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山岭软岩隧道深竖井一般地质软弱、破碎、多富水,节理裂隙发育丰富,软弱夹层较多,地质变化频繁,施工工期长,采用反井法施工方案,并通过对近期竖井项目考察,把三道湾水电站软岩深竖井施工形成技术成果,为类似工程施工提供借鉴和参考。
关键词:隧道 软岩 深竖井 地下水 施工技术 特殊地质 处理
0引言
我国地域辽阔,地表起伏较大,峡谷、丘陵、高山遍布在三分之二国土上,山岭重丘区比重大,多分布在西北、西南、东北和中南部地区,近年来随着国家基础设施的发展完善及施工技术的不断提高,竖井规模增大,深竖井较多出现,且穿越地质越来越复杂。因竖井作业场所狭窄,工作环境恶劣,受地质变化影响大,安全风险极高,且工期长,施工挑战大。
1.工程概况及水文地质条件
1.1工程概况
讨赖河三道湾水电站位于张掖市肃南县境内的讨赖河干流上,电站为一闸坝引水式水电站,装机90MW(3×30MW),属Ⅲ等中型工程。电站由枢纽、引水发电隧洞、调压井、高压水道及地下厂房等建筑物组成。我单位承建的B5标段中有两条竖井,分别为:调压井为顶部开畅的园筒阻抗式调压井,设计开挖直径为9.0m,钢筋砼衬砌后洞径8.8m,井深94.7m;高压水道竖井设计开挖直径5m,钢筋砼衬砌后洞径3.3m,井深278.35m(含上、下弯段)。
1.2水文条件
电站开发讨赖河流域上游深入祁连山区,下游为酒泉盆地,地势南高北低。上游山区为径流形成区,下游盆地为径流消耗区。祁连山水源区地势较高,降水量较丰沛,同时有高山积雪与现代冰川,气温低,蒸发较弱,降水易形成径流。河流在到达出山口时水量最大,河流出山以后,因渗漏、蒸发损失和人工引用,水量逐渐减少。孔隙性潜水主要分布于河床覆盖层中,水化学类型为低矿化度的重碳酸钙镁型水,对砼结构不具侵蚀性;基岩裂隙水赋存于河谷两岸及河床下部岩体内的断层、裂隙及其破碎带、影响带中,两岸基岩裂隙水高于相应河水位。
1.3地质条件
工程区跨越地层时代较多,出露岩性复杂,多为深变质岩石,软硬分布不均,属北祁连山加里东褶皱带,地质构造相当复杂,经历了多次构造运动,产生了一系列北西西为主的断裂和褶皱,同时伴有火成岩的侵入,以后又受华力西期、印支期、燕山期及喜山期构造运动的影响,使早期形成的褶皱遭到破坏,断裂复活,并具继承性和发展性,使之规模增大。
调压井井口为坡积块石碎石土,结构松散;以下为下志留统砂质板岩夹粉砂泥质板岩,以砂质板岩为主,局部有较多的粉砂泥质板岩和石英岩脉,岩体中无较大断裂发育,微裂隙发育较多,尤以层面裂隙发育。压力管道竖井位于讨赖河的右岸山体内,通过岩性为砂质板岩夹粉砂泥质板岩,以砂质板岩为主,局部有较厚的粉砂泥质板岩,岩层扭曲强烈,岩体中断裂构造发育,岩性软弱破碎,在井深160~200m以下段位处地下水位以下,施工时须有排水设施。
2.软岩深竖井施工难点分析
2.1施工深度大、地质特殊、空间环境差
竖井由于特殊的狭长垂深空间,导致岩土挖掘、井壁砌筑、运输和提升等非常困难,并随着深度加大,特别是上下运输、高空坠落、地下水涌入、塌方、有害气体等施工风险,施工难度剧增。
2.2上、下运输困难
竖井施工主要以亭式井架配套绞车上下运输为主,应用多且工艺成熟,近年也有门式起重机的应用。软弱围岩竖井支护强度高,随着深度增加,排水设备能力、提升能力、通风能力、悬吊能力都将剧增,工序时间倍增,特别是正向开挖出渣时间耗时长,导致施工效率成倍降低。
