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中外产业技术进步比较看我国信息经济发展战略_经济论文

从中外产业技术进步比较看我国信息经济发展战略_经济论文

从中外工业技术进步的比较看我国信息经济的发展策略,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国信论文,看我论文,技术进步论文,中外论文,策略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世界一些发达国家已经历了工业化发展阶段,正在向着信息化阶段发展。中国也正在向着信息经济迈进。然而由于我国刚刚完成由农业经济向工业经济转变的历程,工业经济还较落后,经济增长主要依靠人力、物力和资金的高投入。这种国情又决定我们不能走西方发达国家的先工业化后信息化的路,而要走一条工业化与信息化并举的路。本文从中外技术进步的比较中提出我国经济信息经济发展的新策略。

一、中外工业技术进步状况的差距

中外工业技术发展状况不同,存在很大差距,主要表现如下几个方面:

1.机械工业技术与生产。在机械设计、制造和技术水平方面我国是落后的。目前工业化国家已普遍采用计算机辅助设计(CAD)技术。大型企业100%采用CAD,而中小企业有80%以上采用CAD。CAD技术是自动处理设计过程中的大量信息,按照优化和科学的方法去设计产品性能、结构和运行机理中的参数。由于是计算机代替人工处理信息,因而比人工设计技术效率提高3-20倍,设计一次成功率达90%。而我国机械设计到2000年采用CAD不过40%。

2.化学工业技术。化学工业作为基础工业和材料、能源、信息是密不可分的。我国在化学工业技术中与国际水平的差距很大。我国天然资源的综合利用能力差,如煤炭可以提取数百种珍贵物质,但我们却仅仅用在燃烧取暖上。而工业发达国家对煤炭气化、液化,提炼出数以百计的化工原料,并转化为二次能源供使用。工业技术中的炼钢业,燃煤技术水平也落后,我国重点钢铁企业吨钢综合能耗,比德国、法国高50%以上。能耗高的重要原因是工艺落后,设备陈旧。在获取能源上,无论煤、石油、天然气、水、核,还是二次能源,新能源、如太阳、地热能等,我们的技术水平和工业化国家相比,落后10-50年以上。发达国家,如法国原子能发电占总发电量的75%,日本已拥有核电站39座。我国仅有两座,把核能利用率从目前1-2%提高到国际先进水平60%任务还相当艰巨。可见,在传统工业技术中的材料和能源方面的开发、利用及技术使用和效率都比较落后。

3.高新技术。我们的高新技术处于模仿中追踪的态势。在信息技术领域,集成电路制造技术,我们比工业化国家落后10-20年。由于信息技术更新频率快,当我们研制成功亿次计算机时,工业化国家推出了10亿、100亿次计算机,当我国计算机网络起步由局域向区域挺进时,工业化国家已完成区域网间的并联。在空间技术、海洋技术等领域也都处于跟踪状态。

4.农业生产技术和生物技术。工业化国家的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已在18世纪到19世纪末的200多年间基本完成,20世纪初起,全面推行机械化、电气化和化学化,实现了现代农业生产技术普及。现代农业是由工业部门投入大量物质、能量的农业,是用现代化工业装备的农业。我国农业正处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历史性转变过程中,其现代化程度和水平居世界中等偏上。农业生产技术落后,人口众多,而且自然资源短缺成为未来发展的制约因素和繁重任务。生物技术我国还仅停留在传统生物技术的应用阶段,而现代生物技术研究还刚刚起步,和发达国家的差距在20年以上。

以上的调查分析和中外的对比,概括起来就是,我国和工业化国家相比,首先是在物质、能量资源的开发利用能力和效率上差,其次是信息资源开发利用能力低、使用效率差。我国今后如何发展才能缩小这种差距,并能尽快赶上发达国家,关键是实现信息经济,信息经济的发展是改变我国工业技术落后的正确策略和根本途径。

二、信息经济发展规律和特点 信息经济是相对工业经济而言的。信息经济是在物质、能量资源开发和利用的基础上增加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信息经济是把物质生产和知识生产结合起来,充分利用知识和信息,大幅度提高产品的知识含量和高附加值,提高劳动生产率和经济集约化程度。知识和技术密集型产业将取代劳动密集型产业,成为创造社会物质财富的主要形式。这就是信息经济的基本和深刻的含义。根据我国的国情,我们需要工业经济和信息经济并行发展,这就需要认清信息经济的运行规律和特点。

