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货业急需创新求变,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百货业论文,求变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F7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6285(2001)04-0022-02
百货商店,作为一种零售方式,在促进商品流通,保障消费品供给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尤其是在社会物资短缺的卖方经济条件下,保证了人民对日常生活用品的需求,调配了有限的物资,有效地保持了物价的稳定。然而正是这种曾在人民生活中处于不可替代地位的大百货,却面临着来自零售业内、外部的挑战,再加上自身的一些问题,目前正处于内忧外患的境地。
挑战一方面来自国外的大型零售企业。随着我国加入世贸组织的日益临近,国外的大型零售企业将会取得和中国零售企业一样的国民待遇,国内外商家将从此在一个开放而公平的市场环境中展开竞争。我国的百货业,作为零售业的一种形态,无疑将要受到国外资金雄厚,管理先进的商业巨人的挑战,而且我们不难看出,目前,两者之间的经济实力极为悬殊。以美国商业巨无霸沃尔玛为例,1998年它的全球销售额近1400亿美元,相当于我国一年的财政收入,亦相当于我国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1/3,我国全部百货业上市公司1998年的销售收入总和也仅是沃尔玛的1/20,沃尔玛犹如一只庞然大兽令国内同行目瞪口呆。百货业面临的另一方面挑战是来自零售业内部新兴业态的竞争。由于近年来消费需求的变化和发展,各种新兴的零售业态已悄然兴起,其中以超市发展最快,它们在价格上,凭借着统一规范大大降低各项费用,为其低价竞争奠定了基础,大大提升了竞争能力;在服务上,各超市和便民店大多建于居民区,在地理位置上的便利也使新兴超市争取了很大一部分顾客;同时其开架陈列与一次性结算付款和条形码等多种科学技术的应用,亦大大提高了营运速度,符合现代人快节奏的生活,这是传统的百货商店所不能及的;此外,邮购直销、电话直销、电视直销等无店铺销售形式的出现,也使得让百货商店原本大一统的零售市场被瓜分,购买力被分流,而从计划经济时期走过来的百货商店受旧体制的影响,面对竞争显得力不从心,举步维艰。
百货店数量及规模的超常发展。由于受计划经济时代商品短缺的影响,一些投资者仍有“只要投资就赚钱”和“商场越大越赚钱”的观念,进行盲目的投资,各种形式的资本相继进入零售业,许多投资者纷纷兴建零售设施,由于缺乏经营零售业经验,在招商中忽略了零售业的特殊规律性,招商仅以能付得起租金为唯一条件。而不论商户的经营品种、质量、信誉,招进后又一味地在商品布局规划、经营风格等方面迁就商户,致使商场内的商品布局杂乱无章,整体形象不佳,服务质量不高,严重影响了百货店在人们心中的信誉,使商场整体形象受损;同时由于我国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还不完善,现有的法规对投资者资格的鉴定和城建规划的约束更少,致使百货店超常发展,造成了大百货店大多集中在大城市的商业区,而中心商业区又往往集中于大城市的某一地段,这样的布局给大城市本来拥挤的交通带来了更多的不便,同时使商场的其他便利设施的修建更加困难,影响到顾客购物的便利性。
各百货商店定位雷同。主要表现在经营商品和经营方式雷同,目前百货商店中经营的商品与计划经济时代相比除了品质提升以外无任何质的变化,经营的品种无非是服装、针织品、鞋帽、化妆品、家电,文体用品等日用工业品;百货店无论其环境如何幽雅,经营品种如何的繁多,经营方式仍是以开放的柜台售货方式,经营时间仍是早八点到晚六点,在促销上多是依靠厂家的广告,而自己最多挂个条幅搞一下形式的宣传。这两方面的雷同,使得同一地区的百货商店争抢一个目标市场,出现狭路相逢过度竞争的局面。
由于观念落后,各百货店竞争仅局限于表面。如前面提到的原因,百货商店如雨后春笋一般发展很快,一家家百货商店相继开业,这样各大城市的大商场日益增多增大,为了生存和赢利各大商家使尽了浑身解数。但是由于经营理念和市场意识的落后,各大商家的竞争只停留在表面,或是装饰店面,或是拼命的降价销售。今天降价销售,明天无利销售。这样一味追求硬件设施的建设和低价必然导致商品的销售成本增加和利润下降。
