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图书馆信息管理系统的建设与发展,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信息管理系统论文,图书馆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1 国内图书馆信息管理系统建设的历程
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我国图书馆信息管理系统的建设大致可分划为两个时期。即单机和局域网时期与客户机/服务器时期。每一时期又可分为几个阶段。
1.1 单机和局域网时期
从20世纪70年代末至90代初,是我国图书馆信息管理系统建设单机和局域网时期。虽然在这期间,个别院校开发过主机/终端模式的系统,但这不是主流。
1976年中国科学院计算机研究所研制成功计算机情报检索系统(QJ-111),1978年南京大学研制成功“西文图书检索系统(NTDS-78),1980年4月,清华大学在国产机DJ-130计算机上作了图书流通管理、多用户联机检索试验,这些标志着信息管理系统在我国的建设的正式开始。此后,我国的图书馆自动化建设经过了试验性分离式系统(1978-1986)、初步的集成系统(1986-1989)和实用集成系统三个阶段。一些系统在实际运行中根据用户意见多次改进,到1996年已经相当成熟和完善。然而这些系统都是针对在单个图书馆应用计算机而开发的,其功能总的说,是对传统图书馆业务手工操作的模拟和扩展。
1.2 客户机/服务器时期
90年代中期以来,随着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图书馆工作发生了一些根本性的变革,原来的集成系统不能适应我国图书馆新变化的情况日渐显露,于是,国内一些开发单位开始了新一代网络化图书馆信息管理系统的更新、升级和开发,并陆续开始推出比较成熟的客户机/服务器模式的图书馆信息管理系统。比较有代表性的像北京丹诚责任有限公司推出的丹诚图书馆集成系统(有NT版和UNIX版)。还有息洋、深圳大学图书馆、同济大学等单位推出的集成系统。1996年至1999年间,北京大学图书馆和中国人民大学图书馆购买的由美国SIRSI公司推出的大型图书馆信息管理系统Unicorn,上海图书馆、上海交通大学、复旦大学、华南理工大学、上海大学等图书馆先后引进的美国HORIZON系统,清华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图书馆引进的美国INNOPAC系统,也都是C/S模式二层结构的客户机/服务器模式。
就目前我国图书馆信息管理系统开发的能力和水平与欧美等先进国家相比,基本上差不多。
1.3 两代图书馆信息管理系统概况
就目前已有的图书馆信息管理系统而言,大致可分为两代:在DOS环境下运行的软件称为第一代,在视窗界面下运行的软件称为第二代。国内使用的第一代系统主要有4种类型:一是国家图书馆使用的日本NEC公司的大型机系统——中文图书采编检综合管理系统;二是清华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引进的日本富士通的在小型机上使用的图书馆计算机管理系统ILIS,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引进的台湾传技公司的整合性图书馆自动化系统TOTALS;三是深圳大学图书馆开发的微机网络系统SULCMIS、北京息洋电子信息研究所开发的GLIS;四是由文化部主持、深圳图书馆等开发的微机多用户系统ILAS。
第一代信息管理系统的使用对图书馆自动化的起步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可以说没有第一代信息管理系统就没有图书馆自动化管理的今天。
第二代信息管理系统是由第一代信息管理系统的开发和使用者根据视窗化、网络化的需求,在第一代信息管理系统的基础上进行升级换代或重新开发的产品。其功能目标定位在能使图书馆成为重要信息的生产基地,多种信息资源的集聚中心,读者、专家馆员的交互枢纽,信息搜寻、捕捉的导航站点。在此过程中,各家信息管理系统的内容、性能、价格、运行环境诸方面有了很大的变化,不同程度地体现了国际上最新技术的运用。主要表现在采用新的体系结构和WEB技术,更适合于网络环境下的图书馆管理;采用Z39.50通讯协议,使不同系统可以实现互连互访等。
