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景明[1]2001年在《中小企业决策的信息保障研究》文中研究说明中小企业决策的信息保障是中小企业适应信息时代的发展要求、顺应经济全球化、中国成功入世、市场竞争更趋激烈的新形势所面临的崭新课题和必然选择。本文在充分调研和对国内外中小企业决策信息保障方面进行综合研究的基础上,运用实地调研、问卷调查、文献调研和实例研究等多种科学研究方法,对我国中小企业信息保障中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方案,进行了比较系统和深入的研究。 正文共分六大部分,前两部分主要论述了中小企业及其决策的相关概念和存在的问题。第叁部分主要对中小企业决策的信息保障作了概括分析,指出其应对中国入世的现实意义,分析了实施信息保障的有利和不利因素。第四部分详细论述了我国中小企业决策的主要信息保障方法,从战略发展、技术创新、市场开拓、人才资源建设四个主要方面分别提出了保障方案。第五部分提出了构建我国中小企业决策的信息保障体系的构想,对中小企业内、外部信息保障提出了较有特色的建议。文章最后是结论部分,总结了本文的研究成果及尚待继续解决的一些问题。 正文的主要部分中均有不同程度的创新性,但主要的创新点在于提出了基于国情的中小企业决策的信息保障体系构想。
何洪光[2]2008年在《民营中小企业投融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无论是在发达国家还是在发展中国家,中小企业都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尤其是在民营中小企业具有绝对数量的我国,作用更加明显。民营中小企业的发展有利于维护市场的竞争活力,创造大量的就业机会和技术创新成果,有利于改善经济布局,促进产业结构的协调发展。但是在近几年的经济形势下,有关民营中小企业发展的问题越来越突出,这其中有外部的影响,也有企业内部的原因。关于民营中小企业的发展,有很多学者进行了研究,基本上是通过不同角度和地域的研究,不断提出有针对性的观点。本文主要研究我国民营中小企业发展问题,并引述了关于民营中小企业发展困境的典型案例,重点研究了以下的方面:(1)民营中小企业应加强内部制度的建设,特别是财务管理的建设。企业应根据外部环境的变化和企业自身的发展阶段,制定适合本企业实际情况的、切实可行的公司治理制度。促进企业财务管理创新,让现金流量观贯穿企业发展的全过程,为企业规避经营风险,提供正确的投资决策。(2)经过对案例的分析,我国民营中小企业投资发展的过程中应注意以下问题:首先是建立一个科学的、可行的决策制度,通过各种途径增加对项目投资的分析;其次是在当前的内外部环境下,企业应该围绕主业进行经营,避免盲目的多元化。(3)针对企业融资困难的现状,应该从外部应该建立民营中小企业的信用评价体系和融资担保体系。这不仅有利于解决民营中小企业融资困难的问题,还能对有发展前景的企业提供防范财务风险的保障。另外企业内部应该根据外部的评价体系进行建设,其中重点加强诚信建设,相互沟通信息,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我国的民营中小企业,有其自己的发展历史和背景,在新的形势下,面临的问题是综合的、复杂的,全面而系统的分析并解决是不现实的。本文的研究立足理论的分析和实践,结合最新的经济环境,引入分析具有代表性的民营中小企业发展案例,提出上述观点,力求有实用性。
张昭星[3]2017年在《基于层次分析法的我国中小企业内部审计外包决策优化研究》文中认为目前,我国很多企业都存在内部控制失效、经营效益低下、财务信息失真及企业内部人员涉及贪污舞弊的案件时有发生等现象,其中最重要原因之一就是内部审计在企业经营中不能有效地施展作用。然而,由于诸多因素绝大多数的中小企业没有建立专门从事完善内部审计工作的机构,即使存在专职机构也未能有效发挥应有的作用。在国外对内部审计及外包理论和实践创新发展的同时,而国内因为内部审计发展起步晚,随之与其相关的研究也滞后,关于内部审计问题的研究也主要集中在理论层面。相关理论探索成果多数均支持内部审计外部化,认为实施外包是必要的和可行的。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下,内部审计外包为中小企业试图加强内部审计来规范管理的目标实现提供了新的选择方案。本文通过问卷调查的形式对内部审计及内部审计外包现状进行了调研,统计结果真实地反映了当前企业内部审计及外包工作开展滞后的现状。因为缺乏对内审外包决策的实践研究和具体指导,内审外包并未能真正被大家广泛地接受、认可并实施。