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治疗方案论文_侯美娜

儿童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治疗方案论文_侯美娜

(陆军第81集团军医院血液科 075000)

摘要:近年儿童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ALL)的无瘤生存率(DFS)已达80%以上,白血病的研究,对患者的预后因素有了较清晰的了解,可较准确评估患者复发的几率,从而对预后较佳患者减低化疗的强度。但复发几率较高者,仍采用强烈化疗。在世界各地不断有新方案进行临床研究,以下将几个较大型或具代表性的治疗方案作比较,希望可为我国ALL的治疗方案作参考。

关键词:儿童;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治疗方案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是儿童期最常见恶性肿瘤,其发病率是急性髓系白血病的5倍以上。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儿童ALL生存率已有显著提高和改善,目前欧美发达国家ALL5年总生存率已达78% ~85%[1],ALL治愈率(至少10年无病生存率)达80%,资料还显示不久的将来ALL治愈率将接近90%[2]。国内医疗条件较好的单位持续完全缓解(CR)率也达80%,表明儿童ALL是完全可治愈的疾病。

近20年来,以危险因素分型的规范化治疗和中枢神经系统(CNS)白血病预防是ALL治疗成功关键。

1、诱导治疗

无论何种型别的ALL,90%以上在诱导结束时可达到CR,约<5%的ALL诱导治疗失败。Silverman等[3]对774例儿童ALL研究发现,23例诱导治疗后未缓解,再次诱导后21例CR,但5年无病生存率仅为16%,而1个月内达CR者,其5年无病生存率达82%。目前诱导治疗通常包括每周1次长春新碱,3、4次;每日口服泼尼松或地塞米松;门冬酰胺酶6~12次;柔红霉素或多柔比星3次左右。高危ALL或年龄接近成年人者至少需要4种以上化疗药物联合强方案治疗,在尽短时间内减少肿瘤负荷才有可能防止耐药性和提高生存率;而对标危患儿,过度治疗可能增加化疗相关并发症和病死率。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由于地塞米松半寿期长,血-脑脊液屏障透过率高,在诱导治疗和缓解后使用有助于防治CNS白血病,但应注意肿瘤细胞裂解。

无论采用哪种缓解方法,大多方案的完全缓解(CR)率均在95%以上。所有方案均包括激素、长春新碱(VCR)、左旋门冬酰胺酶(L-Asp)。HR方案还包括柔红霉素(DNR)。4种药简称VDLD或VDLP(V:VCR;D:DNR;L:L-Asp;P:泼尼松;D:Dex)。

2、巩固和维持治疗

巩固治疗通常持续4~6个月,目前各协作组常用巩固药物:大剂量阿糖胞苷(1~3 g/m2),鬼臼类药物(VP16、VM26),大剂量甲氨蝶呤(MTX,1 ~5 g/m2),蒽环类药物(柔红霉素、多柔比星),烷化剂(环磷酰胺、异环磷酰胺),大剂量左旋门冬酰胺酶(L-ASP)等。

在诱导后早期阶段定期予类似诱导治疗的5~6周强化方案有助于提高长期存活,通常在CR后0.5年进行1、2次,中间间歇较弱方案。在巩固和强化治疗后,患儿接受低强度连续维持治疗,通常口服6-MP[3],每周肌注MTX,增加这2种药物活性代谢产物在细胞内积聚水平,联合用药至最大耐受量与疗效密切相关。定期三联鞘注和予VP方案。

综上所述,采用现行强化疗方案,治愈率达75% ~80%[16],且男女间的预后差异也不明显。回顾性研究表明15~20岁青少年采用儿科治疗方案无事件存活率高于成人治疗方案,说明化疗方案的选择与预后有关。以ALL危险因素为基础的规范化治疗是提高长期存活的根本保障。

参考文献

[1] 吴敏媛,胡亚美,赵新民,等.205例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疗效分析.中华儿科杂志,1994,15(5):248

[2] GattaG,Capocaccia R,StillerC,et al.Childhood cancer survival trends in europe:A EUROCARE working group study[J].JClin Oncol,2005,23(16):3742-3751.

[3] PuiCH,RellingMV,Sanglund JT,et al.Rationale and design of total therapy studyXV fornewly diagnosed childhood acute lymphoblastic leu-kemia[J].AnnHamatol,2004,83(suppl1):S124-S126.

论文作者:侯美娜

论文发表刊物:《航空军医》2019年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9/25

标签:;  ;  ;  ;  ;  ;  ;  ;  

儿童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治疗方案论文_侯美娜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