2 我军院校图书馆信息管理系统的建设情况
我军院校图书馆信息管理系统的建设起步较晚。经历单机及局域网环境和广域网环境两个时期。
2.1 单机和局域网环境
1986年10月装甲兵技术学院图书馆在国产微型计算机ZXJX-Ⅲ上研制开发”图书馆微机管理系统”,1987年北京军区军医学校计算机室和图书馆开发了“图书管理系统TLM”,1989年5月大连陆军学院图书馆研制成功“图书采编管理系统”,1990年3月,第二炮兵工程学院图书馆开发的“计算机集成管理系统”投入运行,同年10月,军械工程学院图书馆开发的“图书馆文献情报计算机管理系统”投入运行。这些系统的开发和应用标志着我军院校图书馆信息管理系统建设的开始,但是由于受设备、技术和经费的制约,总体功能和性能有限,DOS环境界面也不直观。
1994年3月,国防大学图书馆受总部业务主管部门的委托,在对全军院校图书馆现代化建设的现状和需求进行广泛调研、论证的基础上,拟制了军队院校图书馆信息管理系统建设总体方案。1995年2月始,首先开发了采购、编目、流通、公共查询和连续出版物管理5个子系统,于1995年9月起在国防大学图书馆试运行;尔后又陆续开发出文献管理、馆务管理、系统维护、远程登录、多语种处理和WWW服务等子系统,到1996年7月,基本上完成了整个系统应用软件的开发。此后,分三批在全军院校图书馆安装运行。到1997年底,全军110余所院校的图书馆网络系统建设,包括硬件购置配发、机房装修改造、网络布线和软件安装完成,全面投入运行。
2.2 广域网环境
随着网络与计算机技术和图书馆事业的不断发展,军队院校图书馆信息管理系统在应用中暴露出一些问题。这些问题有些是技术上的缺陷,有些是功能的落后,有些是新环境下的需求。为了使该系统在信息资源数字化建设中继续发挥其作用,1999年国防大学图书馆对该系统进行升级改造。经近一年时间的努力,基本完成了新系统的开发。2000年4月首先在国防大学图书馆试运行,5月,经总部决定在全军院校图书馆推广使用。
新系统使用NT操作系统,将数据存储方式以工作方式和功能模块为基本单元进行规划,实现跨库、跨服务器存贮和操作;采用SQL SERVER作为数据库管理平台,实现了书目级的全文检索;系统与INTERNET技术的有机结合,使系统便于与广域网接入,实现远程检索和信息通信;提供了外接WWW、FTP远程交互式查询、HTML方式检索的网页模板,远程WEB检索采用与前台测览器无关的ASP技术和EMAIL方式,实现了实时远程交互信息的管理与服务,在线预约与续借服务等功能,为远程馆际互借、联合编目打下了良好基础。
3 图书馆信息管理系统的发展
随着Internet网络技术的高速发展,积极开发新一代图书馆信息管理系统,是我国图书馆信息管理系统不失时机地走向世界前列的重要契机。
本人认为,开发新一代图书馆信息管理系统,一是要坚持系统工程和软件工程的思想和有关标准、规范,二是要以网络为基本环境,采用最新的信息技术,三是要适应图书馆服务功能的巨大变化,能提供多层次和多种形式的、有针对性的、高质量和个性化的信息服务和知识服务,四是要满足网络读者的使用要求和不同的操作习惯。围绕上述四个要求,新一代系统的开发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
3.1 继承优良性能,更换过时软件,增加新的功能
一般地讲,国内外图书馆信息管理系统的更新或升级都应考虑三个方面的因素:一是继承沿袭原有系统的优良性能,二是根据信息技术的发展更换过时的开发软件,三是增加新的功能,满足新业务的需求。
继承优良性能,就是保留原有系统中比较完善的功能。就军队院校图书馆信息管理系统而言,新系统按传统图书馆服务模式功能比较齐全,整体结构较好,参数设置灵活方便,输出格式多样,内容也可以自己选择。还有远程交互式咨询、交流,在线预约、催还与续借等功能,这些完全可以保留。当然由于信息技术的发展,可以对有些不全面、不适用的功能和性能,进一步加以改进提高和扩展,营造一个人机和谐相处的环境,使之成为傻瓜型系统。如对机读目录格式、有关的编目规则、分类法、主题词表、分类主题对应表、规范表等常用参考工具书,可通过软件方式嵌入,以减少手工翻阅查找核对,并增强计算机的自动处理功能,减少人工干预等。
