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文学:现状、问题与趋势_文学论文

新媒体文学:现状、问题与趋势_文学论文

新媒体文学:现状、问题与动向,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动向论文,现状论文,媒体论文,文学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I0-02;G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5981(2012)06-0091-05

我们知道,新媒体是由计算机和互联网的诞生而形成的。互联网诞生于1969年的美国,中国加入国际互联网公约是在1994年,而汉语网络文学在我国进入公共视域是在1997年以后。这样来说,网络媒体联通中国大陆不过18年,网络文学现身我国文坛也只有15年左右的时间。这些简单的数字对于媒介传播史和文学发展史来说,都不过是弹指一瞬,但互联网所引发的文学转型和文明巨变,却产生了难以估量的历史性影响。

一、走进新媒体文学现场

新媒体是以数字信息技术为基础,以互动传播为特点的具有创新形态的媒体。包括网络、手机、数字电影、数字电视、移动电视、数字广播、数字杂志、数字报纸、桌面视窗、触摸媒体等。新媒体文学就是指借助数字化技术传媒如网络、手机等创作和传播的文学。新媒体是当今发展最快的媒体,仅就网络媒体看,我国1997年10月第一次统计时只有29.9万台联网电脑,上网用户62万,但到了2012年6月底,网民数已达5.38亿,互联网普及率达39.9%,15年增长800多万倍。我国的手机用户超过9亿户,手机上网升至3.88亿人①,增长速度惊人。继前两年“博客热”后,2011年出现微博客的爆炸式增长,有微博服务网站50多家,并不断开发出针对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的随身客户端技术。到2011年底,新浪微博用户达2.5亿,腾讯注册微博3.1亿,各大网站注册微博账号累计达8亿之多。“热帖”不断、热点频仍的微博客传播创造了最具社会关注度的“围脖文化”现象。小悦悦、郭美美、药家鑫、微博打拐、动车事故、故宫失窃、免费午餐计划……小小微博牵动着亿万人的神经。人们不免惊叹:新媒体究竟是“潘多拉的盒子”,还是“撬动世界的杠杆”?新媒体的不断更新换代,连业内人士都感叹:要了解新媒体,就像“欲以弓箭追火箭”。

数字化传媒的迅速普及和数量庞大的文学网民,让时下新媒体文学的阅读群体、写手阵营和原创作品数量,均以令人惊叹的巨大增幅涌向文坛,以“大跃进”式的高产谱写了文学的“海量神话”,创造了巨大的文化关注,形成了文学史上从未有过的文学奇观。据有关部门统计,我国5亿多网民中,有文学网民2.27亿,其中约有2千万人上网写作,经文学网站注册的写手高达200万人。通过新媒体写作获得经济收入的约有10万人,职业半职业写手超过3万人,18-40岁的作者占75%,在读学生约占10%。《斗破苍穹》、《吞噬星空》、《二号首长》、《武动乾坤》等热门作品的点击量均以数千万计。在百度“十大梦想新职业”调查中,“网络作家”仅落后于“婚礼策划师”而成为年轻人梦想实现的第二大热门职业。

“起点中文网”每天有超过3亿的PV流量,千万计的用户访问量,每天保持4千万字以上的作品更新,短短几年,网站已积累原创文学作品超过百亿字。

老牌的文学网站“榕树下”,每天能收到近5千篇自由来稿,1997年创办以来,共收藏文学投稿超过40万篇。

女性文学网站“红袖添香”有注册用户240万,储藏的长短篇原创作品总量超过192万部(篇),日浏览量最高超过6400万次。

“晋江原创网”的简介上写着:“网站拥有注册作者26万名,超过30万部线上作品,平均每2分钟有一篇新文章发表,每10秒有一个新章节更新,每2秒有一个新评论产生”。

还有如新浪读书频道、幻剑书盟、晋江原创等文学网站的日PV量也都以千万计,并屡创新高。我国有经常更新的文学网站超过500家,加上门户网站的文学频道、文学社区、个人文学主页,还有超过3亿手机网民的“段子写作”和3亿多人的微博群体,如果把新媒体中所有属于文学的作品累积起来,其总量将是一个天文数字。如此浩瀚的作品产量,这么庞大的读者群体和写手阵容,对文学生产方式的改变,对文坛面貌的整饬,对整个社会文化变迁的巨大影响,其意义已经超出文学本身。其所改变的不仅是文学载体和存在方式,还有文学的生产机制、认知方式以及功能范式、价值取向等诸多文学规制和理念。