1.知识作为无形资产投入到物质生产过程中,使产品增加了科技知识含量和高附加值,提高了产品价值。科学技术和文化知识作为独立的力量参与产品开发和生产过程使产品成为更多科学技术文化知识和信息的载体,因而提高了品位。从而充分体现了科学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

2.在经济运行形态中,商品经济所含的四个环节,即生产、流通、分配、消费,都是以物质能量流或货币流为基础形态。而商品上的性能属性与特征即信息流也和物能流同时产生和运动。而物能流在交易的双方都以单一方向进行,而信息是双向流动。可以说,经济包含两大领域;一是包含有物质、能量的转换领域,另一是包含信息的转换领域。这两个领域相互交错、互不可分。物质和能量的生产,必须有相应的知识、计划、调节和控制的信息,而信息的生产、处理与流通又离不开物质和能量。在工业经济中是围绕物能流和资金流来组织生产的,而在信息经济中,则是围绕信息流来组织生产的。因而使生产过程优化运行。

3.信息经济还在于充分利用信息资源,提高能源与材料的利用率,以减少能源和材料的消耗,创造更多的财富。如美国1亿美元的总值中消耗的能源,1986年为1977年的40%。经济信息化,使人们能够用相同的能源材料的消耗,产生比10年高得多的产值。目前我国更需要“低耗高效”型的经济,因为我国目前的高物耗、高能耗的经济,不仅加速了资源的消耗,而且还造成了环境污染和生态不平衡,加剧了人与自然的紧张关系。而信息经济则缓解了生产发展与人类生存空间保护的矛盾,是人类社会向文明发展中的又一里程牌。

4.信息经济在产业结构上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在原有的一、二、三产业之外,又增加了第四产业和第五产业。第四产业是科技业、咨询业和信息业的总称,第五产业是文化业。它们都要面向市场。在信息经济中,科学技术在社会生产力中占有很大比例,并作为一种独立的力量进入物质生产过程,并成为决定性因素。产业结构的这种变化正说明了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与产业结构相适应的就业结构也有变化,从事第一、二产业的人数在减少,从事第四产业的人员比例不断增加。美国、日本等国从事知识信息业就业人数超过就业总人数的40%到50%以上。而第一、二产业的工作也和信息技术有关。

5.信息经济是由信息引导的经济,并且往往是市场经济,它对信息需求的量和质都有很高的要求。不仅需要垂直、纵向流动的信息,而更强调横向、网络型的信息和多元化的、高频率、快节奏的信息。企业公司必须能迅速灵活的跟上市场的变化和需求变动,改变传统的生产方式。从掌握市场需求信息到确定商品,经过开发、设计、生产、销售、售后服务,使之同步进行。只有这样才能缩短开始周期、降低成本、尽快转化成商品,提高经济效益。从产品到商品的整个过程中,信息科学技术是和系统工程、决策方法等密切结合的。

6.信息经济活动有更加广阔的空间,以经济合理的方式运行,使信息资源、物质能量资源得到最佳配置和充分、高效率的利用,能够创造出更多的物质财富。由于它是以电子信息技术为基础的高新技术的广泛应用,使信息经济财富的增值空间可以扩大到更大范围以至复盖全球。日本、美国的信息产业占领了国际大市场,正是利用了信息经济的这个特点。相比之下,工业经济则仅是一国或一经济区域内经营流通,而农业经济创造物质财富的增值空间更是狭小到某一小区域范围。

改变我国工业技术落后的根本出路在于加速工业技术的信息化和加快工业经济向信息经济转换的速度。为此应制定出信息经济发展的策略。

三、我国信息经济发展的策略

探索我国信息经济发展的策略,应该从我国工业技术进步的实际状况出发,并借鉴发达国家信息经济的发展规律,形成我国自己经济发展的新策略。

1.改变传统工业发展模式,以高科技改造传统工业技术。根据信息经济特点,对现有的工业技术必须加快技术进步速度。通过技术改造、技术开发、技术引进,确定加快技术进步的几个主攻点。

