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会宁县枝阳中学 730799
摘 要:思想品德教育教学应遵循初中学生身心发展和思想品德形成与发展规律,将学生生活、社会生活和已有的知识联系起来,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优化教学过程,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和道德实践,正确引导学生学会学习,促进中学生正确思想观念和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与发展,为使学生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奠定基础。
关键词:初中 思想品德课 教学策略
道德是人自身发展的需要,也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当今世界,科技进步日新月异,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不断增多,国际竞争日趋激烈,对人的思想观念、道德品质和综合素质提出了新的挑战和要求。初中学生处于身心迅速发展和学习参与社会公共生活的重要阶段,是思想品德和价值观念形成的关键时期,迫切需要学校在思想品德的发展上给予正确引导和有效帮助,促进其道德品质、健康心理、法律意识和公民意识的进一步发展,形成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逐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一、整合课程资源,全面落实课程目标
教学应准确把握课程的综合性,以学生健康成长需要处理的主要关系为线索,将道德、心理健康、法律、国情等内容进行有机整合、科学设计,转变教学观念,并不断创新教学方法方式,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和价值观念。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如在讲九年级《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一课时,我选用了两段视频:1.《亮剑》,通过学生观看,使学生明白,在革命战争年代,正是靠着亮剑精神的革命先辈们在物质条件匮乏、武器装备落后的条件下,建立了新中国,激励他们前进的是一腔爱国热忱;2.关于汶川地震的一段视频,学生看到了为地震日夜操劳的斑斑白发的总理,看到了置自己亲人于不顾的党政干部,看到了络绎不绝的捐款者,看到了为地震孤儿哺乳的女民警……更是看到了在灾难当中震不垮的中国人民,这背后支撑我们的也是一腔爱国热忱。让学生在这样的情感氛围中自然而然地学习,增强了学生热爱我们的党和国家的情感,并使学生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学习和不懈追求。
二、思想品德课堂联系学生生活和社会生活
教师要深入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面向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善于开发和利用初中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选取学生关注的话题组织教学,将学生生活、社会生活和已有的知识联系起来,让学生切实体验到身边有思想品德,学会用思想品德的有关知识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如教学《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时,我布置学生开展课外拓展活动:去调查你所生活的村庄或小区有哪些污染破坏环境、浪费资源的行为?找找存在问题的原因?想想我们还能为保护环境、节约资源和实施可持续发展做些什么?并设计出实施方案。后来,组织学生进行课堂交流,从中我发现学生设计出了许多方案:有充分利用社区、街道宣传栏进行资源环保宣传的,有一起合作写环保倡议书的,有写给化工厂厂长的信,信中诚恳指出危害的……通过参与社会生活,不仅培养了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使他们切实感受到了保护环境和资源的迫切性、重要性,从而在生活中切实地去履行保护环境和资源的责任。
三、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优化教学过程
教材是学生学习的基础性资源,教师要了解和研究教材的整体布局,把握教材具体内容在单元和整个教材中的地位、任务,根据本标准,设定鲜明而集中的教学目标。在合理使用教材的基础上,教师与时俱进,引进最新的时政热点事件,替换教材上过时的资料;开发和利用初中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选取学生关注的话题组织教学;运用恰当的案例巧妙设疑,整合、优化课程资源,优化教学过程,提高课堂教学水平。
四、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和道德实践
情感体验和道德实践是最重要的道德学习方式。教师要善于利用并创设丰富的教育情境,拨动学生情感之弦,让他们在体验中感悟,引起情感的升华和心灵的共鸣,并通过道德践行,将其内化为真正的、自觉的行动。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努力构建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经常与他们交流思想感情并不失时机地对他们进行教育,关注他们的成长,尽自己的所能为他们解决生活上、学习上遇到的困难,“以情动人”,使他们在体验中得到情感的投入、心灵的共鸣、品德的升华和行为的转变,学会爱老师,爱别人,爱社会,懂得感恩,回报社会。
五、优化课堂教学结构,引导学生学会学习
教学中,教师要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引导学生通过调查、参观、讨论、访谈、项目研究、情境分析等方式,引导学生主动探索社会现实与自我成长中的问题,在合作和分享中扩展自己的经验,在自主探究和独立思考的过程中增强道德学习能力。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遵循中学生认知过程的客观规律,开课首先要温故,而后知新,建立起知识之间的相互联系,调控主导课堂、导学质疑,自学思考、开发个性,有的放矢、归纳总结,强化练习、明确考核目标,正确引导学生学会学习,为学生终生学习打下基础。
总之,新课程下教师不能只成为课程实施中的执行者,更应成为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教师只有结合学校的实际和学生的实际,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才能更好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才能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促进学生心理品质和道德的健康发展,为使学生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奠定基础。
论文作者:吴鸿林
论文发表刊物:《素质教育》2017年2月总第22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3/24
标签:学生论文; 思想品德论文; 道德论文; 教材论文; 教师论文; 情感论文; 社会生活论文; 《素质教育》2017年2月总第227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