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中医药科学院 黑龙江哈尔滨 150086
摘要:目的:观察电针结合药物治疗对特发性震颤患者独立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将158例特发性震颤患者随机配对分为两组,每组79例。治疗组给予电针治疗,同时口服普萘洛尔;对照组单纯口服普萘洛尔。治疗60天后分别通过震颤评分及功能独立性评价量表(FIM)进行评分,观察康复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2.4%,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7.1%,两组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χ2= 15.68,P<0.01);两组治疗前后震颤评分及功能独立性评价量表(FIM)评分进行自身对照,均有显著性差异(均P<0.01)。结论:电针结合药物对特发性震颤患者独立生活能力的提高优于单纯服用药物,大大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
关键词:特发性震颤;独立生活能力;生存质量;电针;普萘洛尔
特发性震颤(essential tremor,ET)是最常见的运动障碍疾病之一,其发病率是帕金森病的两倍,且随着年龄而逐渐增加,主要表现为上肢远端姿势性或运动性震颤,也可累及头部、下肢、声音等[1]。高龄及ET家族史是该病最重要的危险因素。独立生活能力是指个体在家庭中的自我照顾能力和在社会中的生存能力[2]。是日常生活能力更高层次的表现。ET虽是良性疾患,却严重影响日常生活,不少患者由于震颤而导致手部的精细动作不能完成,甚至有患者喉部肌肉受累而影响发声,患者的生活能力和生命质量在不同程度上受到不良影响。如何提高特发性震颤患者的独立生活能力,是研究人员愈来愈重视的课题。目前西医只能采用对症治疗,西药可以暂时减轻症状,但不能阻止本病持续进展,且有较多的副作用。本研究旨在通过运用电针治疗并结合药物改善患者的症状,提高生存质量。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选择某三级甲等中医院于2016年1月~2017年1月就诊的ET患者158例,采用随机配对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79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等资料比较无差异(均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
1.2诊断标准
根据美国运动障碍学会和世界震颤研究组织提出了特发性震颤的诊断标准:1)核心诊断标准;①双手及前臂的动作性震颤;②除齿轮现象外,不伴有其他神经系统体征;③或仅有头部震颤,但不伴有肌张力障碍。2)次要诊断标准:①病程超过3年;②有阳性家族史;③饮酒后震颤减轻。符合核心标准者诊断为ET;符合非核心标准者作为辅助诊断[3]。
1.3纳入标准
符合上述诊断标准的核心诊断者;坚持配合治疗,按时完成疗程者;自愿参加本研究者。
1.4排除标准
有其他异常的神经体征但不包括齿轮样强直和Froment’s征;存在已知原因引起生理震颤;存在心因性震颤的病史;原发直立震颤;位置特异性震颤;单纯声音、舌、下颌的震颤;最近有神经创伤后发生的震颤;最近服用可产生震颤的药物,或者药物戒断症状;治疗期间服用其他药物或接受其他治疗,对治疗效果造成影响者[4]。
2、治疗方法
2.1治疗组
(1)电针治疗:头穴:百会透前顶及左、右神聪、前顶透囟会、通天透承光、神庭透囟会、脑空透风池、玉枕透天柱、脑户透风府、风池透风池。体穴:合谷、曲池、太溪、太冲、三阴交、阳陵泉。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经穴部位》取穴,使用华佗牌针灸针(规格:0.25mm×25mm)。穴位局部皮肤常规消毒,快速进针,头部穴位采用平刺,肢体穴位采用直刺,每针行针约1min,得气后将百会、神聪、神庭、风池接通电针,采用密波强刺激,以患者能耐受为度,留针40min。每日治疗1次,60天为一疗程,共治疗1个疗程。
(2)药物治疗:口服普萘洛尔,每次10 mg,每日3次,30天为一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
2.2对照组
药物治疗:口服普萘洛尔,每次10 mg,每日3次,30天为一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
3疗效观察
3.1观察指标