凭着“技术丛林”和“山野草根”的两把利剑,网络文学、手机段子、博客写作、移动互联传播等,已经在千年帝国的文学版图上开辟出了一片生机勃勃的文学绿野,虽然这种“文学大跃进”在品质和价值层面还难以与传统文学相媲美,但它实实在在表征了“新媒体文学”的巨大存在,并且以恒河沙数般的作品存量,确认了自身的文学在场性和文化新锐性,打造出这个时代磅礴的文学态势和一代人成长的文化语境。正如研究者所言:“在20世纪的文学领域中,网络文学无疑是一个迟到者,但这一在20世纪末伴随着因特网突然降临的天外来客却以其迷离的异彩、独特的言说方式、别具一格的审美追求令人耳目一新,为当今文坛增添了几多生机和活力,也带来了强烈的骚动和不安。”[1]775

二、新媒体文学改变了什么

网络改变着世界,“它迫使我们重新认识和评价以前我们认为理所当然的几乎每一种思想,每一个行动和每一个组织机构。”[2]9网络也改变了文学,“但谁也不知道在即将出现的文学数字化生存的转折过程中,网络时代的文学生产与消费到底还要遭遇多少奇迹。”[3]32首先,新媒体文学的市场化崛起给文坛带来新的活力,改变了当代文学格局。新媒体文学是在传统文学进入疲惫期时,从“知识民间”步入当代文坛的。借传媒技术和数字文化之利,自打网络文学开始升温,原本属于传统文学独步天下的时代便开始出现分化与改组。经过近些年来的文化市场调适,以文学期刊为主阵地的传统文学,虽说仍以精英写作秉持千秋情怀,创造主流文学,但发行量和影响力大不如前。以出版营销为依托的图书市场文学,不断寻找畅销书资源,热炒读者市场,以创造利润最大化,但传统出版正面临着数字出版的转型,并且畅销书中的相当一部分仍是来自网络。第三块便是新媒体文学,它们以自由的生产流程、庞大的作品库容与不断增加的阅读受众,一面与传统的精英书写分庭抗礼,一面与出版商贾暗送秋波,其强劲的生产体制、传播机制和文化延伸力,使它在当今文学的整体格局中,赢得“三分天下,一家独大”的份额,并且还在以加速度的方式让这个“蛋糕”越做越大。

另一大改变是在挑战传统与更新观念中悄然改写了文学惯例。一大批新媒体写手的快意创作,创造了文学生产的新机制,从存在方式到表意体制,从知识谱系到观念形态,对传统的文学范式进行改写或置换,致使墨香千年的文学不得不面对“数字化生存”的新现实。这似乎印证了一个多世纪之前福楼拜的那句名言:艺术愈来愈科学化,而科学愈来愈艺术化,两者在山麓分手,有朝一日在山顶重逢。

另外,新媒体创作展现了不一样的文学生产方式。一是文学从专业化创作走向“新民间写作”。新媒体写作常常是以平民姿态、平常心态写平凡事态,用大众化、凡俗化的叙事方式,展示普通人本真的生活感受,显示出平凡的真切感与亲和力。二是文学媒介由语言文字转向数字化符号。创作者的“以机换笔”,绕过了传统执笔书写的“文房四宝”,彻底置换了传统文学的存在方式,突破了“语言艺术”的阈限,减少了对语言单媒介的依赖,用“空中的文字”替代了“手中的书本”,实现了文本形态由硬载体向软载体的历史性转型,创造了图文兼容、音画两全、声情并茂、界面流转的电子文本。三是文学传播方式的转型。新媒体实现了由“推”(pushing)传播向“拉”(pulling)传播、单向传播向多向传播、延迟性传播向迅捷性传播的转化,用电子技术破除了物理传播时代几乎所有的信息壁垒,从物质、时间、空间三位一体上打破藩篱,实现了艺术信息的无障碍实时沟通。四是作品内容与艺术形式的变化。在新媒体文学中,不仅纪实与虚构、文学创作与生活实录、文学与非文学的界限被逐步抹平,而且传统的文体分类如诗歌、小说、散文、剧本等都已变得模糊或被淡化,超文本与多媒体技术在创作中的广泛运用,更是让原有的文本形态发生了“格式化”般的裂变。

