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兰州市榆中县柳沟店小学 730010
小学美术课堂教学是个多层次、多因素、多变化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见缝插针地渗透德育,不但让小学生保质保量地完成作业,还可以让小学生随时随地地受到教育,使小学生身心得到健康发展。
一、是在课前准备中有意识地渗透德育。
课前有意识地引导小学生对自然景物的欣赏是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同时也是对小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感素质方面的一个很好的教育渠道。因此,作为美术教师在渗透德育时,要充分发挥本学科优势,增强生动性。
在《美丽的家园》的课前准备过程中,我让学生来到校外自然环境中,观赏蓝天白云的美景,引导小学生充分感知家乡大自然的美。通过现场实地感悟,小学生们充分体验到了和谐自然的美丽,增强了作品的真实感。
二、是在新课导入中生动地渗透德育。
俗话说:“好的开头便是成功的一半。”精彩的课前导入,不仅可以激发小学生的求知欲,让学生乐中学、趣中练,由兴趣变志趣;而且可以使学生在一定情境中受到美的熏陶,同时潜移默化地获得知识、技能与身体的发展、从而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与心理素质,达成在快乐中求发展,在发展中求快乐的教学目标。因此在教学中,我常常用富有感情的语言和生动形象的图片,精心创设适合学生活动的情境,将学生的思想感情带入课堂,激发他们的学习情趣,使他们接受生动的德育教育。
在《生命的甘露》一课中,我收集了不同风格的大自然图片,有一年四季的美丽景色,还有近年来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图片,看完之后,我给小学生提问:大自然的美体现在哪里?近年来环境污染给大自然带来了什么?这个问题使学生的兴趣一下子被提升了,然后我就带着这个问题和学生一起走进了这一课。这一激趣导入的方式,使小学生树立了环保意识,增强了保护环境的责任感。
三、是在课堂讲授中主动地渗透德育。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课堂讲授是美术教育渗透德育的一个主要方法,在教学前必须深入备课,既要弄清教材的知识内容,又要对教材内在的教育因素深入体味;讲授时力求集知识传授、智力开发、思想教育于一体。
在教《巧用肌理》、《壶趣》时,让学生理解美与丑、善与恶、荣与辱、对与错的真正内涵,形成良好的性格品质,在绘画中思想也得到了升华。
四、是在课堂作业中积极地渗透德育。
美术课堂作业练习不但可以促进学生的创作欲望,也可以巧妙地渗透德育。美术教师在布置课堂作业时,要注意增强思想性,发挥教育功能。在很多课时作业中,我给学生分组让他们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完成任务,并进行比赛,让学生在学习中体验合作的乐趣,培养他们集体荣誉感和团结合作的意识。
在《编花篮》课程中,我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比赛制作组合物体,要他们充分发挥集体的力量和个人的聪明才智,团结合作的那组做得又快又好,没有一起制作的那组相对要慢些。我带领学生一起感受团结就是力量,教育引导小学生立志团结互助,共创美好明天。
在手工制作课中,学生使用的工具材料较多,计划性很强。教师应注意培养学生有序的工作习惯和讲卫生、爱整洁、维护公共利益的行为习惯,逐步培养学生耐心细致、不怕失败、坚持不懈的心理品质和创造性的工作态度。同时,学生的这些品质也会受到教师教学作风的影响,这也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特别是在示范过程中不可不予重视。学生要完成一件精美的工艺作品,在关键时刻,老师要画龙点睛地进行点拨。
五、是在家庭教育中积极地渗透德育。
家庭教育对于学校教育而言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小学生在家里面的表现极其关键,传统美德的教育也应着眼于家庭。结合一些小学生在学校里表现优秀、在家里表现相对较差的情况,我借助美术课程教学活动中的好时机,对小学生实施在校与在家应该同样表现优秀的教育。
譬如,在对“劳动最光荣”这一课进行教学的时候,笔者先向小学生提出问题:“请你们叙述下你们在家里都干过哪些家务活,并且用你手中的画笔画出来,此外再与大家一起分享下你在家里面的具体表现。”部分小学生便回答得非常直率,部分学生讲自己在家里的表现比较好,部分学生讲自己在家里的表现较差些,如此一来,无形当中便能够让那些在家里表现不是很好的同学心生愧疚之心,促使其向在家里表现优秀的小学生学习,从而提升美术课堂教学中传统美德教育的效果。
美术课的德育功能在教学过程中的体现是十分明显的。作为美术教育者,应该不放过任何一次德育渗透的机会,充分发挥美术教育的教育功能,通过美术特有的形式、手段,通过循序渐进的教育和影响,达到陶冶学生的心灵、塑造学生人格的目的。
小学美术教学,应以“育人”的目标出发,坚持站在“育人”的高度备课,将德育教育贯穿于课程教学之中,全方位地渗透德育,充分利用美术使小学生潜移默化地受到美的感染和熏陶,让小学生感到美本身就是一种心灵的净化。寓教于情感、趣味、娱乐之中,使小学生在情趣上受到陶冶、在道德上受到影响、在心灵上受到启迪。
论文作者:梁飞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18年第33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0/15
标签:小学生论文; 德育论文; 学生论文; 是在论文; 在家里论文; 作业论文; 美术论文; 《中小学教育》2018年第335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