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作为城市基础建设中的主要内容,道路设计不仅要满足城市的发展需求,更要满足日益提高标准的生态化要求,因此在道路设计中我们就要融入生态理念与技术。尽最大程度实现城市道路设计的生态化,并将这一理念全面贯穿道路的设计、建造全过程,减少道路建设对城市生态环境的不利影响,最终实现生态城市的最终发展目标。
关键词:城市道路;道路设计;生态理念;生态技术
引言
道路是人们与外界联系的重要纽带,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不仅如此,道路对于国家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也很重要,人们常说,要致富,先修路。无论是对于个人还是国家,道路的设计都是至关重要的,而如今,在形势以及人们理念的改变下,人们大力倡导绿色环保,道路设计也不能忽视生态功能这一部分。因此,结合生态理念进行道路设计应该引起相关部门的大力重视,设计出不仅满足基本功能,并且促进生态保护的道路。
1城市道路中的生态理念
1.1基础环保理念
基础环保理念主要包括保护性理念、恢复性理念、本土化理念等。基础环保理念中的本土化理念是指要尊重本城市的历史、自然、人文,结合城市的特点,实现道路设计的最优化,与城市的特性最大化地贴合。比如土质较为疏松的地区,如果进行大型的道路工程建设,后期的雨水季节就很容易发生水土流失的现象,所以要考察好地质、土壤、气候等因素。如果一定要修建,要做好后期防护工作、补救工作。比如后期恢复对植被的破坏,或者将施工前的地表土保存好,在施工后铺在表面尽快恢复环境。在道路的设计上,要充分考虑已修建好的建筑物,尤其是要尽量考虑历史遗址、自然保护区等等有特殊意义的区域保护问题,要把伤害降到最小。道路路线的规划选择上要科学合理,避免重复现象。要采用简洁的路线线形还要优化道路线位和合理配置道路等级,这样也能尽量地降低工程量和建设长度。
1.2道路安全理念
将安全设计贯穿于城市道路设计的始终,为车辆行驶提供安全保障。安全设计是城市道路设计的关键,也是生态设计的保障,如果道路缺乏安全性,生态设计也无从谈起。把握好安全设施设计和容错设计,为城市道路使用者提供宽容的空间,完善安全指示标志等各项设施,让驾驶员对路况进行正确判断,保障行车安全。
1.3以人为本理念
以提高行车舒适性和安全性为目标,严格落实设计技术规范标准,合理设计不同路段的运行速度。线形设计时采用运行速度进行检验,将路线设计要素和设计速度合理搭配,确保连续、一致的均衡设计,方便城市道路的使用者。考虑道路施工、运营期间对周围居民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减少施工期间噪声、粉尘、有害物的排放,为周围居民日常生活创造良好条件。
2城市道路设计中的生态技术
在生态理念的支持下,城市道路设计中应当使用更多的现代化技术,保证路面稳定性、经济性、可持续发展性。在现实情况中,城市道路设计生态技术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2.1环保路面技术
环保路面技术是在生态理念的基础上形成的,其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①排水降噪沥青路面技术。该类型的路面是由开级配矿料以及具有较高粘度的沥青而组成的,该类型路面的空隙率相对较大,超过正常情况的20%,且通常将其铺设在城市道路的上面层以及中面层。在实际情况中,由于其空隙率相对较大,能够对排水和透水起到一定作用,且对降噪有良好的作用,在使用中能够有效降低车辆产生的噪声对环境造成的影响。
②温拌沥青混合料。该技术主要是通过在沥青混凝土中混合添加剂来提高沥青的易搅拌性能,降低混合物料的综合温度,继而减少道路供热燃料的使用,达到真正意义上的节能效果。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③彩色沥青路面。该技术是对路面进行“上色”的环节,其通过使用彩色的沥青混凝土来达到不同颜色路面的要求,或是直接通过对路面进行刷漆的方式来增加道路的观赏性和实用性,同时,该方式能够有效提高路面的热辐射的反射能力,对降低城市热岛效应有着重要的促进意义。