还有一点不为人们注意的是,新媒体创作带来了作者文学思维观念的转型。电脑写作“输入”代替“书写”所形成的“词思维”对“字思维”的替代,以及“词思维”与“图思维”的相互渗透,已经悄然置换了传统的艺术思维方式,消弭了文字书写时的沉思冥想和因表达“延迟”而凝练的语言诗性,让平面化、碎片化的文本消解了文学的意义维度和历史的纵深感。

三、“揭短”新媒体文学

“海量”与“质量”的落差,“速成”与“速朽”并存,是新媒体文学最易受到人们诟病的一大“短板”。新媒体写作带给文学的更多的是数量的急剧膨胀,而不是文学品质的改善和提升,“星星多月亮少”,“沙子多珍珠少”,“灌水”者众而“文学性”短缺已成为人们对这类文学评价不高的根本原因,有人将网上写作称之为“乱贴大字报”、“马路边木板上的信手涂鸦”等绝不是空穴来风。在网上“玩文学”,容易流于戏谑、粗疏和随意,把文学对人文审美的关注变成随心所欲心境下的“平庸崇拜”。自由生产的文学机制有助于“民间文学力”的充分释放,但免不了要批量生产出“网际文化快餐”和“心情留言板”,以至于出现“经典不敌偶像,传统不敌时尚”,“韩寒排名在韩愈之前,郭沫若排在郭敬明之后”的情况。

新媒体与文学的联姻是数字传媒时代的必然选择,这是谁也改变不了的事实。但文学的数字化生存并不就是艺术的胜利,从新媒体的技术丛林生长出来的,未必是艺术审美的果实。发表作品“门槛”的降低和作者艺术素养的良莠不齐,使得有“网络”而无“文学”,或则“过剩的文学”与“稀缺的文学性”形成了鲜明反差,新媒体文学在总体上还没有达到人类普适价值和普遍情感的深度和力度,这正是新媒体文学首先需要解决的突出问题。

自由写作中承担感的缺失,是新媒体文学行为另一个需要自律和警醒的问题。匿名主体的自由写作,使创作者一身轻松却又过于轻松,以至于让许多人放弃了文学应该有的艺术承担、人文承担和社会承担,出现作品意义构建上的价值缺席和承担虚位。有人认为,网络写作可以对自己的作品不承担任何责任,写作时可以无所顾忌,似乎这里不再是有为而作的崇高事业,而是一种悦心快意、自娱娱人的轻松游戏;作者不再是“灵魂的工程师”或“社会良知的代言人”,而是网上灌水的“闪客”和“撒欢的顽童”;作品不再有宏大叙事和深沉主题,也无须是“国民精神所发出的火光”和“引导国民精神的前途的灯火”(鲁迅语),而不过是用过即扔的文化快餐,写手无须为人民代言、为社会立心、为时代存照,也毋庸给予艺术的进步以积极进取的承诺,甚至不再秉持艺术传统的赓续和艺术规范的服膺,由此暴露出许多人性的弱点和阴暗面。于是,文艺的精神品格和价值立场、人类的道德律令和心智原则,都让位于个体欲望的表达,在线写作的修辞美学让位于意义剥蚀的感觉狂欢,导致许多创作者淡化了尊重历史、代言立心和艺术独创、张扬审美的文学责任。