2.3正向开挖积水抽排困难
竖井地质裂隙多,施工中受降雨、地表径流及岩体风化程度影响将会出现渗水,随着竖井深度增加,正向开挖需要抽排至井口,扬程过大排水极为困难,施工受地下水干扰大。
2.4地质围岩软弱破碎复杂
深竖井跨越不同地质多,围岩软弱破碎,受结节理裂隙切割,结构面的粘结强度较低,开挖后周边岩体极易沿裂隙面松弛、滑移和坠落等变形破坏,以及大变形或坍塌控制不力,后期处理难。
2.5反井钻机施工易坍孔且精度难控制
地质软弱破碎易产生塌孔,深竖井钻杆过长整体线性刚度减小,地质围岩软弱不均或岩石走向、倾角不利,钻头导孔转进易偏斜,钻进精度难控制。
3.主要施工方案及关键技术
竖井施工常用开挖方法有:全断面正向开挖法、先导井后扩挖法(简称:反井施工法,见图3-1)。全断面正向开挖即自上而下全断面一次开挖到位,渣体通过提升系统到井口出渣;反井施工法即先开挖施工小断面的导井,再进行扩挖,围岩整体性较好可选择自下而上扩挖,渣体直接落至井底,施工速度快;围岩整体性差,达不到安全施工条件,优选自上而下扩挖,渣体采用人工或机械扒渣,通过导井溜渣至井底,再通过井底连通的横通道运至洞外。
图3-1 反井法施工工艺示意图
全断面法施工适用于较浅或井底没有横通道的竖井,一旦竖井较深,出渣工序占比大,工期长且费用高,超过200m深竖井更为突出,越深难度越大;反井施工法适用于具备横向通道的竖井,弃渣主要通过导井溜渣至井底出渣,出渣速度快,整体施工快速高效且费用低,在深竖井施工优势明显。竖井钢筋砼衬砌施工从井底自下而上采用滑模施工工艺。
但针对软岩竖井,井口围岩段地质稳定性极差,成井困难,可以通过增加辅助措施确保成井,如固结注浆、施工地下连续墙等方案,但增加了施工费用及工期。解决方案是采用“正反结合”施工,井口地质差成井困难段采用全断面正向开挖,至稳定基岩后再采用反井法施工。反井钻机安放在井内,也可在井口,正向开挖段钻孔中心施工直径3.0m混凝土柱,周边回填至井口平台即可。
3.1竖井井架及绞车提升机方案
目前传统矿山提升机应用较多,详见图3-2,可有效解决上下运输、吊笼、风水管线及安全措施悬吊。井架井口设置封口盘,防止坠物,井底作业面上方设置安全吊盘,作为安全防护,确保下方施工人员安全。安全吊盘至下方作业面通过爬梯通行。井底安全吊盘悬吊于工作面上方约4m;主要作用为工作面保护和作为延接管路的平台。吊盘周围采用高度不低于1.2m的钢管进行防护。吊笼及吊盘分别由绞车提升机通过井架顶天轮悬吊上下提升,待停留位置有悬吊井口钢丝绳固定。
图3-2 井架及绞车提升机设计示意图
3.2反井钻机导井施工关键技术
反井钻机施工工艺:准备→自上而下导孔施工→井底横洞更换扩孔刀盘→自下而上反提扩井→导井完成。近年来反井钻机导井施工越来越普遍,且有诸多优点:劳动强度低,施工周期快,可尽快形成通风通道,改善通风作业环境,导井施工直径2.0m,选用LM-400型反井钻机施工,根据经验LM型反井钻机应用较早,LM-400有效施工深度300m左右,目前其他型号更加先进的反井钻机已有较多应用,施工工艺成熟,操作简便,但基本原理一致,详见图3-3,各工序关键控制技术如下:
图3-3 反井钻机施工示意图
