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国际化形势下的一点思考论文_孟繁超

教育国际化形势下的一点思考论文_孟繁超

山东省青岛市城阳第八中学 266109

摘 要:教育国际化在我国的推进步伐极为迅速,但相关问题逐渐显现。本文就教育国际化推进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其成因做了分析,并提出了施行建议。

关键词:教育国际化 三个阶段的探索 本土教育

教育国际化是经济全球化的产物,也是教育发展必经的阶段。我国许多地区在教育国际化方面做了许多的探索,取得了一些积极的成果。但在一路高喊力行教育国际化的同时,认知的浅层化、决定的应激化、措施的跟风化、目的的功利化逐渐显现,甚至呈现出愈演愈烈的趋势,随之出现的高耗低效、昙花一现等等,使得许多的教育国际化举措成了教育国际笑话。

一、什么是教育国际化

通常的说法,教育国际化就是在世界经济全球化、贸易自由化的推动下,在国际教育贸易市场开放的前提下,教育资源在国际间进行配置,教育要素在国际间加速流动,教育国际交流与合作日益频繁,世界各国教育相互影响、相互依存的程度不断提高,各国教育相互交流、相互竞争、相互包容、相互激荡,共同促进世界的繁荣和发展,各国在人才培养目标的确定、教育内容的选择以及教育手段和方法的采用等方面不仅要满足来自本国、本土化的要求,而且要适应国际间产业分工、贸易互补等经济文化交流与合作的新形势。

这里有几个要点需要重视:1.“国际”;2.“相互”;3.“满足与适应”。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国际,“教育资源在国际间进行配置,教育要素在国际间加速流动,教育国际交流与合作日益频繁”,指的是共性的问题。这里的共性,指的是对教育根本规律落实的更有效举措。教育有其根本的规律,从宏观上说,在全球都是一致的。对教育根本规律的落实举措,各国各有不同,各国在落实的过程中,必然在某个或某些方面处于领先的地位,有着更有效的措施,基于此,才会产生国际间的配置、流动、交流与合作。

相互,“相互交流,相互竞争,相互包容,相互激荡”,指的是个性的问题。这里的个性,指的是本土教育的权威性成果或者优势。任何一个国家或地区,自身在教育方面没有权威性成果或者优势,是不可能参与到教育国际化的,因为缺乏交流、竞争、包容、激荡的资本。从这个角度上来说,教育国际化,应该是一场相对较为持久的贸易,是一场基于本国教育发展的各国之间教育优势资本的交易。

对于教育理论的研究,特别是对于教育根本规律的研究,我国应该是起步最早、成果最丰富的国家,但大多的所谓教育专家看不到,或者说是不承认(多说国外的才可以提高身价),亦或者是根本不懂。

二、为什么要推行教育国际化

众所周知,在知识经济日益显现的时代,国家综合实力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谁拥有数量多、素质高、具有创新精神和富于创新能力的人才,谁就能把握社会经济发展的主动权,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经济全球化,其根本,是要把握全球经济脉搏,谋求自身经济利益的最大化;教育国际化,其根本,应当是用国际视野来把握和发展本国教育,培养具有国际意识、国际交往能力、国际竞争能力的人才,这种人才能立足于本土,放眼于世界,积极主动地参与国际竞争,为本国的最高利益服务。

所以,“教育国际化不是要照搬国际教育中的某些做法与课程,把学校办成留学预备机构,而是要关注引入国际教育中的先进元素,注重适合国情、校情的改革,以中国人自主管理为主导。形成自身特色与亮点,既能与国际教育衔接,又有与国际教育对话的空间,推进我国教育的国际影响与水平。东西方文化差异的存在影响到各自的思维方式,思维方式的差异影响到各自的教育教学、管理方式。应当避免教育的全盘西化,对自己国家教育的批判应当是实事求是的,不是全盘否定、推倒重建。我们要注重将中国常规基础教育优势和国际教育精华相结合。对西方教育合理内核的肯定也要实事求是,避免盲目拔高。”(周满生《基础教育如何国际化》)

反观我国许多地区的教育国际化实施,“建立海外师训基地”、“开设外语必修课和小语种选修课”、“百校结对”、“校校有外教”、“国际理解教育”、“把莫斯科标志性元素带进中国”、“创建教育国际化示范学校”……不难看出,对教育国际化的理解就是——引入国外的教育资源和元素以取代自己现有的本土化教育资源和元素——西方的教育永远比我们的先进。这种理解和举措,最直接的害处便是——世界各国的教育都在我国扎根,我们的本土化教育将被淡化消失。于是,我们的教育话语权将随之被剥夺,教育竞争力越来越低。偏激一点说,我们的本土学校将成为外国的人才培养基地——对国外教育没有原则的肯定和盲目地跟风引入,首先导致的是学生和家长对国外的盲目向往。

所以,推行教育国际化,是要以教育的根本规律为准绳,以教育本土化为基础,国外的教育资源和元素只是本土化教育的补充。我们要正视这样的一个事实:许多地区热衷于引入国外的学校或者教育资源,却几乎没有学校考虑在国外建立自己的分校。是我们的教育不行吗?不是,是我们对自己的教育不够尊重。“师夷长技以制夷”,而不是“师夷长技以媚夷”、“师夷长技以强夷”或者“师夷长技以制己”。

教育国际化是个大课题,是个需要冷静深刻思考的课题,非朝夕可就,需要深刻的认知、审慎的决定、科学的措施、明确而长远的目的。教育国际化也需要功利,不过这功利应当是国计民生的大功利,而非个体之私。

论文作者:孟繁超

论文发表刊物:《素质教育》2017年7月总第24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8/18

标签:;  ;  ;  ;  ;  ;  ;  ;  

教育国际化形势下的一点思考论文_孟繁超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