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蓉 四川叙永县落卜镇中心校 646408
【摘要】生活化理念在教学中应用已得到较为普遍的认可,把生活化元素运用到小学数学的教学过程中,能够使教师运用更多的教学资源来进行数学教学同时,让学生在学习中进入更为熟悉的情境,小学生学习的数学知识会更为轻松。本文在分析生活化元素融入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必要性的基础上,探讨了生活化元素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路径。
【关键词】小学数学;生活化元素;有效途径
中图分类号:G623.2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19)05-172-01
在数学教学活动中运用生活化元素,不仅具有很大的可操作性,还可以有效锻炼学生使用知识并实践操作的能力。教师要运用更为灵活的方式进行数学课堂教学,还要充分体现出生活化元素对数学教学起到的重要作用,只有如此,才能使教师的教学效率得以提升。
一、生活化元素融入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必要性
(一)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兴趣
在小学数学教学的教材中,一些知识点与现实生活缺少联系,导致小学生无法理解,减弱了其学习的兴趣。而使用生活化元素进行小学数学教学,不但可以为教学提供丰富的素材,还能够体现出数学教学的本质与意义。当前,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用生活中的家电、衣物、汽车等具体事物来表现数学符号及问题,使数学教学变得更加生动形象。这种将生活化元素融入数学教学中的教学模式,让更多学生对探索数学产生了更大的兴趣,同时也提升了其学习数学的自觉性。
(二)有助于将数学知识从抽象化转换为形象化
小学数学课本中的数学内容过于抽象化,教师在讲解时如果不能将其形象化,就会增加讲课的困难度,同时使学生无法理解数学知识。如此,就难以获得理想的教学成果。如果运用生活化元素进行数学教学,就可以将知识具体化与形象化,那么以上的问题就会得以解决。在今后学习数学的过程中,有了生活中的实例,学生就不会再感到枯燥,还可以让其更好地将生活实际与教材中的知识相结合,以更全面地理解与牢记所学习的知识,为锻炼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奠定一定的基础。
二、生活化元素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途径
(一)创建教学情境,将生活中的问题数学化
在进行小学数学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根据日常的生活环境以及学生有兴趣的事物,创建一定的教学情境,让学生通过这种情境,学会去发现、探索及运用生活中的数学知识,学生就能体会到在日常生活中,许多熟悉的事物身上也能体现出数学知识与内容。比如,教师在“认识周长”这部分内容中,可以运用多媒体课件来创建一定的教学情境。课件中展示出蚂蚁运动的场景,教师让学生举起手跟着蚂蚁一起做运动,接着想象出蚂蚁的运动路线。展示完之后,教师提出问题:蚂蚁运动的这条路线是树叶的什么?你知道这条路线在数学中叫什么吗?教师让学生依据这些问题展开思考,并运用自己的知识来解决问题。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如此,教师一方面可以把课本中枯燥的数学知识转化为与生活紧密结合的生动的数学问题,还能使学生积极进行探讨与研究。
此外,教师应将平常生活中的问題数学化,让学生体会日常生活中也会应用到许多数学知识,从而激发其学习并应用数学知识的积极性。例如在学习“统计”时,教师可以在课前分配一个任务:让学生在课后到商店进行统计。统计同一品牌商品的不同形状、颜色、价格、用途等,并根据统计结果来对数据进行收集、整理及描述。这样不但能极大地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还能培养其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学习中面临的问题的能力。
(二)结合日常生活环境,营造轻松学习氛围
小学阶段对数学知识的学习较为抽象,而小学生的思维能力又尚未发育成熟。对此,在开展数学教学时,教师应根据与所学内容有关联的日常生活情境,让学生在更加良好的学习氛围中对数学知识开展学习。如,教师在分析“学看钟表”这一节内容时,因为钟表有时针、分针、秒针,学生很容易将时针与分针混淆。为了让学生能够很好地区分钟表的表针,教师应当在教学过程中开展一定的教学游戏。如:把全班学生平均分成几个小组,在每个小组中让身高较高的学生扮演时针,身高中等的学生扮演分针,而身高较矮的学生则扮演秒针,让学生以这样的组合分别表演出不同的时间,然后让其他小组的学生读出这个时间。完成游戏后,教师再组织学生互相交流自己的收获。在这个过程中,帮助学生更快学习并掌握如何看钟表。这样一方面可以让教师把抽象的问题变得更加形象,从而激发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积极性,另一方面能够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在生活中方方面面的运用,让其更深层次地理解数学,体会数学,进而增强其对学习数学的热爱程度。
(三)结合日常生活环境,解决数学问题
在小学数学教学的过程中,大多数学概念及规律都是根据实际生活得来的。因此,在进行有关数学理论知识与概念的教学时,教师应尤其重视结合相关的例子,进而指导学生更加直观、深入地理解及运用数学知识。例如,教师在讲解“加减法的算法”时,时常会出现这样的算术题:138- 91 = 138 - 100 + 9,学生会难以理解为什么在减掉100后还要再加上9。这时教师就应当结合生活实际来举出例子:小明带着138元钱到超市买东西,总价为91元,小明给了营业员100元钱(即138-100),营业员找给小明9元钱(即138-100 + 9)。因此,应加上多减去的9元。通过这样的方法,教师有效地将过于抽象的数学计算题与现实生活紧密结合,从而简化了计算题的算法,学生还能从中总结出适合自身特点的数学计算规律,最终使教师得到了理想的教学效果。
三、结语
总之,数学这门课程与现实生活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对数学知识的运用来源于在现实生活中的有效实践。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期间应意识到生活化元素融入数学教学中的必要性。在教学活动中教师不但要深层次挖掘课本中与生活紧密相连的数学知识,还要积极发现生活中与数学有关的元素,通过将生活化元素合理地融入到数学教学中,从而充分激发小学生的积极性及热情,这对小学生学习数学效率的提升与教师教学质量及水平的提高有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张婷婷.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的有效策略探索[J].华夏教师,2017,(03):78.
[2]闫嵘伦.小学数学生活情境教学的意义及策略[J].学周刊,2017,(30):26-27.
[2]陈香花.生活化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西部素质教育,2018,(05):220-221.
论文作者:艾蓉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19年1月0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2/4
标签:数学论文; 教师论文; 学生论文; 生活化论文; 数学知识论文; 元素论文; 小学数学论文; 《中小学教育》2019年1月03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