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健康素质测评系统#183;中国成年人人际健康素质量表的编制,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中国论文,心理健康论文,成年人论文,人际论文,量表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分类号 B846
1 引言
近年来,国内外研究者从不同的视角对人际健康素质的结构与内涵行了探讨。主要从三个视角进行了探讨。
第一,社会心理学视角。该视角进行的早期研究主要注重群体中个体的心理品质,换句话说,就是个体个性特征的社会合意性。例如,Anderson(1968)提出,人们评价他人时社会合意性的人格特质(personality-trait)有:诚实、真挚、理解、忠诚等;Cann(2004)研究了在四种关系(包括个人的和职业的关系,即朋友关系、亲密关系(romantic partner)、个人与雇员、个人与老板的关系)中,研究对象的34种个人素质(quality)的重要性。在该研究中,Cann通过因素分析的方法得出了4组因素,分别为亲密性(intimacy)、可依靠性(dependability)、成就(achievement)和善良(kindness)。进一步的研究发现,善良这一组素质具有跨不同关系的一致性。亲密关系对亲密一组的素质要求高;除了朋友关系,其它三种关系都认为可靠性和成就两组素质也很重要。
第二,情绪智力视角。该视角的研究将情绪和认知等同考虑,认为情绪智力不仅反映单一的特征或能力,而且更应该是不同情绪推理能力的组合,即感知、理解和调整情绪。例如,Schutte、Malouff、Bobik、Coston、Greeson、Jedlicka、Rhodes和Wendorf(2001)运用测验法和实验法等方法,考察了情绪智力与人际关系之间的联系。结果表明,情绪智力与人际关系之间呈显著正相关:高情绪智力者具有高共情性(empathic perspective taking)、社交情境中的高自我监控性(self-monitoring in social situation)、高社交技能,并显示出更加合作的态度;在不同人际关系中,高情绪智力者,亲密关系的得分高,当研究对象评价其配偶有较高的情绪智力时,其婚姻关系的满意度得分也高。因此,Schutte等人(2001)认为,情绪智力是导致人际吸引的个人素质;要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个人的通情、社交情境中的自我监控能力、社交技能和合作的态度都非常重要。
第三,心理素质视角。该视角将人际健康素质看成是心理素质的一个主要成分或亚成分。例如,沈德立和马惠霞(2004)认为,人际交往素质指个人能与周围的人和群体进行交往、沟通,建立良好的人际环境,维持、改善和提升人际关系的能力和品质。包括人际知觉(认知)、人际沟通等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能力,人际关系建立过程中的自我情绪调控能力以及维持、改善和提升人际关系的能力等。根据他们的观点,人际健康素质是构成心理健康素质的主要成分之一。冯正直和张大均(2001)有关中学生心理素质概念和成分的研究表明,中学生的心理素质可以分为三个维度,分别为认知因素、个性因素和适应性因素,其中,人际适应包含在适应性因素之中。冯正直、宋新涛、王智和余红艳(2011)研究认为,军人心理素质由聪慧、忠诚、勇敢、自信和挫折五个维度构成,共包含15个因素:聪慧(判断、决策、应变)、忠诚(爱国、奉献、责任)、勇敢(断、坚定、顽强)、自信(沉着、独立、乐群)、耐挫(适应、承受、调节),其中,自信中所包含的乐群性,便属于人际健康素质的成分。王极盛、李焰和赫尔实(1999)有关中学生心理健康素质的研究表明,中学生心理素质主要包括10个方面的内容,分别为:注意力、情绪、性格、兴趣、人际关系、意志、智力、道德、适应性以及满意度等,其中,第5个因素即为人际关系。邓如陵和葛军(2000)有关高师学生心理素质结构的研究表明,高师学生的心理素质主要包括8个方面的内容,分别是:思想道德素质、现代意识素质、自我发展能力素质、教学工作能力素质、教育科研能力素质、人际交往能力素质、职业情意素质以及职业个性素质,其中第6个方面的内容即为人际交往能力素质。综上所述,目前国内有关人际健康素质的研究更多地侧重于“人际交往能力”方面的内容,即强调人们在实际的人际交往过程中所应具备的某些能力,而较少有研究探讨人们在建立、维持人际交往的过程中应具备什么样的人际品质。
