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脑科医院 湖南长沙 410007
【摘 要】目的:研究心理护理及言语沟通在精神病专科护理中的临床应用与研究,为今后精神病专科护理累计临床经验。方法:选取2014年5月~2015年2月于我院精神病专科接受治疗的患者93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分配法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其中对照组47例,实验组46例,对照组实验期间仅实施心理护理,实验组在心理护理基础上实施言语沟通,。比较两组患者不良心理状态发生情况、SDS抑郁自评量表以及SAS焦虑自评量表评分改善情况。结果:①治疗后两组患者不良心理状况发生率均有改善,且实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3.04%较对照组31.91%明显降低,其结果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治疗后两组患者SDS抑郁自评量表评分均有所改善,且实验组(43.13±3.09)较对照组(53.89±1.89)明显降低,其结果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治疗后两组患者SAS焦虑自评量表评分均有改善,且实验组(41.83±3.10)较对照组(58.34±4.32)明显降低,其结果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心理护理及语言沟通能明显有效提高临床疗效,降低不良心理发生率,帮助患者克服恐惧,减少心理紧张喝外界刺激,战胜疾病,提高康复速度,临床有指导意义,适宜推广。
【关键词】精神病;心理护理;言语沟通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生活节奏变快,人类面临的社会和生活压力不断增加,精神持续处于紧绷状态,越来越多的人患上精神疾病[1]。在其病态心理支配下,患者认知、情感、动作等发生异常,表现为抑郁、狂躁、妄想,甚至有自杀或攻击、伤害他人等行为。目前临床多采取保守治疗的方式[2],通过药物治疗控制患者的情绪波动,大部分患者出院后仍需要长期服用药物,临床疗效不理想。研究表明[3],对精神病专科患者进行科学有效的对症心理护理,能有效缓解患者心理压力,配合言语沟通,安抚患者紧张情绪,使疗效提高。为了有效治疗精神病患者,改善其紧张情绪,缓解痛苦,改善其预后,笔者做以研究。通过观察两组患者不良心理状态发生情况、SDS抑郁自评量表以及SAS焦虑自评量表评分等指标,来探究心理护理及言语沟通在精神病专科护理中的临床应用与研究,报到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5月~2015年2月于我院精神病专科接受治疗的患者93例,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实验组47例,其中男21例,女26例,平均年龄(44±1.56)岁;对照组46例,其中男19例,女27例,平均年龄(42±3.42)岁。患者病程1-23年。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相仿,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诊断及排除标准:诊断符合《精神病诊断标准》[4],1)诊断标准:具有下列综合征之一:(1)智能障碍,如认知障碍等;(2)人格改变;(3)意识障碍,如意识模糊、神昏谵语等;(4)遗忘综合征;(5)精神病性症状;(6)情感障碍,如抑郁、焦虑等状态;(7)神经病性症状;(8)包括以上两种或两种以上症状的混合症状;2)排除标准:严重心、肝、胆等严重疾病;恶性肿瘤;患者自愿或其家属允许参与本实验,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方法
两组患者同时给予药物治疗以及生活饮食护理,对照组仅实施心理护理,实验组在实施心理护理的基础上配合言语沟通,具体如下。
1.2.1 心理护理
(1)建立医护人员与患者之间的信任。医护人员提升个人医疗水平,以温和亲切的服务态度对待每一位精神病患者,进行交流沟通,定期进行心理疏导,在交流过程中,增加医患之间的信任,使患者具有安全感,这是保证各项治疗开展的前提基础。
(2) 医护人员进行个体化心理干预。医护人员做好患者基本情况、背景、性格、体征等资料的收集,并做观察记录,了解患者兴趣爱好,根据不同患者特征,制定不同干预方案。如焦虑急躁患者,医护人员可采用音乐舒缓配合瑜伽放松等训练;抑郁患者,医护人员需进行交流沟通,患者户外散步,乒乓球羽毛球、绘画、唱歌等兴趣培养以及患者之间展开交流等活动。另外,患者家属及朋友的鼓励和支持,增添患者信心,倾听患者心生,给予患者更多关怀。
(3)健康知识的宣传。医护人员在院内开展精神病患者健康知识普及活动,授予精神病患者精神病健康方面知识,并对其进行考核,有效避免患者心理冲突,积极主动配合医护人员治疗,达到病情好转的目的。
(4)社会生活行为训练。患者终究需要回归社会,完善其社会生活行为,是每个医护人员需要做到的,患者需要养成定时起床、洗漱、修剪指甲、整理个人生活用品等习惯,强化其动手能力,定期进行比赛,使患者快速完善其行为能力。 (5)患者家属情况及经验交流。每位患者家属定期经行交流,医护人员对其存在问题进行更正,找出最佳护理模式。
1.2.2 言语沟通
在医患建立信任、彼此熟悉,能够融洽的交流的基础上,对患者进行积极性的暗示,使患者对战胜病魔产生信心,这是取得最佳效果的前提。时常对患者进行言语鼓励,如瘴病类病人易受到心理暗示,心理上的支持鼓励效果极佳,禁止恐吓、讽刺等言语。语调尽量柔和,清晰准确,放慢语速,注意语态声调,可略带有严肃的语气,但需要让患者信服与接受。患者自知力和症状有所控制时,医护人员向患者及其家属进行言语疏导,放松其紧张情绪,使临床得到更好的疗效。
1.2.3 SDS抑郁自评量表以及SAS焦虑自评量表评分标准