(1)导孔施工:首先自上向下施工直径23cm的导孔,转进中的细微颗粒通过泥浆泵返渣排至孔外,导孔施工虽然不是取芯钻进;但根据对钻进过程和排出岩屑的观测分析,可对穿越地层进一步勘探了解,从而为扩孔钻进、孔壁维护及开挖方案的制定提供参考。导孔施工控制关键是保证精度、防止塌孔及卡钻,以及施工中的突发事故处理。
开孔质量对偏斜率有直接影响,调整好钻机的竖直度,确保开孔垂直。钻杆中合理设置稳定器,除了在第一根钻进后加1根稳定器,钻进3米后再加一根稳定器,以后每5~30米加一根稳定器,前100m间隔一般不要超过10m,随着钻孔深度的增加,稳定器之间的间隔可适当加大。实时调整钻机各项参数设置,采取合理的推进压力和回转压力,确保钻进过程钻杆稳定进行。
如果钻孔内返水量极少,甚至不返水,说明遇到了断层、裂隙或溶洞等地质构造,要停转提升处理,出现返渣突增推断塌孔,同样停转提升,视情况采用回填砂浆、混凝土或注浆加固处理,重新开钻后应勤量测、缓慢钻进。保证排渣的水量、水压,停转或接钻杆时先停转后停水,将孔内岩渣排净,防止堵孔及卡钻。当钻孔深度超过20米时每钻完一根钻杆,需冲水排渣1~2分钟,孔越深排渣时间越长。对出现的问题及时纠偏,确保贯通偏差控制在目标范围。
(2)导井施工:导孔钻通后,在底部联络横洞将钻头更换为直径2.0m扩孔刀盘,进行扩孔施工。扩孔开始时,因为接触面不平,应缓慢断续推进,合理控制拉力和转速,待刀盘的所有滚刀接触岩石后,方可按正常压力扩孔。扩孔拉力在各段落视岩石软硬程度进行调整,确保施工安全。
(3)针对软岩地质深竖井,受客观地质及岩石节理裂隙、倾角等影响,反井钻机无法满足施工精度时,可增加一道施工工序,先用SJ-400-G高压脉冲冲击定向钻机钻孔,反井钻机再顺孔施工。
(4)反井钻机卡钻:反井钻机反扩过程,遇地质突变,可能会有石块卡在滚刀之间,造成滚刀自转失速磨损滚刀,遇此情况应及时下放钻头进行检修。
(5)地质塌孔在反井钻机施工过程时有发生,此情况在23cm前导孔钻进过程及时注意钻进进度情况,若在相同拉力计读数条件下,钻进突然加快,应停下钻机,查看反渣情况,进行回填灌浆,待水泥浆硬化后二次钻进。及时处理地质塌孔情况,避免反井卡杆。
3.3导竖井滑模衬砌施工方案及关键技术
竖井混凝土浇筑采用液压调平内爬式滑升模板施工,见图3-4,整个滑模设计为钢结构—桁架梁。整个滑模装置主要由模板、桁架、提升架、辅助盘、支撑杆(俗称“爬杆”)、液压系统等几部分构成。滑升动力装置选用YZXT-36型自动调平液压平台,GYD-35型千斤顶,千斤顶通过埋在混凝土内的直径48mm的钢管作支撑向上爬升,支撑杆每根3~5米,接头采用电焊焊接,并进行打磨整平处理。混凝土通过 Φ219钢管溜管输送至工作面入模,单节下料管设缓冲装置,底部设缓冲器,安全盘上设置分料器,插入式振捣器振捣。溜灰管用两台JZ-10凿井稳车提放,下部设2mm钢板制作的串桶方便砼入模。滑模设计安装控制关键:选用高1.2 m的光面钢模板环铺固定在主结构上,模板底比顶部半径缩小2-3 mm,减少滑升阻力。
3-4 液压调平内爬式滑模施工示意图