本文在实际问卷调查、调研分析的基础上,并辅以一家机械零部件制造企业A公司的实际案例为例证,对其在开展内审工作中的尝试及内审外包实际业务决策程序进行了回顾,并指出了存在的问题及不足。针对A公司在内部审计外包决策问题上遇到的困难,本文以A公司的决策评价小组名义,对A公司现有条件进行了内外评估,首先尝试借鉴一般业务外包决策模型来进行决策,考虑到定性分析的因素过多及决策理论存在一定缺陷等问题,又重点引入了层次分析法(AHP)数据模型等理论,提出了更优化、切实可行的对外包形式、外包内容、外包商选择上进行决策的解决方案,并在一般业务外包决策流程图的基础上优化构建了内审外包决策流程图。本文应用层次分析决策模型将传统人为主观定性选择的决策方法,引入层次分析法,通过对影响因素赋值及交叉影响计算,将决策结果定量化,达到了对一般业务决策模型决策过程进行优化的效果。优化后的内审外包决策流程图,一方面简化了实施步骤,将外包前的筹划分析阶段需考虑的因素分析方法和过程(如SWOT状态分析、成本分析、外包风险分析)全部纳入层次分析法的准则层进行考虑,不用再进行单独分析评估;另一方面,将外包的形式、内容和外包商选择放在同一步骤中,统一运用层次分析法决策模型划分成定量的权重值大小进行选择决策,提高了决策效率。最后在总结的基础上指出了本文基于层次分析法的中小企业内部审计外包决策研究的成果,优化后的决策流程对今后的相关工作开展提供了很好的参考借鉴。通过审计外包落实具体内审工作,也能有效确保在国内中小企业实施内审外包业务,真正有助于企业内部管理的实施和起到治理效果。
龚龙[4]2008年在《中小企业经营战略管理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中小企业既是全球经济发展重要推动力量,也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在竞争日趋激烈且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中求得长期生存和发展,如何能够创造和保持竞争优势,这已经成为当今中小企业面临的首要问题。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在于企业是否确立了适应外部环境变化和自身条件特点的企业战略。但是,中小企业在发展过程中仍然存在着许多问题,例如技术变革带来的冲击、大企业的垄断、融资能力有限、经营体制急需转型等等,这些问题制约着中小企业的持续发展。本文首先对研究的对象——中小企业进行了界定,对中小企业的地位、特征及现状进行了客观的分析,并结合当前流行的战略理论对中小企业的战略演化和战略体系进行了全面的介绍。随后认真分析中小企业所面临的内外环境,阐述了中小企业竞争优势与战略选择;结合中小企业所处不同成长阶段,制定出了的不同的发展战略。在本文的最后,笔者结合前面的理论分析和自己在企业中工作的实际经验,总结了中小企业的十种经营战略。全文共分为八章:第一章:绪论。主要介绍论文研究的背景、目标、对象和意义,对国内外在相关领域的研究情况进行了大致的综述与回顾。第二章:中小企业的界定。阐述了中小企业的界定,介绍了中小企业界定标准的种类和指标体系,此外特别介绍了中小企业界定标准的国际比较,以及我国关于中小企业的界定。第叁章:中小企业的地位、特征及现状。对中小企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特征,以及中小企业的竞争优势和劣势,我国中小企业的发展历程及现状进行了分析,并阐明了我国中小企业发展战略的现状。第四章:中小企业的战略演化和战略体系。中小企业战略演化过程大致经历了从财务控制、长期战略计划、竞争战略与核心能力、知识发展的战略五个发展阶段。中小企业战略体系包括四大内容:战略指导思想、战略目标任务、战略策略、战略措施。第五章:中小企业成长阶段与战略选择。本章首先介绍了中小企业生命周期与发展战略,然后深入分析了中小企业发展阶段的战略选择。第六章:中小企业竞争优势与战略选择。本章主要涉及叁个方面的内容:中小企业竞争结构分析,中小企业竞争优势与战略选择和中小企业持续竞争优势与战略选择。第七章:中小企业的经营战略。提出了中小企业的十种经营战略,即集中一点战略、“钻空隙”战略、特色经营战略、联合竞争战略、协作经营战略、特许经营战略、技术创新战略、低成本战略、跟随战略和模仿战略。第八章:结论、创新点及不足。
