44%。[13]目前社会急需的实效强的商业、物资、金融、财政、经济类数据库十分缺乏。虽然在数据库业发展的初级阶段,科技数据库要发达些,但是,尽快缩短这个距离,加快经济类数据库的建设,则是我国数据库发展的必然趋势。

在信息技术市场上,科技信息产品占有绝对优势,但在信息服务市场上,社科信息产品占有绝对优势。就拿世界最大信息企业邓白氏集团来说,它拥有200多万个用户,储存1600万家企业档案,成为仅次于美国政府的第二大资料库,雇员人数58000人,生产一系列信息产品。如《企业资料报告》,内容包括:企业负债情况、财务支出、资产负债、营业趋势等;《企业信息追踪服务》,密切追踪企业的生产经营行为,一发现有新的变化,立即告知用户;《市场研究服务》,为客户分析市场情况,如价格浮动、理想客户选择、各地市场的风俗习惯及特征,还为客户制定销售策略等。[14]从邓白氏集团经营的这些信息产品来看,全都属于社科信息产品的品种。

3.社科信息资源的优化配置

3.1关于信息资源配置的几种意见

开发信息资源是图书情报学界一个常议常新的话题。1986年9月,在我国召开《信息资源与社会发展》国际学术研讨会上,专题研究信息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很多学者对如何配置信息资源发表了各种意见,概括起来有如下几种代表性的观点。

收藏完备论,认为以学科布局为基础才能合理配置文献信息资源。在发挥综合性文献信息机构的基础上,建立一批学科文献信息中心,使文献信息单位形成一个分工合作、共同收藏,能满足社会需求的文献信息资源整体保障体系。达到两个完备,一是学科门类完备,二是学科文献收集完备。[15]

分布合理论,文献信息资源配置,是指一个国家范围内文献资源的分布与调控问题,是解决何地何部门得到多少资金用于获取存贮和利用文献信息的问题。在市场经济体系下,文献信息资源配置受两方面的制约:一是政府部门根据社会发展需要,调配资金的投向,控制文献信息资源的分布;二是非政府的社会资金自发地流向某些地区、部门和单位,用于文献信息资源建设,如企业赞助,社会捐助等,是对政府财力的补充。要积极鼓励人们对文献信息资源的消费,摒弃单纯追求经济效益而导致抑制消费的作法。[16]

产品加工论,信息资源的配置,主要是生产信息产品,让其进入市场,为用户提供优质的信息服务,而信息产品必须是具有现代意义的计算机、数据库化、网络化的产品。[17]

网络论,信息资源的本质是共享性,只要充分挖掘共享性的本质特征,就能使信息有效地配置给用户,既不是建文献中心,也不是建数据库,只须进入互联网络,便可满足用户要求。[18]

市场配置论,必须建立有中国特色的信息市场运行机制,以市场为驱动力才能优化配置信息资源。同时使信息商品价格合理化,引入国家价格体系,促进信息资源的合理流动。[19]

收藏完备论的视角停留在文献信息源的建设上,认为收藏完备才称得上一个具有利用价值的文献信息资源;而分布合理论则站在资金对文献信息机构的投向上,强调政府和非政府共同投资建设文献信息机构;网络论虽注意到信息资源的利用问题,但仅仅强调网络的技术功能;产品加工论与市场配置论,有一个共同视角,强调开发信息资源生产信息产品,必须进入市场,用市场手段促进信息资源的合理流动。