本研究的目的是从心理品质的角度探讨人际健康素质,也就是把人际健康素质看成是在人际交往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个性心理品质或心理特质。以往大量的研究结果表明,许多内在的、稳定的心理品质或人格特质都是都影响个体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例如,程科和黄希庭(2009)指出,心理健康的表现大致可分为心理疾病或障碍、心理机能正常和人格健全三个层次,其中,人格健全则属于高层次的心理健康,表现为有高尚的目标追求,发展建设性的人际关系,从事具有社会价值的创造,渴望生活的挑战,寻求生活的充实与人生意义。雷榕、锁媛和李彩娜(2011)研究发现,除开放性外,人格五因素与心理健康各因子间相关显著,其中,外向性(包括乐群性等方面的内容)、宜人性(包括利他性等方面的内容)、谨慎性与人际敏感,宜人性、谨慎性与敌对性呈显著负相关。洪伟和徐红红(2009)研究发现,利他维度中的人格特质与应激呈显著正相关;积极人格的三个特质之一的随和(人际关系的和谐性)与心理症状呈显著负相关。童永胜研究发现,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人格异常有其独特的模式,在“合群”、“利他”等6个人格特质小因素上得分均低于健康对照组;精神病患者的“合群”等人格因素对精神症状有直接影响作用;“合群”、“利他”等因素通过“认知调整”应对方式对社会功能缺陷水平有间接影响(崔红,王登峰,2007)。杨慧芳和郭永玉(2008)研究发现,神经质(愤怒-敌意、冲动性等方面的内容)与生活满意度、积极情感呈显著负相关,与消极情感呈显著正相关,而外向性则正好相反。陶金花和田芳(2010)研究发现,高校学生干部在人格特质上多表现为乐群、恃强、易兴奋和敢作敢为,且这些学生较少采用消极的应对方式。聂衍刚、甘秀英和周虹(2011)研究发现,侵扰、唤醒、事件影响量表总分均与神经质呈显著负相关,与外向性、宜人性、谨慎性呈显著正相关;逃避与神经质呈显著负相关,与宜人性呈显著正相关。李中权、王力、张厚粲和柳恒超(2010)研究发现,除直接影响个体的主观幸福感外,神经质和外倾性还会通过重新评价策略的使用间接影响主观幸福感。
此外,在我国的传统文化中,关于人际健康素质也有相当多的论述。例如,儒家提倡的“仁、义、礼、智、信”或“礼、义、廉、耻、仁、爱、忠、孝”,一直是指导国人人际交往的基本原则,并成为中国国民人际健康素质和道德品质的主要成分。“弟子规”中提出“泛爱众,而亲仁”(意思是应该对大众有爱心,并且亲近那些道德品质高尚的人),也是所提倡的人际健康素质。
基于以往研究结果,本研究提出,人际健康素质指个体借助人际交往或沟通,与人建立和维持良好的人际关系所需要的个性心理品质或人格特质。人际健康素质包含众多的人际人格特质,因此是一种复合特质。按照《心理健康素质测评系统》的总体研制计划(梁宝勇,2012),本研究编制的人际健康素质量表宜聚焦于同心理健康密切相关的人格特质。遵照这个原则,本研究确定,自编的人际健康素质量表包括合群性、亲仁性、利他性、共情性和友善性等五种人格特质。
2 编制过程与方法
2.1 量表维度和操作定义的确定
通过查阅以往文献,本研究对中国成年人人际健康素质量表的各个维度进行了如下定义:
“合群性”(Gregariousness)与“乐群性”意思相近,指个体乐于并善于与他人相处。在该维度上得分高者乐意主动地接近他人,喜欢参加或组织群体活动;反之,得分低者通常不善于处理与他人的关系,待人疏远,喜欢独处。
“亲仁性”(Virtue)指以道德品质高尚的人为友。该思想源于“弟子规”中的“泛爱众,而亲仁”。在该维度上,得分高者为人坦诚。讲信用。有社会责任感,且注重自身的道德修养;反之,得分低者为人狡猾,言而无信,遇事爱推卸责任,且以个人利害为先。
“利他性”(Altruism)指个体愿意助人。该维度上,得分高者常常乐意帮助他人,关心他人,具有较强的公德心;反之,得分低者常常喜欢计较个人得失,不愿意帮助他人。
