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通过在市政道路排水系统中增设雨水调蓄设施,增大市政道路对于雨水的调蓄能力,达到缓解内涝的要求。雨水调蓄池是一种常见的径流污染控制及雨洪调控设施,通常设置在区域的雨水排放系统中。海绵城市的设计理念要求市政道路的排水系统对于雨水不再是简单的速排,还需对雨水进行净化、调蓄。以该市某道路改造工程的雨水调蓄设计为例,将传统雨水调蓄设施与市政道路排水系统相结合,介绍分散式的雨水调蓄设施在道路排水系统中的应用,以及设计要点。
关键词:市政道路;雨水调蓄;海绵城市
一、市政道路排水系统中雨水调蓄池的现状
雨水调蓄池是一种雨水收集设施,主要是把雨水径流的高峰流量暂留期内,待最大流量下降后再从调蓄池中将雨水慢慢地排出。达到既能规避雨水洪峰,提高雨水利用率,又能控制初期雨水对受纳水体的污染,还能对排水区域间的排水调度起到积极作用。随着城市发展脚步不断加快,对于雨水调蓄池的重视程度不断提升,从雨水合理制溢流的原理出发,积极开展雨水调蓄池的建设工作,发挥分流途径的优势和作用[1]。针对城市地表本身的雨水径流量进行有效控制并降低,现阶段雨水调蓄池的建设类型和作用也呈现出了不同情况,最为重要的还是高效管理雨水,降低城市内涝灾害的出现。
二、工程概况
本道路改造工程位于某市,现状道路为城市主干路,使用已10a,全长约500m。道路红线宽度为38m,纵坡0.3%,横坡1.5%,机动车道为混凝土路面,人行道为彩色水泥砖。道路下已实施雨水管道,设计标准为3a一遇,机动车道路缘石边设置雨水口,间距约为20m,道路路面雨水均通过雨水口收集后排入雨水管中。现状雨水管道运行良好,但设计标准低,雨天时部分路面出现积水现象[2]。本工程主要的设计目标为排水系统的海绵改造,旨在通过本次改造消除雨天路面积水情况,同时缓解路面雨水径流污染情况。根据所在区域的海绵城市专项规划,本工程的排水设计标准为5a一遇,年径流总量控制率为65%,对应的设计降雨量为18.2mm。工程保留现状道路横断面及现状雨水管道,通过在绿化带内设置海绵设施以及雨水调蓄设施,将路面雨水优先通过海绵设施实现径流污染控制和雨水调蓄,以提高道路排水标准。
三、市政道路排水系统中雨水调蓄设计
1.调蓄容积计算
1)路面雨水径流计算。路面雨水径流量见式(1)。
Q=ΨqF (1)
式中:Q为雨水设计流量,L/s;Ψ为径流系数;q为设计暴雨强度,L/(s?hm2);F为汇水面积,hm2。暴雨强度采用该市暴雨强度公式,见式(2)。为设计暴雨强度,L/(s?hm2);F为汇水面积,hm2。暴雨强度采用该市暴雨强度公式,见式(2)。
式中:V为调蓄量或调蓄设施有效容积,m3;Qi为调蓄设施上游设计流量,m3/s;Qo为调蓄设施下游设计流量,m3/s;t为降雨历时,min。本工程雨水设计重现期为5a,现状雨水管道重现期为3a,在保留现状雨水管道的基础上,通过调蓄设施提高雨水设计重现期[3]。因此,在调蓄设施容积计算时,上游设计流量按5a一遇雨水径流量,下游设计流量按3a一遇雨水径流量,降雨历时根据《雨水调蓄规范》取3h,则计算所需调蓄容积为3.27m3。式中:V为调蓄量或调蓄设施有效容积,m3;Qi为调蓄设施上游设计流量,m3/s;Qo为调蓄设施下游设计流量,m3/s;t为降雨历时,min。本工程雨水设计重现期为5a,现状雨水管道重现期为3a,在保留现状雨水管道的基础上,通过调蓄设施提高雨水设计重现期。因此,在调蓄设施容积计算时,上游设计流量按5a一遇雨水径流量,下游设计流量按3a一遇雨水径流量,降雨历时根据《雨水调蓄规范》取3h,则计算所需调蓄容积为3.27m3。本工程绿化带内设置3m宽的生物滞留设施,中央分隔带设计2m宽的下凹绿地。下凹深度为0.25m,下凹横断面为弧形,溢流雨水口进水口低于道路0.05m,则生物滞留设施的有效蓄水深度为0.2m。考虑到下凹面积内的苗木种植及其设施的空间占用,因此在此部分的蓄水体积计算中取折减系数为0.5,则在每个独立单元内,生物滞留设施与下凹绿地的蓄水容积约为2.5m3。根据上述计算所需调蓄容积,则每个独立单元内,还需设置调蓄容积大于0.75m3的调蓄设施。
3)海绵城市年径流总量控制目标校核。根据设计目标,本工程年径流总量控制率为65%,对应设计降雨量为18.2mm。则在每个独立单元内,根据雨水径流量计算公式,达到海绵控制指标所需的调蓄容积为3.12m3。根据前述调蓄容积计算结果,本工程海绵改造后可实现该目标。
2.调蓄池结构设计
雨水调蓄池按进水、出水、溢流的位置,及用于调节洪峰和雨水蓄集利用分为不同型式。本工程主要用于调节洪峰。根据前述调蓄设施容积计算结果,雨水调蓄池平面净尺寸为1.2m×1.2m,中间用0.1m宽的混凝土隔成沉砂区和调蓄区,沉砂区净宽0.3m,调蓄区净宽0.8m。沉砂区进水口底标高与路缘石开口标高一致,出水口低于进水0.2m,雨水经沉砂净化后,可以溢流进生物滞留设施。调蓄区进水口标高比生物滞留设施底标高为0.15m,当雨水在生物滞留设施无法再下渗时,则从生物滞留设施流入调蓄区。沉砂区与调蓄区底部通过在中间陷于隔墙下设置3个渗空孔相连通,同时在调蓄区底部根据放空时间设置多个渗透孔。当雨停后,调蓄池内积蓄的雨水可通过渗透孔慢慢排空[4]。
现代城市雨水调蓄池具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和作用,做好这方面的设计工作,能够有效开展防涝、减灾和滞洪工作。雨水调蓄池的设计和建设,能针对城市底表雨水进行高效处理,促进水体的质量不断提升,针对城市环境进行不断地优化和改善,给人们的生产生活提供良好的环境。
参考文献:
[1]陈春霄,战玉柱,吴述园,朱红生,孙旻,程玉洁.城市分流制排水系统中管网混接污染控制方案的优化选择[J].净水技术,2018,37(S1):217-220+229.
[2]李俊奇,王耀堂,王文亮,杨正.城市道路用于大排水系统的规划设计方法与案例[J].给水排水,2017,53(04):18-24.
[3]王建龙,王明宇,车伍,李俊奇,赵杨,王文亮.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构建关键问题探讨[J].中国给水排水,2015,31(22):6-12
[4]车伍,武彦杰,杨正,闫攀,赵杨.海绵城市建设指南解读之城市雨洪调蓄系统的合理构建[J].中国给水排水,2015,31(08):13-17+2
论文作者:张亮
论文发表刊物:《防护工程》2019年第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6/3
标签:雨水论文; 径流论文; 设施论文; 容积论文; 海绵论文; 流量论文; 道路论文; 《防护工程》2019年第4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