震颤评分[5]:对纳入本研究的所有患者在治疗前后分别进行6项震颤评分,包括:①患者主诉;②上肢震颤程度;③头、下颌、舌、下肢震颤程度;④满水试验;⑤穿衣、进食、扣纽扣、用筷子状况;⑥画圈及画直线。每项指标分值为:正常0分、轻度1分、中度2分、重度3分,总分分值越高表示病情越重。
FIM 量表(Functional Independence Measure,FIM)[6]:是 1987 年由美国纽约州功能评估中心的研究人员提出的,该量表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该量表的中文版 Cronbach’sα值>0.73。FIM 量表包括2个维度6个方面:自我照顾能力、括约肌控制能力、转移能力、运动能力、语言交流能力和社会认知能力。
3.2疗效评定标准
计算患者在治疗1个疗程前后的震颤评分的差值,即治疗前的震颤评分减去1个疗程后的震颤评分的差。差值在7分以上为显效;差值4~6分为有效;差值2~3分为微见效;差值-1~1为无效。
3.3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统计软件17.0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组间率比较采用χ2检验。
3.4治疗结果
(1)两组患者疗效比较见表2。
4讨论
特发性震颤是一种病因未明、具有遗传倾向、比较常见的进行性运动障碍性疾病。可在不同年龄层次的人群中发病,发病时间较长,主要表现为手和身体其他部位的姿势性、运动性震颤,亦有其他临床变异型表现,容易与神经科其他疾病产生的震颤相混淆。尽管特发性震颤是一种“良性”疾病,但仍可引起患者生理和心理的继发性改变,如社交困难、影响日常生活和工作等,因此值得重视。
本病类似于祖国医学的“颤证”“内风”,与肝脾脑肾关系密切。《临证偶拾》明确指出:“震颤麻痹者,筋之病也,肝主筋,肝血充盈,才能淫气于筋,筋之病属肝与血也”。肾藏精,肝藏血,脾生血,脑为髓之海,精既能化血,又能生髓,精血、髓异名而同源;肾主骨,肝主筋,脾主肌肉、脑为元神之府,人体筋骨肌肉皆赖精血的滋养和元神的调节。肝脾肾虚,精血不足,上不能充养髓海,下不能滋濡筋骨肌肉,就会出现肢体震颤、肌肉强直、关节僵硬等症,导致震颤麻痹,因此对于本病的治疗应以补为主,重在滋补肝脾肾以益精养血,柔筋止颤。
电针法是毫针刺法与脉冲电流相结合作用于腧穴或特定部位的一种针刺方法。它是以传统针灸方法为基础,集合了现代科学技术的最新成果。其作用机理是综合了留针刺激和电刺激,通过针刺把信号传给神经中枢系统,打通全身经脉,激活新细胞再生,改善机能,提高治疗效果,目前临床应用十分广泛。针刺太溪、太冲、三阴交以治肝脾肾诸脏本虚,舞蹈震颤控制区亦在脑部,针刺舞蹈震颤控制区可直接恢复脑的调节筋骨肌肉功能,为治标之策,曲池、合谷祛风止颤,也是治标之计。本临床观察显示,电针治疗特发性震颤疗效显著高于西药治疗,是治疗本病的一种有效的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但从现代医学角度探寻针刺治疗ET的作用机制,尚有待于更多的深入研究。
参考文献:
[1] 贾建平.神经病学[M].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
[2] 燕铁斌.康复护理学[M].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
[3] Bain P,Brin M,Deuschl G,et al.Criteria for the diagnosis of essential tremor[J].Neurology,2000,54(11 Suppl 4):S7.
[4] Louis ED,Ford B,Wendt KJ,et a1.A comparison of different bedside tests for essential tremor[J].Mov Disord,1999,14(3):462-467.
[5]董利娟.特发性震颤的研究现状[J].卒中与神经病,2003,10(1):59-61.
[6] 邱纪方,张天友,李建华.功能独立性测量的信度与效度研究[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1998,13(2):54-57.
通讯作者简介:王顺 主任医师 博士生导师 黑龙江省中医药科学院院长 研究方向神经系统疾病
论文作者:李金刚,王顺通讯作者,桑鹏,杨辉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7年第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4/12
标签:电针论文; 患者论文; 能力论文; 疗程论文; 特发性论文; 针刺论文; 差值论文; 《健康世界》2017年第3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