类型化写作膨胀,隔断了文学与现实生活的依存性关联,使新媒体文学面临生活“断奶”的潜在危机。写作类型化是近年来网络文学的主流,玄幻、奇幻、武侠、仙侠、科幻、灵异、修真、穿越、历史、架空、盗墓、悬疑、都市、言情、游戏、竞技、青春、校园、职场、耽美……如2011年末热门网络小说排行榜中,排位前十的《吞噬星空》、《斗破苍穹》、《遮天》、《天珠变》、《武动乾坤》、《大唐皇族》、《永生》、《锦衣夜行》、《重生之贼行天下》、《武帝重生》等,全是玄幻武侠、架空穿越、灵异修真、历史后宫等类型化写作,没有一部是现实题材的作品。类型化写作适于分众、小众的点击期待,吸引付费阅读,但这类作品的情节、故事、人物、想象、节奏和叙事方式等大都是模式化的。天马行空,面壁虚构,迎合阅读市场,确实能赢得排行榜、赚取点击量,但刻意相似的写作模式,生编硬造的故事情节,动辄上百万甚至数百万字的篇幅,除了创造商业资本最大化利润外,其实是无关乎文学和艺术的。那些白金级、骨灰级写手,每天要有上万字的更新量,不仅很难保证作品质量,长此以往还会掏空精神,伤害身体,成为“骨灰”的牺牲品。这样的写作与我们的民族和文化,与我们生活的这块土地是隔膜的,对现实的生活和社会矛盾是回避的,与读者实现内心交流的东西很少。因而,新媒体写作需要对网络志存高远,对文学心怀敬畏,真正建立起文学承传、创造、担当和超越意识,能够更多地与我们的人民、我们的时代、我们的这块土地接近起来,打深井,接地气,提升自己艺术创造的高度,挖掘作品思想内涵的深度,描绘时代的精神影像和图谱,赋予文学更强健的精神品质,提供给读者更多具有人性温暖和心灵滋养的东西。

“艺术正向”与“市场焦虑”的困惑,是新媒体文学在产业化运作过程中碰到的发展悖论。新媒体文学的发展过程就是一个艺术与商业资本磨合与接轨的过程,是文化资本携带“文学行囊”追寻文化产业资本保值增值的过程。早期的汉语文学网站如“橄榄树”、“花招”、“新语丝”等都是先由海外文化资本投资建立然后挺进中国本土的,我国大陆第一个大型原创文学网站“榕树下”也是由美籍华人朱威廉投资创办的。文化资本掌控文学媒介载体、传播渠道,也操控着文学内容,没有幕后的文化资本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网站就玩不下去。有人说,世界上每3分钟诞生一个网站,每5分钟会有一个网站自然消亡,其“消亡”背后的深层原因大都是丧失市场和资本的支持所致。新媒体文学如何在“市场化”与“艺术化”、“效益追求”与“文学追求”之间找到一个适当的平衡点,解决好“艺术正向”与“市场焦虑”的矛盾,是一个需要认真对待的问题。

四、新媒体文学的发展趋向

其一,传统文学与新媒体文学打破相互观望的格局,出现交流认同的可喜局面。近年来,传统主流文学开始以积极主动的姿态,为新媒体文学递上示好的“橄榄枝”。“网络文学十年盘点”、网络写手被吸纳为作家协会会员、网络小说《大江东去》入选全国“五个一工程奖”、网上举办“全国30省(区)作协主席小说擂台赛”、创办网络文学节和原创网络文学年度盛典活动,创办《网络文学评论》刊物等,让两种文学多了些“握手”的机缘。

中国作协积极介入新媒体文学的研究和引导,采取了许多有效措施:一是组织传统作家与网络作家“结对交友”活动,已经举办两届(2011年8月5日的见面会结成了18对,2012年2月16日第二批结成了15对);二是明确把中国作家网、新浪读书频道、盛大文学、中文在线、搜狐读书频道列为网络文学重点园地;三是加强对网络作家、编辑的培养,在鲁迅文学院举办网络作家和网站编辑培训班;四是在重点扶持项目中把网络文学创作列入扶持范围,给予经费支持;五是在“鲁奖”、“茅奖”评选中向网络文学敞开大门等。

还有如网络作家唐家三少、当年明月当选中国作家协会全委会委员;《文艺报》与盛大文学合作开辟网络文学评论专栏,推进网络文学评论;起点网与18位知名作家签约(包括海岩、周梅森、虹影、严歌苓等);中国作协和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在网络版权维护、数字化阅读、网络作品版权输出等方面采取积极维护、有效管理、鼓励发展的态度,为新媒体文学产业发展保驾护航等。

