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出境旅游需求决定因素的实证研究,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中国论文,出境旅游论文,因素论文,需求论文,实证研究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问题的提出
根据《中国旅游统计年鉴》所给出的定义,出境旅游是指中国(大陆)居民因公或因私出境前往其他国家、中国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地区进行的观光、度假、探亲访友、就医治病、购物、参加会议或从事经济、文化、体育和宗教等活动。在改革开放最初的十几年中,由于中国旅游业采取的是“国内旅游为基础,入境旅游为主导,出境旅游为补充”的非常规发展模式,因此,出境旅游在发展初期一直处于被控制的状态。虽然在1983年,中国正式批准普通公民可以自费出国,但却仅限于有海外亲属的人。1990年,《关于组织我国公民赴东南亚三国旅游的暂行管理办法》的出台标志着中国出境旅游真正开始发展。
20世纪90年代后期以来,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显著提高,中国出境旅游市场呈现出旺盛的需求。目前,中国已经成为亚洲增长速度最快的新兴客源国,并稳居亚洲第一出境游客源国地位。截至2010年底,中国出境旅游总人次达到5739万人次,已经开放的旅游目的地国家和地区达到141个,正式实施开放的旅游目的地达到110个,其中可归入长线出国旅游目的地的有79个。① 而且,根据世界旅游组织的预测,到2020年,中国出境旅游人数将达到1亿人次,中国将成为世界第四大出境旅游客源国,出境旅游发展潜力巨大。② 虽然,关于中国出境旅游高速增长的效应还存在着诸多争议,但是国民对于出境旅游需求的旺盛需求却是不争的事实。目前,中国出境旅游的研究存在着实践超前、理论滞后的状况。因而,无论是从现实的指导意义角度,还是理论体系的构建角度,对中国出境旅游需求的研究都显得非常必要,而这也正是本文研究的出发点和意义所在。
二、文献述评
作为旅游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出境旅游已经成为一个国家或地区旅游业国际化的重要体现。然而,就笔者所查阅到的国内外资料来看,学术界对于入境旅游层面的关注程度较高,研究已相对比较成熟,例如基于入境旅游数据对世界不同区域或国别层面旅游服务贸易总量的研究(Zhang和Jensen,2007; Bobirca和Bucuresti,2007; Fourie等,2010);入境旅游与经济增长的实证研究(Fayissa等,2007; Arezki等,2009)等方面都已经形成了比较丰富的研究成果。而关于出境旅游的研究则并不多见,且多处于初步探索时期。已有的关于出境旅游研究的详细情况,见表1所示。
由表1可以看出,关于出境旅游方面的研究并不多见,且大多数研究方向都未得出一致、准确的结论。因而,关于出境旅游问题还存在着诸多不足之处或者说有待进一步研究的地方。同时,由于统计数据的可获得性问题,除了极个别学者就出境旅游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实证研究外(例如,雷平和施祖麟,2008),关于中国出境旅游问题的研究均为定性分析。更进一步,关于中国出境旅游需求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尚未有学者关注,这也使得对该方面的研究更具有理论和实践意义。
三、实证分析
沿着旅游经济学已有的实证研究文献资料,借鉴Halicioglu(2008)的研究方法,笔者引入收入水平和根据相对价格调整的汇率这两个变量,拟使用单位根检验、格兰杰因果检验、协整分析和误差修正模型等计量经济学方法,采用1993—2010年的数据来重点考察短期和长期的中国出境旅游的收入和相对价格弹性。
(一)数据来源
图1 1993—2010年间各变量的变化趋势
(二)平稳性检验
由于传统的计量经济学方法对非平稳的时间序列不再适用,利用普通最小二乘(OLS)等传统方法对计量模型进行估计时,容易产生“伪回归”问题。因此在进行分析之前有必要先进行变量的平稳性分析,本文采用单位根检验法中的ADF法和PP法来检验各个变量的平稳性。为消除异方差性,所有数据都经过取自然对数处理。检验结果如表2所示。
从表2的检验结果可知,Lnf、Lny和Lnp三个变量在1%的置信水平上都是非平稳的,但变量的一阶差分序列在1%的置信水平上都是平稳的,即Lnf、Lny和Lnp都是一阶单整过程,为I(1)序列。
