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波--评七月一日的利率调整及未来的金融趋势_中国人民银行论文

第五波--评七月一日的利率调整及未来的金融趋势_中国人民银行论文

第五次冲击波——评7月1日利率调整及今后金融走向,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冲击波论文,利率论文,第五次论文,走向论文,金融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从7月1日起,中国人民银行又一次降低利率,这是近年来中央银行连续第五次降低利率。尽管降低利率的传闻早已沸沸扬扬,但是,降低利率的传闻一旦成为事实,还是给企业界、银行界和普通居民心理上形成了强烈的冲击,有人评价说,这是中国人民银行连续四次降低利率之后的第五次冲击波。

降低利率的基本特点

第五次调整利率,金融机构存款利率平均下调0.49个百分点,贷款利率平均下调1.12个百分点。中长期存贷款利率下调幅度均大于短期存贷款利率下调幅度。其中,存款利率中,活期存款利率下调0.27个百分点,三个月、半年定期存款利率分别下调0.09和0.18个百分点,1年、2年定期存款分别下调0.45和0.72个百分点,3年、5年定期存款分别下调1.26和1.44个百分点;贷款利率中,6个月以上和1年期分别下调0.4和0.99个百分点,1年期以上到3年期(含3年期)下调1.89个百分点,3年期以上到5年期(含5年)下调2.07个百分点,5年期以上的下调2.34个百分点。

与此同时,中国人民银行还宣布,对金融机构的存款准备金利率由现行的5.22%下调为3.51%,下调1.71个百分点;对金融机构贷款平均利率由现行的7.43%下调到5.61%,下调1.82个百分点;再贴现利率由现行的6.03%下调为4.32%,下调1.71个百分点。

综合起来分析,此次利率调整主要有四个特点:

1.活期、短期存款利率下调幅度不大,而三年、五年期存款利率下调幅度较大,显示通过利率调整刺激消费的导向性选择。比如5年期存款与1年期存款利差仅为0.45,这将促使居民更倾向于选择1年期存款。

2.中长期贷款下调幅度更大,从而为固定资产的中长期投资创造了条件,特别是为扩大住宅消费形成了实质性的利好。

3.金融机构存贷利差缩小,1年期、3年期、5年期利差仅为2.16、2.16和2.43,这意味着商业银行的利润的相应减少。

4.准备金利率下调较多,准备金利率和短期利率的差仅为2.07,这将迫使商业银行尽可能寻找好的贷款项目,以有“利”可图。

证券市场为何波澜不兴

耐人寻味的是,降低利率这一直接刺激股市的消息一经公布,上海、深圳股市跳空高开,但立即受到沽压走低,盘中几乎没有什么像样的反弹。即使是此后股市逐步回暖,似乎也没有出现人们希望的火暴现象。

客观地看,降低利率确实可以对股市形成良好的刺激,但是,近期股市走势低迷,破位下行的压力始终没有得到完全释放,在时间上此时出台降低利率的利好消息,虽然可以刺激股市,但是却不能改变股市自身的运行规律。股市在上涨的一段时间后,总要进行一段“休整”,降息消息公布自然就会变成利好兑现的操作。可以这样说,降低利率可以影响股市,但不能决定股市,股市自身的运行规律是决定股市的根本因素。

再换一个角度来看,此次降低利率的目的并不是为了直接刺激股市,尽管它有影响股市的作用。本次降低利率是针对今年以来物价持续下降,实际利率持续升高,为有效扩大内需,支持国民经济实现8%的增长而采取的重要措施。就是说,降低利率是为了刺激需求,而非仅为刺激股市。中国人民银行降低利率的消息称,降低利率综合考虑了企业、居民和商业银行各方面的利益。企业是主要的得利者,按调整后一个年度计算,企业从本次利率调整中可以减少净利息支出400亿元。为了在减少企业利息支出的同时尽可能减少商业银行的利益损失,中央银行还大幅度下调了再贷款利率,对商业银行作了必要的让利。