为了使新系统具有更加强大的功能,对前台操作运行环境,后台开发软件,中间联接系统都要进行升级和更新。目前最佳的系统结构是:关联式数据库管理系统,Client/Server架构,开放式系统与作业平台,处理多语文的Unicode国际字符集,32位以上应用环境(NT,Win9X/2000),最先进的开发工具。
增加新的功能,就是增加原来没有的特别是网络化图书馆信息管理系统的功能。目前需要增强或增加的功能主要有:一是联机订购、采购和协调。能建立通过网络和电子数据交换(EDI),接收出版信息,进行书刊的订购、催缺、经费结算以及其它的信息交换,对于拟采购的高价文献,通过网络和有关单位联系,决定采购单位,并按规定供其它单位共享。二是建立联合目录和开发联机编目系统。将参加联机编目单位的目录数据按资源共享原则进行整合,形成联合目录,通过新开发的联机编目系统进行联机编目,参加联机编目的图书馆,对拟编文献先查询联合目录,已经编目的可直接享用,没有编目数据的,在确认编目资格后,进行编目并上载联合目录中心供其它单位享用。这样可以大大减轻各单位的编目工作量,并保证编目的质量。三是建立联机馆际互借系统,通过网络进行书目查询,了解各馆的借书规则,借还或预约一次文献和电子图书,处理馆际互借中出现的续借、延期、破损、丢失等问题。这是对原有流通子系统功能的扩展。
3.2 开发网络信息服务系统
利用各种高新信息技术,改进和加强原有的信息服务功能,特别是增加网络信息咨询和信息检索功能,拓展信息服务空间,实现初步的参考咨询自动化功能,这是对传统图书馆简单的参考咨询的根本性改革,也是新一代图书馆信息管理系统需要加强的重点。本人认为,目前应增加以下功能:
建立具有全文数据库、文摘、题录等指南型数据库、多媒体数据库等建库功能和相应检索功能的系统。
建立具有快速高效的、灵活方便的、多功能多方面检索功能的联机公共目录查询系统。
建立具有查询光盘数据库目录的检索系统和电子阅览室管理系统,包括能够进入本地光盘和有网络检索权限而又和本系统连接的光盘进行检索,能够按该光盘所配有的软件进行阅读,能以多种形式输出检索结果(包括打印、拷盘、因特网传送等),并具有光盘管理、读者管理、统计结算等功能。
建立联机信息检索有偿服务系统,将随机检索软件和整个信息管理系统集成,开发相应的软件,解决联机的接口和管理。
建立因特网信息检索系统,进行自动跟踪和自动更新,网络信息检索,数字信息处理,人工智能导航,建立指引库(或库上库)和虚拟库,实现从因特网浩瀚无垠和极其庞杂众多的信息源中筛选出需要的信息并进行读者满意的服务,保证信息服务正常、高效地运转。这是整个网络信息咨询和检索中技术难度最大和功能要求最高的部分,也是衡量整个参考咨询软件系统功能强弱先进的重要标志。
采取自动化或半自动化的处理方式,建立参考咨询系统,进行网上咨询服务,满足读者网上咨询的需要。
建立网上教室、网上实验室,构建网上读书、电子讲稿及其它等一些特色服务的网上信息服务系统。
3.3 构建具有数字图书馆功能的信息集成系统
当前世界上最先进的大型图书馆自动化系统,像Unicorn、Horizen、Innopac等,尽管有很多优点,但是在可伸缩性、可管理性、安全性以及软件重用性等方面已经显露出许多难以克服的缺点。使用C/S模式两层结构已无法在Internet上构成有效的分布式信息系统,也无法对数字化图书馆的分布性及海量的数据进行处理。解决这些问题的最有效的办法,就是采用数字图书馆的多层结构,实施分布式第三代图书馆信息管理系统的开发。
分布式多层结构图书馆信息系统的结构由五层组成,分别是客户层、顶端Web服务层、应用服务层、数据库层和对象数据层。
客户层是一个向用户提供具有交互功能的用户界面;顶端Web服务层主要起代理和缓存的作用,用以完成对图书馆客户访问需求的数据和网络资源的存取、打印、登录、配置和会话等等内容的本地服务;应用服务层提供所有的图书馆业务逻辑处理的功能,主要包括完成图书馆业务逻辑处理所需要的所有的服务;数据库层的功能是存储图书馆采、编、流通、期刊、书目等有关数据。一般采用关系数据库或面向对象的数据库。数据库层和应用服务层共同完成图书馆业务的管理和数据存储;对象数据层是向数字图书馆过渡的新功能,是全文数据库层,包括图形和文本等形式的全文电子图书、报刊、图片,以及数字化声像、音像资料。通过数据库层直接查询和阅读对象数据层各种载体的内容。
收稿日期:2002-06-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