“共情性”(Empathy)指个体能设身处地考虑他人的感受。在该维度上,得分高者富有同情心,善于体谅和理解他人,常常能站在他人的立场来考虑事情;反之,得分低者往往为人冷漠,不能体会他人的难处,遇事常常以自我为中心。
“友善性”(Friendliness)指个体为人积极乐观,与人为善。其思想源自亲善性,代表了“爱”、对人际和谐是否看重,与其相反的一极大体上为敌对性。在该维度上,得分高者通常相信人性本善,常用积极乐观的态度来看待他人;反之,得分低者往往相信人性本恶,好猜忌他人,对人常常怀有敌意。
2.2 量表题目的初步收集与编制
2.2.1 量表题目的收集
(1)参考国内外有关量表
在编制量表题目时,主要参考了以下量表或问卷:Costa,Jr和McCrae(1985,1992)编制的《Neuroticism,Extraversion,Openness Personality Inventory,NEO-PI》和《Revised Neuroticism Extraversion Openness Personality Inventory,NEO-PI-P》;戴晓阳,姚树桥,蔡太生和杨坚(2004)修订的《NEO个性问卷》;Wrightsman(1964,1974)编制的《人性的哲学量表(Philosophies of Human Nature)》;张凤凤,董毅,汪凯,詹志禹和谢伦芳(2010)修订的《人际反应指标量表》;潘绮敏和张卫(2007)编制的《青少年攻击性问卷》;Mehrabian和Epstein(1971)编制的《Questionnaire Measure of Emotional Empathy》。
(2)征集心理学专业人士及专家意见
征集意见主要针对亲仁性与友善性两个维度。每个维度均从三个方面征集了心理学专业人士及专家意见:一是,根据你的知识积累、生活经验以及你对中国文化的理解,你认为什么是亲仁性或友善性?二是,你认为哪些人格特点可以体现中国人性格中的亲仁性或友善性?三是,与中国国民性格中的亲仁性或友善性相关的具体行为表现有哪些?
2.2.2 形成初始量表
初始量表的形成依据以上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根据国内外相关研究的内容,从国内外相关量表中选取与各因素相适应的项目;二是根据理论构架和专家意见自行编制相应的项目。由此,初步形成的人际健康素质量表,共有50个项目,每个维度有10个项目。
2.2.3 正式量表的形成
(1)被试
样本一:从天津市两所大学抽取大学生250人,获得有效问卷227份。其中,男生99人,女128人;农村学生121人,城市学生106人;文科生102人,理科生125人;大一学生92人,大二学生75人,大三学生60人。样本一用于第一次测试。
样本二:从天津市两所大学抽取大学生300人,获得有效问卷282份。其中,男生106人,女生176人;农村学生147人,城市学生135人;文科生164人,理科生118人;大一学生115人,大二学生94人,大三学生73人。样本二用于第二次测试。
(2)项目筛选程序
①采用以班级为单位的集体施测方式,经过两次测试形成最后的正式量表。
第一次,选取样本一对初始问卷(包括50个项目)进行测试。通过对施测结果进行项目区分度分析和验证性因素分析,选取39项目。
第二次,选取样本二对第一次修改的问卷进行测试。通过对施测结果进行项目区分度分析和验证性因素分析,保留30项目以形成正式量表。
②筛选项目的标准。
在整个量表的编制过程中,对每次施测结果进行项目区分度分析和验证性因素分析时,都遵循下面的基本要求:
第一,剔除项目区分度低于0.3的项目。
第二,采用验证性因素分析法,根据已有的结构维度,对不好的项目作进一步剔除。剔除项目的规则如下:①剔除标准化因素载荷在指定因素上小于0.4的项目;②根据修正指数的结果,剔除允许项目于其他因素上的载荷自由估计时,修正指数较大的项目;③根据修正指数,剔除允许项目特殊因子相关时,修正指数较大的项目。在剔除项目的过程中,每剔除一个项目,重新运行程序;除数值上的考虑之外,被剔除的项目在意义上必须是可以被解释的。
第三,最终使每个维度均保留6个项目。
经两次项目筛选后,形成由30个项目组成的正式量表,每个维度6个项目。量表采用4级计分,1=“几乎完全不符合”,2=“不太符合”,3=“比较符合”,4=“几乎完全符合”。
2.3 正式量表的心理测量学考察
2.3.1 被试