SDS抑郁自评量表评分标准:正常:总分小于等于50分;轻度抑郁:总分大于50且小于等于62者;中度抑郁:总分大于62且小于等于72者;重度抑郁:总分大于72者;SAS焦虑自评量表评分标准:正常:总分小于等于50分;轻度焦虑:总分大于50且小于等于59者;中度焦虑:总分大于59且小于等于69者;重度焦虑:总分大于70者[5]。
1.3 统计学分析
计量数据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SPSS 17.0统计软件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法,即one-way ANOVA进行差异性统计,使用Turkey检验进行组间检验、校正。所有数据比较,P<0.05认为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患者不良心理状况发生率比较
治疗后两组患者不良心理状况发生率均有改善,且实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3.04%较对照组31.91%明显降低,其结果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2。
2.2 两组患者SDS抑郁自评量表以及SAS焦虑自评量表评分比较
治疗后两组患者SDS抑郁自评量表评分均有所改善,且实验组(43.13±3.09)较对照组(53.89±1.89)明显降低,其结果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两组患者SAS焦虑自评量表评分均有改善,且实验组(41.83±3.10)较对照组(58.34±4.32)明显降低,其结果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不仅为人类带来幸福的生活,更带来了疾病的困扰。由于社会生活带来的种种压力和不确定因素,精神病的发病率正逐年升高,据调查,与上世纪90年代相比现今精神病发病率提高2.8%[6],多数精神病患者病程迁延、情绪病情均易复发,需要长期药物治疗以控制症状和预防复发。与此同时,随着医学模式的快速转变,护理模式大多由生物护理模式转向心理护理模式。医护人员的素质修养均得到明显的提升,这大大提升了医疗水平以及患者的康复速度。精神病患者大多临床状况不稳定,症状复杂,对外界环境刺激多敏感,情绪影响较大,实施心理护理及言语沟通对临床精神病治疗十分重要。
心理护理其重点在于患者心理能力的提升以及社会功能的恢复,多数患者对于预后顾虑,对其正常工作生活担忧颇多[7],产生上述情况,患者容易产生抑郁、焦虑、急躁等不良情绪,对治疗产生抵触心理,这使病情像消极面发展,运用心理护理方式,通过教育宣教对患者错误认知进行纠正,使其对康复充满信心;医患之间产生信任,多进行沟通,医护人员创造患者与患者、患者与家属以及家属与家属融洽交流的平台;培养患者广泛的兴趣爱好,培养患者融入集体的能力等方式,消除其不良情绪、心理状况,加快康复速度,预后较好。温柔的语调,和蔼的语气,使人听了心情愉悦,马克思说 :“美好的心情能够解决十副良药都解决不了的疲惫和痛楚”。适当的言语沟通以及心理暗示可以加速病情的好转,使患者精神振奋。比如患者对治疗产生顾虑,护理人员可以说“不用担心,我们的医生特别有经验,您的病一定会好转的”,患者的顾虑就会降低;又如一癔病病人服用药物后,23:00依旧情绪不稳定,护理人员可以说:“您刚刚所服用的药物是治疗您病最好的药物,只要您现在上床休息,就可入睡”,患者受到心理暗示,就可以安定下来,很快入睡[8]。这就是言语沟通的魅力所在。本文通过研究发现,治疗后两组患者实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3.04%,较对照组31.91%明显降低;实验组SDS抑郁自评量表评分为(43.13±3.09),较对照组(53.89±1.89)明显降低;实验组SAS焦虑自评量表评分为(41.83±3.10),较对照组(58.34±4.32)明显降低。因此,心理护理及言语沟通可以增强病人战胜病魔的信心,提高痊愈速度,使患者早日康复,并改善预后。
因此,心理护理及语言沟通能明显有效提高临床疗效,降低不良心理发生率,帮助患者克服恐惧,减少心理紧张喝外界刺激,战胜疾病,提高康复速度,临床有指导意义,适宜推广。
参考文献:
[1]张勇辉, 王永军, 邹琳, 等. 精神分裂症神经发育障碍假说的研究进展[J]. 四川精神卫生, 2014, 27(04): I0002-I0005.
[2]李向青, 杜敏霞, 李荣. 2005—2012年中国精神疾病死亡率的流行病学分析[J]. 现代预防医学, 2015, 01(05): 2-3.
[3]马亚平. 老年抑郁症的心理护理[J].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4, 17(03): 108-109.
[4]国效峰, 吕海龙, 连楠, 等. 精神病风险综合征的早期临床干预[J]. 中华精神科杂志, 2014, 47(01):34-36.
[5]周文娟, 文萍. 躯体形式障碍患者亲属焦虑抑郁状况及健康教育效果评价[J]. 临床心身疾病杂志, 2015, 21(01): 84-85.
[6]唐启珍. 心理护理和语言沟通在精神病护理中的作用[J]. 中国卫生产业, 2014, 11(18): 80-81.
[7]周英, 潘胜茂, 赵春阳, 等. 精神病患者病耻感对其生存质量的影响[J]. 重庆医学, 2015, 10(09): 19-20.
[8]蒙秀妮. 浅谈与精神病犯有效沟通的技巧[J]. 基层医学论坛, 2014, 18(21): 2870-2871.
作者简介:
曾凯艳 性别:女 出生年:1987年 籍贯:湖南永州 职称:护师,工作单位: 湖南省脑科医院
论文作者:曾凯艳
论文发表刊物:《航空军医》2015年1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5/12/28
标签:患者论文; 心理论文; 实验组论文; 精神病论文; 焦虑论文; 自评论文; 抑郁论文; 《航空军医》2015年12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