(1)初次滑升:对滑模装置和砼凝结状态进行检查后缓慢进行,将全部千斤顶同时缓慢升起50~l00mm,出模的砼以手指用力按压应有轻微的指印,说明砼出模强度合适。每浇筑30cm,间断提升3~5个行程,防止粘模,直到砼表面距模板上口l0cm左右,即转入正常滑升。(2)正常滑升:遵守“勤滑少滑、勤滑勤校”的原则。正常提升时应控制速率为15~20cm/h,两次提升的时间间隔不应超过1.5h。施工中常见的问题有:滑模操作盘倾斜、滑模盘平移、扭转、模板变形、砼表面缺陷、爬杆弯曲等,其产生的根本原因在于千斤顶工作不同步,荷载不均匀,浇筑不对称,纠偏过急等。因此,在施工中首先把好质量关,加强观测检查工作,确保其良好的运行状态,发现问题及时解决。(3)纠偏:利用千斤顶自身纠偏,即关闭五分之一的千斤顶,然后滑升2~3行程,再全部打开,滑升2~3行程,反复数次逐步调整至设计要求。针对各种不同情况,施加一定外力给予纠偏。所有纠偏工作不能操之过急,以免造成混凝土表面拉裂、死弯、滑模变形、爬杆弯曲等事故发生。(4)爬杆弯曲处理:爬杆弯曲时,采用加焊钢筋或斜支撑,弯曲严重时切断,接入爬杆重新与下部爬杆焊接,并加焊“人”字型斜支撑。(5)模板变形处理:对部分变形较小的模板采用撑杆加压复原,变形严重时,将模板拆除修复。
4.软岩深竖井特殊地质分析
因软岩深竖井穿越地质开挖后变形大,又因地质破碎程度、节理裂隙发育程度不同,同一开挖断面经常出现多种地质构造,造成初支受力不均,且受地下水影响,施工措施不当还将造成突水涌泥等事件,危及现场施工及结构稳定,总结分析如下:
4.1开挖面偏压变形
(1)地表及软弱围岩地段,稳定性差,在未采取足够措施前,局部易发生失稳造成偏压;(2)同一断面围岩地质不同、风化破碎程度不同或山体偏压等原因都会造成偏压;(3)节理裂隙发育,受其切割制约,节理面多闭合,泥质填充,节理面镜面,特别是在有地下水组合作用的条件下,岩体整体稳定性差,特点是个别岩块失稳,造成较大范围岩块变形乃至突然坍塌。偏压后一旦控制不利,易造成初期支护开裂或错台,如图4-1,变形过大甚至塌方,并造成结构失稳风险。
图4-1偏压局部变形示意图
4.2软岩地质大变形
(1)围岩风化严重自稳性性差,与岩石地质相比,支护结构要承受更大的荷载,若初期支护强度不足,将会导致变形大;(2)在大埋深软岩地段,一般存在较高的地应力,由于软岩抗压强度低,开挖过程中岩体易剥离,位移极为显著,变形持续时间长,若支护不足,可造成大变形;(3)断层破碎带,由于上下两盘的相对运动,常使断层面附近岩石破碎成碎石和粉末状,形成断层破碎带,且常伴有地下水,施工时易发生大变形及塌方、掌子面突泥、突水等安全风险;
4.3因地下水及特殊地质造成严重渗水段
(1)不同岩层接触带地段由于不同岩层,岩性差异大,加之常伴有地下水,在接触面附近常发育有风化剥蚀面,岩体较为软弱、破碎,在开挖面或上方易发生塌方、涌泥等安全风险;(2)基岩裂隙水埋藏于围岩构造裂隙和风化裂隙中,受地形地貌、气候、地层岩性及构造裂隙和风化裂隙发育程度的控制,以及地表降雨影响,极有可能会造成渗水严重;(3)同时深竖井跨越地下潜水、承压水及暗流的可能性大,都将造成严重突发渗水风险。
5.软岩深竖井特殊地质应对技术措施
5.1开挖面大变形、坍塌预防控制技术措施
常见的控制变形及坍塌的技术有:(1)超前支护:超前支护是一种 “先支后挖”技术,是控制开挖面围岩变形,防止坍塌的主要手段。常用有:超前锚杆、超前小导管注浆、超前大管棚以及前面几项的结合。同时周边超前支护外露部分牢固焊接于钢架上,形成棚架支撑体系,更能较好阻止开挖面变形及坍塌。(2)系统锚喷支护:在软岩竖井施工中应用效果更好,系统锚杆结合喷砼结构能在开挖面外圈更大范围形成系统支护体系,有利于控制先行和后期围岩、支护变形,确保结构稳定。(3)初喷混凝土封闭:极为软弱破碎短时间易坍塌地质,开挖后首先初喷混凝土封闭,减少开挖面裸露时间。(4)环形开挖预留核心土:可以缩短开挖时间,加快支护,即使一旦出现坍塌,核心土可起到临时支撑阻挡作用,防止大面积失稳、坍方。