(三)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
格兰杰因果关系反映的是一个经济变量是否对另一个变量具有显著的滞后影响。对于时间序列数据而言,若一个变量x的滞后值在另一个变量y的解释方程式中是显著的,那么就称x是y的格兰杰原因。笔者采用格兰杰因果检验来判别收入水平和实际汇率变量是否是中国出境旅游变化的原因。其中滞后阶数由AIC和SC信息准则来确定,经检验,最终选择的滞后阶数为2阶。检验结果如表3所示。
以上检验结果显示,中国出境旅游人数不是收入和实际汇率的格兰杰原因,而收入水平和实际汇率却是中国出境旅游人数变化的格兰杰原因。下面,笔者将对具有格兰杰因果关系的变量进行协整分析。
(四)协整检验
常用的协整检验方法有。Engle-Granger两步检验法和Johansen(1988)检验法。此处,笔者采用Engle-Granger两步检验法对方程变量进行协整检验。具体步骤为:第一步,用普通最小二乘法(OLS)对上述存在格兰杰因果关系的变量进行回归;第二步,对上述回归方程的残差序列进行平稳性检验,检验结果见表4。由表4中结果可知,在5%的显著性水平上,该残差序列通过检验,即它为平稳序列,这证明Lnf、Lny和Lnp之间是协整的,三者存在长期的动态均衡关系。另一方面,从估计的系数值来看,收入水平每提高1%,出境旅游人数将增长2.0554%;汇率水平每提高1%,出境旅游人数将减少0.5644%。
(五)误差修正模型
误差修正模型(Error Correction Model,ECM)是一种具有特殊形式的计量经济学模型,是协整分析的一个延伸。若变量之间存在协整关系,即表明这些变量之间存在着长期稳定的关系,而这种稳定的关系是在短期动态过程的不断调整下得以维持的。如果由于某种原因出现了短期偏离均衡的现象,必然会通过对误差的修正使变量重返均衡状态,而ECM模型将短期的波动和长期均衡结合在一个模型中。由协整检验的结果,可知收入水平、实际汇率与出境旅游人数存在长期的协整关系,因此可以建立相应的ECM模型。ECM模型的实证结果见表5所示。
在表5的ECM模型中,差分项反映了短期波动的影响。但是从差分项前面的估计系数来看,短期内收入水平和实际汇率的变化对中国出境旅游人数的影响并不显著。误差修正项ECM(-1)系数的大小反映了对偏离长期均衡的调整力度,其系数为负值而且显著,符合反向修正机制影响的短期波动规律。具体而言,ECM(-1)的系数值为-0.2548,这表明当短期波动偏离长期均衡状态后,会迅速地调整回均衡状态,仅第一年就可以回到均衡状态的25%。
四、结论与政策建议
本文利用中国1993—2010年的样本数据,运用单位根检验、格兰杰因果检验、协整分析和误差修正模型等计量经济学方法,对中国收入水平、实际汇率和中国出境旅游人数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存在以出境旅游人数作为被解释变量、以收入水平和实际汇率作为解释变量的长期均衡关系。从长期来看,收入水平的提高有助于中国出境旅游规模的扩大,而实际汇率的提高将会减少中国出境旅游人数。具体而言,收入水平每提高1%,出境旅游人数将增长2.0554%;汇率水平每提高1%,出境旅游人数将减少0.5644%。在确定收入水平、实际汇率与出境旅游人数存在长期的协整关系之后,笔者建立了相应的ECM模型。ECM模型的实证结果显示,短期内收入水平和实际汇率的变化对中国出境旅游人数的影响并不显著。ECM(-1)的系数为-0.2548而且显著,符合反向修正机制影响的短期波动规律,这表明当短期波动偏离长期均衡状态后,会迅速地调整回均衡状态,仅第一年就可以回到均衡状态的25%。上述结论为中国出境旅游的发展问题提供了再思考的政策空间。
(一)正确看待中国出境旅游规模的迅速扩大问题
本文的研究说明,出境旅游是中国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随着人均GDP的不断上升,中国出境旅游规模还将不断扩大。出境旅游地位的上升不仅反映了国民生活水准的提高,也是产业结构升级与外贸结构优化的体现。国际旅游在中国对外贸易中地位的变化正说明中国经济、技术实力国际地位的提升。而就汇率变动对出境旅游的影响而言,汇率变动对出境旅游的影响与入境旅游正好相反。若人民币升值,意味着出境旅游价格会有一定程度的降低。但若人民币贬值,情况则恰好相反。出境旅游的费用主要包含两个部分:一部分是旅行社收取的团费,主要包括游客的食宿、交通和游玩等方面的支出;另一部分是游客在境外的购物。根据中国旅游研究院公布的中国出境旅游市场消费特征的调查发现,从2004年开始,境外购物一直是中国出境旅游者花费最高的项目,汇率的变动直接影响旅游者在境外的购买力,因而人民币汇率将是中国旅游者在境外消费行为的重要影响因子。由于人民币对中国出境主要目的地货币(例如港元、澳元)升值幅度较大,对整个出境旅游形成较有力的推动作用。因此,在目前中国经济持续稳定发展和人民币升值的背景下,中国出境旅游规模的扩大存在客观的基础条件,为抑制中国出境旅游规模的扩大而采取阻碍行动是没有必要的,甚至可能是错误的。
