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财政政策与公共服务中的“扶贫”_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论文

积极财政政策与公共服务中的“扶贫”_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论文

积极财政政策与公共服务“减贫”,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财政政策论文,公共服务论文,减贫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近两三个月以来,世界金融危机日趋严峻,我国经济受到的影响也在加深。为了减少世界性经济危机对我国的影响,在2008年11月5日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上,温家宝总理提出要“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

我国政策制定者有成功运用积极财政政策的案例。上次积极财政政策以1998年8月到2004年12月初一共实施了六年多的时间。反观上一轮我国积极财政政策的运用,应该说效果是不错的。它不仅短期拉动了需求,保持了国民经济稳定增长,而且提高了经济内生增长的能力,协调了改革、稳定和发展的关系。

对于本轮积极财政政策的执行,笔者倒是有一点建议,即可以将积极财政政策实施与公共服务“减贫”联系起来考虑。2005年10月11日中共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要求,要“按照公共服务均等化原则,加大国家对欠发达地区的支持力度,加快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和贫困地区经济社会发展”。

公共服务可以理解为公共经济学中所说的公共物品,从理论上说,公共服务应至少包含以下两个特性之一,即消费的非竞争性和受益的非排他性。所谓消费的非竞争性是指一个人消费公共服务不影响另一个人消费该公共服务获得的效用;而受益的非排他性是指一个人消费该公共服务不能排除另一个人对该公共服务的可及性。如果按照具体项目对公共服务加以细分的话,社会保障、基础教育、公共卫生、公共安全、基础设施、环境保护和科学技术都可以划为公共服务的具体内容。应当说,公共服务本身是一种福利,也是促进经济发展的先决条件。社会保障水平的提高可以使人们老而无忧;公共卫生水平的提高可以促进国民身体素质的提高;基础教育水平的提高可以促进人们摆脱贫困,获得进一步发展的能力;水、电、路、暖等基础设施提供水平的提高不仅可以让居民享受到更高的福利,而且也为经济的后续发展提供基础。因此,如果某一个地区提供公共服务的水平较高,那么该地区居民的福利水平较高,同时,经济发展也有了良好的基础。“同在一片蓝天下”,不同地区的居民应当享受大体相当的公共服务,起码应当保持公共服务的最低线(或曰“公共服务贫困线”)。然而,事实上,中国公共服务的提供是不均等的,更主要的是有些地区连公共服务的最低线都保证不了。譬如,农村居民享受到社会保险的质量和覆盖面大大低于城市。生活在这些地区的居民处在一种所谓的公共服务贫困之中,这种公共服务的贫困加剧了社会不稳的可能性,减少了居民对消费的需求。

应当说,中国居民的消费一直是没有启动起来,进而,与其他国家相比,中国也是一个高储蓄率的国家。遥想十年前对个人储蓄开征所得税的时候,原本想把银行里的储蓄逼出来,但结果是适得其反。很多人赞同“教育、医疗、住房”新“三座大山”导致大家宁愿钱存在银行里实际贬值,也不愿意把钱拿出来。因为未来的事情解决不好,怎敢把钱拿出来花。笔者认为,所谓的“三座大山”主要就是公共服务的问题,而此公共服务应当是政府解决的问题。这些生活在公共服务贫困中的居民主要在乡村及中西部地区,很多人生活在公共服务的贫困当中,消费也就启动不起来。本次积极财政政策的实施,应当借鉴以往国内外宏观调控的经验与教训,一是在增加生产项目投资的同时,把握好火候,防止在未来几年经济恢复时生产能力过剩;二是尤其是加大财政对中西部地区医疗、养老和教育等项目的投入,把最重要的资源投入到这些项目的公共服务“减贫”上来,将稀缺的东西投向最需要的人,在“减贫”基础上促进基本公共服务的均等化。通过这种方式可以解决人们的后顾之忧,从更长远的角度,理顺财政投入与启动内需的链条,提高人们的消费能力,使经济发展走向良性的轨道。

标签:;  ;  ;  

积极财政政策与公共服务中的“扶贫”_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