商业银行贷款速度加快

事实上,根据刺激国内需求的需要,各家银行的贷款速度在上半年明显加快。据中国人民银行最新统计数据显示,上半年全部金融机构贷款尤其是国有独资商业银行贷款呈逐月加快态势。

6月末,广义货币M2余额为94656.4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4%;狭义货币M1余额为33776.3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8.7%;市场现金流通量M0为9720亿元,增长6.6%。当月现金净回笼264.4亿元,比去年同期多回笼320.3亿元。上半年累计净回笼现金457.6亿元,比去年同期多回笼777.2亿元,是历史上上半年回笼最多的年份。

据统计,6月末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为78797.6亿元,增长15.6%,增幅比上月高0.4个百分点,是近四个月来的最高值。国家银行贷款余额为61909.7亿元,增长15.3%。上半年累计,金融机构各项贷款增加3764.5亿元。其中,国家银行贷款增加2567.9亿元,比去年同期多增44.1亿元;其他商业银行贷款增加212.7亿元,比去年同期多增42.8亿元;而城市合作机构和农村信用社的贷款增加855.7亿元,比去年同期少增186.5亿元。从期限结构看,短期贷款增加1991亿元,中长期贷款增加712.8亿元,其中,基建贷款增加612.6亿元,比去年同期多增171.7亿元。中长期贷款自4月份来投放呈加快态势,表明国家增加基础设施投资、扩大内需的举措正在逐步落实。

今年上半年全部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为86894.3亿元,增长15.2%。其中,企业存款余额为27979.6亿元,增长11.5%,增幅比上年末低11个百分点。企业存款比去年同期少增的主要原因是,一些企业的经营效益不理想,对贷款有效需求减弱。

到6月末,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为49948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6.8%。上半年累计,储蓄存款增加4156亿元,比去年同期多增165.7亿元。国家银行继续保持充足的支持能力。

外汇市场供求平衡,汇率稳定,6月末,人民币汇率为一美元兑8.2797元人民币。国家外汇储备达1405.1亿美元,比年初上升6.1亿美元。

货币政策调控作用明显

从今年上半年的情况看,我国货币供应与经济增长基本适应,金融机构贷款呈逐月加快态势,居民储蓄存款平稳增长,人民币汇率稳定。这表明,中央银行在上半年采取的货币政策的影响正逐步得到释放,货币政策的调控作用日益明显。

今年以来,为确保国民经济增长百分之八、零售物价增长低于百分之三以及人民币汇率保持稳定宏观调控目标的实现,中国人民银行根据经济及金融形势的变化,适时运作货币政策工具,采取了一系列刺激国内需求,支持和激励商业银行增加信贷供给的货币政策措施。1月1日,中国人民银行宣布取消对国有商业银行贷款规模限制,实现了货币信贷总量由直接调控为主向以间接调控为主的转变。此后,中央银行在坚持适度从紧的货币政策同时,采取一系列宏观调控措施:灵活运用再贷款和公开市场操作手段,恢复中央银行债券回购业务,增加国有商业银行的资金供应能力;改革存款准备金制度,下调存款准备金率,增强了金融机构资金自求平衡和增加信贷供给的能力;3月25日、7月1日连续两次调低存贷款利率;改变了贴现、再贴现利率的确定方法,初步形成了适应间接调控的票据市场利率生成机制;加强对经济、金融形势的分析和监测,强化了对商业银行的“窗口指导”;调增固定资产投资贷款计划,支持基础设施建设等等。

在中国人民银行《关于改进金融服务支持国民经济发展的指导意见》指导下,各金融机构加强了资金的调度和投放贷款的速度,采取有力措施促进经济增长。银行贷款进度逐月加快;狭义货币M1增幅降速逐月减缓,广义货币M2在5月末止跌回升;商业银行资金头寸充裕,市场资金供应相对宽松。自4月份以来,中长期贷款投放呈加快态势。上半年金融机构中长期贷款增加712.8亿元,比去年同期多增171.7亿元。这表明国家增加基础设施投资、扩大内需的举措正逐步落实。

