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体积混凝土冬季施工技术应用要点论文_赵金顺

大体积混凝土冬季施工技术应用要点论文_赵金顺

云南省公路工程监理咨询有限公司 云南昆明 650021

摘要:工程的建设周期比较长且相应的周期跨度较大,因此,施工人员无法避免在冬季寒冷的环境中进行施工建设工作。论文以大体积混凝土为主要的切入点,对冬季施工需要注意的问题进行分析,并在其基础上提出强化混凝土施工质量的措施。

关键词:大体积混凝土;冬季施工;技术应用

1.大体积混凝土冬季施工技术实施中面临的问题分析

1.1低温问题

大体积混凝土在施工阶段,它的浇筑温度随着外界气温变化而变化。特别是冬季气温骤降,会大大增加内外层混凝土温差,低温问题的出现对于大体积混凝土的施工作业,以及混凝土施工性能的有效发挥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其造成的主要不良现象体现为:低温环境下,混凝土的凝结周期延长,凝结质量降低,且易造成混凝土的冻结现象,对于大体积混凝土各模块之间的应力均衡性造成了较大的影响。

1.2裂缝问题

冬季气候环境下整体气候温度较低,且空气湿度也较低,混凝土内部和外部的温差过大,因此,在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的实施中,出现裂缝的问题也较为多见。裂缝问题的出现严重影响了大体积混凝土的施工质量,同时,对于工程结构之间的施工安全性也造成了一定的影响,不利于后期工程的施工应用。另外,冬季环境下大体积混凝土施工出现裂缝问题,还存在修复难度大,全面监测难度大的现象。此外,因裂缝问题导致的结构塌陷、结构变形、不良沉降等也是主要存在的一类不良现象。

1.3材料混合质量问题

大体积混凝土内部的热量不如表面的热量散失的快,造成内外温差过大,其所产生的温度应力可能会使混凝土开裂。大体积混凝土冬季施工中材料混合相较于秋季、夏季中的材料混合,其作业难度较高,且存在混合不到位,混合水冻结,材料冻结的现象。主要体现为:大体积混凝土在冬季环境施工中,其材料混合质量不合格影响了混凝土材料的性能,同时对于工程施工中的安全性保障,也造成了一定的影响,不利于工程的安全稳定施工。同时施工材料混合不到位,易造成在后期的混凝土浇筑中出现结构分层等不良现象,影响大体积混凝土的施工应用效果。

1.4养护问题

养护问题为大体积混凝土冬季施工中主要存在的问题,其主要表现为:养护频率控制和养护质量检测还存在一定的难度,养护技术的应用存在问题。由于工程养护不到位,造成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实施中易于出现裂缝和结构的不良沉降,内外部结冰冻结等现象,该类现象的出现极大地影响了工程的养护效果,同时对于工程施工中的安全性保障也造成了较大的影响。

2.大体积混凝土冬季施工中存在问题的控制要点

2.1温度控制

2.1.1合理控制混凝土水化热

水泥在水化过程中要产生大量的热量,合理控制混凝土水化热,为大体积混凝土冬季施工中温度控制的主要策略。工程实践中,施工人员可通过在水泥中加入粉煤灰的方式,进行水化热现象的控制。由实验数据显示,粉煤灰加入量越大,混凝土的温度升高减缓越显著,其中,在加入30%的粉煤灰后,混凝土温度降低10度。另外需注重的事项为,如粉煤灰中氧化钙的成分较高,则不适应于混凝土的水化热控制作业。主要原因氧化钙含量越高则温度降低越缓慢,且短期内易出现升温现象,不利于混凝土水化热的控制。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1.2混凝土保温

在冬季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实施中,施工单位可通过落实混凝土保温的措施,进行工程施工材料的温度控制,减少因混凝土温度不足造成的裂缝,以及其他不良现象。可以搭设暖棚,增加覆盖厚度、添加防冻剂、减水剂等措施。还可通过建立大型暖气操作间的方式,进行混凝土材料的保温应用,其中,在实际应用混凝土的出罐温度应控制在 8~10度。以此确保工程施工中混凝土材料温度的合格性,并且减少因温度不合理造成的质量不合格,以及安全隐患现象。

