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家的偏爱”:故事·故事背后——析哈代的短篇小说

“艺术家的偏爱”:故事·故事背后——析哈代的短篇小说

赵艳[1]2003年在《“艺术家的偏爱”:故事·故事背后——析哈代的短篇小说》文中认为有感于评论界对哈代短篇小说的忽视与遗忘,本文拟以哈代的短篇小说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对这些作品的整体把握和举例分析,来探讨哈代短篇小说的主要特质——“故事”性。虽然故事代表的通俗性常常为文人学者所不诟,但以“讲故事”的形式来叙事本身就是一种特征,是作家个性的体现,作家有权选择以何种方式来讲述故事。事实上,在哈代孜孜于写作一个个故事的背后,表现出了丰富的内蕴、别样的意味以及作者寄寓其中的情感。文章在对历年来国内外学者关于哈代短篇的评论做简要鸟瞰后,提出了作家的“故事”情结和其故事中反复出现的某种模式,即威塞克斯、爱情故事和“激情”男女,并由此认为哈代的短篇作为一种“有意味的形式”,同样具有其独特价值。由于作家在结构各个故事时常常采用“对照” 手法,使故事模式中的叁要素(人、事、地)得以紧密结合,成为一有机体。这一个个爱情故事最终反映出作家本人对爱情、生活和人生一以贯之的情感。总之,通俗与深刻、传统与现代,构成了哈代短篇故事的“双元特性”。

王琰[2]2014年在《天才歧路》文中研究指明1.少年游青城是座古老的城市,一条运河穿城而过。高大的拱形石桥横跨运河,几乎每隔几条街就有一座。一眼望去,青城没什么高楼大厦,全是一排排平整低矮的白房子,白墙黑瓦,宁静得近乎肃穆。青城人爱走路,边走边聊天,语速平淡缓慢,落进小巷深处,很快被一巷的幽静吞噬。许氏祖孙最初落脚的地方,是在城北下只角的一条运河边上。那些临河而筑的房子也算白墙黑瓦,大多已陈旧不堪,给人简陋、破烂、寒酸之感。他们的房间总共只有九平米,前后没有窗户。刚搬进去,许氏一个人忙前忙

参考文献:

[1]. “艺术家的偏爱”:故事·故事背后——析哈代的短篇小说[D]. 赵艳. 上海师范大学. 2003

[2]. 天才歧路[J]. 王琰. 百花洲. 2014

标签:;  ;  ;  ;  ;  ;  

“艺术家的偏爱”:故事·故事背后——析哈代的短篇小说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