融合传统文学、贴近主流文化,让新媒体写作与传统写作双向交流,融合互补,抱团取暖,这对整个文学的发展繁荣都是十分重要的。

其二,新媒体文学的产业化初露端倪,商业模式日渐成型。新媒体及其文学本身就是市场化的产物,这种文学所具有的精神内容与传媒经济的双重属性,让经营者培植出了这样一条文化产业链:签约写手→储存原创作品→付费阅读→二度加工转让→下载出版→影视改编→制作电子书→开发移动阅读产品→网游改编→动漫改编→转让海外版权”等,通过全媒体营销建立起一个融合在线阅读、移动阅读、实体图书、动漫、影视等多形态文化产品、立体化版权输出的链条。成功实现产业链经营如《诛仙》、《星辰变》、《鬼吹灯》、《明朝那些事儿》等。2011年,这个产业链上的最大卖点是转让影视版权。自从网络小说改编的电影《山楂树之恋》大获成功后,从网络上寻找故事资源成为许多电影、电视剧创作的重要法门。文学网站和网络写手也都从这里看到了商机,仅盛大文学就出售影视版权50多部,起点文学网还专门创办了剧本频道。《我是特种兵》、《失恋33天》、《裸婚时代》、《步步惊心》、《杜拉拉升职记》、《和空姐一起的日子》、《后宫甄嬛转》,以及《美人心计》、《倾世皇妃》、《千山暮雪》、《梦里花落知多少》、《我的美女老板》、《泡沫之夏》、《钱多多嫁人记》等等,均斩获不凡收视票房业绩,其所引发的“穿越”、“宫斗”类型剧热度升温,随之又有《回到明朝当王爷》、《庆余年》、《帝锦》、《刑名师爷》、《大魔术师》等,一部部网络小说改编的影视作品联袂上演,这在一定程度上激活了收视收看市场,产生了“网上火”与“影视热”的市场双赢和资源共享。

其三,竞争加剧,争抢资源,写手“去草根化”趋势。网络文学的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大型网站以集团化寡头方式垄断市场资源,小型网站签约不到优秀写手,收揽不了好的作品,要素市场资源短缺,只能苦苦支撑,艰难生存,甚至不死不活,难以为继。网站之间的盗版链接、人才挖墙脚等现象时有发生。原创网站的争抢资源和分化重组,让新媒体文学开始步入战国争雄、寡头垄断时代。

“草根性”是新媒体文学最具活力的要素,当无功利变成了有偿写作,宅男宅女变为签约作家,边缘文字成为荧屏新宠,真正的草根越来越难以出头,发表平台和渠道资源都成了“大神”寡头的天下,文学的各个环节均被资本玩家、商业推手以及各种隐性利益集团所把持,草根群体为了生存,只好期待加盟或“招安”,向“大神”靠拢。新媒体文学需要自由竞争,也需要整饬市场,规范利益链条,优化传媒环境。“草根性”丧失不仅会改变新媒体文学的本色和品相,还会让广大网友失去参与热情,改变网络文化生态,特别引人关注和忧虑。

总的来看,新媒体文学已经成为我国文学大家族的一员,并且是当代文学中最具活力的部分,其所需要的是宽容、关爱、扶持和引导。网络写作和传统写作都是创作,网络文学和传统文学都是文学,在媒介载体的意义上两者不存在孰高孰低、谁优谁劣,新媒体最需要的是提高自己的艺术品质,处理好市场化、技术化与文学审美品格之间的关系,借用技术化的传媒之壳承载人文审美的文学之魂;而传统文学则应该放低姿态,面对新媒体文学时,不妨切入现场,高看一眼,或者施以援手,帮扶一把。两种文学之间只有实现平等交流,相互借鉴,在互补与竞争中实现融合与共生,才会有利于整个文学的繁荣发展。

注释:

①数据参见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2012年7月19日发布的《第30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http://www.cnnic.net.cn,2012年7月22日查询。

标签:;  ;  ;  ;  ;  ;  ;  

新媒体文学:现状、问题与趋势_文学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