2.2材料混合作业质量控制

2.2.1合理控制混凝土搅拌操作间温度

材料混合作业质量的控制,对于大体积混凝土冬季施工技术的提升意义重大。在施工作业中,施工单位可通过采取铺设地暖,安装热水供应管道的方式,进行混凝土的搅拌。其中为确保操作间温度的合格性并减少温度损耗,关于热水管道的铺装,应注重落实管道保温层的安装施工。另外在具体的材料搅拌应用中,混合水温度应控制在最低20益,进行混凝土的混合应用。此外还应注重混凝土的入模温度检测,入模温度不应低于5益,避免入模温度过低造成在施工中材料温度快速下降,造成的混凝土局部冻结或浇筑分层现象。

2.2.2更换操作设备冬季耗材

冬季工程施工中普遍温度较低,为确保工程施工器械机具稳定运行,应对施工耗材严格检测,选用质量合格的耗材进行更换。具体如搅拌设备中防冻机油的添加,特殊设备的零部件等。另外在冬天晚上停工以后,应及时排放设备水箱中的水,避免因低温造成的水箱冻裂,引起的设备损坏等不良现象。

2.3浇筑作业现场控制

2.3.1优化混凝土浇筑顺序

大体积混凝土工程项目实践中,为减少因违规作业,造成施工质量不合格等现象。施工单位应严格控制混凝土的浇筑顺序。其中在具体的浇筑施工作业中,施工单位及施工管理人员,应预先针对工程的施工工序进行规划,同时应告知现场施工人员,并设置施工现场监管人员,进行工程施工中的施工工序监管,严格管控施工现场操作,严禁违规操作行为。以此最大化的减少大体积混凝土浇筑施工中出现的施工缝隙,以及大体积混凝土浇筑中出现的分层现象,确保工程施工质量的可控性和合格性。

2.3.2加强混凝土浇筑振捣

大体积混凝土在冬季作业中由于受限于环境气候温度,造成的混凝土融合质量不合格,引起的混凝土浇筑分层,以及混凝土浇筑孔隙等现象较为多见。施工过程中严格落实混凝土浇筑施工中的振捣作业,则为重要的改善措施。具体实施中,施工人员可通过落实二次振捣作业的方式,进行振捣施工质量的提升和控制。振捣作业间距应控制在400mm左右,另外振捣棒在混凝土浇筑层间的插入深度应大于50mm,以此减少浇筑施工作业间的施工缝。同时在振捣作业时,施工人员应垂直插入进行振捣,缓慢拔出并逐步振捣,避免快速拔出造成的振捣洞,以及局部陷落的现象。振捣作业标准为:振捣操作持续中混凝土表面无显著沉落,无气泡。

2.3.3注重混凝土浇筑表面处理

关于混凝土的浇筑表面施工处理,施工单位可通过两个方面进行实施:其一,排除大体积混凝土浇筑中的表面泌水,排水处理中应注重排水设施设置的均衡性和对称性,避免因排水装置设置不均衡,造成浇筑面水平不均衡的现象;其二,应用长刮尺,进行混凝土表面的刮平作业,一次刮平处理结束之后,等待混凝土初凝约2h后,应用平板振捣器进行混凝土浇筑表面的振捣压实作业,并针对表面出现的毛尖、毛刺进行处理,之后在混凝土结构完全凝结之前,应用木楔进行表面压实和抹平处理,减少因混凝土凝结收缩出现的裂缝现象。

2.4养护控制

在冬季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过程中,制定良好而严紧的工程施工养护制度,对于保障工程的施工质量意义重大。施工单位应结合工地的施工现状,就工程养护中的养护频率,养护方式,养护周期,养护人员班组进行制度化的制定。并就制定的施工养护制度,对施工养护人员进行相关业务培训,使养护人员及时了解养护施工中的作业方式,以及养护施工频率,减少因无序化的养护施工所造成的养护质量不合格,以及养护不到位的现象。

结语

为切实有效的提升大体积混凝土的施工质量,并且合理的发挥大体积混凝土的浇筑应用效果,施工单位应从养护控制,施工温度、材料温度控制,浇筑质量控制,材料混合质量控制的方向进行发展,有效提高大体积混凝土工程项目的施工质量。

参考文献:

[1]曹大伟. 高层建筑基础底板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D].燕山大学,2014.

[2]徐向华,瞿丹英.浅析高层建筑大体积混凝土底板冬季施工技术[J].混凝土与水泥制品,2012(02):66-68.

论文作者:赵金顺

论文发表刊物:《防护工程》2019年第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6/25

标签:;  ;  ;  ;  ;  ;  ;  ;  

大体积混凝土冬季施工技术应用要点论文_赵金顺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