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辩证逻辑和形式逻辑的关系——读《辩证逻辑基本特征浅议》,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辩证逻辑论文,形式逻辑论文,基本特征论文,关系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拜读《佳木斯师专学报》1995年第1期周广智, 苑成存二先生关于辩证逻辑的文章,引发思考,略陈后感以就教周、苑二先生。
《辩证逻辑基本特征浅议》(下称“浅议”)提出辩证逻辑的研究对象是科学理论,对科学理论的研究又从静态与动态两方面展开。“浅议”还反对以辩证概念,辩证判断与辩证推理的研究模式对辩证逻辑的研究,指出“这种观念不但不能如愿地区分两种逻辑不同的思维形式,而且更为重要的是无法真正揭示出思维内容运动过程的、联系发展的、以整体面貌呈现出来的形式。”将辩证逻辑习见的研究辩证思维,理解为科学理论,并从静态与动态两方面研究,我大体同意。与辩证逻辑流行观点相较,没有陷入“A是A又是非A”的纷争,也避开了辩证概念,辩证判断与辩证推理等名曰辩证实不辩证(详见下文)的歧路。我的歧见在:
1.科学理论可以作辩证逻辑研究对象。但辩证逻辑不可局限于科学理论。单纯的科学理论研究,西方称科学哲学,科学逻辑或科学方法论,这些与辩证逻辑有联系,关系密切,但辩证逻辑所关心科学理论仅限列宁所强调的“关于认识的学说”,“关于世界的认识的历史的总计、总和、结论”,“关于真理的问题”,仅提科学理论,不仅站及不高且易引起误解。科学理论思维的载体之一,还是维持列宁的提法为好。至于具体研究仅选科学理论角度切入,当然可以。
2.“浅论”张“辩证逻辑应当把科学理论当成一个既成的东西,从静态上探讨科学理论的逻辑构成和逻辑需求。”这话大体不错,但又令人迷惑,据我的理解,此种静态的逻辑构成和逻辑要求,早有了大成果,就是传统形式逻辑。形式逻辑的性质是思维的解剖学研究,将思维(包括科学理论)“既成的东西”静态解剖的结果,即将论证分解成推理,推理分解成判断,判断再分解成概念。反观,概念组成判断再形成推理构成论证。这不正是“浅论”所说的“逻辑构成”吗?“逻辑要求”不正是运用概念、判断、推理、论证时的种种规则、规律吗?
“浅议”作者是通晓形式逻辑的,关键在“辩证逻辑主要从思维内容和范畴体系中来考察概念,判断和推理。”“浅议”接着对辩证逻辑关于概念、判断和推理的研究内容作了说明。说明的中心是普遍性、特殊性和个别性在概念、判断与推理中的体现。这些内容太简略,仅对概念、判断、推理中潜藏的辩证关系作些点示而已。如果是承认形式逻辑基础上的点示,在形式逻辑成果基础上前进(向动态研究),还有助于理解。如果强调辩证逻辑与形式逻辑对概念、判断和推理研究不同,另作研究(从思维内容和范畴体系),就值得商榷了。
“浅议”所说辩证逻辑关于概念等的普遍特殊与个别联系,基本源自黑格尔学说,但黑格尔首先是肯定形式逻辑的,是在承认形式逻辑全部精华基础上前进的,他据普遍、特殊与个别关系的理解,把所有的思想形式列成一条龙,由第一个思想形式一步一步地辩证发展到最后一个思想形式”〔1〕。尽管这种编排有唯心主义以及形式主义的不足〔2〕,黑格尔毕竟奠定了方向。这方向实质在,他将静态的形式逻辑的概念,判断和推理理论,转向了“彼此推导,相互过度”的动态逻辑,黑格尔称为思辩逻辑,后人改为辩证逻辑。黑格尔功绩归成一句话,就是用辩证法改造形式逻辑,形式逻辑和辩证逻辑关系,在黑格尔那里是十分清楚的。他说:“思辩逻辑内即包含有单纯的知性逻辑,而且从前者即可抽得出后者。我们只稍把思辩逻辑中的辩证的和理性成分排除掉,就可以得到知性逻辑”〔3〕。
