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南乐西湖生态水利风景区是南乐县的一项重要民生水利工程,文章介绍了景区的基本概况、建设背景以及效益。景区的建设极大改善了南乐县水资源匮乏的局面,改善了南乐水生态与水环境。在兴建水利项目的同时,开发水利风景资源,依靠水利工程推进水利风景资源利用方式的改变,不断提高资源利用的社会、生态和经济效益。使得水利风景资源的开发利用与资源、环境相协调,从而实现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南乐;生态水利;水利风景区;建设实践与分析
1 项目背景
南乐西湖生态水利风景区位于县城西,马颊河杏元桥向北至豆村桥处,全长1500米。依托马颊河主河道为引黄调蓄湖泊,属于城市河湖型水利风景区。
1.1因势利废
南乐西湖原为马颊河滩地,由于大广高速取土及其附近群众修建房屋用土,形成了深浅不一的坑塘,最深处是距G341国道北500---840米段的滩地区域,深度可达7---8米,且紧紧靠近大堤,是防汛险工段。2012年,106国道县城段改线,南林高速东延工程需要大量的土方。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抢抓机遇,充分利用马颊河现有引黄河道,统筹兼顾、科学运作,本着“除险加固、修旧利废、打造亮点、广惠民生”的原则,充分利用现有的坑塘,把河道与滩地间子堤打开,因势利导,以有偿供土的模式筹集资金,在马颊河险工段处与主河道北侧打造出一个南北长1.5km,东西宽0.49km的人工湖泊,湖面面积66.67h㎡,新增蓄水量400余万m³,形成“水通水丰、水清水美、水韵水乐、人水和谐”的生态宜居宜人的水利景观。
1.2引黄调蓄
南乐县地属北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冷暖气团较频繁,春夏秋冬四季分明。降水量年内分配不均,降水主要集中在7-9月份,其中降水量约占全年降水量的60%以上,且多以暴雨形式出现,由于缺少大型的拦蓄工程,这部分水量很难利用。因此,春冬两季旱象突出,有十年九旱、旱涝交替的特点,严重影响夏粮生产和春季播种,旱灾为该区的主要自然灾害。
灌区内灌溉水源主要是地下水和引黄水。然而,南乐县地下水埋深较大,可开采量有限。由于地表水资源的不足,造成对地下水的过度开发。长期的超采引起地下水水位下降,导致南乐县成为豫北地区最为严重的水资源地下水漏斗区之一,导致机井抽不出水,加剧了水资源短缺的危机。近10多年来,由于黄河来水情况的变化及引黄灌区配套设施的滞后和老化,不能满足实际灌溉需要,部分引黄工程难以发挥效益,灌区有效灌溉面积与规划还有差距,灌溉保证率较低。
2景区建设
2.1指导思想
依托马颊河滩地险工段综合治理工程,建设新区人工湖,加快马颊河、潴泷河改线段治理,形成“四水绕城、一湖映城的生态景观”。根据现有水利工程和自然水系分布,实施水源输调水工程和配水景观工程,营造“湖河相连、城水相映、林水一体、人水和谐”的城市水系景观。
景观建设突出“以水为轴,以绿为体,以人为本”,着力构建大水面,在种植地块植被景观的基础上,结合南乐县当地需求,在合适的场所设计相应的活动类型,使场地张扬生命力,成为具有活力的城市公共绿地,提升环境生态功效,提升周边资源,特别是有限土地资源的经济效益,为县城城市品位提升奠定良好基础。
建设思路采取制河为“脉”,绿道织“网”,林盘活“气”,落“点”做旗,“廊”道完型,休闲“营”局六大策略,对马颊河沿线及周边地区进行整体建设开发管理,使城区河流完全纳入城市发展,融入市民生活,最终实现“一条河与一座城的团圆”。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2建设原则
因地制宜原则:从项目区的现状及周边环境现状出发,综合考虑并进行分析,提出符合现实及未来发展的设计方案,体现因地制宜的原则;
可持续发展原则:该设计要秉承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原则,使区域内最大程度的维持原状,形成良好的生态循环系统,并最终使设计区域内的经济、社会以及生态效应达到协调的统一;
弘扬地域特色原则:从南乐县城出发,结合地域的气候、地理区位及水文特色,合理运用现有的自然资源,进一步将规划区内特有的自然景观升华。
视觉化原则:充分运用景观设计的各类元素,在构图、材料、质感、植物形态及色彩、平面等各个方面相配合,强化景观视觉美感。