5.2掌子面分布开挖控制技术措施
断面若存在软硬夹杂不均匀围岩,为避免开挖面过大出现坍塌失稳,软弱破碎部位分部先行开挖支护,及时形成支护,必要时可增设临时支撑以及其他措施,后再开挖其他部位成环整体受力。
5.3不均匀受力变形控制技术措施
(1)锁脚锚管、锚索局部加强技术:锁脚锚管应尽量沿拱架底部法线向下方向施工,对初支收敛变形提供反向作用力,针对局部偏压受力大、变形严重的位置,加大锁脚锚管数量,有效抵抗不均匀变形,必要时可施工锚索张拉控制见图5-1。
(2)扩大拱脚技术:通过局部或整环展宽基础,提高整体刚度,加大接触面,设计宽度一般为0.8~1.0m。施作时,若拱脚宽度不够,支撑力不足,达不到有效效果。
5.4渗水及突发涌水预防控制技术措施
软岩深竖井渗水或突发涌水,危及施工安全,除做好应急预案外,首先进行探水,通过超前地质预报及钻探等多种手段相结合,探明富水区域位置及水量,再通过技术措施控制。
图5-1初支拱架及扩大拱脚示意图
对于含泥量低,围岩结构好,水量不大的地段采用以排为主,或先排后堵。在围岩差易坍塌涌水地段以固结封堵为主,堵排结合,必要时采用帷幕注浆封闭堵水。同时对注浆后的岩面渗漏水及盲区补注浆,针对水压过大或无法堵水的局部位置,施工泄水孔疏导引排。
5.5加强现场配合及信息化指导施工
竖井施工重视施工过程中的调查和监测等信息的收集、分析,开展信息化动态设计,避免设计与实际地质偏差风险。通过超前地质预报、监测动态信息,及时评价围岩及支护结构体系的稳定性状态,指导设计优化施工,确保施工安全。
6.施工技术方案的选择
软弱围岩竖井施工工序要简化,并留足一定变形空间,快速封闭成环施工,做好主动超前支护,开挖后被动支护强度要够并能适应一定程度变形。同时按照“管超前、严注浆、弱爆破、短进尺、快封闭、强支护、勤量测”的施工要求,加强监控量测工作,地质及支护状态观察、周边位移、收敛、井口下沉、渗水压力和水流量作为重点必测项目,较差围岩要结合地质钻机,探清开挖下方及周边地质情况,超前地质预报是施工的“眼睛”,监控量测是“哨兵”。
参考文献:
[1] 赵兴东,刘岩岩,徐继涛,董路群,李铁军.深竖井开凿提升悬吊系统设计与工程应用[J].采矿技术,2015.
[2] 赵兴东,刘岩岩,徐继涛,董路群,李铁军.深竖井开凿提升悬吊系统设计与工程应用[J].采矿技术,2015.
[3] 刘鹏科,罗平,彭涛,等.竖井施工安全管理技术分析[J].水利水电技术,2016(s2):92-96.
[4] 闫平,黄传庚.厄瓜多尔索普拉多拉水电站343 m超深高压竖井开挖支护施工技术研究[J].四川水力发电,2013.
论文作者:田动动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1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7/17
标签:竖井论文; 地质论文; 围岩论文; 裂隙论文; 钻机论文; 井口论文; 偏压论文; 《基层建设》2019年第13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