(1)利用信息技术的横向渗透性的特点,在传统工业生产流程中嵌入信息技术,通过信息传感技术手段把监测到的信息反馈到控制过程中去实行生产过程自动控制。

(2)利用信息资源去降低物质、能量资源的消耗。我国人口众多,人均占有自然资源较大,正需要更多使用信息资源去节省物质、能量、资源,从而达到降低消耗的目的。

(3)更新和改造生产设备、增加生产工艺流程中的自动化程度,使工业生产向信息化、综合化、自动化发展。任何一个生产过程都有一定的规律可循,需要按照系统稳定、优化、高效运行,在这样一个生产过程中需要有一个自动检测、显示、控制、执行和管理的机构来起作用,这个机构就是工业生产过程自动化系统。可以说自动化控制是现代产业的神经系统,我国工业生产必须完善这种神经系统,才能提高产品质量,实现工业经济中的低耗高效。

(4)开发新产品,调整产业结构。目前我国新产品仅占全部产品的40%,这对于高频率、快节奏变动的社会需求来说是远远不够的。工业企业必须通过技术改造、更新和引进消化,去加快调整转换生产方向的速度,按需求导向来研制新产品,扩大新产品的市场占有率。在提高产品结构中新产品比例的同时,还必须不断调整产业结构。产业结构的不合理也是影响经济效益的重要原因。

2.大力发展信息业。全面的工业技术进步是信息经济发展的基础,同时,信息产业异军突起并成为重点发展对象才能带动工业经济全面信息化。信息产业占GDP的比重是衡量经济信息化程度的最重要指标。因此,在完善工业技术进步的基础的同时,也必须把信息产业的发展提高到发展战略上的高度去投入。因为下个世纪是信息社会,信息产业起主导作用,特别是信息高速公路的实施,将把信息技术革命推向新高潮,信息科学革命成为新的科学革命的核心。信息产业的发展要有两大动力,一是需求拉动力,二是技术推动力。我国市场经济机制为信息产业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从经济发展来看对信息产业的需求将空前提高,特别是政府机关的决策科学民主化、企业竞争需要和个人对信息服务业的需求,都为信息产业和大发展提供强大的拉动力。而信息技术的大发展,特别是以三金工程(金关、金卡、金桥)为代表的信息中速公路,和我国即将实施的信息高速公路必将形成信息产业发展的巨大推动力。我国决策部门,应围绕这两种动力,制定相应的政策和科技与经济投入,加大这两种动力的力度,尽快推动我国信息产业的迅猛发展。

(1)构建信息市场,寻找区域性的信息产业生长点,丰富经营方式,形成局部的信息产品流通市场,然后扩大区域经济范围,汇入国际信息流通领域。通过区域性流通和经营去练兵、积累资金和技术,增加信息服务意识和功能,并逐步扩展。

(2)加强行政部门对信息产业的管理和支持行为,在资金上多投入,在税收上优惠,在法律上保护,确保新生的信息产业迅速发展,并为信息发展创造良好环境。在政策和体制上理顺关系,加大扶持力度。

3.加强信息教育,树立科教兴国观念。发展信息经济需要教育的支持,特别是需要高等教育提供现代科学技术知识的教育和提供高素质与能力的人才,因此需要加强信息教育。所谓信息教育,是教育信息化的结果所形成的一种新型教育。没有教育的信息化,很难培养出高信息素质的人才。教育信息化首先是在教学内容中增加信息科学的内容,即在基础课程中应开设信息论、控制论和系统论。加强信息科学方法的教育,提高人才的信息开发利用能力。加强信息专业技术建设,以信息技术为支撑点,带动其它专业技术向高新化上发展,加强信息技术向其它专业技术横向交叉渗透的教学活动,进行改造传统专业和跨学科教育。特别应该注重人才的信息处理能力的培养和加强信息环境建设以适应信息化社会发展的需要,探索教育信息化的规律。如同经济信息化、社会信息化产生了信息经济、信息社会一样,教育信息化必然产生信息教育,这是与信息化社会相适应的一种新型教育模式。加强信息教育,就是在总的教育思想和目标上为了提高人们对信息的认识和开发利用能力与使用效率的教育,在人才培养规格与模式上重在提高人才的信息素质和创造思维能力的教育。信息教育和科学教育相比较,将更加突出信息的作用、塑造出信息化的人才。因此,今后的高等教育必须加强信息教育是保证信息经济发展的基础,也是实施发展信息经济各项基本策略的前提保证。CK

[1]梁保国:《高校应加强信息资源利用效率的教育》,《高等工程教育研究》,1996年第1期。

[2]梁保国:《信息高速公路与高等教育改革》,《高等教育研究》,1995年第2期。

标签:;  ;  ;  ;  ;  ;  

从中外产业技术进步比较看我国信息经济发展战略_经济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