样本三:抽取天津三所大学的大学生1000人,获得有效问卷935份。其中,男生236人,女生699人;农村学生470人,城市学生465人;文科生323人,理科生612人;大一学生314人,大二学生175人,大三学生375人,大四学生71人。用于区分度分析、内部一致性系数分析、分半信度分析和结构效度分析。
样本四:抽取大学生170人,获得有效问卷154份。其中,男生77人,女生77人;大二学生61人,大三学生93人;文科生57人,理科生97人;农村学生101人,城市学生53人。用于重测信度分析和校标关联效度分析。
样本五:抽取大学生160人,获得有效问卷144份。其中,男生42人,女生102人;大一学生83人,大二学生61人;文科生33人,理科生111人;农村学生96人,城市学生47人。用于会聚效度分析。
2.3.2 测量工具
(1)中国成年人人际健康素质量表。
(2)状态-特质焦虑问卷:该量表由Spielberger(1983)编制,包括状态焦虑量表(S-AI)与特质焦虑量表(T-AL)两个分量表,每个分量表包含20个项目,为4点计分量表。该量表是一种自我评定量表。具有较好的信度和效度(汪向东,王希林,马弘,1999)。
(3)NEO个性问卷:该量表由杨坚(1996)翻译,包含神经质(N)、外向性(E)、开放性(O)、顺同性(A)和严谨性(C)五个维度。每个维度量表分别包含六个特质分量表,全量表共包含30个特质量表,总项目数为240个,为5点计分量表。戴晓阳,姚树桥,蔡太生和杨坚(2004)对该量表在中国的实用性进行了考察,结果表明,中文版各维度量表的内部一致性系数分布在0.77~0.92之间,重测信度分布在0.81~0.91之间。本研究中采用了诚实(A2)和利他(A3)两个特质量表。
(4)大学生共情能力问卷:该问卷由房绍霞(2010)编制,包括共情识别、共情理解和共情应对三个维度。其中,共情识别分为对他人情感的识别与对自我情感的识别;共情理解分为一致性理解与反向性理解;共情应对分为正向应对与负相应对。全量表由32个项目组成,为5点计分量表,总量表的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85。本研究采用了共情理解中的一致性理解。
(5)16项人格因素问卷:该量表由戴忠恒和祝蓓里(1988)修订,并在全国六大区十二省市抽取2043名被试者,标定了16PF的全国成人、大学生共9个常模。该量表的重测信度在0.43~0.89之间,结构效度较好,量表项目的因素负荷量在0.73~0.96之间,为3点计分量表(张作记,2005)。本研究采用了16项人格因素问卷中的乐群性因子(因素A)。
(6)A型行为类型问卷:该量表由张伯源(1983)编制,全问卷由60个项目组成,为2点计分量表。其中,TH表示时间匆忙感(Time Hurry),时间紧迫感(Time Urgency)和做事忙节奏快(Do Something Rapidly)等特点,包含25个项目;CH表示竞争性(Competitive),缺乏耐性(Impatience)和敌意情绪(Hostility)等特征,包含25个项目;L为测谎题,包含10个项目(张作记,2005)。本研究中采用了CH中有关敌意情绪的项目。
2.3.3 测量程序
采用以班级为单位的集体施测方式对中国成年人人际健康素质量表进行施测。并在间隔一个月之后,对样本四重测了中国成年人人际健康素质量表。对样本五同时施测中国成年人人际健康素质量表和NEO个性问卷、大学生共情能力问卷、16项人格因素问卷和A型行为类型问卷中的相关维度。
2.4 统计分析
采用SPSS15.0对项目进行区分度、信度和效度分析,用LISREL8.70对问卷结构进行验证性分析。
3 结果
3.1 项目分析
通过求每个项目与所在维度平均分数的相关程度来分析项目(见表1)。从表1可以看出,每个项目与其所在维度平均分的相关系数分布在0.54~0.76之间。
3.2 信度分析
根据施测结果,分别计算出总量表和各维度的内部一致性系数(Cronbach α)和分半信度,以检验总量表和各维度的信度指数,并在1个月之后收集总量表和各维度的重测信度,具体结果见表2。
3.3 效度分析
本研究采用的效度指标包括内容效度、结构效度、效标关联效度和会聚效度。
3.3.1 内容效度