的确,信息资源虽不同于物质资源,也不同于人力资源,但在资源的配置方面却存在相同的问题,即是用计划手段配置,还是用市场手段配置的问题。

3.2社科信息资源配置的方向

社科信息资源配置的方向,在图书情报界争论很大。一种意见认为,图书馆自产生以来,就是文化机构,就是上层建筑的一部分,社会效益就是评价图书馆的唯一标准。建立市场经济,并不表明,社会系统中的任何部门或行业都必须经历一场“经济革命”,都必须把经济效益放在衡量标准的首位。另一种观点认为,图书馆的文献信息产品走向市场和图书馆走向市场不是同一概念,图书馆的文献信息产品要面向市场,既需要引进市场机制,又要遵循图书馆工作规律,发掘馆藏优势,在文献的深加工、信息的传播并转换为商品上多下功夫。第三种意见认为,图书馆适应市场经济的方式和途径有自身的规律和特点,在扩大内涵、提高服务水平上下功夫,同样可以促进经济建设。[20]三种意见看来分歧很大,但争论的焦点却集中在信息资源配置的方向上,是为上层建筑配置信息资源,还是为经济建设配置信息资源。

图书馆是文化机构就不屑于言商吗?就不需要改革吗?美国图书馆是发达的,也是以公益性著称的。可是,在80年代中期,美国图书馆学和情报学国家委员会于1996年草拟“图书馆和情报服务工作的白宫会议”文件,提出图书馆情报机构要改革,要在发展生产,提高国家竞争力方面增加服务功能:

——为工商界更好地传递所需信息

——帮助美国贸易扩大国际市场

——提供旨在提高劳动力业务水平的服务

——向工业部门、经济学家和商业咨询人员通报馆藏和提供服务[21]

从他们增加图书馆情报机构的服务功能来看,信息资源配置的方向绝不能脱离一个国家的经济建设。

早在80年代初期,邓小平同志提出“开发信息资源,服务四化建设”,强调信息资源要向四化建设流动,要向经济建设这个中心流动,要向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的物质产品生产流动。把经济建设确立为信息资源配置的方向。

在计划经济体制下,企业没有独立自主权,社科信息资源无法直接为经济建设配置,只能为上层建筑配置。如今,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企业真正成为市场的主体,拥有了独立自主决策权,从原材料选购到产品设计生产,再至产品进入市场,每一个环节都需要大量的信息才能做出科学的决策,他们一方面自己搜集信息,另一方面又急需在市场上买到有用的信息。因此,在为经济建设服务的领域中,社科信息资源大有开发利用的前途。

3.3社科信息资源配置的途径与方法

3.3.1配置途径

社科信息资源再也不能沿袭老的计划手段配置,而是要更新观念,解放思想,运用市场手段配置。这是培育和发展我国信息市场的需要,也是完善和发展我国社会主义市场机制的需要。

我国的信息市场发育缓慢。个体、民营信息企业虽然一度曾上得较快,其中不乏好的适销对路的信息产品,为乡镇企业的发展作出了贡献,但同时也夹有一些伪劣信息产品,败坏了信息产品的声誉。进入90年代,国外信息企业纷纷进入我国信息市场,路透社在我国已拥有数百家网络用户,取得了上海证券、深圳证券交易所关于交易行情的环球网络传输权。美国德励公司获得我国近20家交易所的实时行情传输权,用户发展到400多家。还有道——琼斯公司、通用电气公司都在北京建立办事处,仅上海就有20多家合资信息服务企业。[22]面对我国信息市场被国外信息企业抢占的严峻局面,社科图书情报界当然不能袖手旁观,固守传统观念。这方面已有一些单位和地区走在前头。

新华社是我国最大的通讯社,为各新闻单位供稿、发布新闻是他们多年来完成的主体业务。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邓小平同志为他们主办的《经济参考报》题词以来,他们遵照“开发信息资源,服务四化建设”的教导,加大新华社的改革力度,将生产信息产品列入他们的主体业务。10多年来,他们根据自己独有优势,依靠国内外140多个分社、支社收集和提供的各个领域的最新信息,组建各种数据库60多个。其中参考材料库、国内国外人物库、组织机构库、专题资料库、企业库,已成为他们独特的产品,先后开发100多个信息产品品种,拥有20多万个用户,信息服务业的收入已成为他们经营收入的一个重要方面。时至今日,他们还不断地破除传统观念束缚,清除通讯社就是发布新闻、搞信息丢身份划不来的陈旧思想。现在他们已建立近千名专业人员的信息机构,决心创一流信息产品,去占领我国信息市场。

