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特高压交流输电线路的运行维护于带电作业论文_梁栋

(国网河北省电力公司检修分公司 河北省 050000)

摘要: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各种电气设备得到了广泛的普及和应用,也带动了电力需求的不断增长。现如今,因为特高压交流输电线路的运行更加可靠,结构参数更加高,因此我国不断对此进行发展,为了能够在运行维护线路和带电作业方面给出了一定的建议,文章结合维护特特高压交流输电线路运行所具有的特点分析,针对特高压交流输电中线路运行中遇到的问题及特高压交流输电线路的运行维护与带电作业的相关措施进行了分析,以供参考。

关键词:特高压交流输电线路;运行维护;带电作业

1维护特高压交流输电线路运行所具有的特点

我国特高压交流输电线路当中,有着下面这些特点:线路结构中有较高的参数,其中绝缘子的片数比较多,串比较长,同时吨位也比较大;线路比较长,而在线路铺设的这一路上地理环境也是较为复杂的;对于安全运行具有的可靠性有着高要求,因为在输电线路中一直都是大容量进行输送,这也就显示出了其重要性,所以对于线路运行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就必须要有所保证。

2特高压交流输电中线路运行中遇到的问题

首先,雷击故障。由于线路自身具有较高的反击耐雷水平,因此在防雷保护方面,应该以防绕击为主。一般来说,保护角越小,则绕击出现的概率越低,因此减小保护角,是特高压交流输电线路预防雷击故障的有效措施。

其次,污闪故障。由于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方式,我国存在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这也使得我国输电线路的污染情况较为突出,容易导致污闪现象。因此,在污染较为严重的地区,要采用高强度、大吨位的合成绝缘子,凭借其良好的耐污能力,减少清洁的频率,减轻线路维护的工作量。同时,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在线路和设备上涂上防污闪涂料,结合带电清扫技术,有效预防污闪故障。

再者,存在着覆冰的情况;因为特高压交流输电线路的杆塔是有一定的高度的,我们也都知道,高度越高空气中含有的液水也就更多,这就增加了在单位时间里输送给导线的冷却水滴,因此就带来了更严重的覆冰情况。所以针对覆冰这一问题,我们应该要加强重视,提出解决办法。

最后,风偏故障。在对线路进行设计时,可以根据线路经过地区的地形地势条件以及气候条件,适当提高局部线路的风偏设计标准,留出相应的富余。如果区域内强风频发,则可以采用“V”型串设计,同时加强对于气象资料的收集,并做好实时在线监测工作,避免风力对于线路的影响和破坏。

3特高压交流输电线路的运行维护与带电作业的相关策略

3.1特高压交流输电线路的运行维护措施

首先,如果想要让特高压线路抗冰害的能力能够有所提高,那么在选择线路建设的路径时就一定要绕开那些覆冰非常严重的地段,如果是那些不能绕过的重冰区的话,就一定要根据相关规律和文件进行一系列的设计。在覆冰严重的地区,如果发现档距比较大的话,就可以选择增加杆塔的数量,以此来缩小过大的档距,这样一来,导地线过载的能力就可以有所加强,同时可以使得杆塔的荷载能够减小,降低由于脱冰不均匀而带来导地线相互碰撞事件发生的几率,尽可能避免在覆冰严重的地区出现大的档距,保持覆冰严重的地区是均匀的档距为最好。根据已有的经验表明,经常发生冰闪的地方采用的绝缘子的布置形状通常是“V”型串以及倒“V”型串,如图1所示,对于那些覆冰严重的地方一般选择大小盘径一样的插花串进行布置,而双联串需要使串距增加。经常发生舞动的一些线路区需要增设防舞动的装置,还需要加装双串绝缘子间的间隔或者增加挂点间距。除此之外,在其他方面也可以采取一些措施,比如加强环境、气候、地形等方面的相关资料收集,保证设计更加合理,由此使得电压线路的冰害情况可以减少。