所谓内容效度是指项目对欲测内容或行为范围取样的适当程度(郑日昌,蔡永红,周益群,1998)。本问卷的项目是在参考国内外已有的相关量表的基础上,依据理论构建,并经过多名心理学专家和发展与教育心理学专业博士的讨论之后而确定的。在量表的具体形成过程中,还请心理学专家、心理学专业的学生和其他专业的学生对量表的项目进行多次审查、评定和修改,从而保证本量表具有较高的内容效度。在正式量表形成之后,本研究还请了5位心理学专业的博士研究生根据各维度的操作性定义对各项目的内容效度进行了5级评定,其中,1=“完全不适合”、2=“比较不适合”、3=“不能确定”、4=“比较适合”、5=“完全适合”,评定结果表明,各项目的评定等级的平均值分布在3.60~5.00之间。这表明,本量表中的各个项目均具有较高的内容效度。
3.3.2 结构效度
根据施测的结果,本研究从两个方面对量表的结构效度进行考察:一是采用验证性因素分析法,对人际健康素质量表五因素结构的适当性进行考察;二是采用皮尔逊相关,考察总量表与各维度、各维度相互之间的相关程度。
(1)验证性因素分析
对中国成人人际健康素质量表进行验证性因素分析,所得拟合指数结果见表3。在实际研究中,当/df<5时,一般认为该模型具有比较好的整体拟合度。从表3中可知,本研究中/df=3.87,因此可以认为本研究的模型具有较好的整体拟合度。通常认为,当GFI、IFI、CFI大于0.80,而NNFI大于0.90时,模型基本上可以接受。表3的研究结果表明,本研究的模型具有比较好的总体指标。根据侯杰泰、温忠麟和成子娟(2004)的观点,模型的拟合程度越好,则RMSEA值就越小,当RMSEA<0.080时,则可以认为该模型是一个好模型。
从表3的分析结果可知,本研究的RMSEA=0.058,这说明本研究的模型是一个好模型。
在进行验证性因素分析时,人们通常希望各个项目在其所属因子上具有较高的因素载荷,因为高因素载荷,说明该项目能够有效地代表该因子进行测量。
从表4的分析结果中可知,本问卷各个项目的标准化因素载荷值均高于0.40,这说明问卷中的各个项目均能较好地代表其所在因子进行测量,即具有较好的效度。
(2)总量表与各维度之间的相关关系
为了进一步考察人际健康素质量表的结构效度,本研究对人际健康素质总量表与各维度之间的相关关系进行了分析,分析结果见表5。
根据表5的分析结果可知,人际健康素质各维度之间的相关系数分布在0.22~0.60之间,即大多呈中低程度的相关。而各维度与总量表之间的相关系数则分布在0.65~0.82之间,且均高于各维度之间的相关系数。这表明本量表具有较好的结构效度。
3.3.3 效标关联效度
本研究采用Spielberger(1983)编制的《状态-特质焦虑问卷》(State-trait Anxiety Inventory,STAI)作为效标以检查人际健康素质量表的效标关联效度,研究结果见表6。
由表6可知,状态焦虑、特质焦虑与人际健康素质量表的各维度均呈显著性负相关,相关系数分别在-0.07~-0.41和-0.13~-0.38之间。这说明,个体的人际健康素质越高,其焦虑水平也就越低。
3.3.4 会聚效度
对144名大学生同时施测《中国成年人人际健康素质量表》和用作校标的《NEO个性问卷》中的诚实(A2)和利他(A3)、《大学生共情能力问卷》中的一致性理解、《卡式十六种人格因素量表(修订本)手册》中的乐群性以及《A型行为类型问卷》中的CH(竞争和敌意性),然后计算出它们之间的相关系数,以考察本量表的会聚效度,研究结果见表7。
由表7可知,合群性与乐群性、亲仁性与诚实、利他性与利他、共情性与一致性理解、友善性与CH(竞争和敌意性)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39、0.38、0.51、0.49和-0.25,且均达到了显著相关。由于这些量表的几个维度所要测量的特质,分别与中国成年人人际健康素质量表的相关维度有类似性,因此提示《中国成人人际健康素质量表》具有较好的会聚效度。
4 讨论
根据沈德立和马惠霞(2004)的观点,人际健康素质是一种重要的“内在的、相对稳定的心理品质”,但他们主要强调人际健康素质中有关人际交往方面的内容,更多地将人际健康素质看做是个体在人际交往过程中所体现出来的一种能力,而这种“能力”不是心理学中通常说的认知能力,是不容易直接测量的。
