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水利工程灌浆施工分析论文_蔡春芳,付光槐

基于水利工程灌浆施工分析论文_蔡春芳,付光槐

福建省汀江水电工程有限公司 福建龙岩 364000

摘要:在对水利工程施工的过程中,要认识到灌浆施工技术的重要性,明确其中的组成,同时还要保证施工工序的顺利进行。因此,在实际施工的过程中,还要不断提高灌浆施工质量意识,按照水利地区中的实际情况来分析出灌浆施工中的技术要求与要点等情况,从而提高管理的水平,通过各个环节中的共同努力来提高水利工程的质量,提高企业中的经济效益。本文对基于水利工程灌浆施工分析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水利工程;灌浆;施工分析

在水利工程中,灌浆技术是一种常用的施工手段,其优势很明显,不仅有非常强的操作性,而且使用方便,因此在施工中广泛受到技术人员的青睐。该技术又被称为注浆技术,其操作方式就是把浆液利用机械的方式灌进到建筑物的结构内,最后经过一段时间的凝固,就有了技术要求的强度,保证水利工程的安全性。

1 灌浆施工的作用

(1) 填充作用。为填充地层的裂缝,将浆液压入堆石体中,增强地层的密实性,以便更加快速的截断水流。(2) 压密作用。通过压力在堆石体中压入浆液的过程中,附近的地层会受到挤压效应的影响,利用压缩的方式将浆液注入到稍微细小的缝隙中,保证了地层的力学性和充实性。(3) 粘合作用。浆液本身具备一定的凝胶特性,其能够重新粘合松垮的建筑物中的各种裂缝或者空隙,同时还能够提高建筑物的承载力。(4) 固化作用。其他的一些材料能够与水泥等建筑材料之间形成化学反应,例如土层中的粘土能够与水泥等形成一种化学反应,反应形成的新的材料就是所谓的“类岩体”,与粘土和水泥等材料相比,这种材料更坚硬,而且其固化作用非常明显。

2 基于水利工程灌浆施工分析

2.1 灌浆孔钻孔施工

(1)孔斜率要求

灌浆工作中钻孔是非常重要的环节,在进行钻孔施工时,要保证钻孔的水平垂直度,孔壁与直孔要处于一个正直且均匀的状态。其中帷幕深孔的施工中,掌握其直度较难,当孔距较近时,要进行钻孔的测斜,避免因孔斜造成钻孔之间的影响。

(2)钻孔顺序

在灌浆施工中,对环节的流程有着严格的规定。其中对钻孔的顺序及灌浆有着相应的要求。在进行灌浆时,首先是对第一序列钻孔进行灌浆,依次排列。这样前一序孔就可以将后序孔的灌浆孔作为检查孔,然后再通过压水试验,对吸水率进行检测,只要吸水率符合该设计的要求,就能为序孔的灌浆施工省去很多工序。

(3)钻孔施工工艺

施工人员制备完浆液后,基于保护灌浆质量的目的,其应强化结构钻孔的相关处理。实际钻孔施工过程中,施工人员应当确保整个孔壁以及直孔保持竖直,并对孔距进行合理控制。尤其对于水利水电工程的帷幕深孔来说,其实际间距相对较小,因此需要加强测斜工作。一般来说,灌浆钻孔作业应从一序孔开始,并依次对第二以及第三孔序实施相应处理,然后基于前孔序对后续孔序实施质量检查。通常质量检查主要实施压水测试,并要求孔可正常吸水,从而保证吸水性达到相关标准要求,这可为下一步施工提供必要的基础。

浆液灌注作业前,施工人员应对灌浆孔以及缝隙进行有效清理,而较为常见的冲洗措施为高压水枪喷洗,这可避免内部的残留物对后续施工造成不良影响,并将浆液和岩石实施有效贴合。另外冲洗灌浆孔作业阶段,施工人员可使用钻杆原理进行循环吹洗,从而实现清孔的目的。

(4)钻孔和裂隙的冲洗

灌浆之前的冲洗工作是不可缺少的环节。对钻孔及裂缝进行冲洗是为了将孔中与裂缝中的沉渣与碎屑进行彻底的清理,这样才能保证灌浆用的浆液不会因杂物而影响其胶结性。通常冲洗工作是利用钻杆与钻头将冲洗液输送进孔内,进行孔内沉渣的排出,这个过程分为正循环与反循环两种。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而在钻孔清理中,主要有高压冲洗、低压冲洗、扬水冲洗这三种。

