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音乐 创造力 关系
中图分类号: G63 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ISSN1004-1621(2019)03-086-02
赵晓生老师谈及莫扎特、贝多芬、肖邦、舒曼时,就提到,这些伟大作曲家的作品,多数是"抄"来。"抄"谁的?"抄"巴赫的。赵老师还说,音乐的规则哪里来?是后来的作曲家觉得之前作曲家用的好,将其作品中欣赏的部分照样拿来用罢了。
创造力也是可以学习的,更可培养的!
高中生的音乐创造力的培养有这样几个步骤:
一、增广见识、积累见识,为培养创造力提供充足的条件。
没有见过的东西无法想象,所有的创造力都必须基于一定的基础。乔布斯如果生活在中世纪的欧洲,绝不可能创造出智能触屏手机这样的东西来,因为缺乏基础。
莫扎特生活在音乐世家,自己的父亲又是很好的教育家。每天在音乐中生活,听了无数的音乐,这些就是他的见识。
见识越广、创造的条件就越充足。
孩子学琴,老师和家长就要肩负起增广孩子见识的责任。老师要尽可能给学生丰富的音乐学习体验;家长要尽可能多地带孩子听音乐会、或者在家中播放音乐。
孩子听了音乐,可是听不懂。教师应设计从简到繁的学习计划,让学生分辨和模仿所聆听的音乐,并引导他们思考。对不同音乐元素的分析、对各种声音效果的模仿,就是在一步一步地建立学生自己的"工具箱",或者"素材库"。
对音乐的分辨能力极其重要,因为这里将锻炼到音乐学习者最为重要的感觉功能--听觉。没有基础的孩子,能听出快慢、强弱已是十分了得。但是接受过系统学习的孩子能听到更多:音程、和声、张力、音色、调性……
听辨是第一步,要学会纳为己用,还要通过模仿。模仿在音乐学习的初级阶段是最重要的学习方式:模仿老师、模仿大演奏家、模仿一切你觉得欣赏的声音。模仿结合听辨,不断地打磨,就会使自己的"素材库"越来越丰富。
二、注重音乐理论知识的培养,为培养创造力打下坚实的基础。
在一定的角度上看,音乐创造力和音乐理论之间确实有着一些没办法去改变的矛盾和冲突,但这一切的出现都是因为音乐人已经学习到一定量的理论知识。理论知识是非常重要的,这是因为充足的理论知识是音乐创造的基础,只有基础打得踏实,音乐人才能更好地去接触和创造音乐,这并不是无稽之谈。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从很多知名音乐家的例子中就可以看出,如贝多芬、巴赫都是认真学习理论知识的典型例子,且在后期经历了长时间的苦练,才拥有了后来的成就,通过这些例子,可以分析得出,在某个特定的时间段,因为外界因素的影响和自身情绪的改变,使自己本身的音乐水平获得提高,从而创造出一些情感更为触动人心的音乐作品。这属于音乐创造力对于音乐能力的提升,但这并不是只靠音乐创造力本身就可以达到的,如果没有音乐理论基础的存在,那音乐创造力就不可以被完善的表达,所以音乐基础其实是音乐创造力的前提,是触发音乐创造力的根本因素。由此见得,音乐创造力和音乐理论的融合需要仔细的把控程度,这样才能即拥有一定的音乐理论又不会让音乐理论舒服音乐创造力,从而使得两者之间拥有一个平衡,使得音乐人的整体素质更为提升。
三、发掘创造力,培养自觉乐感
在音乐教学中,教师应是一个发掘者,面向全体学生,发掘其潜在的创造力,使学生根据自己的需要自由确定创作目标,主动探索音乐,充分发挥想象力、创造力,初步形成独立学习音乐的能力。这种教学可称为"发掘创造力"教学法的思想,也是使学生从"自发的乐感"转化为"自觉的乐感"。它要求学生在积累音乐经验、理解音乐的过程中,把自己对音乐的感受,用良好的音乐素质创造性地表现出来,通过反复的训练逐步形成"自觉的乐感"。如在高年级音乐欣赏教学中,引导学生探索"变奏曲式及其变奏手法",教师启发他们采用旋律对比、听辨,并用变奏方法创作,来探索音乐的"变奏"及"变奏手法"。教师可先弹奏或播放一段曲调,并要求学生记住这段音乐的主题,后将这首曲调的节奏、节拍、音高、速度、力度和旋律稍加变化或移调演奏,启发学生畅谈听辨曲调各种变化后的感受和理解。再引导创作深入探索,如教师播放或学生弹唱音乐主题曲:
“55 3 | 5 5 3 | 3 5 5 1 | 3.3 2 | 1 3 3 2 | 1 2 6 | 6 2 1 6 | 1 1 6 |……” 待学生唱(奏)熟悉后,启发学生将此曲加以变化进行创作练习,如在曲调各音上行四度创作曲调为“1(•) 1(•) 6 | 1(•) 1(•) 6 | 6 1(•) 1(•) 4 | 6.6 5 | 4 6 6 5 | 4 5 2 | 2 5 4 2 | 4 4 2 |”;上行五度创作曲调为“2(•) 2(•) 7 | 2(•) 2(•) 7 | 7 2(•) 2(•) 5 | 7.7 6 | 5 7 7 6 | 5 6 3 | 3 6 5 3 | 5 5 3 |”。
然后,要求学生把原曲与创作的曲调连接起来演唱或演奏,并录音后回放,使学生听到自己创作的"变奏曲"备感亲切。为了巩固对变奏曲及变奏手法的认知,教师再播放一首奏鸣曲中的变奏曲,让学生听辨音乐主题采用了哪些变奏手法,他们会很快归纳出来,这种探索式的创作学习成果,即是"自觉乐感"训练的结果,也是艺术创造思维训练的重要途径,对音乐变奏曲的感受和理解是深刻的。
四、时刻鼓励学生进行自由发挥
不同于其他能力,创造力是一种富有新颖性与独创性的能力,对这种能力的培养不应固守一种教育模式,而应适当弱化教师在学习过程中的指导作用,时刻鼓励学生进行自由发挥,为学生提供足够的自由发展空间。通过对学生在音乐学习中的发散性思维进行锻炼,提升学生的创造能力。例如,教师可以组织开展一次主题明确的即兴作曲比赛,在考查学生音乐知识掌握水平的基础上,锻炼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并在一定程度上增强高中音乐课程的趣味性,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结束语。
伴随我国国民经济的飞速发展与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教育事业日益受到人们的普遍关注。高中阶段作为学生学习的关键时期,教育质量是十分重要的。创造力作为对新时期人才素质的基本要求,是现阶段高中教育目标中的重要内容。音乐是一门培养学生创造能力的重要学科,通过科学的音乐教学可以引导学生对音乐作品创造内涵及灵感来源进行分析与思考,对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锻炼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具有重要意义。
论文作者:陈姣
论文发表刊物:《科学教育前沿》2019年0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6/4
标签:音乐论文; 创造力论文; 学生论文; 变奏论文; 曲调论文; 乐感论文; 自己的论文; 《科学教育前沿》2019年03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