董治[5]2017年在《德国中小企业融资体系研究》文中研究说明中小企业是影响一国经济增长和劳动力市场稳定的最重要的因素之一,在一国的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中都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一国在制定经济发展政策和优化经济结构时应充分考虑对中小企业的影响,应对资源配置加以引导,推动金融体系更好地满足中小企业的融资需求、激发中小企业的活力,进而实现国民经济的健康、稳定增长。德国是世界第四大经济体,拥有数量众多的中小企业,德国的中小企业不仅在全球市场上拥有极强的竞争力,而且其高效的经营和充满活力的创新活动促进了德国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德国金融体系高效的资金供给对此功不可没。德国实施了一系列措施推动中小企业融资体系的构建,引导资金流向中小企业。德国政府对中小企业融资的制度安排不仅改善了市场运行中的市场失灵问题,同时提高了储蓄—投资转化过程中的资源配置效率,真正体现了金融服务于实体经济发展的本质。德国依靠发达的银行体系,在秉承德国商业银行的长期稳定的资源配置的基础上,构建了以商业银行体系为核心,资助银行、担保银行以及社会信用信息体系为补充的中小企业融资供给体系。通过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制度安排,德国充分发挥了几个子体系的差异化作用和互补功能,加强了各子体系内部的协调整合,完善了资金供给的畅通渠道,提高了德国中小企业应对宏观经济形势的不利变动的能力。本文从德国金融体系的实际情况角度出发,对德国中小企业融资体系进行分析,研究德国政府在德国中小企业融资中发挥的作用,为一国如何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题,进而促进中小企业健康发展提供借鉴。
章宁[6]2008年在《基于实物期权方法的高技术中小企业信贷决策》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创新型国家建设的逐步推进,高技术中小企业逐步成为经济发展领域的领头军。在高技术中小企业迅速发展过程中暴露出最棘手的问题之一便是融资瓶颈问题。由于我国风险投资等直接投资模式的成熟还尚待时日,商业银行提供的间接融资就显得尤为关键。我国商业银行的存贷差逐年增加,调整信贷资金结构可以进一步造就利润空间,可见高技术中小企业的发展给予了商业银行拓展业务、扩大市场的发展机遇。因此,合理甄选具有投资价值的高技术中小企业是商业银行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对银行信贷决策问题的研究很多是从金融监管和国家经济政策等宏观角度进行的,对银行微观信贷决策的研究很少。本文针对高技术中小企业,着眼于微观层面,提出将风险投资领域的实物期权思想和方法引入到商业银行对高技术中小企业的信贷评估中,研究了多阶段实物期权理论在商业银行信贷决策中的运用。文章回顾了信贷决策以及处理不确定性问题的国内外研究现状,指出传统信贷决策方法对高技术中小企业存在多重不适应性,同时在信贷决策中不应忽视企业的管理柔性价值。基于风险投资对商业银行信贷的启示,进一步比较了风险投资与银行信贷在甄选高技术中小企业时的异同。总结了实物期权方法的理论基础,分析了多阶段实物期权模型应用于高技术中小企业信贷决策的可行性。并对我国高技术中小企业信贷决策的现状进行了分析,改进了高技术中小企业信贷决策,提出了相应的方法和流程。最后,以生物医药类高技术企业为案例,通过对比传统的NPV方法和多阶段实物期权方法在信贷评估中的差异,发现高技术中小企业的期权价值在信贷决策中是不容忽视的,并从信贷进入和信贷退出角度对高技术中小企业信贷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王磊[7]2011年在《吉林省中小企业IT吸纳能力影响因素分析及对策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吉林省中小企业在吸纳劳动力就业、增加GDP、支撑大企业产业链等方面的重要性是有目共睹的,目前中小企业已成为拉动吉林省经济增长的主力军。中小企业的创新能力直接关系到其生存。而如今世界产业的创新是高技术平台上的创新,或者说是信息技术平台上的创新,因此一个企业的对信息技术的吸收、融合和应用能力——即IT吸纳能力是其总体创新能力的基础和条件,这个基础能力不高,将会直接制约着企业创新能力的实现。通过对已有的文献进行分析,发现目前没有专门研究中小企业IT吸纳能力的文献,而中小企业自身的特性又会显着地影响其采纳、实施和融合信息技术。以吉林省中小企业为切入点,通过研究其现状,发现吉林省中小企业在地区和行业上有着显着的特点,这为进一步研究吉林省中小企业IT吸纳能力影响因素做好了铺垫。