南京图书馆自80年代中期开始,寻找图书馆与地区经济发展的结合点,以地区经济发展战略为重点组织文献信息服务,取得可喜成绩;苏州图书馆根据苏州发展的优势工业调整馆藏,主动到企业了解需求,服务上门,深圳图书馆“剪报中心”,以500种海内外报刊为主,分76个专题,为企业开展多方式、多手段的服务,每年获利40万元。

尤其可喜的是,广东省社科情报学会和广东图书馆学会在1995年举办了一次社科信息产品交易会,得到最大的启示是:

一是从社科信息产品的品种看,凡是与市场、商情、物质产品联系紧密的信息产品,营销的数量大、品种多,经济效益好。凡是与市场、商情、物质产品脱节的信息产品,如学术性、理论性强的信息产品,营销量小,经济效益差。

二是从服务对象看,凡以经济活动参与者为服务对象,他们所需社科信息产品的数量大、品种多。[23]

新华社改革的经验,各地图书馆摸索的道路,广东社科情报学会举办交易会的启示,反复说明一个道理,社科信息资源必须以市场手段配置才有发展前途。

3.3.2配置方法

围绕信息市场开发信息产品,有一个用户选择的问题。一种选择是以社会中的个体为对象,如对股民、旅行者;一种选择是以社会中的群体为对象,如对公司、企业。美国的信息服务业主要面对社会中的个体消费者,网络服务已朝电子购物方向发展。这种选择的前提是,国民人均收入要达到1000美元以上,才有能力消费信息产品。香港的信息服务业主要选择公司企业为服务对象,实行由产品设计、原料采购、制造工序到保险、贸易、融资等一应俱全的配套服务。

目前,根据我国的国情,选择群体用户——公司、企业为信息服务对象比较合适。选择个体用户服务对象,在我国人均收入尚未达到1000美元的时候,信息服务消费难以启动。而选择公司、企业为服务对象,为农业的产前产后提供信息服务,为工业改变高消耗、低收益、粗放型的经营方式提供信息服务,即为促进我国的第一产业、第二产业服务,则比较容易启动,应成为信息业的主要服务对象。

明确了服务对象的重点,还须调查用户的实际需要,然后才能设计信息产品。目前,我国所建的1000多个数据库,之所以结构不合理,商业化程度低,主要是在建数据库前未作充分的市场调查,往往从自己信息源出发,对用户的需求不甚了解,或者凭模模糊糊的感觉而设计。实践证明,若对消费者的知识结构、习惯及个性没有具体的调查和研究,是不能设计出符合消费者需要的信息产品的。

当然,社科图书情报机构为企业生产信息产品,既要考虑企业的需要,又要根据自己的优势。社科情报的优势在于其累积性、综合性、预测性。如为企业提供单项的价格信息,虽不如企业的采购员,但若把价格累积起来,却可作出价格波动分析;为企业提供技术信息,虽不如科技情报部门,但在为企业提供行业态势、竞争情报以及预测信息方面,却可大显身手。

新华社信息中心生产的预测信息产品《今年国内铝价稳中趋降》,就是一篇用户称赞为定性与定量分析结合得好的信息产品。回答铝为什么1996年趋降?一是可供资源增加,列举全国铝产量,再加一个新增铝厂投产;二是需求增长有限,96年受两个政策影响,基建规模宏观调控和金融政策适度从紧;三是国际市场需求缺口缩小,价格走低;四是进出口错位,进口铝易,出口铝难。[24]这份铝价预测产品,深受国内铝生产厂家以及使用铝材料厂家的欢迎。

总之,社科信息资源配置的根本方法,就是要在调查了解用户的基础上下功夫,然后才能挖掘潜在优势,激活现有资源,对社科信息重新组合。也就是说,社科信息资源的配置必须靠生产优质的信息产品打进市场,也就是化费一定的配置成本到市场上换回一定的配置效益,才能促进社科信息资源的合理流动。

标签:;  ;  ;  

论社会科学信息资源的配置_信息发展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