仔细分析一下中央银行采取的各项政策,就会发现间接调控手段在逐渐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例如,取消了对国有商业银行的贷款限额控制,实现了货币信贷总量由直接控制向间接调控的转变。经国务院批准,今年1月1日起人民银行对商业银行实行贷款增加量管理,取消指令性计划,改为指导性计划,在逐步推行资产负债比例管理和风险管理的基础上,实行“计划指导,自求平衡,比例管理,间接调控”的信贷资金管理体制。取消贷款限额控制后,人民银行不再以信贷规模为中介目标和操作目标,改为调控货币供应量和商业银行的资金头寸;不再依靠贷款限额控制这一行政手段,改为综合运用存款准备金、再贷款、再贴现、公开市场业务和利率等货币政策工具,国际国内反映良好。

而改革存款准备金制度,理顺了央行与商业银行的资金关系,增强了商业银行信贷资金供给能力。通过改革,恢复了存款准备金的支付清算功能,增强了金融机构资金自求平衡和增加信贷供给的能力,标志着间接调控又取得实质性突破。

此外,通过调低存贷利率,理顺了中央银行利率体系,减轻了企业的利息负担,在过去三次降息减轻企业利息负担1700亿元的情况下,第四次降低利率减轻了300多亿元,第五次降低利率又减轻了400亿元,为企业融资投资提供了更有利的信贷资金价格。

在间接调控手段上,比较突出的一个内容还有改变了贴现、再贴现利率的确定方法,初步形成了适应间接调控的票据市场利率生成机制,为贴现、再贴现的发展创造了条件。经国务院批准,从3月21日起,改变了再贴现利率按同档次中央银行再贷款利率下浮5%~10%的做法,使再贴现利率与再贷款利率脱钩,首次成为独立的基准利率种类,并确定年利率为6.03%。同时,还规定贴现利率由商业银行在最高不超过再贴现率0.9个百分点的限度内自行确定。

注意调整利率的另一种影响

降低利率是为了进一步启动经济,但也要注意调整利率的另一方面影响。

降低利率使银行经营受到了压力。以深圳发展银行为例,根据该行自己测算,仅今年前两次利率降低,就使该行减少税前利润1亿元。有人根据发展银行的1997年年报计算,该行总存款约234亿元,存款利率下调0.49个百分点,节约利息支出1.147亿元;总贷款143亿元,以贷款利率下调1.12个百分点计算,利息收入减少1.598亿元;存放中央银行款项43.98亿元,以存款准备金利率下调1.71个百分点计算,利息收入减少0.752亿元;向中央银行借款仅有0.245亿元,再贷款利率下调1.82个百分点,减少利息支出0.005亿元。概括起来,发展银行此次降低利率使利息收入损失1.198亿元,与去年利润总额相比,损失利润约一成左右。

是否会激活内需市场还有待时间。在城镇市场,由于正处于消费转型期,彩电、冰箱等消费品已经基本饱和,而汽车、住房等消费品市场尚未形成,以这些产品的市场价格计算,按老百姓目前的工资水平至少得经过10多年的积累才能达到消费高峰。在手里钱不多的时候,利息降得再低,也很难激活汽车和住房市场。在农村市场,受农民购买力水平的限制,很难靠降低利率来刺激农民消费。市场没有热点商品,就很难形成消费热潮。一个典型事例是,上海为解决积压的商品房问题,今年6月8日推出了“车房组合精选”项目,即在一套房子上再加一部私车牌照,以刺激疲软的房市和车市。但是时间过了一个月,200个“车房组合精选”额度只消化了12个。显然,这一方式并没有激活新的消费需求。潜在需求并不等于有效需求,高估消费者的消费能力,对市场启动并无好处。