百货业虽然曾经在我国起过不可估量的作用,但从目前来看百货业不仅宏观结构不合理,而且内部定位趋同,管理不善以及各种软件设施跟不上时代步伐。由于这诸多的不利因素,面对日益激烈残酷的国内外的市场竞争,百货业已是危机四伏。“穷则思变”,要想摆脱困境,在零售业中脱颖而出,百货业就必须进行改革。“变则通,通则久”,也只有通过不断的创新和变革,百货业才能重现昔日雄风,才能在未来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首先,要从环境中求变。针对百货商店的数量和规模的空前的发展,政府应对零售业从宏观上加以调控,对大百货店的建设审批要严格把关,做到商场数量、规模大致与经济发展相适应,并对己立项目但尚未开工的商场要重新审定;同时要严格审批投资者资格,这是避免资源浪费的有效手段,使投资者既投资于零售业就必须重视、懂得和尊重其发展规律。这样在一定程度上可避免经营方式的雷同和过度竞争局面。总之,要使百货商店从投资开始就要符合现代人的消费需求和需求的发展方向,保证招商的合理性、有效性,这关系到商场的经营成败。百货商店从硬环境和软环境两方面进行建设,硬环境是指商场为了顾客购物便利所提供的一切硬件设施,比如商场提供免费电话,这符合现代人对便利的要求;停车场的修建,这是百货商店对交通日益发达的现代社会所必备的设施之一;而儿童游乐场的建设又为三口之家的购物家长提供了购物兴致。软环境是指商场给人提供的精神的享受,满足现代人既要购物又要休闲的要求,商场内要做到玻璃干净、货物陈列整齐、地面清洁,并要做到必要的装饰;商场的色彩要和谐、亮丽,灯光要柔和、简洁明快,这种色彩和灯光会让人对商场有一种家的感觉。这样便利的实施,这样幽雅的环境,人们甚至会为休闲而来,在这种休闲的人群中商场的效益自然会大大提升,因为大多数人的70%的购物决策是在商场中作出的。
其次,百货商店既要经营主流商品,又要开设连锁超市兼营生活必需品。主流商品是指那些在一定时期内人们追求的而非人人都能拥有的商品。在社会发展到今天,主流商品是指满足人们住行、健康、娱乐和教育的需求的商品。经营主流商品对于仍旧以经营穿用商品为主的大百货业,是对其大而全小而全经营建设为重点、货物结构老化等积弊最好的医治。这是同现代人随着生活水平和收入水平的提高,人们的需求不断从生理需求向更高层次发展,对主流商品的投资比重逐渐增加相适应的;同时相对于传统的穿用商品市场,主流商品市场不太成熟,竞争不太激烈,而经营利润又高于市场平均利润;而且由于主流商品的特点,便民店、超市经营方式的局限性,大多数主流商品更适合在大百货店经营。如现代家用电器、电脑等高科技含量的耐用消费品,并不是只给人一个价格标签就可以促成购买行为的,它需要营业员专业介绍、操作指导、产品说明和售后服务等方面的消费指导,才更能促成购买行为,这些活动说明百货店要优于超市及便民店。同时百货店也要开设连锁超市,兼营生活必需品。这样一方面百货店可以利用其在百姓中的信誉优势,居民区人口数量相对稳定、购买力也相对稳定,开设连锁超市,风险较小;另一方面抓住生活必需品这个小市场,留住百货店的信誉,维持百货店的形象。
最后,作为销售渠道末端的百货业,除了要调整经营产品的结构外,还要改变其经营方式。一方面要加强与供应商的合作,在面对更加成熟的消费者时,百货店必须及时与供应商合作。通过获得市场信息向生产厂家提供第一手资料,帮助他们开发新产品,这样零售商业才能得到真正适销对路的产品,零售商最明显的好处就是通过与供应商合作,可以节约中间费用和相关费用,降低价格提高竞争力,这方面沃尔玛做的堪称典范;另一方面要导入CS战略,商家要树立全心全力为顾客服务的经营理念,以真心实意赢得顾客的信任,同时商家要强化全面质量管理,确保产品质量,并在商品的品种、款式上、增加产品附加值使顾客满意。
百货业在经历了风风雨雨之后,要想生存下去只有创新求变。古人云:预则立,不预则废,大百货只有居安思危,在观念上和意识上始终与科技发展同步,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不被时代所淘汰。
[收稿日期]2000-08-13
标签:零售业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