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保产业发展是机械业重组的新机遇,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产业发展论文,新机遇论文,机械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环保产业作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已日益受到全球关注,它与通讯技术、生物技术一道,并列为当代最看好的三大技术领域,环保产业的全球市场价值已达4000亿美元。80年代以来,OECD国家的环保产业产值增长率一直以高于GNP增长率2~3倍的速度发展,随着全球环保意识的普遍增强,预计2000年全球环保市场将达6000亿美元。面对这一新的形势,我国机械工业应作出积极主动的反应,努力进入环保领域,既是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要求,也是振兴机械工业的一个必要抉择。
一、环保产业的内涵与发展前景
环保产业是一个新兴的产业部门,它首先是在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OECD国家发展起来的。其内涵可从广义与狭义两个角度释义。广义地说,环保产业指以防治环境污染、改善生态环境、保护自然资源为目的的一切经济活动,亦即指面向社会系统投入产出的全过程(包括生产、分配、交换、消费),为监测、防止、限制、治理及克服环境污染与破坏而进行研究开发、生产经营、市场营销的企事业及提供的相关产品、技术与服务的总称。狭义的定义,则特指以生产环保设备和提供三废治理服务为主的一种产业。
广义与狭义之间有区别又有联系。狭义定义主要针对环境问题的终端治理,而用于终端治理的产品与服务,其环境功能与使用功能是一致的;广义定义是针对产品的生命全过程,即产品的设计、生产、使用及废弃物的环境安全处置与再利用而言的,它不仅包括狭义定义的内容,还包括涉及产品生产过程的洁净技术及产品使用(消费)过程的洁净产品,而洁净产品与洁净技术的环境功能与使用功能往往并不一致。一般地说,狭义定义的内容,是当前环保产业的主体,广义定义的内容,则是未来环保产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1996年,OECD的“科学、技术与工业理事会”组织研究,提出环保产业包括8个领域,即:水及水污染处理、废弃物管理与再循环、大气污染控制、消除噪声、事故处理、清理活动、环境评价与监测、环境服务、能源与城市环境舒适性。我国目前关于环保产业定义的认识与国际基本一致。
当代,环保产业正以其强大的生命力和广阔的市场前景,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我国也正面临着发展环保产业的大好时机。这是基于:
1.随着科技进步和生产力的大发展,在社会财富骤增的同时,也使资源过度消耗、环境破坏、生态失衡等问题日益严重,危及了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大力发展环保产业、治理环境污染,改善环境质量已成为历史发展的必然,并导致环保产业的发展与大发展。
2.我国环境问题十分严重。全国生态环境在不断恶化。水土流失已将近180万km[2],植被的破坏导致了荒漠化的肆虐,每年国土的荒漠化面积达2460km[2],相当于两个半香港。工业污染早已直接危及人民生活与健康,全国流经城市的河流,80%河段被污染。我国已成为全球第三个酸雨区,因二氧化硫污染导致的酸雨区面积已占国土面积的20%,个别地区和时段酸雨的PH值已达到食用醋的标准。工业固体废弃物每年堆存6亿多吨,历年占地面积已达5万多公顷。面对环境敲响的警钟,国务院已提出“生态环境保护与污染防止并重”的指导思想,确定以实施《中国二十一世纪议程》为核心,推动经济和社会向可持续发展模式转型,在发展中保护环境,节约资源。这一战略举措,为我国环保产业开拓了广阔的发展空间。
3.全球范围公众环境意识的普遍增强,推动了环保产业的迅猛发展并激起对环保产品的庞大需求,政府及企业成为环境产业两大主要的消费群体。公众环境意识提高所形成的强大社会压力,一方面促使政府提高环境标准,完善与严格环境法规,督促企业承担环境责任,从而形成发展环保产业的政府驱动机制;另一方面,企业的投入产出以及国际经贸活动,已无不涉及执行环境标准、环境规则的问题。ISO14000(环境管理标准)认证,同ISO9000一样,成为了开展商务的一个要素,其权威性和全球通用性,十分有利于改善企业形象与提高产品市场竞争力。以致有人认为,ISO14000将使企业获得21世纪的“绿色签证”及“地球护照”。因而各类企业为了自身可持续发展,也必然形成对环保产业的巨大市场需求。
4.为增强我国环保产业在国际市场中的竞争力,也迫切要求通过产业重组促进其发展。环保产业是继传统产业之后的一项新兴高技术产业,其知识与技术密集性,使具有科技经济优势的发达国家,具有明显的领先优势。例如,1994年在世界环境专利中所占份额,美国、日本、欧共体分别为24.5%、10.4%、48.5%,合计达83.4%。世界环保市场的90%以上为发达国家占有。我国环保产业由于发育时间晚,规模小,技术水平低,目前在世界环保市场尚未取得一席之地。它不但已严重落后于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而且落后于整个环保事业的发展,既缺乏向国际市场进军的竞争力,又受到国外环保产业进军国内市场的威胁。因此,在夹缝中发展的我国环保产业,为了抓住世界环保产业大发展的良好机遇,有必要充分依托国民经济转轨变型、产业结构调整的宏观背景,推动环保产业走上规模化、集约化发展的道路,努力缩小与发达国家环境保护产业发展水平的差距,高效、快速地发展。
二、环保产业发展为机械工业重组提供了新机遇