通过对余翠玲提出的吸纳能力影响因素模型进行分析与修正,结合对吉林省中小企业现状、信息化现状、IT吸纳能力现状的把握,考虑到IT咨询、政府扶持对中小企业IT吸纳能力的影响,本研究建立了中小企业IT吸纳能力影响因素模型,并对模型中的关系提出假设,之后检验模型与相关假设。通过对吉林省中小企业发展现状、信息化建设实际以及IT吸纳能力的整体现状及影响因素的分析,研究发现,吉林省中小企业具有地区差异、行业差异很大,企业基础情况差异大、信息化能力和需求程度不一、主导产业集群优势明显等特点。系统深入的整体透视,使我们认识到,提升吉林省中小企业IT吸纳应采取:“统筹规划、分类指导、典型示范、有序推进”的指导思想。在从吉林省的行业和地区分布的协调发展开看,应以“叁步走战略”为指导,科学、协调、可持续地提升中小企业IT吸纳能力。通过对吉林省各地区的经济发展战略和中小企业信息化现状的科学分析,针对地区和产业差异制定不同的扶持策略;依据产业信息化特征和企业问题类别,选择和树立一定数量的、多种典型的成长模式、具有示范作用和有影响力的标杆企业,分类指导,给予有针对性的帮扶措施,起到以点带面,典型示范的作用;在提升中小企业IT吸纳能力工作过程中,坚持科学的方法,过程管理与项目评审制度并用,分阶段、分类别,有序推进,全面提升吉林省中小企业信息技术吸纳能力。
黄明刚[8]2016年在《互联网金融与中小企业融资模式创新研究》文中认为各国中小企业在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中发挥着重要的支柱作用。不论是发达国家还是欠发达国家,中小企业在企业数量、经济增长、吸收就业、产品多样性和科技创新等方面都占有绝对优势。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要牢牢把握发展实体经济这一坚实基础”,中小企业的作用更加凸显。据2012年国务院最新报道,我国中小企业总数达5200万户,中小企业数量占企业总数的99%,担负了80%的城镇就业岗位,完成了全国50%的税收,贡献GDP的60%以上;80%以上新产品开发由中小企业供给,65%的专利发明和75%以上的科技创新是由中小企业创造。尽管我国中小企业对社会做了重大贡献,但与大企业相比,国家对中小企业的支持力度还存在很大差距,尤其是金融支持中小企业的差距更加突出。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方面中小企业融资难。据银监会2014年末数据显示,我国中小企业银行业金融机构贷款余额20.70万亿元,占银行业金融机构全部贷款余额的23.85%,中小企业银行业金融机构贷款户数1144.6万户,仅占中小企业总数的20.44%。另一方面中小企业融资贵。据中央财经大学民泰研究所2015年4月对中小企业的调查显示,有83%的受访中小企业认为:贷款利率水平并未因宽松的货币政策而降低,反而有上升的趋势。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长期制约中小企业的生存发展,在这样的背景下,探讨互联网金融与中小企业融资模式创新,借助互联网金融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具有深刻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关于中小企业融资,大量研究集中于传统金融机构对中小企业融资的探讨,大多数学者认为,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主要原因是信息不对称,交易成本高。但自2013年(互联网金融元年)以来,随着互联网金融的快速发展,互联网金融已经成为中小企业融资的新渠道,中小企业互联网融资已成为业界关注的热门话题。那么,互联网金融是否能解决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困境呢?国内学者大多从互联网金融的发展、模式、交易行为、与传统金融比较、风险与监管等方面展开了研究,这些研究对制定专门的互联网金融法律法规和监管规则提供了参考,同时也为互联网金融的发展提供了理论指导。事实上,这些研究对互联网金融进行宏观的、操作层面的理论描述方面较多,对互联网金融解决中小企业融资信息不对称、交易成本高,进而为中小企业融资提供新渠道的实质性理论研究相对较少。因此,本文以互联网金融与中小企业融资模式创新作为研究内容。