本研究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之上,从中国传统文化的角度出发,更加的强调人际健康素质的内在性,即主要强调人际健康素质中有关心理品质或人际心理特质方面的内容。鉴于此,本研究在查阅大量国内外相关文献之后,从心理健康素质的角度出发对人际健康素质进行了界定,并提出了相应的理论构想。根据这种定义与理论构想,本研究通过参考国内外已有的相关量表和自行编制的方法,设计了人际健康素质量表的初始问卷,经过多次小样本调查、分析与修改之后(每次测试均通过项目区分度和验证性因素分析对问卷项目进行了修订和完善),形成了正式的《中国成年人人际健康素质量表》。因此,从量表的内容上来讲,本研究对人际健康素质的界定与理论构想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合理性和实际性,而整个量表的编制也比较客观、合理,基本上能得出实证性的结论。
为了进一步验证本研究对人际健康素质提出的界定与理论构想,对正式量表进行了大样本取样,然后对其信度和效度进行了具体分析。
从信度分析的结果中可知,除亲仁性之外(内部一致性系数α=0.64),本问卷其它维度的内部一致性系数均在0.70以上,总量表的内部一致性系数则为0.85,而分半信度的系数则分布在0.64-0.84之间,这说明本量表各维度所测内容基本一致,即本量表具有较好的信度。而一个月以后所获得的重测信度结果表明,《中国成年人人际健康素质量表》各维度的重测信度均在0.70以上,总量表的重测信度为0.81,这说明本研究所编制的《中国成人人际健康素质量表》具有较好的重测信度。总体说来,人际健康素质作为一种心理健康素质,它是比较稳定的。
在《中国成年人人际健康素质量表》的效度上,分别从四个方面进行了考察。首先是内容效度。在整个量表的编制过程中,本量表经过了多名专业人员和专家的多次审查和修改,并且在正式量表形成之后,还请5位心理学博士根据各维度的操作性定义对各维度所包含项目的内容效度进行了5级评定,评定结果表明,本量表中各项目的评定等级的平均值为3.60-5.00。由此可见,本量表的内容效度得到了很好的保证。
其次,通过相关分析法和验证性因素分析法对《中国成人人际健康素质量表》的结构效度进行考察。其中,各维度之间、各维度与总量表之间的相关分析结果发现,本量表各维度之间的相关系数均分布在0.22~0.60之间,即呈中低程度的相关,这意味着维度之间虽然具有一定程度的相关,但其主要趋势仍然是相互独立的;各维度与总量表之间的相关则均在0.65以上,即呈中高以上程度的相关,这说明人际健康素质量表所测内容的一致性大于差异性。而进一步的验证性因素分析,可以发现:/df=3.87,其值小于5;RMSEA=0.058,其值小于0.080;而GFI、IFI、NNFI和CFI等指标的值均在0.90以上。此外,各项目的标准化因素载荷均在0.40以上。这说明,本研究的模型是一个好模型,各个项目均能较好地代表其所在因子进行测量,即本问卷具有较好结构效度。
再次,对本量表的校标关联效度进行考察。以往的研究发现,良好的情绪调节是心理健康的核心机制,其中,衡量个体心理是否健康的标准之一就是,看个体是否能有效地知觉现实和形成正确的认知,不为抑郁、焦虑等情绪障碍所困扰(黄敏儿,吴钟琦,唐淦琦,2010)。个体的心理品质或人格反映了个体心理与行为的内在性和稳定性,它们直接影响着个体心理健康连续发展,其中,内心体验或个体的情绪情感是考察这种影响量化指标之一,例如,以往大量的研究发现,人格倾向(特质)会影响个体的焦虑(雷榕,锁媛,李彩娜,2011;黄敏儿,吴钟琦,唐淦琦,2010;施春华,林晓娇,2009)。因此,本研究采用《状态-特质焦虑》问卷作为《中国成人人际健康素质量表》的校标,研究结果表明,状态焦虑、特质焦虑与中国成人人际健康素质量表各维度均呈显著性负相关,相关系数分别分布在-0.07~-0.41和-0.13~-0.38之间。这说明本量表具有较好的校标关联效度。
最后,采用乐群性、诚实、利他、热情和一致性理解五个量表维度考察了《中国成年人人际健康素质量表》的会聚效度,研究结果发现,各对应维度的相关系数均分布在0.25-0.51之间,这表明本量表具有较好的会聚效度,同时说明本研究量表与以往的相似性量表测量的是相同的构念。
收稿日期:2012-11-15
标签:心理健康论文; 人格特质理论论文; 能力素质模型论文; 内容效度论文; 结构效度论文; 人际关系理论论文; 心理学论文; 人格测验论文; 共情能力论文; 问卷调查论文; 维度理论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