图1 V型绝缘子悬垂串

其次,减少线路雷击跳闸率。特高压交流线路的防雷保护一般是以防绕击为主,主要是因为高压交流线路反击耐雷水平的比较高。保护角的大小关系着雷电绕击导线的概率,如果保护角比较大,那么绕击概率就会比较高。因此,要减少特高压交流输电线路雷电绕击跳闸率就只需要要减小保护角的大小。此外,加强运行维护工作,及时更换和检测低、零值绝缘子,加强对多雷区的雷击故障多发点要观测和巡视,及时检修、定期检测对接地装置的腐蚀状况和接地电阻值,也可以达到降低特高压交流输电线路的雷击跳闸率的目的。

再者,为了防止出现风偏这一情况,在设计线路的时候,需要就当地实际地形以及环境的情况,提高风偏设计的标准。而针对那些事故发生较为频繁的地区,我们应该增加空气间隙,对于那些会产生强风的地区,绝缘子串最好是“V”型的。除此之外,一定要经常进行检查和测试,保证运行的稳定,对于发现了的问题要及时进行解决,防止产生更大的影响。

3.2特高压交流输电线路的带电作业

为了避免线路维护造成的频繁停电,在特高压交流输电线路的检修和维护过程中,应用了带电作业的手段。带电作业,是指在高压设备上,不停电进行检修和测试的一种作业方法,是避免检修停电,保证供电稳定性的有效措施。在带电作业中,为了保障作业人员的人身安全,需要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3.2.1安全距离

根据相应的计算和分析,特高压交流线路在进行带电作业时,其最大操作过电压水平为1.72p.u.(无分闸电阻),相地操作过电压波前时间必须大于3000,才能切实保证作业人员的安全。因此,以1000kV特高压交流输电线路为例,结合相应的试验,对危险率进行计算,在充分考虑作业人员活动范围的前提下,进行带电作业时,最小安全距离以及最小安全组合间隙分别为:

边相:最小安全距离6.0m,最小安全组合间隙6.6m;

中相:最小安全距离6.7m,最小安全组合间隙6.9m;

耐张串:最小安全距离6.2m,最小安全组合间隙7.0m。

3.2.2带电作业中员工的安全防护

在特高压交流的输电线路周围有着很强的空间电场,这对于带电作业的人员来说影响是非常大的,也是其中一个对作业人员的人身安全产生危害的主要因素,所以在高压线路中进行带电工作的时候,保护人体不受强电场的影响和危害是非常重要的,不然一旦对人体产生了什么伤害,那都是无法挽回的,因此这就需要屏蔽服具有很高的屏蔽效果,除此之外,当电位在进行转移的时候,会出现放电以及火花现象,对于作业人员也是不利的,所以对于脉冲电流给作业人员身体带来的影响也需要引起重视,采取措施进行防御。

3.2.3绝缘防护

以1000kV特高压带电作业为例,屏蔽服的屏蔽效率不能地域60dB,制作屏蔽服的布料必须能够满足GB6568.1-2000标准对于相关参数的要求。在进行等电位作业时,不仅需要屏蔽服,还需要加戴屏蔽效率在20dB以上的网状面部屏蔽罩。同时,在带电作业过程中,如果需要进行电位转移,应该使用电位转移棒,减小转移时产生的脉冲电流,避免屏蔽服与电火花的直接接触。

5结论

总而言之,特高压交流输电线路有着具有其特征的带电作业和运行维护,所以需要结合这些特点,借鉴以往的经验,研究和分析相关技术,使得线路的稳定、可靠、安全运行能够有所保证,在以后特高压交流输电的相关工作中能够更加顺利,并且具有很高的安全性。

参考文献

[1]胡毅,刘凯,刘庭,肖宾,彭勇,苏梓铭.超/特高压交直流输电线路带电作业[J].高电压技术,2012,08:1809-1820.

[2]刘志强.特高压交流输电线路的运行维护与带电作业[J].科技风,2015,17:17.

[3]孙忠慧,王惠中.浅谈特高压交流输电线路运行维护及带电作业[J].科技与企业,2015,17:193.

[4]黄国铨.特高压交流输电线路的运行维护与带电作业[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6,08:33.

论文作者:梁栋

论文发表刊物:《电力设备》2017年第2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1/28

标签:;  ;  ;  ;  ;  ;  ;  ;  

浅议特高压交流输电线路的运行维护于带电作业论文_梁栋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