以互联网金融为切入点,遵循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分析思路,以网络经济与企业组织理论、中小企业融资渠道理论、信息不对称与交易成本理论、金融中介理论和中小企业金融成长周期理论为基础,通过理论与实证分析相结合、比较分析与案例分析相结合以及问卷调查与实地访谈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全面系统地分析了互联网金融解决中小企业融资信息不对称、交易成本高、金融中介化的问题,探索中小企业互联网融资模式创新,以进一步破解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困境。全文分四大部分,共七章组成。通过较为全面系统的研究,本文解决了如下问题:1.通过互联网金融与中小企业融资的理论基础分析表明,互联网金融在解决中小企业融资信息不对称,降低交易成本,去金融中介化,提高融资效率,促进金融业发展创新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互联网的普及催生了电子商务、社交网络、网络媒体、互联网金融等新型业态,这些新型业态的产生形成了强大的互联网经济,为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加速了金融业的变革与创新。然而,我国金融业的突出问题依然存在,一方面金融资源集中在少数国有商业银行;另一方面金融资源服务实体经济的分配不均衡。金融互联网化始终摆脱不了传统金融的体制束缚,只是在服务渠道和手段上进行了创新,金融媒介的功能并未实质性改变,金融资源的分配不均并没有因为金融互联网化而改变,只是利用互联网技术降低了交易成本,方便了已进入金融服务领域的客户,增进了金融服务的质量,金融缺口和信贷配给依然存在,中小企业、农村金融市场金融资源的供给严重不足依然没有改变,闲散、碎片化的资金没有得到平等的均衡收益、金融的普惠性没有根本性的改变。然而,互联网金融的发展为中小企业融资提供了新的渠道。互联网金融利用计算机信息技术和网络通信技术,通过大数据、云计算、搜索引擎等高科技手段对中小企业融资,打破了资金供求双方的信息不对称壁垒,降低了借贷双方的交易成本,提高了资金匹配效率,实现了信贷资源的有效配置,促进了金融信用中介向信息中介的转变,富人金融向“草根”金融转变,大企业金融向普惠金融转变,加速了金融“脱媒”,进而促使金融企业组织结构发生“基因式”的变革,有力地推动金融业向扁平化、虚拟化、网络化和柔性化方向发展创新。可以说,互联网金融将对传统金融模式产生颠覆性的影响。2.通过网络小额信用贷款与中小企业融资分析表明,与传统金融机构相比,网络小额信用贷款在解决中小企业融资信息不对称导致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有比较优势,但同时也存在自身的缺陷。一方面电商平台记录了中小企业历史交易中诸如经营情况、财务信息等,为网络小额信用贷款提供了“草根”征信系统的便利,这些信息是主动获取的,客观、真实、可靠,而传统金融机构是通过被动获取信息,中小企业容易提供虚假信息,造成道德风险。另一方面由于电商平台在中小企业违约时,会采取停止与中小企业合作,关闭其电商业务,这样会增加中小企业的违约成本。而金融机构与中小企业没有实体合作,金融机构停止与中小企业合作对中小企业影响不大,中小企业对金融机构的违约成本相对要低,金融机构对中小企业融资容易产生道德风险。虽然网络小额信用贷款解决中小企业融资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网络小额信用贷款也存在资金供给不足,贷款利率高,科技风险和制度性约束等缺陷。3.对P2P网络借贷与中小企业融资分析表明,P2P网络借贷在中小企业融资中发挥积极作用,但同时P2P网络借贷仍然存在信息不对称。P2P网络借贷从开始萌芽时平台数量的凤毛麟角到如今的遍地开花,从简单的类信用卡模式到类担保债券模式,再到如今的类资产证券化模式,P2P网络借贷行业的业务发展模式已更加多元化,为中小企业融资提供了个性化、多样化的金融产品服务,业务发展十分迅速,2015年末,P2P网络借贷平台借贷规模累计达9750亿元,年度增长率超过225%。但是P2P网络借贷仍然存在信息不对称。交易信任是决定投资人是否愿意对中小企业融资的关键因素,而信任倾向、信任质量、关系型社会资本和P2P网络借贷平台是投资人对中小企业融资交易信任的重要基础。由于P2P网络借贷信息不对称,交易机制设计不合理,P2P网络借贷平台爆炸式增长的同时,也带来了平台的很多问题,如平台挪用资金,线下擅自放贷,非法集资,携款“跑路”等庞氏骗局。2015年末,我国P2P网络借贷问题平台共计1733家,歇业停业(包含隐形停运)的平台占P2P网络借贷平台总数近叁分之一。