2.2 灌浆施工

2.2.1 浆液材料基本要求

常用的水泥浆材料主要有粉煤灰水泥、水及外加剂,最终应该将浆体制成立方体的试件,试件的规格为7.07cm×7.07cm×7.07cm,保证进行7d 以上的养护,其抗压强度应该达到5MPa 以上,最终得到的浆体不仅和易性、可泵性比较好,同时还具有非常好的保水性等相关特性。可以在浆液中加入一定量的膨胀剂,这样一来施工过程中就可以很好的避免出现浆体干缩的现象。浆液流动性直接影响着可灌性,随着浆液流动性值越高可灌性会越来越好,如果水泥浆液没有掺加减水剂,其浆液流动性值应该在16s 以上,而如果浆体掺加了减水剂,其浆液流动性值可以达到25s 以上,一般来说应该将浆液流动性值控制在40s 以内。

2.2.2 灌浆方式

首先,可以采用循环式灌浆方法。对于这种灌浆方法来说,主要分为孔内与孔外两种。在实际的水利水电灌浆施工中,孔内循环往往是对注浆管的空隙进行灌浆。这种灌浆方法具有一定的灵活性,因此在实际施工中得到了广泛的运用,同时也可以保证浆液处于活性的状态下,从而保证浆液的流动性,形成高质量的浆体,避免出现浆液沉降或是堵塞等现象的发生。其次,是可以采用纯压式灌浆方法。对于这种灌浆方法来说,具有操作简单等特点,同时也是较为直接的一种灌浆方法。在实际中不需要循环就可以反复进行灌浆,只需要将浆液直接关注到浆液孔中就可以了。一般来说,就需要针对灌浆层面中较大的裂缝等采取这种灌浆方法,从而提高其功效。在使用灌浆法的过程中,要严格保证灌浆孔的深度,一般将其控制在10-12cm 为佳。且在施工中还要保证灌浆的浓度,只有确保其浓度,才能保证灌浆的质量,提高施工的进度,保证施工工作的顺利进行。

2.2.3 灌浆顺序

①自下而上分段灌浆。这种方式需要一次性将孔钻好,从上往下分段进行灌浆,分段应严格按照3~5m 的标准进行,在灌浆时分段进行卡塞孔,同时还要注意上下段灌浆应保证一定的连续性,以有效节约设备搬运的时间。这种方法也存在一定的不足,这种方法只能应用于岩层倾角不大或者岩层比较坚硬的地方。②一次灌浆。这种方法要求一次钻到最深,适用于10m 以下的孔深的孔,同时透水较小或者裂缝较少的岩石也可以利用这种方法进行灌浆,注意灌浆压力要分段升高。③自上而下分段灌浆。这种方法主要采用高灌浆压力,可以为灌浆质量提供充分保证,大大减少施工过程中的事故,这种方法通常在一些岩层较破碎的地区适用,在孔钻到3~5m 深时,注意一定要进行压水、冲洗等工序,待灌浆凝固以后才能进入到后续钻孔及灌浆中,这种方法的不足在于需要对钻机和灌浆机械进行多次移动。④实施灌浆技术。通常孔位应布设3~5个,确定孔位时应按照裂缝情况、混凝土面板尺寸等因素进行,注意灌浆孔大小应该和灌注嘴大小保持一致,从沉降量大的位置开始灌浆,按照由大到小、由远到近的顺利进行。

3 施工灌浆技术注意事项

注重灌浆压力的控制。在施工时,对灌浆压力进行严格控制,可以有效避免地面和岩石面出现隆起的情况发生,还能保证施工的安全性。严格控制浆液浓度。在灌浆施工的过程中,必须定期检查灌浆地区的裂缝情况,并根据检查的结果对浆液的浓度进行合理的调整,从而保证灌浆的质量。严格检查施工质量。在灌浆工程结束之后,要做好对施工质量的检查工作,并对之前所记录的灌浆资料和原始记录进行检查和分析,做好全方位的检查和改进工作,确保该施工的整体质量。

总之,为了保证质量控制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要根据灌浆施工技术的特点与应用范围进行合理的规划与控制,从而使灌浆施工可以达到预期的设计效果。

参考文献:

[1] 马全成,张树远,徐景刚. 试论水利施工技术与灌浆施工技术[J]. 建材与装饰. 2018(21)

[2] 陈晶. 浅析水利施工中水库灌浆施工工艺[J]. 治淮. 2018(05)

[3]蒋赛花. 水利施工技术及灌浆施工应用[J]. 建材与装饰. 2018(04)

论文作者:蔡春芳,付光槐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8年第2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9/18

标签:;  ;  ;  ;  ;  ;  ;  ;  

基于水利工程灌浆施工分析论文_蔡春芳,付光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