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服茵栀黄联合苯巴比妥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效果观察论文_张延义

张延义

(河南省南阳妇婴医院儿科 473000)

【摘要】 目的:观察口服茵栀黄联合苯巴比妥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临床效果。方法:150例患儿随机分为三组,三组均给予了常规治疗,A组给予了苯巴比妥口服治疗,B组给予了茵栀黄口服治疗,C组给予了茵栀黄联合苯巴比妥口服治疗。结果:治疗后C组日均血清胆红素水平下降量明显高于A、B组,同时C组血清胆红素水平恢复到正常范围所需要的时间明显低于A、B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口服茵栀黄联合苯巴比妥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疗效明显,不良反应少。

【关键词】 茵栀黄;苯巴比妥;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

【中图分类号】R72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5)27-0050-02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发病率已经超过了50%,如果该类疾病无法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将会导致患儿出现手足运动障碍、牙釉质发育不全、听力障碍、眼球疾病等症状,严重的时候还会危及患儿的生命安全[1]。我院采用了茵栀黄联合苯巴比妥口服治疗,治疗效果比较明显,现汇报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选择了2013年1月-2015年1月在我院儿科接受治疗的150例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满足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诊断标准。随机划分为A组、B组、C组,A组中男性29例,女性21例,年龄在30min~25d,平均18.5d,胎龄在35~42周,平均38.5周,出生体重在2230~2650g,平均为2550g;B组中男性30例,女性20例,年龄在35min~26d,平均18.8d,胎龄在36-42周,平均38.7周,出生体重在2245~2660g,平均为2555g;C组中男性29例,女性21例,年龄在33min~27d,平均19.5d,胎龄在37~42周,平均39.5周,出生体重在2290-2600g,平均为2490g;三组患者在性别、年龄、胎龄、出生体重等方面无显著差异,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三组首先给予了常规治疗,并在此基础上又给予了静脉注射白蛋白、光疗、丙种球蛋白、改善低氧、碱化血液、抗感染等治疗。A组患儿在上述基础上给予了5mg?kg苯巴比妥口服治疗,每天服用2次,共需要服用5d;B组患儿在上述基础上给予了5mL茵栀黄口服治疗,每日2次,直至黄疸消退为止;C组患儿在上述基础上首先给予了5mL茵栀黄口服治疗,每日2次,直至黄疸消退为止,同时口服5mg?kg苯巴比妥治疗,每天服用2次,共需要服用5d。然后对3组患儿的血清胆红素水平变化情况进行观察和记录。

1.3 疗效观察

所有患儿入院之后均进行了血清胆红素水平测试,并且在治疗期间每天都要用皮胆红素测定仪对患儿额部两眉心间的血清胆红素进行测试和记录,直至血清胆红素水平低于85μmol/L,并维持2d或肉眼看不出黄疸为止。此外还要记录治疗过程还要记录黄疸消退时间每日TCB的变化和不良反应。

1.4 统计学方法

所有研究数据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计数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如果P<0.05,说明他们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三组患儿治疗前后血清胆红素变化情况

治疗之后C组患儿日均血清胆红素水平下降量明显高于A组患儿、B组患儿,同时C组患儿血清胆红素水平恢复到正常范围所需要的时间明显低于A组患儿、B组患儿,他们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数据如表1所示。

表1 三组患儿治疗前后血清胆红素变化情况对比

2.2 三组患儿治疗后不良反应对比

A组患儿在治疗期间有4例出现了轻度腹泻,而且每日腹泻次数在4-5次;B组患儿在治疗期间有3例出现了轻度腹泻症状;C组患儿在治疗期间未见明显不良反应。所有不良反应经过相关治疗之后,均得到好转,未对治疗过程产生影响。

3.讨论

临床上,诱发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因素比较多,最主要的是与新生儿胆红素代谢有关,主要包括肝细胞摄取胆红素能力衰退、红细胞破坏增多、肝细胞对胆红素排泄能力降低、肝细胞结合胆红素的能力下降以及肠肝循环功能的特殊性。相关研究显示,围产因素是导致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主要因素,而且产妇有贫血、肾病、妊娠及分娩期用药、妊高症及营养不良者等都有可能诱发该类疾病。因此,采取有效措施预防围产期各种高危影响因素,可以从根本上降低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发生,提高新生儿整体质量。

临床上苯巴比妥对于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治疗具有很长的历史,其可以有效诱导肝细胞微粒体,从而提高了葡萄糖醛酸转移酶的生成,促进了胆红素与葡萄糖醛酸的结合,使血清胆红素下降,增加肝清除胆红素的能力。中医研究认为,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主要诱发因素是寒湿阻滞、湿热郁蒸,以清热利湿为主要治疗原则。近些年来,逐渐将茵栀黄口服液引入到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治疗之中,并取得了预想的治疗效果[2]。茵栀黄口服液中主要包括茵陈、栀子、黄芩、金银花等加工而成,不仅能够增加胆汁流量,促进胆囊收缩,而且还具有抗氧化作用,有效的降低了胆红素水平。

综上所述,将口服茵栀黄联合苯巴比妥用于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可以有效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患者临床治疗效果,而且还能有效降低各类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 王素梅,李雪飞,黄瑞茶.茵栀黄颗粒和布拉氏酵母菌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疗效观察[J].河北医药,2014,8(15):79-80.

[2] 谢雅茹,王燕.口服茵栀黄联合苯巴比妥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150例[J].临床医药实践,2013,14(4):116-117.

论文作者:张延义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5年第27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11/2

标签:;  ;  ;  ;  ;  ;  ;  ;  

口服茵栀黄联合苯巴比妥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效果观察论文_张延义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