4.对众筹与中小企业融资的分析表明,众筹与中小企业融资行为具有激励相容原则,为初创期的中小企业提供融资,有力地支持了中小企业的创新发展,同时众筹融资也有不足之处。首先,对中小企业融资的激励。中小企业通过众筹融资能够降低资金成本和获得详细的、高质量的信息。其次,对投资者的激励。投资者通过众筹平台投资可以获得更多的投资机会。最后,对众筹平台的激励。众筹平台的主要收入和盈利方式是收取创意项目融资金额的4%-5%中介费用。所以众筹平台会设计非常好的市场规则来招揽优质创意项目,高效匹配中小企业创意项目融资资金,以提高项目的成功率来增加收入和利润。但从众筹对中小企业融资案例分析发现,众筹作为新兴产业,众筹融资在我国发展中还面临着诸多不足之处。首先,众筹融资只适用于创意项目融资。其次,投资者投资的资金监控难度大。众筹解决了创意项目筹资的问题,但是投资后资金无法监控。再次我国信用体系不健全,容易造成“非法集资”。最后,创意项目发起人的知识产权保护机制不健全。5.对中小企业互联网融资模式比较与创新分析表明,现有的互联网金融叁种主要融资模式,对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各有所长,但同时也存在自己的“短板”,需要进一步驱动中小企业互联网融资模式创新。网络小额信用贷款、P2P网络借贷、众筹融资在解决中小企业融资信息不对称、交易成本高,去金融中介化,促进金融业发展创新方面具有先天优势。同时从中小企业互联网融资模式进行比较发现,互联网金融叁种主要融资模式对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方面各有所长,但同时也存在自己的“短板”。在中小企业互联网融资实践中,网络小额信用贷款资金来源渠道单一,受小贷公司政策限制;P2P网络借贷和众筹平台非法集资、携款“跑路”等庞氏骗局,自身特殊风险等缺陷,对互联网金融的发展造成了巨大影响。除有监管空白,野蛮生长客观原因外,更多是信息不对称,运行机制设计不合理主观原因。因此,为了更好地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扬长避短,优势互补,进一步驱动互联网金融与中小企业融资模式创新。一方面构建“电商+P2B”网络借贷互联网金融新模式;另一方面大力促进奖励式和股权式众筹发展,有效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通过以上分析,结合互联网金融与中小企业融资模式创新实践,为了更好地发挥“电商+P2B”网络借贷、奖励式众筹和股权式众筹在中小企业融资中的积极作用,促进互联网金融可持续发展,提出了如下政策建议:1.促进互联网金融自身发展。2.加快中小企业电商化发展,整合企业间价值链,构建“客户群组”,降低中小企业互联网融资交易成本,为中小企业互联网融资创造条件。3.加大监管立法,促进互联网金融监管从机构型监管向“功能监管与行业自律”混合型监管创新。本文研究的创新和特色主要有以下叁点:1.通过互联网金融与中小企业融资模式创新研究,论证了互联网金融平台是解决中小企业融资困境的主要载体,并提出了“电商+P2B”网络借贷创新模式,其中“电商+P2B”网络借贷、奖励式众筹和股权式众筹模式,将成为中小企业互联网融资的主要模式。2.在研究方法上采取理论分析与实证研究、比较分析与案例分析等多种手法对理论的交叉验证,是一种综合性研究方法,特别是通过问卷调查、实地调研、事后访谈等获得了新的数据信息来源,是难得的第一手资料。3.提出了建设性的实施中小企业互联网融资模式创新的政策建议。其中包括促进互联网金融自身发展;加快中小企业电商化发展,整合企业间价值链,构建“客户群组”,降低中小企业互联网融资交易成本,为中小企业互联网融资创造条件;加大监管立法,促进互联网金融监管从机构型监管向“功能监管与行业自律”混合型监管创新。
龙玥[9]2006年在《关于中小企业竞争情报应用实态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竞争情报是现代信息社会中,企业为适应市场竞争需要,赢得竞争优势,而在20世纪80年代兴起的一种管理工具,这种管理工具正越来越受到企业的重视。在信息时代与知识经济背景下,信息管理与竞争情报问题已经成为中小企业不可回避的问题,从中小企业的改革与发展是保持国民经济有效增长和保持社会稳定的关键的角度来看,中小企业竞争情报应用研究问题的解决对促进中小企业在内部机制和外部经营环境方面的改善和改革,解决中小企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满足中小企业对信息的需求,增强中小企业活力至关重要,成为关系中小企业发展,乃至关系到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性问题。