(二)合理引导、规范中国出境旅游的发展
2011年上半年,中国出境人数超过3000万人次,同比增长约20%,预计全年将有15%左右的增长率,出境人数将有望达到6600万人次。据《中国出境旅游年报2011》针对旅行社经理的抽样调查显示,80%以上的旅行社认为2011年该公司的出境旅游业绩将保持增长。更具体地,其针对中国23个省、市的数千名中国游客的出境旅游消费行为的调研结果显示,按照中国游客地域分布,超过8成的华南地区中国游客在未来2年时间里,“还会去”境外国家或地区旅行度假,即使在出游意愿较低的东北地区,仍有近40%表示考虑在未来2年时间里安排外出旅游。③ 因而,就中国出境旅游发展的理论和现实基础来看,中国出境旅游的发展是一种必然的趋势,对中国出境旅游不宜“堵”,而更应该采取合理措施规范、引导中国出境旅游的稳定、健康发展。
1、充分认识出境旅游发展的积极意义
从国家的角度来看,出境旅游作为一种高档次的消费活动,它的发达程度是一个国家经济发达、居民生活水平提高的象征,也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开放并融入国际化程度的一个标志。因此,出境旅游的快速发展,不仅仅可以平衡国际收支,实现服务贸易自由化,更对于扩大中国在全球范围的影响,增强中国的国际社会地位等方面,具有极其重要的政治意义。从企业的角度来看,出境旅游的发展也是一个国家旅游业国际化经营发展的契机。而中国出境旅游的发展更是中国旅游产业价值飞跃、做大做强的重要机遇。一方面,本土旅游企业的跨国扩张,不仅能回笼本国居民的出境旅游花费,为企业生存发展带来较大的经济支持;另一方面,也可以通过海外投资和经营拓展新的市场空间,扩大经营范围,提高业务水平,深度参与国际旅游产业链,获得更大的利益分配权和话语权。从个人的角度来看,境外旅游作为人类智力发展的投资,有利于人类间相互了解、相互间加深合作以及促进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和谐发展,公民出境旅游文明行为也是国家软实力提升的重要载体。
2、调整和完善出境旅游的管理政策
目前,中国开放旅游目的地主要依据的是政治优先原则,即对方对中国政治友好,对中国旅游者在法律、行政等方面没有歧视性、限制性政策,旅游者有安全保障。今后中国出境旅游管理政策的取向应逐步体现以经济为先导,通过经济发展推动政治对话的政策思想(舒伯阳,2004)。同时,就中国出境旅游流的空间结构来看,近几年来,中国出境旅游主要集中在香港、澳门、日本、韩国、越南、俄罗斯、泰国、美国、新加坡和马来西亚等国家和地区。从数量上来看,出境旅游流流向主要集中在亚洲地区,其中又以赴港澳旅行的人数为主,其次是欧洲和美洲地区。如前所述,到2010年底,中国公民出境旅游目的地数量达到141个,其中可归入长线出国旅游目的地的有79个。未来,中国政府应给予公民出境旅游更多的便利,引导公民将出境旅游关注目光投向更远的国家和地区,及时满足中国公民不断出现的新的出境旅游需求。
3、不断深化对出境旅游的研究工作
作为中国旅游发展过程中的一个比较新的现象,出境旅游的发展所涉及的方面远比入境旅游和国内旅游要多,国家在制定出境旅游相关政策时所要考虑的因素也肯定要更多一些。目前,入境旅游和国内旅游的统计比较完善,并且关于二者(尤其是前者)的相关研究比较丰富。而只有出境旅游方面的统计还很欠缺,相关研究还非常薄弱,尚处于一个探索发展阶段。未来,中国应尽量改进与m境旅游相关的数据收集与分析的工作程序,系统化出境旅游方面的统计资料,从而更好地制定出境旅游发展的相关政策措施。需要指出的是,也正是由于研究资料的缺乏和数据的可获得性问题,本文的研究还存在着诸多不足之处,但无疑本文的研究是对中国出境旅游问题的一次有益的尝试,希望能起到抛砖引玉的效果,以求对未来的深入研究提供一点借鉴。
注释:
① 数据出处请参阅:http://www.outbound-tourism.cn/detail.asp? newsid=News_1402&class=215.
② 数据出处请参阅:http://www.china.com.cn/chinese/zhuanti/278412.htm.
③ 数据出处请参阅:http://www.china.com.cn/travel/txt/2011-08/12/content_2319563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