企业投资热情是否能调动起来呢?降低利率可以使企业投资成本大大降低,减轻企业利息负担。但是近年来,几次降低利息后企业经营非但没有改善,反而出现了下滑的局面。今年5月,17万户工业企业利润同比下降了约15个百分点,这说明单靠降低利率并不能解决企业经营困难问题。另一方面,企业现在面临的主要问题是找不到合适的投资项目。上海对247家企业的调查表明,38%的企业反映因为没有好的投资项目,投资方向不明;24%的企业认为,市场变化太快,选好项目很难。此外,市场出现无序竞争,也使企业不敢贸然投资。因此,在降低利息的同时,在政策和资金上注入新的活力,通过具体措施引导投资,促进投资增长已经是十分紧迫的任务。

下半年银行信贷走向何方

在今年连续出台一系列刺激经济、刺激需求的措施后,银行信贷在下半年的走向如何?

中国人民银行权威人士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今年下半年货币信贷工作的指导方针是坚决把年初以来采取的一系列政策措施落实到基层,防范金融风险,维护人民币汇率稳定,促进经济增长。即把支持经济增长、扩大信贷投入和防范金融风险有机结合起来。

这位人士指出,下半年的货币信贷工作要围绕这样几个方面:

一要及时、足额落实人民银行下达的指导性贷款计划,正确处理计划指导与比例管理的关系。今年国家银行全年贷款指导性目标为9000亿元。目前人民银行已全部下达到各家银行。要按照“宽指标,严管理”的政策精神,切实做到防范金融风险和扩大信贷投入的有机统一;

二是要进一步挖掘市场潜力,扩大贷款和货币供应。各家银行贷款进度要进一步加快,资金不足可向人民银行申请再贷款。

三是进一步改进金融服务,拓宽信贷渠道。

四是加快贷款项目评估进度,适当简化评估手续。在外汇管理方面加大查处力度,坚决打击逃汇、套汇行为。

此间经济界有关人士指出,今年上半年,中央银行货币政策工具实施数量之多和操作节奏之快在中央银行历史上是少见的,并引起国内外的广泛关注。为了实现今年经济发展的目标,在下半年的经济工作中,还应注意货币政策与其它宏观经济政策进行综合协调,尤其是发挥财政政策在刺激经济增长、拉动总需求方面的作用。

反周期调节将扩大投资需求

从上半年的经济运行情况来看,消费需求不振和外贸出口增长乏力已经是不争的事实。根据经济学的原理,国内生产=消费+出口+投资,在前两个因素作用降低的情况下,为确保实现今年的经济增长目标,必须通过增加投资来弥补出口和消费对经济增长率下降所带来的需求缺口。因此,反周期调节将扩大国内投资需求。

在市场经济国家,在经济增长乏力,消费需求低迷的时期,运用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进行反周期调节,是一种比较普遍的也能起到直接快速带动经济增长的举措。今年上半年货币政策已经在某种程度上出现松动,贷款逐月加快,贷款结构明显改善。但是,信贷发放受市场需求不足的严重制约,货币政策的局限性越来越明显。支持经济增长,不仅需要进一步落实货币信贷措施,更需要加强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协调配合,加大财政政策的调节力度。

根据这一设想,下半年财政投资力度将明显加强,这可能表现为增加财政对公路、铁路、农田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方法可能是通过增加举债来筹措建设资金,因为虽然现在国家财政的债务数额较大,但在国民生产总值中所占比例并不高,仍有扩大的余地,比如发行特种国债,定向建设债券等。这样做的结果可能带来的一个问题是预算赤字会有所扩大,甚至突破预算。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一方面要根据经济运行情况及时调整修改预算,另一方面要调整支持结构和投向,确保增加发行的国债筹集的资金能够用到真正需要的地方,发挥资金的最大的效益。总之,在当前经济增长乏力的特殊情况下,必须实施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以便更加有效地启动经济。

标签:;  ;  ;  ;  ;  ;  ;  ;  ;  ;  ;  ;  ;  ;  ;  ;  ;  

第五波--评七月一日的利率调整及未来的金融趋势_中国人民银行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