另一方面,面对信息化和知识经济时代,中小企业对于竞争情报的获取与管理无疑对其竞争力的提高具有重要作用。因此,提出一套理论思路和解决方案,对整个中小企业的改革发展、保持国民经济有效增长和保持社会稳定有重大的实践意义。 文章立足于行为学的有限理性理论和信息经济学的信息不对称理论,从理论层面系统的分析竞争情报的作用机制。同时结合我国中小企业的实际状况和面临的国内外竞争的外部环境,阐述了竞争情报对中小企业的重要意义。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论证了中小企业重视和开展竞争情报工作是社会和经济发展的必然。 本文采用调查的方式,对126家不同所有制、具有行业代表性的中小企业展开了问卷调查,对中小企业竞争情报应用实态进行研究,根据调查结果总结了中小企业竞争情报应用现状,并对其竞争情报应用中存在问题的原因进行了剖析,得出了中小企业竞争情报需求的特点。基于此,提出了建立灵活、高效的竞争情报管理模式——专兼职人员负责制的观点,并对该管理模式运行的经济效益进行分析,提供竞争情报效益分析的思路及管理模式的运行措施。然后针对中小企业的现状,从我国实情出发,以科学理论为基础,借鉴国外竞争情报实践的成功做法和先进经验,提出了中小企业开展和发展竞争情报工作的措施,以达到理论联系实际,提升中小企业竞争能力,发展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目的。
殷章驹[10]2008年在《基于竞争情报方法的中小企业行业选择模型研究》文中提出中小企业作为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促进经济繁荣、推动创新、扩大出口、增加就业等方面都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截至2006年底,我国中小企业占全国企业总数的99%以上,中小企业创造的最终产品和服务的价值也占到了国内生产总值的60%左右。但据有关部门统计,大部分中小企业的寿命非常短,68%的企业生命周期都不超过5年。企业难以长久发展,其重要原因之一就是中小企业在进入某个行业前缺乏可行性分析,没有进行必要的行业评价。而目前国内对中小企业行业评价和选择方面的研究却非常少。本文尝试运用竞争情报的一些基本方法建立一套针对中小企业的行业评价模型,创业者在创业初期选择行业时,可以运用该模型进行切实可行的分析,使中小企业在决策时更加科学合理。模型中综合运用了PEST以及SWOT等宏观分析方法设计了基本评价框架,后期的具体评价采用了层次分析法和多层次灰色分析法进行量化计算,最后得出对备选行业的定量的评价值。论文的最后通过一个案例对模型进行了实例分析,通过验证,该模型具有较好的评价效果和操作性。
参考文献:
[1]. 中小企业决策的信息保障研究[D]. 赵景明.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文献情报中心). 2001
[2]. 民营中小企业投融资研究[D]. 何洪光. 河南大学. 2008
[3]. 基于层次分析法的我国中小企业内部审计外包决策优化研究[D]. 张昭星. 山东大学. 2017
[4]. 中小企业经营战略管理研究[D]. 龚龙. 重庆交通大学. 2008
[5]. 德国中小企业融资体系研究[D]. 董治.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 2017
[6]. 基于实物期权方法的高技术中小企业信贷决策[D]. 章宁. 合肥工业大学. 2008
[7]. 吉林省中小企业IT吸纳能力影响因素分析及对策研究[D]. 王磊. 吉林大学. 2011
[8]. 互联网金融与中小企业融资模式创新研究[D]. 黄明刚. 中央财经大学. 2016
[9]. 关于中小企业竞争情报应用实态的研究[D]. 龙玥. 西南交通大学. 2006
[10]. 基于竞争情报方法的中小企业行业选择模型研究[D]. 殷章驹. 合肥工业大学. 2008
标签:企业经济论文; 中小企业融资论文; 互联网金融论文; 中小企业贷款论文; 信息不对称理论论文; 银行信贷论文; 战略分析论文; 信贷规模论文; 项目外包论文; 能力模型论文; 融资监管论文; 企业创新论文; 信贷配给论文; 融资论文; 决策能力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