2.2废料二次加工利用
对于橡胶沥青而言,它主要由沥青、废弃轮胎提取出的橡胶粉与集料按照一定比例混合而成。当前我国主要采用湿法生产,即为先对胶粉和热沥青进行混合,使胶粉通过降解形成状态稳定的橡胶沥青,然后再和集料进行拌和形成全新的混合料。通常情况下,橡胶沥青不仅具有较高的高温稳定性与抗疲劳性,还能起到降噪、抗水等作用。废弃玻璃混合料主要由玻璃砂和沥青混合而成,由于废玻璃在经过破碎和筛选以后具有和河砂十分相近的物理性能,所以在掺入混合以后可形成混合料,在基层与面层摊铺中施工。此混合料在国外有着很长的使用历史,但在我国却相对较少。相关研究表明,在加入一定量废弃玻璃以后,虽然混合料性能未出现降低,但其抗滑性降低明显,且反光性有所提高,因此在使用中还需注意这一特点。
2.3路面再生
路面再生主要指的是对原路面实施翻挖、加热与破碎筛分以后,和新沥青、乳化沥青等进行混合,以此形成一个全新的路面,满足所有路用性能。就目前来看,我国常用的路面再生技术有三种,分别为厂拌、热再生与冷再生。通常情况下,热再生料实际用量占总量20~50%,而冷再生几乎为100%,然而随再生料实际用量的不断增大,路面所具备的抗磨与抗老化能力越差。
2.4光触媒技术
现在道路建设方面运用最广泛的光触媒技术是以光催化技术为基础的。光催化技术是一种以光为催化剂,将有害物质降解为对环境无害的物质的技术。光触媒技术正是基于此技术的一项技术,以二氧化钛为催化剂,再加上光的作用,生成了活性氧化分子,可以把汽车尾气中的氮氧化物发生化学反应,遇到雨水便会生成稀硝酸溶液,落到地面上被地面吸收,并且二氧化钛的量不会发生变化。运用此技术可以减少空气中的氮氧化物,净化空气,并且产生的物质不会对空气产生污染。
2.5透水路面技术
透水路面技术对改善城市环境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在现阶段,我国常用的透水路面有:透水沥青路面、透水砖、透水水泥混凝土等,在城市车辆行驶道路、人行道路、广场道路、公园道路等广泛使用。透水路面技术与传统技术相比具备较多优点:
①能够改善城市的气候。透水路面的使用,能够增加城市中可透水透气的有效面积,能够实现地表和空气之间进行水分交换,对城市的气候有着重要的调节作用,有效缓解了城市热岛效应产生的影响。
②能够补充城市的地下用水。由于路面的透水性较好,能够对雨水进行充分的利用,增大地表的适度,及时补充城市地下水资源的枯竭,同时也能够改善地表植物及微生物的生存条件,使其在更加平衡的状态下生存和发展。
③提高防洪能力。城市防洪能力的高低对城市的安全有着直接影响,透水路面的使用能够降低雨季大量雨水沿着城市地面径流的现象,为城市排水系统减少一定的负担,从另一个角度来看,透水路面能够降低暴雨对城市环境的污染程度,提高城市的防洪能力。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实际的道路设计过程中,不仅要引入环保的思想,更要对生态学原理进行充分的结合。所以我们要积极探索研究相关技术进行道路建设,不断学习和更新设计体系,高效的利用现有的材料工艺设计方法,建立更健全的道路建设评价体系,从而为道路的生态化设计提供坚实的理论基础。
参考文献
[1]周嘉怡.城市道路设计中的生态理念和相关技术探讨[J].四川水泥.2015(07).
[2]张云林.探析城市道路设计中的生态理念与技术[J].低碳世界.2017(33).
[3]徐勤根.试论绿色生态理念在城市道路设计中的应用[J].四川水泥.2017(11).
论文作者:韩松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8年第1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6/7
标签:道路论文; 路面论文; 技术论文; 透水论文; 理念论文; 生态论文; 沥青论文; 《基层建设》2018年第10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