1.机械工业发展的状况及存在的问题
机械工业是国民经济的装备工业,是制造业的核心,是实现国家工业化的支柱产业,美国国家经济研究局在研究61个国家的数据后证明:“机械的积累是国家生产力增长的主要决定因素”。机械工业又是有着较强的前向后向联系的产业,其影响力系数和感应度系数都大于1,与国民经济各产业部门都有着十分紧密的联系,据测算,每增加100亿元的机械产品,就会对各部门产生200亿元的直接和间接消费需求。据对世界主要发达国家1951~1980年的考察发现,机械工业超前于一般工业与整个国民经济而发展是一个普遍规律。
但是,我国机械工业与国外先进水平及国民经济发展需要相比,还存在很大差距,主要表现在:①工艺装备落后。企业仍沿用几十年不变的传统工艺及装备。②结构严重趋同。企业(项目)在低水平上重复建设,遍地开花。③缺乏高新技术的注入及高水平的技术装备的武装,其产业技术进步和结构升级乏力,市场占有率和经济效益下滑,导致对进口技术密集产品(装备)的依赖度迅速上升,国内机械工业企业面对外国资本的进入,已处于十分被动的境地。④产业组织条块分划,企业不能实行优势互补,专业协作水平低,未形成规模经济。⑤企业内部加工能力臃肿,开发和销售、服务能力薄弱,“两头小,中间大”的局面,既不能对市场作出灵敏反应,又难以为用户提供满意的服务。
因此,机械工业必须下决心进行战略性重组,其重要内容是,将改革、改组、改造有机结合起来,把战略重组与打好“产品质量翻身”“组织结构优化”“开发能力提高”三大战役协调起来,调整产品结构,转换企业经营机制,推进生产要素优化配置,增强机械工业的市场适应力及竞争力。
2.我国机械工业进入环保产业的可行性
①机械工业与环保产业有一定包容性。环保产业作为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是在其他产业发展中逐渐形成的,与其他产业共同发展的一种产业体系。其产业边界与产业内容有相当的模糊性,或者说与其它产业边界与内容存在许多的交叉性。如本文论及的环保产业的广、狭义内涵都主要是从其环境功能而界定的。这些具有环境功能的产品、技术和服务,其中有些可能是原来已在其他行业中生产的产品、技术或服务,也可能是其他行业正待开发的或具备条件开发的产品、技术或服务。这些产品究竟是放在原产业内或转而隶属环保产业有待确认,但不管如何划分,都说明了相关行业进入环保产业的现实性与可行性。机械工业作为深加工性的制造业,可找出许多与环保产业发展的契合点。例如可以生产各种环保设备(废水处理、废弃物管理与再循环、消除噪声、环境科研与实验等方面的成套设备),可以研制开发监测、控制环境污染及破坏的仪器仪表,可以研制开发并要求自身使用洁净技术与洁净产品,并按ISO14000要求在行业内实施产品生命周期评估标准,进而形成对环保产业的市场需求,等等。总之,机械工业与环保产业的一定兼容性,使二者相辅相成,互为条件地发展成为可能。
②机械工业原有重复、低效、分散的企业结构和闲置的生产技术能力,通过改革、改组、改造转向环保产业,不仅有利于有效地用好资产存量,也可节约建设环保产业的投入,加快开发环保产业的速度,提高行业和国民经济整体效益。
③环保市场前景广阔,而且目前我国环保产业还处于发展的幼稚期,环保产业技术不成熟,产品品种不齐、功能不全、成本偏高、未形成规模经济,因而其进入壁垒低,有利于机械工业的进入。
三、机械工业企业进入环保产业的对策思路
机械工业进入环保产业,促进环保产业的发展,虽然具有较好的物质技术基础及市场机遇,但环保产业的技术密集性、复合性、发达国家的市场领先性等,使进入环保产业并非易事。当前,要特别注意做好以下几点:
1.纳入全行业战略重组规划。正确把握机械工业的何行业、何企业、何产品在重组中进入环保产业,既要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又要充分实现政府在重组的导向、协调、服务职能,才能保证行业结构与产品结构的调整,符合国民经济发展的要求。要通过产业政策及各项优惠政策,鼓励和引导一部分具有技术、装备和人员素质优势的机械工业企业转向从事环保产品的多门类、系列化生产。相应地按照集团化、集约化、专业化协作的要求,推进组织结构优化,以增强经济实力和市场竞争力。
2.进一步确立机械工业的支柱产业地位,依靠科技进步增强机械工业自身发展的能力,使之成为发展环保产业的重要支撑。机械工业虽然是我国国民经济体系中的一个大门类,但当前实体已较虚弱,发展后劲乏力,用高新技术加强对机械工业的改造,已是当务之急。近年来,为解决基础产业“瓶颈”的制约,国家对基础工业实行倾斜,使其获得很大发展。与此同时,对机械工业的协调发展注意不够。1981~1994年,国家对基础产业累计安排投资占同期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36%,机械工业只占3.6%。1994、1995年,国家重点建设项目290个,机械项目一个也没有。因而,“八五”期间,机械工业产值占工业总产值比重下降,1995年一般机械行业及专用机械行业下降了3.5%,其固定资产新度系数低于整个工业9.5个百分点。机械工业由于缺乏更新改造的资金投入,缺乏技术创新的推力,已成为国民经济发展新的“瓶颈”产业。按照工业化进程中机械工业要超前于国民经济发展而发展的一般规律,建议国家加大对机械工业的投入和政策倾斜,使机械工业能作为环保产业发展的新的增长极。
3.转换企业经营机制,以满足环境功能和市场需求为前提,找准产品定位、市场定位。我国机械工业是在计划经济时期大发展起来的传统产业部门,传统的、陈旧的经营模式烙印很深,目前有相当一部分企业困难重重。为走出困境,要彻底改变“等、靠、要”的思维模式,充分依托改革开放带来的良好经营环境,以市场主体身份去审视自身的角色定位,以技术创新主体身份去开拓适销对路产品,按照“三改一加强”的要求,走出一条自主创新、可持续发展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