原来黑格尔认为,对思维的研究,形式逻辑成果属知性,是形而上学方法指导下的产物。形而上学方法有大功,形式逻辑是科学。形而上学方法有不足(孤立、割裂、片面等),要前进,辩证法才能指导逻辑研究由抽象知性进入具体理性。在黑格尔思辩逻辑中,研究对象直接说实是形式逻辑已有理论,指导思想是辩证法,目的在揭示知性上升到理性的过程与机制。但从根本说,辩证逻辑研究对象是认识过程,是真理,是认识史总结等,如列宁所指出的,当然更概括,认识史是不仅研究知性上升到理性的,否则知性成了无根无源的先验观了。黑格尔认为感性上升到知性研究已解决了,他只着力知性到理性的研究。后人统一起认识全过程研究,这是无矛盾的,可以理解的。即就今日辩证逻辑研究,着眼点放在知性上升到理性阶段,亦无不可,但前提要承认形式逻辑,并在其基础上前进。如今日之辩证逻辑抛弃形式逻辑一切成果,另立门户,从辩证概念、辩证判断与辩证推理或从“A是A又是非A”起创业,我不敢妄断皆错,但不该打黑格尔旗号,也不可张口恩格斯、闭口列宁,因为恩格斯、列宁所说,主要对黑格尔的肯定与赞扬而已。恩格斯曾有初等数学与高等数学之喻,“辩证法在数学方面的应用”,即高等数学。高等数学是在初等数学成果基础上前进的。恩格斯心目中的辩证逻辑,不正是辩证法在形式逻辑方面的应用吗?上引“浅议”中“彼此推导,相互过渡”意见是正确的,是恩格斯的“互相来源,从低级形式中发展出高级形式”的换个说法。可惜“浅议”是在静态探讨部分提及的。“浅议”没有明确指出形式逻辑与辩证逻辑有无承继的关系,有一处讲了“不同”一处讲到“区别开来”但行文中透露的同一原则等,正是对形式逻辑基本规律的肯定。但又说是:要素(概念,判断)间的彼此推导,相互过渡的规则”,令人费解。同一律等是静态形式逻辑的规律,动态的辩证逻辑,即认识中“彼此推导、相互过渡”概念在探索中,概念的内涵外延不稳定,同一律失去作用。概念形成、稳定后,才能表达则需遵守同一律等。认识过程中的规律是什么,有人认为就是对立统一等辩证法规律,辩证逻辑家提出过辩证思维的种种规律,如具体同一律、能动转化律、周期发展律等。有人干脆不讲。
3.“浅议”所理解的辩证逻辑对科学理论的动态研究,一是科学理论形成模式,二是科学理论的发展模式,三是科学理论形成和发展的普遍规律。科学哲学或科学逻辑如真与辩证逻辑联姻,对辩证逻辑发展是好事。科学哲学等的成果共许率已高于辩证逻辑成果,借鉴科学哲学有意义。但辩证逻辑对科学哲学的吸收,如形成与发展模式等多是宏观的,而辩证逻辑的发展恰需微观的,因宏观方面,黑格尔、恩格斯、列宁这等观点为奠基。黑格尔的逻辑学说,从本质上说,是理论逻辑,提出的多为研究逻辑的新的指导性意见,远非工具性辩证逻辑本身。他的三大理论:辩证法规律(即对立统一律等),辩证方法(即分析与综合、抽象与具体、历史的与逻辑结合)认识的辩证过程(感性——知性——理性)理论,都是研究逻辑的新理论,系理论逻辑,到工具逻辑有一段漫长的距离。上述他对形式逻辑精华的一条龙排列,正是,其三大理论的综合运用尝试,具有中介性,是实现由此及彼,由低级形式发展出高级形式的框架性探索。继承黑格尔、恩格斯、列宁理想者,该由此前进,虽然这一条龙排列是建在唯心主义基础之上的,有形式主义的不当。但泼脏水不能连同孩子。今日中国辩证逻辑种种,基本理论不脱黑格尔的三大理论的种种解释,但又多抛弃由此及彼,由低向高级形式的探索之路,有的走上辩证概念、辩证判断、辩证推理、辩证思维规律的探索,有的走向“A是A又是非A”的探索。据我看,这是辩证逻辑的一种歧途。歧在哪里?