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学习风格的思考与探索_探究性学习论文

天高任鸟飞——关于学生学习方式的思考与探索,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天高任鸟飞论文,方式论文,学生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是新一轮课程改革的重点之一。教育要着眼于学习潜能的唤醒、开掘与提升,促进学生的自主发展;要着眼于学生的全面成长,促进学生知识、情感、态度与技能等方面的和谐发展;要关注学生的生活世界和学生的独立需求,促进学生有特色的发展;要关注学生的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的形成,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而要做到这些,就必须真正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学习方式是指学生在完成学习任务过程中所体现出来的基本的行为和认知取向。传统的教学中学生基本上是单纯的接受式学习,由此带来的是学生应试能力的“有效”提高和实践探索能力的不足。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实施,学习方式的变革逐步凸现出来,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成为学生学习方式的主流,尤其是探究性学习已经作为一门课程来开设,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发展是探究性学习要达到的重要目标。

比如,《购买新房》一课,要求学生检验房屋面积大小。测量房屋面积其实就是测量、计算组合图形的面积,学生首先必须了解不同房屋面积概念以及这些概念不同的生活意义。但是,房屋面积并不像图纸上那样规则,实际的测量也有误差。本课对学生提出的任务是:需要提交一份房屋面积计算报告,包括房屋平面草图、测量工具及注意事项、原始数据记录表格、面积计算的过程和给父母的购买建议书(可以上网查询有关房产信息,提供给父母作参考)。这样的探究性活动丰富了学生的数学素养,给学生提供了较多的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机会,最后得到的数据同时又可以与他人分享,探索价值比较大。

在探究性学习过程中,要让学生围绕着一个需要解决的问题展开自主学习,以解决问题为宗旨,在这一过程中注意培养学生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能力,收集资料的能力,分析资料和寻求结论的能力,表达思想和交流成果的能力,以及在一定程度上掌握基本的科学研究方法,学会利用多种有效手段,通过多种途径获取信息的能力。因而,创设一个开放性的自主探究的环境让学生进行有效探究活动就显得很重要。

那么,教学中如何使学生的探究性学习落到实处呢?

真正把学生置于学习的主体地位。教师要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调整自己的角色定位,与学生平等合作,给学生一个宽松、自由的活动空间,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讨论、研究、实验等富有个性的自主探究活动。改革学科教学方式。让学生实实在在地参与学习的全过程,去“跌打滚爬”。教师可以结合教学内容,联系学生生活经验,设计一些具有可行性、实用性的“研究专题”,比如“春游问题”、“租车问题”、“河道污染问题”、“产品统计”,等等,学生在探究中充分体验到成功的快乐,进一步激发了探究的欲望。

指导探究性学习方法。教师要引导学生获得“观察、调查、提问、查阅、分析、设计、检验、预测、实践、总结、反思”等基本方法,学生掌握了这些方法就能适应“万变”的学习问题。所以,教师不仅要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有“事”可做,还要让学生有“经验”可寻,给学生一个探索求解的“经历过程”。

学生自主参与学习活动的“催化剂”就是学生的参与热情。在教学中既要强化学生的智力因素,也要重视强化学生的非智力因素,使学生保持积极主动的心理状态,促进智力与非智力的协调发展。如何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呢?

1.把学生推到“探究第一线”。

教师应该把学生大胆地推到探究性学习的第一线,自己则是“顾问”、“参与者”、“协作者”、“指路者”。学生通过动手、动口、动脑,发现问题、研究问题,在此过程中,他们“隐藏”的一些理解和认知上的不足和差异会暴露出来。教师应把这些没有搞懂的问题、错误呈现出来,引导学生通过再探究,改正错误,发现正确的结果。学生经历了这样一个真正参与的过程,就能实现由感性到理性认识的升华。

2.让学生在探究中找到自我。

学生对自己的潜能认识往往不足,自信不够。教师的当务之急就是要设法减缓学生学习心理的压力,解放学生的思想,让学生坚信“我能行”。要改变学生被动学习的局面,给学生创设获得成功的机会,在成功中增强自信。

3.给学生真正的探究空间和时间。

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常会发现教师“帮”得太多,“铺”得太频,这样只会让学生的思维产生一种惰性。因此,要使学生真正获得探究能力,我们必须留给学生充分的探究自主权和自由度,使学生有属于自己的时空。

例如,《可能性》一课,如果按教材提供的摸球线索开展教学,也能使学生知道“一定”、“可能”、“不可能”事件发生的背景和意义。但学生探究的空间不大,理解也不够深透。教学时我们对教材进行了重组,创设了一系列数学学习活动情境,把摸透明口袋中的球改为摸不透明口袋中的球。先引导学生猜测摸出球的颜色,学生很踊跃(当意见出现分歧时,让学生开展摸球活动来验证自己的猜测是否正确)。随后,教师让学生对摸球中出现的各种现象进行质疑并对各种现象进行分析、推想和判断,当学生的推想、判断得到验证时,他们都欢呼雀跃,真正体验到了成功的欢乐。

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只要我们留给学生足够的探索时间和空间,学生就能在“猜测——体验——推想——验证”的过程中,不断获得新的启迪、新的成功和思维的升华。

4.创设具有使用价值的问题。

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不同层次的探究题目,着眼于全体学生的参与,不能以“优”代“差”,要让所有学生“动”起来,对“需要帮助的学生”可以采取适当的倾斜政策。同时,问题的设计要考虑趣味性、应用性、科学性、多样性和呈现方式的变化性,对学生要有一定的吸引力,这样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例如,一年级下册有这样的教学内容:要学生统计“正方形、三角形和圆各有多少个?”教材是让一个小朋友报三种形状的学具的名称,其余小朋友记下来,在此基础上教学几种不同的记录方法。但在实际教学中,学生普遍认为采用排一排、理一理的分类方法进行统计更为简单,没必要学习其他记录方法。怎么办?为了激发学生统计的内在需求,我们对教材进行了“活化”处理,创设了“饲养员用饼干喂小猴子”的动画情境,诱发学生的兴趣,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在“饼干的一去无踪”中产生认知冲突,使学生感到靠数一数、理一理的方法已不能解决问题,从而自然生发出寻求“怎样统计比较好”这一新知识的探究欲望。

这种颇富现实与挑战意义的问题情境,将教材静态画面动态化,统计内容随机化,有效地激发了学生探求新知识的强烈渴望。这样的教学能较好地唤醒沉睡的潜能,激活封存的记忆,开启幽闭的心智,放飞囚禁的情愫,使新课程理念在我们的教学中得到真正的落实。

总之,探究性学习应贯穿于教学的始终,最终实现学生知识的获得、能力的提高和行为习惯的养成。

俞小敏摘自《探索与争鸣》

标签:;  

学生学习风格的思考与探索_探究性学习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