2.3 建设主题
该建设本着除险加固、修旧利废、打造亮点、惠及民生的原则,主题凸显都市桃源,通过水生态、开放性、多空间形式的景观特色,打造县城一处亲水、戏水、休闲、游憩、娱乐与展示为一体的开放性场所。
2.4建设布局
南乐西湖水利风景区总体布局为“一心、一河、两园、多点”的结构。其中,一心是一南乐西湖为核心;一河是形成马颊河景观带,打造马颊河沿岸的滨水景观绿地,充分发挥水体、绿化调节城市气候的功能,建成城市绿化景观带;两园是森林公园和湿地公园。突出“以水为脉络、一路为骨架、以生态为根基、以文化为灵魂”的整体理念,赋予景区文化内涵,形态表达结合自然特色与历史地域文化。
景区划分为水利文化区、运动休闲区、森林生态区三个区域。其中,水利文化区以南乐西湖为基础,增添上古治水文化、黄河迁徙文化、隋唐运河文化、卫河漕运文化等水文化;运动休闲区以湿地公园为基础,发展城市休闲公园,增添水滨游乐设施,营造休闲氛围、建设休闲环境、打造想休闲空间;森林生态区以森林公园为基础,培育生态涵养林地,发展南乐非物质文化遗产,将富有地方特色民俗表演集中展示。目前,景区内建设有2座湖心岛、18处湿地岛屿、2座景观桥、4处亲水平台、沙滩、观赏亭、花架文化长廊、观赏栈桥等景观。景区绿化已完成46.69h㎡,载植各类乔灌木10万余株,铺设草坪6h㎡,修建景区道路5公里,完成4个主题广场建设,配套完善了沙滩浴场、便利店、卫生间、休闲椅、灯光照明等公共服务设施。
2015年通过开挖建成蓄水。2016年,南乐西湖生态水利风景区荣获“河南省水利风景区”称号。2017年,南乐西湖生态水利风景区再获“国家级水利风景区”称号。
3效益评价
风景区的突出特点是湿地风光、城市客厅,景区建设优化了城市生态环境,提升了南乐县的城市品位,已成为服务人民群众、具有亲近自然、休闲娱乐、湿地科普、体育运动等多功能为一体的城市河湖型水利风景区。
3.1社会效益
风景区的开发,解决水资源短缺问题,解决水环境和水生态问题。降低洪水风险;调节了丰枯,提高了城市排水能力。新增了公益性设施用地面积,实现了水利风景区为社会公众服务,提高了生态水系周边土地价值,生态水系周边风光带形成南乐生态环境高地和文化高地,呈现水文化与现代文明和谐统一的新面貌。
3.2生态效益
南乐西湖生态水利风景区生态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调节气候;控制洪水;提供水源;补充地下水;保护堤岸,防止水土流失;去除环境污染物;保留营养物质;维持生物多样性;提供野生动植物的栖息地;减缓全球变暖;美化环境等。生态水系和滨水绿带把城市其他绿带联系起来,形成连续的输送通道,源源不断的为城市输送新鲜空气,形成微循环和小气候,使城市大气环境得到更新,有效降低雾霾。
3.3经济效益
风景区大大提高集蓄用水效益,有效拦蓄雨洪水及上游来水。有效改善下游耕地的灌溉条件,进一步提升农业产量,增加农民收入。
根据风景区主要旅游收入类型及游客规模预测,预计到规划中期末(2025年),在景区旅游投入运营的第10年,可获取旅游收入最高达2亿元,实现景区旅游持续、稳定发展。同时,风景区旅游开发还带来了当地居民的收入和就业机会的增加,景区旅游开发必将带来管理和运营人才的缺乏,以及保洁、园林养护等职位的需求。
4结语
南乐西湖生态水利风景区坚持建设生态文明的理念,把生态水系格局作为水利旅游最大的优势、最好的载体,推动城市开发向集约型改变,更加注重水资源节约和水生态环境保护,以水利风景区发展带动城乡居住环境改善,积极倡导低碳旅游,推行绿色消费,助推美丽新南乐建设。南乐西湖生态水利风景区的成功建设,也深刻体现了水利工程对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利用,实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推动民生水利新发展。
论文作者:陈亚楠1,刘瑞法2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1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7/19
标签:南乐论文; 水利论文; 南乐县论文; 风景区论文; 西湖论文; 生态论文; 景区论文; 《基层建设》2019年第12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