黑格尔把认识与真理作为研究对象,更直接是承认形式逻辑知性成果,再由此前进,今日辩证逻辑以成品性的、据说是现代人才有的辩证思维作为研究对象,还包括将黑格尔、恩格斯、列宁的观点作研究对象。而在研究方法上,仿套形式逻辑体系,起点浅,机械论影响明显,实证不足。辩证判断、辩证推理等,难解主观、唯心之嫌。即就“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又是真老虎”例而言,“纸老虎”是P, “真老虎”不是非P,其形式只能是“S是P并且S是q”, 一联言判断而已。“反动派”这认识对象,从战略角度看,是纸虎,从战术角度看,是真老虎,这角度就是语境,语境不同,不能分析为“S是P并且S是非P”。这判断作为思维成品,形式逻辑只能分析为联言。任何联言判断的联言支判断间,还有选言、传言判断的支判断间,都是辩证关系,如生出联言辩证判断、选言辩证判断等,在我看是画跎添足,直言(性质)判断不是也可叫直言辩证判断吗?在毛泽东的有关文章是,是首先提出“纸老虎”观点的,那在1946年国民党以强大兵力向共产党发起进攻时。后有人理解或解释有偏,毛泽东又补论“真老虎”一面。从逻辑看,单是纸老虎或并提纸老虎与真老虎,其论证用的是形式逻辑,形式逻辑完全可以分析。所谓辩证,是就联言支间关系而言的,这纯系观点问题。单说确有片面性,但在具体语境中,又有必要性,句句话全面,时时既反右又反“左”,形辩证实不辩证矣!从辩证逻辑看,倒是毛泽东这辩证观点形成的逻辑过程,这才是动的研究,此即“浅议”所说科学理论及形成与发展模式等问题。亦即“实事求是”取得“是”(理论、规律、内在联系)的“求”的问题。
认识过程的核心是个别与一般的辩证法。三大推理的传统定义即:类比推理,个别推个别;归纳推理,个别推一般;演绎推理、一般推个别。循此前进,三大推理在认识过程中各居何地位,有何功能?黑格尔的编排可能不妥,这里不议。结合认识论成果看,在实践中获得感知,首先出现的是猜想性的类比,类比成功多次基础上,才有归纳性猜想,出现全称性判断,再实践的新感知一面接受一般的指导,一面又检验、校正、丰富、发展一般,归纳与演绎的多次反复,螺旋式上升,有否定有肯定,逐步趋向与逼近真理。真理成熟后,更高层次的类比,就是一般推一般了。类比——归纳——演绎——类比的编排,组成推理链,正是实事求是逻辑机制。这里只是粗略地说到一个方面问题,但无疑是个轴心问题。围绕此轴心的展开,可探索的东西太多了。辩证逻辑从形式逻辑基础上前进,大有可为。
4.“浅议”所论辩证逻辑,有不少积极的有意义和见解,独立而不随众。但在辩证逻辑与形式逻辑这个症结性理论上,又随众了。这也难怪,在中国几成铁案,众口一论。但如追根溯源,根子实在前苏联《哲学问题》杂志在1951年一场逻辑讨论后的总结文章〔4〕。当时苏联大多数逻辑教师是持“统一逻辑”说的,结果被政治大棒打下了。这段历史旧账至今未引起中国逻辑家反思。这里只能打住,想说清楚只有另撰文谈及了。
注释:
〔1〕周礼全《黑格尔的辩证逻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9 年版,第180页。
〔2〕同〔1〕,第177页至179页。
〔3〕黑格尔《小逻辑》商务印书馆1980年第2版,第182页。
〔4〕《逻辑问题讨论集》,三联书店1954年出版。 该集是《哲学问题》讨论文章的集结。
标签:黑格尔哲学论文; 形式逻辑论文; 辩证思维论文; 关系逻辑论文; 辩证关系论文; 科学论文; 逻辑学论文; 哲学家论文; 推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